充电站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41156885 阅读:4 留言:0更新日期:2024-04-30 18:20
本技术公开了一种充电站,属于充电站技术领域。充电站包括基站防护壳,顶壁凹设有插槽,所述插槽的槽底凸设有卡钩;带有外凸部的标记板,所述外凸部内设有锁定孔,所述外凸部与所述插槽插接,所述卡钩与所述锁定孔卡接;解锁孔,所述标记板的侧壁设有所述解锁孔,且所述解锁孔与所述锁定孔连通;所述解锁孔被配置为:解锁件穿过所述解锁孔抵压所述卡钩以使所述卡钩与所述锁定孔脱钩。本技术便于作业机器人快速识别充电站的参数信息,且拆装方便。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充电站,尤其涉及一种充电站。


技术介绍

1、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进步,各种自动工作设备已经开始慢慢的走进人们的生活,例如:自动吸尘机器人、自动割草机器人等。这种自动工作设备具有行走装置、工作装置及自动控制装置,从而使得自动工作设备能够脱离人们的操作,在一定范围内自动行走并执行工作。在自动工作设备的储能装置能量不足时,其能够自动返回充电站装置进行充电,然后继续工作。

2、但是,现有作业机器人无法快速识别到充电站的位置或充电参数的信息。

3、为此,亟需提供一种充电站以解决上述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1、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充电站,便于作业机器人快速识别充电站的参数信息,且拆装方便。

2、为实现上述目的,提供以下技术方案:

3、充电站,包括:

4、基站防护壳,顶壁凹设有插槽,所述插槽的槽底凸设有卡钩;

5、带有外凸部的标记板,所述外凸部内设有锁定孔,所述外凸部与所述插槽插接,所述卡钩与所述锁定孔卡接;

6、解锁孔,所述标记板的侧壁设有所述解锁孔,且所述解锁孔与所述锁定孔连通;

7、所述解锁孔被配置为:解锁件穿过所述解锁孔抵压所述卡钩以使所述卡钩与所述锁定孔脱钩。

8、作为充电站的可选方案,所述基站防护壳包括第一壳体和第二壳体,所述第一壳体从上向下与所述第二壳体扣合并形成用于容纳安装盒的容置腔,所述第一壳体的顶壁止动于所述第二壳体的顶壁,所述第一壳体的周侧壁止动于所述第二壳体的底座。

9、作为充电站的可选方案,所述第一壳体的顶壁凹设有所述插槽,所述插槽的槽底设有第一排水口,所述第二壳体的顶壁凹设有积水槽,所述积水槽的侧壁设有第二排水口,积水能够依次经过所述第一排水口和所述积水槽后从所述第二排水口排出。

10、作为充电站的可选方案,所述第一壳体的周侧壁设有第一限位孔,所述第二壳体的周侧壁朝外凸设有第一限位凸起,所述第一限位凸起插设于所述第一限位孔内。

11、作为充电站的可选方案,所述第一壳体的周侧壁的底部凸设有第二限位凸起,所述第二壳体的底座设有第二限位孔,所述第二限位凸起插设于所述第二限位孔内。

12、作为充电站的可选方案,还包括导向基座,所述第二壳体的底座间隔设有第三连接孔,第二紧固件穿过所述第三连接孔与所述导向基座连接。

13、作为充电站的可选方案,还包括天线固定杆,所述第一壳体的顶壁设有过孔,所述第二壳体的顶壁设有套筒,所述第二壳体的底座设有穿孔,所述套筒穿过所述过孔并伸出,所述天线固定杆穿过所述套筒和所述穿孔与所述导向基座连接。

14、作为充电站的可选方案,还包括充电组件,所述充电组件设置于所述第二壳体的周侧壁,所述充电组件的连接框架设有第三排水口。

15、作为充电站的可选方案,所述第一壳体上凹设有至少两个插槽,每个所述插槽内凸设有至少一个所述卡钩。

16、作为充电站的可选方案,还包括替换盖,所述替换盖设置有插接部,所述插接部内设有限位孔,所述插接部能够与所述插槽插接,且所述卡钩抵压于所述限位孔的内壁面。

17、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的有益效果:

