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主作业设备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7100708 阅读:17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4-01 05:01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自主作业设备。本发明专利技术中,自主作业设备包括:机身;切割机构,切割机构具有切割本体,切割本体位于机身的底部;以及,挡位安装机构,与机身和切割机构相连,用于配置切割机构在安装至机身上时切割本体与自主作业设备的行走面之间的高度。与现有技术相比,使得可便于客户使用,且可降低生产成本。且可降低生产成本。且可降低生产成本。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自主作业设备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户外作业设备领域,特别涉及一种自主作业设备。

技术介绍

[0002]自主作业设备以主要功能为修剪草坪的割草机为例,在不同的国家规定或不同的草坪需求中,草坪上的草需要维持的高度不同。为了切割出不同高度的草通过割草机上的工作调节机构调整切割机构的高度实现。通过但工作调节机构需要较长时间的调整才能到达适宜高度。例如有的国家规定了草坪的高度在40mm

80mm左右,有的国家规定草坪在20mm

60mm左右,这样需要调整多余的高度。为了减少不必要的调整,满足客户需求,现有的切割机需要开多个模具以满足不同需求。这样,生产的成本较高。

技术实现思路

[0003]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自主作业设备,使得可便于客户使用,且可降低生产成本。
[0004]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专利技术的实施方式提供了一种自主作业设备,包括:
[0005]机身;
[0006]切割机构,所述切割机构具有切割本体,所述切割本体位于所述机身的底部;以及,
[0007]挡位安装机构,与所述机身和所述切割机构相连,用于配置所述切割机构在安装至所述机身上时所述切割本体与自主作业设备的行走面之间的高度。
[0008]在一实施例中,所述挡位安装机构包括:
[0009]第一座体,与所述切割机构相连;
[0010]连接组件,沿所述机身的长度方向延伸,且所述连接组件的两端分别与所述第一座体和所述机身相关联;
[0011]其中所述连接组件的至少一端与所述行走面之间的距离可在所述切割机构安装时配置。
[0012]在一实施例中,所述机身内具有开口朝下的容纳腔,所述容纳腔的内侧壁上设有多个限位部,且所述多个限位部沿所述机身的高度方向排列设置;
[0013]所述挡位安装机构还包括:
[0014]第二座体,与所述第一座体相对设置,并与所述连接组件相连;所述第二座体上设有与部分所述限位部相配合的对接部。
[0015]在一实施例中,所述限位部为台肩,所述对接部为与所述台肩相配合的卡钩。
[0016]在一实施例中,所述第二座体的顶部与所述容纳腔的腔顶相抵持。
[0017]在一实施例中,不同型号的所述第二座体与不同的所述限位部相配合。
[0018]在一实施例中,所述挡位安装机构还包括:
[0019]第二座体,与所述第一座体相对设置,并于所述连接组件和所述机身相连;所述第
二座体上具有第二安装部,所述连接组件的另一端与部分所述第二安装部相配合;所述连接组件通过所述第二安装部配置安装时与所述行走面之间的距离。
[0020]在一实施例中,所述第二安装部具有多个,并沿所述机身的高度方向排列设置。
[0021]在一实施例中,所述第二安装部为第二安装槽,所述连接组件通过第二连轴与所述第二安装槽相铰接。
[0022]在一实施例中,所述第二座体还具有第二座体本体,且所述第二安装部与所述第二座体本体可拆卸连接;所述第二座体本体上具有多个沿所述机身的高度方向排列设置的第二安装区,所述第二安装部可操作地安装至任意一个所述第二安装区上。
[0023]在一实施例中,所述第一座体具有第一安装部,所述连接组件通过所述第一安装部配置安装时与所述行走面之间的距离。
[0024]在一实施例中,所述第一安装部具有多个,并沿所述机身的高度方向排列设置。
[0025]在一实施例中,所述第一安装部为第一安装槽,所述连接组件通过第一连轴与所述第一安装槽相铰接。
[0026]在一实施例中,所述第一座体还具有第一座体本体,且所述第一安装部与所述第一座体本体可拆卸连接;所述第一座体本体上具有多个沿所述机身的高度方向排列设置的第一安装区,所述第一安装部可操作地安装至任意一个所述第一安装区上。
[0027]在一实施例中,所述连接组件包括:多组沿所述机身高度方向排列设置的连接杆,所述连接杆与所述第一座体和第二座体相铰接。
[0028]在一实施例中,所述挡位安装机构还包括:与所述连接组件相连的工作调节机构,所述工作调节机构用于在所述自主作业设备在使用中调节所述连接组件与所述行走面之间的工作高度;
[0029]其中,在所述切割机构安装时配置所述连接组件的至少一端与所述行走面之间的距离为配置所述工作高度的阈值。
[0030]在一实施例中,所述连接组件上具有环形调节部,所述形调节部的周面上构置有沿周向延伸且高度变化的承载面;
[0031]所述工作调节机构包括:
[0032]操作部,至少部分暴露在所述机身外;以及,
[0033]调节杆,与所述操作部相连,并与所述承载面相配合。
[0034]在一实施例中,所述调节杆与所述操作部可拆卸连接。
[0035]在一实施例中,在安装所述切割机构至所述机身上时,所述切割本体与所述行走面之间的高度不同时所述调节杆的长度不同。
[0036]本专利技术的实施方式提供了还一种自主作业设备,包括:
[0037]机身;
[0038]切割机构,所述切割机构具有切割本体,所述切割本体位于所述机身的底部;且所述切割机构在安装至所述机身上时具有多种安装状态;以及,
[0039]挡位安装机构,与所述机身和所述切割机构相连;所述挡位安装机构用于改变所述切割机构的安装状态;其中,在不同的所述安装状态下,所述切割机构与所述自主作业设备的行走面之间具有所述自主作业设备使用时的不同工作高度阈值。
[0040]本专利技术实施方式相对于现有技术而言,通过挡位安装机构的设置在安装切割结构
时改变切割机构的高度,即配置切割机构在自主作业设置上的工作高度阈值,减少了客户不必要的距离调整,满足客户使用需求,使用更为方便。且无需根据切割高度不同,开设多个不同的磨具制备大量不同部件,使得不同型号的自主作业设备可使用大量相同的部件,从而降低生产成本。
附图说明
[0041]一个或多个实施例通过与之对应的附图中的图片进行示例性说明,这些示例性说明并不构成对实施例的限定,附图中具有相同参考数字标号的元件表示为类似的元件,除非有特别申明,附图中的图不构成比例限制。
[0042]图1是根据本专利技术第一实施例中自主作业设备爆炸图;
[0043]图2是根据本专利技术第一实施例中自主作业设备的机身结构示意图;
[0044]图3是图2中L

