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防治小麦赤霉病的生防菌及其应用、生防菌剂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7058509 阅读:35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3-29 19:35
本发明专利技术属于微生物技术领域,具体为一种防治小麦赤霉病的生防菌及其应用、生防菌剂,所述生防菌为B.gladioli7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防治小麦赤霉病的生防菌及其应用、生防菌剂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微生物
,具体涉及一种防治小麦赤霉病的生防菌及其应用、生防菌剂。

技术介绍

[0002]小麦赤霉病(Fusarium head blight,FHB)是由多种镰刀菌引起的一种毁灭性真菌病害。在我国小麦赤霉病集中发生在气候湿润的长江中下游、淮河、珠三角麦区。近年来,由于农业结构的调整和气候变暖等因素的影响,病害有逐渐向北扩展蔓延的趋势。除了导致减产,禾谷镰刀菌在侵染小麦时还会产生脱氧雪腐镰刀菌烯醇(DON)毒素,按照欧盟分类标准为三级致癌物,不仅影响小麦的品质,还会引发呕吐、腹泻等急性中毒症状。
[0003]有效控制小麦赤霉病的发生和流行关乎我国的粮食与食品安全。若在小麦扬花期遇到连续阴雨天气,极易造成该病的大面积发生,因此在小麦扬花期喷施多菌灵等苯并咪唑类杀菌剂是防治赤霉病的关键措施。由于化学药剂大量使用造成的病原抗药性增加等问题以及人们对环境问题的日益重视,探索绿色安全的生物防治资源对有效控制赤霉病至关重要。
[0004]目前生产上应用最多的是假单胞菌属和芽孢杆菌属的生物制剂,一时性的防治效果好但是持续时间不长。植物内生菌可以长期稳定的在植物体内定殖,是值得挖掘的一类生防资源,但是目前缺乏这样的生防资源。

技术实现思路

[0005]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防治小麦赤霉病的生防菌及其应用、生防菌剂。
[0006]一种防治小麦赤霉病的生防菌,其特征在于,所述生防菌为B.gladioli 7

1,该菌株分类命名为唐菖蒲伯克霍尔德氏菌(Burkholderia gladioli),于2022年07月25日保藏于中国微生物菌种保藏管理委员会普通微生物中心,保藏地址:中国北京朝阳区北辰西路1号,保藏编号为CGMCC No. 25395。
[0007]一种用于防治小麦赤霉病的生防菌剂,包括所述的B.gladioli 7

1。
[0008]优选的,所述B.gladioli 7

1的浓度为1
×
106‑1×
109CFU/mL。
[0009]所述的B.gladioli 7

1在制备用于防治小麦赤霉病的生防菌剂中的应用。
[0010]优选的,所述的B.gladioli 7

1用于抑制禾谷镰刀菌。
[0011]所述的B.gladioli 7

1在防治小麦赤霉病中的应用。
[0012]所述的B.gladioli 7

1在抑制禾旋孢腔菌、禾顶囊壳小麦变种、亚洲镰刀菌、禾谷丝核菌、亚洲炭疽菌、暹罗炭疽菌和假禾谷镰刀菌中的应用。
[0013]与现有技术相比,本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在于:
[0014]1、内生菌株B.gladioli 7

1可以在小麦体内定殖,生防效果好,是防治小麦赤霉病潜在的生防制剂,伯克霍尔氏菌广泛存在于植物表面或根际,具有促生和诱导植物抗性
等许多对植物、环境有益的功能。
[0015]2、内生菌株B.gladioli 7

1的培养滤液具有广谱抑菌活性,与禾谷镰刀菌PH

1孢子液混合接种时不仅能100%抑制赤霉病的发生,还显著性降低DON毒素的积累。对菌株B.gladioli 7

1基因组测序后预测到21条代谢物合成基因簇,因此对该菌株培养滤液的抑菌化合物进行分离鉴定,具有很好的开发应用前景,有望挖掘新的次生代谢产物。
[0016]3、生物保藏信息说明:
[0017]生物材料:7

1,分类学命名:唐菖蒲伯克霍尔德氏菌,拉丁名为:Burkholderia gladioli,该菌株于2022年07月25日保藏于中国微生物菌种保藏管理委员会普通微生物中心,保藏编号为CGMCC No.25395。
附图说明
[0018]图1为对禾谷镰刀菌有拮抗作用细菌的初筛图(A);B.gladioli 7

1菌落图(B);B.gladioli 7

1与禾谷镰刀菌平板对峙实验的结果图(C);B.gladioli 7

1影响禾谷镰刀菌分生孢子产量的统计图(D),t检验进行显著性差异分析(p=0.05),***表示p<0.001;
[0019]图2为B.gladioli菌液灌根处理小麦后细菌定殖效果检测图;
[0020]图3为B.gladioli 7

1的抑菌谱示意图(A);对不同病原菌抑制率统计图(B);
[0021]图4为B.gladioli 7

1培养滤液的抑菌谱示意图(A);对不同病原菌抑制率统计图(B);
[0022]图5为B.gladioli 7

1不同培养基摇培的滤液对禾谷镰刀菌抑制效果图(A)及抑制率统计图(B);
[0023]图6为B.gladioli 7

1及其培养滤液与禾谷镰刀菌PH

1孢子液混合接种结果示意图(A);上述接种方法小麦穗发病结果统计图(B),t检验进行显著性差异分析(p=0.05),***表示p<0.001;
[0024]图7为B.gladioli 7

1及培养滤液对禾谷镰刀菌DON含量影响的统计图(A),t检验进行显著性差异分析(p=0.05),***表示p<0.001;B.gladioli 7

1影响禾谷镰刀菌TRI1、TRI5和TRI12表达的示意图(B)。
具体实施方式
[0025]下面对本专利技术的具体实施方式进行详细描述,但应当理解本专利技术的保护范围并不受具体实施方式的限制。基于本专利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专利技术保护的范围。本专利技术各实施例中所述实验方法,如无特殊说明,均为常规方法。
[0026]实施例中所用的培养基如下:
[0027]CM固体培养基的组分及配比(每1L)为:葡萄糖10g、蛋白胨20g、酵母提取物1g、酸水解酪蛋白1g、硝酸钠6g、氯化钾0.5g、七水硫酸镁1.023g、磷酸二氢钾0.5g、琼脂15g、去离子水1L、用氢氧化钠液体调节pH至6.5,该培养基通过将前述组分混合后在121℃高温高压灭菌20min得到;
[0028]CMC培养基的组分及配比(每1L)为:羧甲基纤维素钠15g、硝酸铵1g、磷酸二氢钾1g、酵母提取物1g、七水合硫酸镁0.5g、去离子水1L,该培养基通过将前述组分混合后在121
℃高温高压灭菌20min得到;
[0029]LB液体培养基的组分及配比(每1L)为:胰蛋白胨10g、酵母提取物5g、氯化钠5g、去离子水1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防治小麦赤霉病的生防菌,其特征在于,所述生防菌为B.gladioli7

1,该菌株分类命名为唐菖蒲伯克霍尔德氏菌(Burkholderia gladioli),于2022年07月25日保藏于中国微生物菌种保藏管理委员会普通微生物中心,保藏编号为CGMCC No.25395。2.一种用于防治小麦赤霉病的生防菌剂,其特征在于,所述生防菌剂中包括权利要求1所述的B.gladioli 7

1。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生防菌剂,其特征在于,所述B.gladioli 7

1的浓度为1
×
...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张雪王瑜项萍江聪丘彩云葛亭亭
申请(专利权)人:西北农林科技大学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