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防治三七根腐病的合成菌群及其用途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7058184 阅读:30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3-29 19:34
本发明专利技术属于微生物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防治三七根腐病的合成菌群及其用途。本发明专利技术所述合成菌群由4株菌株构成,所述4株菌株分别为类芽孢杆菌属L_9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防治三七根腐病的合成菌群及其用途
[0001]本专利技术要求中国专利申请CN 202211021762.0的优先权,该优先权文件的说明书、说明书附图和权利要求书所记载的内容全文引入本专利技术的说明书并被作为本专利技术说明书原始记载的一部分。申请人进一步声明,申请人拥有基于该优先权文件修改本专利技术的说明书和权利要求书的权利


[0002]本专利技术属于微生物
,尤其涉及一种防治三七根腐病的合成菌群及其用途。

技术介绍

[0003]三七(Panax notoginseng(Burk.)F.H.Chen)属五加科人参属植物,是我国特有的名贵中药材,具有散瘀止血,消肿定痛的功能,对治疗心脑血管疾病具有显著疗效。云南是三七的主产地和原产地。然而,三七生长存在严重的连作障碍问题,且由于连年大面积单一种植,连作障碍已严重影响三七的产量和品质。三七根际病原微生物的累积和根际菌群失衡引发更为严重的三七根腐病是造成三七连作障碍的重要诱因。化学药剂防治根腐病不仅难以定位根腐病菌且杀灭效果不佳导致防效差,同时会引发药材安全性和环境污染等问题。轮作能较好的克服连作障碍,但一般需要20年以上。因此,如何克服和缓解三七连作障碍,确保药品安全和缩短土地再植周期是实现三七产业可持续发展的关键。
[0004]应用生物防控作为防治土传病害的手段被认为可以避免以上化学防治出现的问题,同时改善土壤质量而值得期待的策略。利用植物的土壤根际微生物防治土传病害因避免化学防治出现的问题被广泛认可。但在实际应用中发现,单菌株生防制剂由于对病原菌的有限靶标,且在宿主根际定殖能力不足,导致生防效果不稳定,多菌株联合和人工合成菌群的应用能够进一步提升防治效果。利用前期实验和土壤微生物数据挖掘,获得了一个能够抵御三七病害的核心微生物群落,利用微生物培养组学的方法,从三七根际土壤中分离获得既能降促进三七生长又能拮抗三七根腐病原菌,还能促进三七皂苷合成的细菌菌株进行三七连作障碍的防治和连作土壤的改善。加大防治病害的功能核心微生物挖掘,构建抗病功能更为稳定的微生物合成菌群,能为保持土壤健康和缓解土壤病害提供可靠的生物防治策略。

技术实现思路

[0005]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专利技术提供一个由4株菌株构成的合成菌群,用以防治三七根腐病和缓解三七连作障碍导致其出苗率降低或发病率加重的问题。
[0006]具体地,通过以下几个方面的技术方案实现了本专利技术:
[0007]在第一个方面中,本专利技术利用土壤微生物相对丰度与植物病害的关联分析,挖掘到1个可能抵御三七根腐病的三七根际核心菌群。
[0008]本专利技术采用平板分离法从三七根际土壤中分离得到以上核心菌群中的4个属。利
用微生物培养组学从土壤中分离到这4个属的29株土壤微生物,将4个属29个菌株进行菌株融合试验,筛选出能够融合的4个菌株(类芽孢杆菌属L_9

17(P)、芽孢杆菌属R_56

S15(B)、芽孢八叠球菌属T_56

61(S)、节杆菌属T_56

58(A))用于合成菌群构建,命名为BSPA,将以上4株菌株通过分子方法鉴定为命名为Paenibacillus sp.,Bacillus sp.、Sporosarcina sp.、Arthrobacter sp.。
[0009]上述4株菌株的保藏信息分别为:
[0010]所述类芽孢杆菌属L_9

17的保藏编号为CGMCC NO.25457,保藏日期为2022年08月01日,保藏地点为中国微生物菌种保藏管理委员会普通微生物中心,保藏地址为北京市朝阳区北辰西路1号院3号,邮编:100101;
[0011]所述芽孢杆菌属R_56

