一种高硬度刀片回火转移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37109684 阅读:18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4-01 05:07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一种高硬度刀片回火转移装置,它包括:间隔设置的支撑板;烘烤组件,所述烘烤组件包括固定在所述支撑板顶部的第一立板、转动安装在所述第一立板之间的烘干辊轴、套设在所述烘干辊轴上的辊筒以及架设在所述辊筒上方的烘箱;输送组件,所述输送组件设置在烘烤组件一侧,它包括固定在所述支撑板顶部的第二立板、转动安装在所述第二立板之间的输送辊轴以及间隔绕设在所述输送辊轴上的输送带以及转移组件;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结构简单,自动化程度高,烘烤之后的刀片在输送组件的作用下,输送至转移组件处,依靠“L”形的转板转动,实现取料与放料的同步进行,提高了刀片的输送效率,节省了人工的投入,节约成本。节约成本。节约成本。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高硬度刀片回火转移装置


[0001]本技术属于刀片热处理加工
,具体涉及一种高硬度刀片回火转移装置。

技术介绍

[0002]修枝机刀片是用来切割各种灌木、绿篱的工具,为确保修枝机刀片在使用过程中不断刃,需要对淬火后的刀片进行烘烤回火,以减轻刀片中的应力,进一步提高刀片的硬度。
[0003]而在现有的刀片回火工艺中,需要操作工来回搬运刀片,烘烤之后的刀片由操作工逐个套在套柱上,完成刀片的收集,人工操作效率低,增加了操作工的劳动强度,而且还需要人工投入,浪费成本。

