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属于作物生长模型,具体涉及一种分布式作物模型的构建方法。
技术介绍
1、作物生长模拟模型简称作物模型,主要通过综合考虑作物本身的生理机制以及作物生长的影响因素(主要包括天气、土壤、品种和管理措施等),在田间尺度下对作物生长发育、产量形成等以特定时间步长进行动态模拟,并对环境及管理措施对作物生长发育产生的影响进行定量化分析,以此优化管理制度,提高种植效益和资源利用率。随着研究的深入,区域尺度的作物生长信息越来越受到重视,于是研究者们开始基于原有的田间尺度的作物模型转向区域化模拟的研究。分布式模型是模型按照离散程度分类中的一类,它可以理解为多个小单元的集合,原先的作物模型以整个田间尺度为模拟单位,属于集总式模型,将原有的作物模型转变为分布式作物模型,即研究单位从整个田间尺度变为多个小单元的集合,可以解决作物模型区域模拟的问题。模型按照其构建原理分类,可分为基于物理过程的模型和基于经验公式的模型。目前构建的分布式作物模型包括:(1)gri-dssat模型,它是以美国南部高精度雷达数据驱动的分布式作物模型,但其由于数据获取限制,只能用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分布式作物模型的构建方法,其特征在于,包含以下几个步骤:
2.根据权利1所述的一种分布式作物模型的构建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S1涉及数据主要的开源数据包括:ERA5、国家生态科学数据中心、国家冰川冻土沙漠科学数据中心、界土壤协调数据库HWSD v2.0,具体数据包括四个部分:①农业气象数据:日最高温度、最低温度、太阳辐射、降雨量的格网数据;
3.根据权利1所述的一种分布式作物模型的构建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S21的具体构建方法如下:使用R语言编程处理原数据,提取出区域总体的格网数和每个格网的经纬度及各格网每天的农业气象数据并在完成数据的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分布式作物模型的构建方法,其特征在于,包含以下几个步骤:
2.根据权利1所述的一种分布式作物模型的构建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s1涉及数据主要的开源数据包括:era5、国家生态科学数据中心、国家冰川冻土沙漠科学数据中心、界土壤协调数据库hwsd v2.0,具体数据包括四个部分:①农业气象数据:日最高温度、最低温度、太阳辐射、降雨量的格网数据;
3.根据权利1所述的一种分布式作物模型的构建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s21的具体构建方法如下:使用r语言编程处理原数据,提取出区域总体的格网数和每个格网的经纬度及各格网每天的农业气象数据并在完成数据的单位转换后,编写输入dssat模型的气象文件,构成dssat模型的气象数据库,此阶段使用的r语言编程命名为weather_deal.r。
4.根据权利1所述的一种分布式作物模型的构建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s22的具体构建方法如下:拟定土层划分为7个垂直分层(0~20cm、20~40cm、40~60cm、60~80cm、80~100cm、100~150cm、150~200cm),每层土的土壤水文、土壤水分数据由插值法取得,再利用arcgis和r语言编程实现数据重分配和单位转换,使每个格网和土壤数据相对应,最后用r语言编程编写输入dssat模型的土壤数据文件,形成dssat模型的土壤数据库,此阶段使用的r语言编程命名为soil_deal.r。
5.根据权利1所述的一种分布式作物模型的构建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谢文馨,姚宁,何建强,于强,胡笑涛,
申请(专利权)人:西北农林科技大学,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