S15的保藏编号为CGMCC NO.25459,保藏日期为2022年08月01日,保藏地点为中国微生物菌种保藏管理委员会普通微生物中心,保藏地址为北京市朝阳区北辰西路1号院3号,邮编:100101;
[0012]所述芽孢八叠球菌属T_56

61的保藏编号为CGMCC NO.25460,保藏日期为2022年08月01日,保藏地点为中国微生物菌种保藏管理委员会普通微生物中心,保藏地址为北京市朝阳区北辰西路1号院3号,邮编:100101;和
[0013]所述节杆菌属T_56

58的保藏编号为CGMCC NO.25458,保藏日期为2022年08月01日,保藏地点为中国微生物菌种保藏管理委员会普通微生物中心,保藏地址为北京市朝阳区北辰西路1号院3号,邮编:100101。
[0014]本专利技术提供的合成菌群BSPA对三七主要根腐病菌Cylindrocarpon destructans、Monographella cucumerina、Fusarium solani有较强的抑制活性,且抑制能力显著优于单个菌株B、S、P、A时。
[0015]优选地,在所述合成菌群中,所述类芽孢杆菌属L 9

17、所述芽孢杆菌属R_56

S15、所述芽孢八叠球菌属T_56

61和所述节杆菌属T_56

58的总活菌数比为1∶1∶1∶1。
[0016]在第二个方面中,本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复合菌剂,所述复合菌剂包含上述第一个方面所述的合成菌群。
[0017]在第三个方面中,本专利技术提供了上述第一个方面所述的复合菌群或者上述第二个方面所述的复合菌剂在促进三七生长方面的用途。
[0018]作为可选的方式,在上述用途中,所述用途为对三七根腐病菌产生拮抗作用,减少三七发病率发生。
[0019]作为可选的方式,在上述用途中,所述用途为增加总皂苷含量。
[0020]在第四个方面中,本专利技术提供了上述第一个方面所述的复合菌群或者上述第二个方面所述的复合菌剂在提升三七存苗率或提高三七根重方面的用途。
[0021]在第五个方面中,本专利技术提供了上述第一个方面所述的复合菌群或者上述第二个方面所述的复合菌剂在防治三七根腐病和缓解三七连作障碍方面的用途。
[0022]作为可选的方式,在上述用途中,所述合成菌群或所述复合菌剂的使用方法为将所述合成菌群活化、发酵培养后,施用于所述三七根部。
[0023]作为可选的方式,在上述用途中,所述施用时,所述合成菌群的总活菌数为106‑
108cfu/mL,优选为108cfu/mL。
[0024]本专利技术相对于现有技术,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0025](1)本专利技术提供的合成菌群BSPA可以拮抗三七根腐病菌,对其抑制率可达58.83%,且抑制能力显著优于单个菌株B、S、P、A时。
[0026](2)本专利技术可以显著提高连作土中三七的存苗率,显著增加连作土中三七的根部生物量。可显著提高三七的根干重、主根干重、须根干重,可以显著增加连作土中三七的皂苷含量。
附图说明
[0027]图1:单独4个菌株B、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防治三七根腐病的合成菌群,其特征在于:所述合成菌群由4株菌株构成,所述4株菌株分别为类芽孢杆菌属L_9

17、芽孢杆菌属R_56

S15、芽孢八叠球菌属T_56

61和节杆菌属T_56

58。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合成菌群,其特征在于:所述类芽孢杆菌属L_9

17的保藏编号为CGMCC NO.25457,保藏日期为2022年08月01日,保藏地点为中国微生物菌种保藏管理委员会普通微生物中心,保藏地址为北京市朝阳区北辰西路1号院3号,邮编:100101;所述芽孢杆菌属R_56

S15的保藏编号为CGMCC NO.25459,保藏日期为2022年08月01日,保藏地点为中国微生物菌种保藏管理委员会普通微生物中心,保藏地址为北京市朝阳区北辰西路1号院3号,邮编:100101;所述芽孢八叠球菌属T_56

61的保藏编号为CGMCC NO.25460,保藏日期为2022年08月01日,保藏地点为中国微生物菌种保藏管理委员会普通微生物中心,保藏地址为北京市朝阳区北辰西路1号院3号,邮编:1001...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朱书生郭存武杨敏梅星月江冰冰黄惠川刘屹湘叶辰何霞红朱有勇
申请(专利权)人:云南农业大学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