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薄膜场致发光器件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708434 阅读:173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一种新型薄膜场致发光器件,由依次镀在透明导电衬底6上的绝缘层5、发光层4、介质层7、发光层3、绝缘层2以及背电极1构成。它是在传统的双绝缘层薄膜场致发光器件结构的发光层中加入一层介质。该介质层的加入可有效降低器件的阈值电压,同时使传导电荷增大,增多界面态,提高电子浓度,并可以使电场重新分布,更有效的加速电子,导致器件的发光亮度(可见区)得以有效提高,为薄膜场致发光彩色化的实现创造条件。(*该技术在2011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一种多层薄膜场致发光光电子器件,主要用于产生较高亮度的蓝色薄膜场致发光。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平板显示是当代电子显示技术发展的必由之路,而场致发光又是平板显示中的主要技术之一,具有独特的优点,诸如主动发光、全固体化、反应快、视角宽、清晰度高等。单色(橙色、绿色)的场致发光显示已经有20年的历史。在1974~1983年的10年间,电子显示器的年销售额平均增长率为8.6%,而场致发光平板显示器的年销售额平均增长率则高达63.75%。关于场致发光显示器件,其最早的器件结构是由日本人猪口敏夫专利技术的双夹层结构的薄膜场致发光器件。它主要是在带导电层的玻璃衬底上依次有绝缘层、发光层、绝缘层、铝电极组成。这个框架下的众多努力集中在选择基质与杂质和改善蓝光材料的结晶状态上。研究使用的材料主要集中在硫化锶掺铈(SrSCe)、硫镓锶掺铈(SrGa2S4Ce)、硫化锶掺铜(SrSCu)等;在薄膜制备的工艺过程中,人们尝试了补硫的方法;传统退火方法和快速热处理方法来提高器件的发光亮度等指标,但是,双夹层结构中集初电子来源、电子加速及碰撞激发发光中心这三个过程于一层的困难,使得这些努力不能有效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薄膜场致发光器件,由依次镀在透明导电衬底(6)上的绝缘层(5)、发光层、绝缘层(2)以及背电极(1)构成;其特征在于:在双绝缘层薄膜场致发光器件结构的发光层(3、4)中间加入一介质层(7)。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何大伟徐叙瑢
申请(专利权)人:北方交通大学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11[中国|北京]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