L的剖视图;
[0045]图4是根据本专利技术第一实施例中一种自主作业设备的俯视图;
[0046]图5是图4中A

A的剖视图;
[0047]图6是图5中E的局部放大图;
[0048]图7是图6中第二座体的结构示意图;
[0049]图8是图4中B

B的剖视图;
[0050]图9是图8中F的局部放大图;
[0051]图10是图9中工作调节机构的结构示意图;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自主作业设备,其特征在于,包括:机身;切割机构,所述切割机构具有切割本体,所述切割本体位于所述机身的底部;以及,挡位安装机构,与所述机身和所述切割机构相连,用于配置所述切割机构在安装至所述机身上时所述切割本体与自主作业设备的行走面之间的高度。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自主作业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挡位安装机构包括:第一座体,与所述切割机构相连;连接组件,沿所述机身的长度方向延伸,且所述连接组件的两端分别与所述第一座体和所述机身相关联;其中所述连接组件的至少一端与所述行走面之间的距离可在所述切割机构安装时配置。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自主作业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机身内具有开口朝下的容纳腔,所述容纳腔的内侧壁上设有多个限位部,且所述多个限位部沿所述机身的高度方向排列设置;所述挡位安装机构还包括:第二座体,与所述第一座体相对设置,并与所述连接组件相连;所述第二座体上设有与部分所述限位部相配合的对接部。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自主作业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限位部为台肩,所述对接部为与所述台肩相配合的卡钩。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自主作业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座体的顶部与所述容纳腔的腔顶相抵持。6.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自主作业设备,其特征在于,不同型号的所述第二座体与不同的所述限位部相配合。7.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自主作业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挡位安装机构还包括:第二座体,与所述第一座体相对设置,并于所述连接组件和所述机身相连;所述第二座体上具有第二安装部,所述连接组件的另一端与部分所述第二安装部相配合;所述连接组件通过所述第二安装部配置安装时与所述行走面之间的距离。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自主作业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安装部具有多个,并沿所述机身的高度方向排列设置。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自主作业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安装部为第二安装槽,所述连接组件通过第二连轴与所述第二安装槽相铰接。10.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自主作业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座体还具有第二座体本体,且所述第二安装部与所述第二座体本体可拆卸连接;所述第二座体本体上具有多个沿所述机身的高度方向排列设置的第二安装区,所述第二安装部可操作地安装至任意一个所述第二安装区上。11.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自主作业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第...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请求不公布姓名熊建张涛
申请(专利权)人:上海山科机器人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