技术实现思路

[0004]本技术目的是为了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而提供一种高硬度刀片回火转移装置。
[0005]为达到上述目的,本技术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高硬度刀片回火转移装置,它包括:
[0006]间隔设置的支撑板;
[0007]烘烤组件,所述烘烤组件包括固定在所述支撑板顶部的第一立板、转动安装在所述第一立板之间的烘干辊轴、套设在所述烘干辊轴上的辊筒以及架设在所述辊筒上方的烘箱;
[0008]输送组件,所述输送组件设置在烘烤组件一侧,它包括固定在所述支撑板顶部的第二立板、转动安装在所述第二立板之间的输送辊轴以及间隔绕设在所述输送辊轴上的输送带;
[0009]转移组件,所述转移组件包括固定在所述支撑板顶部的固定板、固定在所述固定板上的支撑柱、转动安装在所述支撑柱上的转板、可升降地设置在所述转板底部的升降板、固定在所述升降板底部的电磁吸盘、转动设置在所述支撑柱两侧的载板以及固定在所述载板上的套柱
[0010]优化地,所述烘烤组件还包括套设在所述烘干辊轴上的链轮以及绕设在所述链轮上的链条。
[0011]优化地,所述输送组件还包括设置在输送带之间的检测槽。
[0012]优化地,所述转移组件还包括嵌设在所述转板上的导向套、穿设在所述导向套内的导向柱以及固定在所述转板顶部的升降气缸,所述升降板与导向柱相连,所述升降气缸用于带动升降板升降。
[0013]优化地,所述转移组件还包括转动设置在支撑柱两侧的转盘、固定在所述固定板上的挡板以及开设在挡板靠近输送组件一侧的弧形部,所述载板固定在转盘上。
[0014]优化地,所述转板呈“L”形。
[0015]由于上述技术方案的运用,本技术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下列优点:
[0016]本技术结构简单,自动化程度高,通过烘烤组件完成刀片的烘烤,烘烤之后的刀片在输送组件的作用下,输送至转移组件处,依靠“L”形的转板转动,实现取料与放料的同步进行,提高了刀片的输送效率,在整个过程中不需要操作工的参与,节省了人工的投入,节约成本。
附图说明
[0017]图1为本技术的结构示意图;
[0018]图2为本技术另一角度的结构示意图;
[0019]图3为本技术烘烤组件的结构示意图;
[0020]图4为本技术图3的俯视图;
[0021]图5为本技术刀片的结构示意图;
[0022]附图标记说明:
[0023]1、支撑板;
[0024]2、烘烤组件;201、第一立板;202、烘干辊轴;203、辊筒;204、链轮;205、链条;206、烘箱;
[0025]3、输送组件;301、第二立板;302、输送辊轴;303、输送带;304、检测槽;
[0026]4、转移组件;401、固定板;402、支撑柱;403、转板;404、升降气缸;405、导向柱;406、导向套;407、升降板;408、电磁吸盘;409、转盘;410、载板;411、套柱;412、挡板;413、弧形部。
具体实施方式
[0027]下面结合附图所示的实施例对本技术作进一步描述。
[0028]如图1、2所示,为本技术的结构示意图,它通常与淬火设备相连,用于对淬火后的刀片进行烘烤,提高刀片的硬度,防止刀片开裂变形(如图5所示,为刀片的结构示意图,刀片呈圆形,刀片的外周面一体连接有切割刃,刀片的圆心处开设有通孔,方便后续使用时刀片的安装)。它包括支撑板1、烘烤组件2、输送组件3和转移组件4。支撑板1有两块,它们间隔固定在车间内,用于支撑后续各组件,且支撑板1靠近淬火设备,方便淬火后的刀片直接进入烘烤组件2,不需要人工搬运。
[0029]如图3、4所示,为烘烤组件2的结构示意图,它固定在支撑板1顶部的一端,且靠近淬火设备,用于烘烤淬火设备淬火后的刀片,它包括第一立板201、烘干辊轴202、辊筒203、链轮204、链条205和烘箱206。第一立板201有两块,它们分别固定在两块支撑板1的顶部。烘干辊轴202转动安装在两块第一立板201之间(烘干辊轴202有多根,多根烘干辊轴202间隔排列,可以延长烘烤后刀片的传输时间,有利于刀片的及时散热,具体的,在两块第一立板201的相向一侧开设有轴承孔,轴承孔内固定有轴承,烘干辊轴202的两端分别插入轴承的内圈,在轴承的作用下,方便烘干辊轴202的转动)。辊筒203套在烘干辊轴202上,且与烘干辊轴202同步转动,经淬火后的刀片输送至辊筒203上,在烘干辊轴202的带动下向下游输送。链轮204套在烘干辊轴202上且位于辊筒203的两侧,链条205套在链轮204上(具体的,每
根烘干辊轴202的两侧均套有链轮204,链条205配合套在所有的链轮204上,因此其中一组烘干辊轴202转动时,会带动所有的烘干辊轴202同步转动)。第一立板201的外侧固定有用于带动烘干辊轴202转动的电机。烘箱206固定在两块第一立板201的顶部,且架在辊筒203上,经淬火后的刀片在辊筒203的带动下输送至烘箱206的下方,在烘箱206的作用下,完成对刀片的烘烤。
[0030]输送组件3固定在支撑板1上,且靠近烘烤组件2,经烘烤组件2烘烤后的刀片由输送组件3输送至转移组件4,它包括第二立板301、输送辊轴302、输送带303和检测槽304。第二立板301有两块,它们分别固定在两块支撑板1的顶部。输送辊轴302转动安装在两块第二立板301之间,输送带303间隔绕设在输送辊轴302上(具体的,输送辊轴302与第二立板301之间通过轴承连接,第二立板301外侧固定有用于带动输送辊轴302转动的电机)。输送带303有两组,两组输送带303均套在输送辊轴302上,电机带动其中一组输送辊轴302转动时,依靠输送带303带动另一组输送辊轴302转动,两组输送带303之间设有检测槽304,第二立板301的内侧固定有朝上的CCD相机,CCD相机透过检测槽304来检测是否有刀片传输至此,进而控制转移组件4及时将刀片取走(CCD相机与外部的计算机相连,通过计算机控制转移组件4的运动)。
[0031]转移组件4固定在支撑板1顶部的另一侧,且靠近输送组件3,用于将输送组件3上的刀片及时取走,它包括固定板401、支撑柱402、转板403、升降气缸404、导向柱405、导向套406、升降板407、电磁吸盘408、转盘409、载板410、套柱411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高硬度刀片回火转移装置,其特征在于,它包括:间隔设置的支撑板(1);烘烤组件(2),所述烘烤组件(2)包括固定在所述支撑板(1)顶部的第一立板(201)、转动安装在所述第一立板(201)之间的烘干辊轴(202)、套设在所述烘干辊轴(202)上的辊筒(203)以及架设在所述辊筒(203)上方的烘箱(206);输送组件(3),所述输送组件(3)设置在烘烤组件(2)一侧,它包括固定在所述支撑板(1)顶部的第二立板(301)、转动安装在所述第二立板(301)之间的输送辊轴(302)以及间隔绕设在所述输送辊轴(302)上的输送带(303);转移组件(4),所述转移组件(4)包括固定在所述支撑板(1)顶部的固定板(401)、固定在所述固定板(401)上的支撑柱(402)、转动安装在所述支撑柱(402)上的转板(403)、可升降地设置在所述转板(403)底部的升降板(407)、固定在所述升降板(407)底部的电磁吸盘(408)、转动设置在所述支撑柱(402)两侧的载板(410)以及固定在所述载板(410)上的套柱(411)。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高硬度刀片回火转移装置,其...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顾建华潘云花
申请(专利权)人:苏州市振宇工具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