18、本技术所提供的充电站,当机器人需要识别充电站的参数信息时,将标记板的外凸部插装到基站防护壳的插槽内,同时插槽内的卡钩与外凸部内的锁定孔卡接,保证了标记板与基站防护壳的装配稳固性,机器人可以通过标记板表面设置的二维码、图像、数字、字母或符号等标记物,快速识别充电站的参数信息,辅助机器人的行走、充电或信息交互。当需要拆卸标记板时,只需使用改锥等解锁件穿过解锁孔抵压卡钩,即可实现卡钩与锁定孔脱钩。

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充电站,其特征在于,包括: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充电站,其特征在于,所述基站防护壳包括第一壳体和第二壳体,所述第一壳体从上向下与所述第二壳体扣合并形成用于容纳安装盒的容置腔,所述第一壳体的顶壁止动于所述第二壳体的顶壁,所述第一壳体的周侧壁止动于所述第二壳体的底座。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充电站,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壳体的顶壁凹设有所述插槽,所述插槽的槽底设有第一排水口,所述第二壳体的顶壁凹设有积水槽,所述积水槽的侧壁设有第二排水口,积水能够依次经过所述第一排水口和所述积水槽后从所述第二排水口排出。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充电站,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壳体的周侧壁设有第一限位孔,所述第二壳体的周侧壁朝外凸设有第一限位凸起,所述第一限位凸起插设于所述第一限位孔内。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充电站,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壳体的周侧壁的底部凸设有第二限位凸起,所述第二壳体的底座设有第二限位孔,所述第二限位凸起插设于所述第二限位孔内。

6.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充电站,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导向基座,所述第二壳体的底座间隔设有第三连接孔,第二紧固件穿过所述第三连接孔与所述导向基座连接。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充电站,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天线固定杆,所述第一壳体的顶壁设有过孔,所述第二壳体的顶壁设有套筒,所述第二壳体的底座设有穿孔,所述套筒穿过所述过孔并伸出,所述天线固定杆穿过所述套筒和所述穿孔与所述导向基座连接。

8.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充电站,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充电组件,所述充电组件设置于所述第二壳体的周侧壁,所述充电组件的连接框架设有第三排水口。

9.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充电站,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壳体上凹设有至少两个插槽,每个所述插槽内凸设有至少一个所述卡钩。

10.根据权利要求1-9任一项所述的充电站,其特征在于,还包括替换盖,所述替换盖设置有插接部,所述插接部内设有限位孔,所述插接部能够与所述插槽插接,且所述卡钩抵压于所述限位孔的内壁面。

...

【技术特征摘要】

1.充电站,其特征在于,包括: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充电站,其特征在于,所述基站防护壳包括第一壳体和第二壳体,所述第一壳体从上向下与所述第二壳体扣合并形成用于容纳安装盒的容置腔,所述第一壳体的顶壁止动于所述第二壳体的顶壁,所述第一壳体的周侧壁止动于所述第二壳体的底座。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充电站,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壳体的顶壁凹设有所述插槽,所述插槽的槽底设有第一排水口,所述第二壳体的顶壁凹设有积水槽,所述积水槽的侧壁设有第二排水口,积水能够依次经过所述第一排水口和所述积水槽后从所述第二排水口排出。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充电站,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壳体的周侧壁设有第一限位孔,所述第二壳体的周侧壁朝外凸设有第一限位凸起,所述第一限位凸起插设于所述第一限位孔内。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充电站,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壳体的周侧壁的底部凸设有第二限位凸起,所述第二壳体的底座设有第二限位孔,所述第二限位凸起插设于所述第二限位孔...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胡秀川
申请(专利权)人:上海山科机器人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