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江南大学专利>正文

一种β-淀粉酶突变体及其应用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7058952 阅读:15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3-29 19:35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β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
β

淀粉酶突变体及其应用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β

淀粉酶突变体及其应用,属于基因工程


技术介绍

[0002]麦芽糖是由两个葡萄糖单位经由α

1,4糖苷键连接而成的二糖。因C1羟基位置不同,而有α

和β

两种异构体。麦芽糖香甜可口,营养丰富,具有排毒养颜、补脾益气、润肺止咳等功效,是老少皆宜的食品,主要用于加工焦糖酱色及糖果、果汁饮料、造酒、罐头、豆酱、酱油。
[0003]β

淀粉酶是一种外切型淀粉酶,广泛存在于大麦、小麦、甘薯、大豆等高等植物以及芽孢杆菌属等微生物中,可以从糖原和淀粉的非还原末端依次切割α

1,4糖苷键,生成麦芽糖。野生型β

淀粉酶的酶活较低,无法满足工业生产的要求,获得酶活提高的β

淀粉酶突变体具有较高的工业应用价值。工业生产通常利用植物来源或微生物来源的β

淀粉酶和普鲁兰酶的共同作用,将淀粉高效水解成麦芽糖。

技术实现思路

[0004]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解决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热稳定性提高且酶活提高的β

淀粉酶突变体,并将该突变体用于生产麦芽糖。
[0005]本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β

淀粉酶突变体,以氨基酸序列如SEQ ID NO.1所示的β

淀粉酶为出发序列,进行了如下突变:
[0006](a)将第252位的甘氨酸突变为苏氨酸,命名为G252T;
[0007](b)将第503位的苯丙氨酸突变为丝氨酸,命名为F503S;
[0008](c)将第252位的甘氨酸突变为苏氨酸,并将第503位的苯丙氨酸突变为丝氨酸,命名为G252T/F503S。
[0009]本专利技术还提供了编码所述β

淀粉酶突变体的基因。
[0010]本专利技术还提供了携带所述基因的重组表达载体。
[0011]在一种实施方式中,所述表达载体包括但不限于pET系列质粒。
[0012]本专利技术还提供一种重组微生物,表达所述β

淀粉酶突变体,或含有所述基因。
[0013]在一种实施方式中,所述重组微生物以大肠杆菌为宿主,以pET系列质粒为表达载体。
[0014]在一种实施方式中,所述大肠杆菌包括但不限于大肠杆菌BL21(DE3)。
[0015]本专利技术还提供了一种提高β

淀粉酶热稳定性的方法,是在SEQ ID NO.1所示氨基酸序列的基础上,将第252位的甘氨酸突变为苏氨酸和/或第503位的苯丙氨酸突变为丝氨酸。
[0016]本专利技术还提供所述β

淀粉酶突变体在制备麦芽糖中的应用。
[0017]在一种实施方式中,所述应用是以所述β

淀粉酶突变体催化淀粉合成麦芽糖。
[0018]有益效果:
[0019]1)本专利技术在天然β

淀粉酶的基础上,通过理性设计,结合定点突变生物技术改造β

淀粉酶分子结构,分析了突变后残基对酶活的影响,并最终获得了酶活提高的突变菌株(G252T、F503S及组合突变株G252T/F503S)。
[0020]2)天然β

淀粉酶的半衰期为16.2min,本专利技术提供的β

淀粉酶突变体G252T/F503S在45℃时半衰期达到84.1min,是天然β

淀粉酶的半衰期的5.2倍;β

淀粉酶突变体G252T在45℃时半衰期达到35.4min,是天然β

淀粉酶的半衰期的2.2倍;β

淀粉酶突变体F503S在45℃时半衰期达到33.6min,是天然β

淀粉酶的半衰期的2.1倍。
[0021]3)本专利技术提供的β

淀粉酶突变体的酶活力得到显著提高。在40℃条件下,对照组为100%的相对酶活,突变体G252T/F503S、G252T、F503S分别具有151.2%、132.4%、124.6%的相对酶活。
[0022]4)本专利技术所得的β

淀粉酶突变体比野生型更适合于催化淀粉生成麦芽糖的应用,更利于生产工艺的灵活性。
[0023]5)本专利技术提供的β

淀粉酶突变体和海藻糖合酶的共表达菌株,可以实现一步法从淀粉合成海藻糖,方便快捷,适合工业生产。
附图说明
[0024]图1为野生型β

淀粉酶及β

淀粉酶突变体G252T、F503S、G252T/F503S在50℃条件下的半衰期测试结果。
[0025]图2为野生型β

淀粉酶及β

淀粉酶突变体G252T、F503S、G252T/F503S在不同pH下的酶活测试结果。
[0026]图3为野生型β

淀粉酶及β

淀粉酶突变体G252T、F503S、G252T/F503S在不同温度下的酶活测试结果。
具体实施方式
[0027]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例对本专利技术的技术方案作进一步说明。下述实施例中,涉及的培养基及配方如下:
[0028]LB液体培养基:10g/L蛋白胨、5g/L酵母粉、10g/L NaCl。
[0029]LB固体培养基:在LB液体培养基的基础上添加2%琼脂。
[0030]下述实施例中所涉及的检测方法如下:
[0031]β

淀粉酶酶活测定方法:取100μL浓度为300μg/mL的纯酶加入到含有10g/L的可溶性淀粉的50mM pH 6.0磷酸氢二钠

磷酸氢二钠缓冲液的900μL反应体系中;于40℃水浴条件下反应10min,然后100℃沸水浴10min终止酶促反应,离心取上清,稀释到10mg/mL,利用HPLC检测反应溶液中麦芽糖的含量。
[0032]酶活定义:定义在40℃、pH 8.5的条件下,每分钟催化淀粉生成lμmol麦芽糖所需的酶量,为一个酶活单位U。
[0033]比酶活:定义为单位蛋白的酶活U/mg。
[0034]实施例1构建含β

淀粉酶突变体的重组质粒
[0035](1)含有野生型的β

淀粉酶的重组质粒的构建
[0036]化学合成核苷酸序列如SEQ ID NO.2所示的野生型β

淀粉酶基因,与pET

28a载体
通过HindⅢ酶和EcoRⅠ酶酶切后连接,制备得到携带野生型β

淀粉酶基因的重组载体pET

28a

amyM。
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β

淀粉酶突变体,其特征在于,以氨基酸序列如SEQ ID NO.1所示的β

淀粉酶为出发序列,进行了如下突变:(a)将第252位的甘氨酸突变为苏氨酸;(b)将第503位的苯丙氨酸突变为丝氨酸;(c)将第252位的甘氨酸突变为苏氨酸,并将第503位的苯丙氨酸突变为丝氨酸。2.编码权利要求1所述β

淀粉酶突变体的基因。3.携带权利要求2所述基因的重组表达载体。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重组表达载体,其特征在于,所述表达载体包括但不限于pET系列质粒。5.一种重组微生物,其特征在于,表达权利要求1所述的β

淀粉酶突变体,...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张显饶志明房鸣胡孟凯徐美娟
申请(专利权)人:江南大学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