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车头防滚架用折叠爬梯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7016508 阅读:16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3-25 18:48
一种车头防滚架用折叠爬梯,包含爬梯、固定座、连杆和搭扣锁;所述爬梯两端均设有与车头对应紧固连接的固定座,爬梯两侧均通过连杆与固定座可折叠连接,连杆的一端与固定座对应铰接,另一端与爬梯铰接,且爬梯内侧对应连杆与爬梯铰接位置的上方设有用于使连杆保持水平的限位杆;所述爬梯底部两侧均设有连接座与爬梯对应转动连接的搭扣锁,车头对应位于爬梯底部固定座的上下两侧均设有能与相应搭扣锁对应扣合的挂钩;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在不使用时能够折叠,减小车头宽度,爬梯展开及折叠时,均能使搭扣锁与相应挂钩挂接锁定,稳定性强。稳定性强。稳定性强。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车头防滚架用折叠爬梯


[0001]本技术涉及越野房车
,尤其是涉及一种车头防滚架用折叠爬梯。

技术介绍

[0002]今年来房车逐渐得到普及,成为长途自驾旅行人士的首选方案,为了更好领略大自然的美景及旅行途中的舒适性能,需要房车具备较好的越野性能和较大的生活空间,因此轻卡型越野房车应运而生;为了保证安全性能,此类越野房车会在车头转配防滚架,同时能够在防滚架上存放一些行李,提升实用性;但由于车头较高,需要借助爬梯才能上下防滚架;现有防滚架用爬梯多数是直接固定在车头一侧,此种安装结构增加了车头宽度,降低了通过性,也会对后视镜视线造成遮挡,上述缺陷是本领域技术人员亟待解决的问题;
[0003]中国专利(公告号:CN103334691A)公开了一种吊笼爬梯,该专利的爬梯能够折叠,但其展开后缺乏固定,稳定性差。

技术实现思路

[0004]为了克服
技术介绍
中的不足,本技术公开了一种车头防滚架用折叠爬梯。
[0005]为实现上述专利技术目的,本技术采用如下技术方案:
[0006]一种车头防滚架用折叠爬梯,安装于车头一侧,包含爬梯、固定座、连杆和搭扣锁;所述爬梯两端均设有与车头对应紧固连接的固定座,爬梯两侧均通过连杆与固定座可折叠连接,连杆的一端与固定座对应铰接,另一端与爬梯铰接,且爬梯内侧对应连杆与爬梯铰接位置的上方设有用于使连杆保持水平的限位杆;所述爬梯底部两侧均设有连接座与爬梯对应转动连接的搭扣锁,车头对应位于爬梯底部固定座的上下两侧均设有能与相应搭扣锁对应扣合的挂钩。
[0007]优选的,所述连杆对应固定座的一端底部设有用于使连杆保持水平的限位凸台。
[0008]优选的,所述爬梯踏步板顶部设有防滑结构或可拆卸连接有防滑垫。
[0009]优选的,所述固定座内设有当爬梯折叠时与爬梯内侧抵触的橡胶垫。
[0010]优选的,所述连杆与固定座铰接位置的铰接轴轴身套设有使连杆上翻的扭力弹簧。
[0011]优选的,所述爬梯两侧均设有警示条带。
[0012]由于采用如上所述的技术方案,本技术具有如下有益效果:
[0013]本技术公开的一种车头防滚架用折叠爬梯,结构简单,使用方便,生产成本较低,稳定性强;爬梯底部两侧均设有连接座与爬梯对应转动连接的搭扣锁,车头对应位于爬梯底部固定座的上下两侧均设有能与相应搭扣锁对应扣合的挂钩,即爬梯展开时能使搭扣锁旋转至水平并与固定座下方的挂钩挂接锁定,此时连杆水平,实现了爬梯的牢固固定,避免攀爬过程中爬梯随意晃动,提升稳定性及安全性能;爬梯折叠时,连杆竖直,使搭扣锁旋转至竖直并与固定座上方的挂钩挂接锁定,即可实现爬梯折叠锁定,避免爬梯意外展开;所述连杆与固定座铰接位置的铰接轴轴身套设有使连杆上翻的扭力弹簧,即扭力弹簧能够辅
助操作人员上推爬梯,实现爬梯的折叠操作,同时避免爬梯在解锁后意外展开或迅猛展开,出现意外伤人事故,有效提升了安全性能。
附图说明
[0014]图1为本技术的结构示意图;
[0015]图2为本技术的展开时结构示意图;
[0016]图3为本技术的局部结构示意图。
[0017]图中:1、爬梯;2、固定座;3、连杆;4、搭扣锁;5、限位杆;6、挂钩;7、限位凸台。
具体实施方式
[0018]通过下面的实施例可以详细的解释本技术,公开本技术的目的旨在保护本技术范围内的一切技术改进,在本技术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若有术语“上”、“下”、“前”、“后”、“左”、“右”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与本申请的附图对应,为了便于描述本技术,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
[0019]实施例一:
[0020]结合附图1~3,一种车头防滚架用折叠爬梯,安装于车头一侧,便于攀爬至车头顶部的防滚架上;包含爬梯1、固定座2、连杆3和搭扣锁4;所述爬梯1两端均设有与车头对应紧固连接的固定座2,爬梯1两侧均通过连杆3与固定座2可折叠连接,连杆3的一端与固定座2对应铰接,另一端与爬梯1铰接,且爬梯1内侧对应连杆3与爬梯1铰接位置的上方设有用于使连杆3保持水平的限位杆5,即需要使用爬梯1时能够向外拉爬梯1,爬梯1带动连杆3下翻,直至连杆3与限位杆5接触,此时爬梯1展开,爬梯1距离车头相应侧边有一定距离,便于攀登者稳定站在爬梯1的踏步板上进行攀爬;在不使用爬梯1时或车辆行驶前上推爬梯1,爬梯1带动连杆3上翻,直至连杆3竖直,即可实现爬梯1的折叠,有效减小车头行驶宽度,避免爬梯1对车头后视镜视线遮挡;
[0021]所述爬梯1底部两侧均设有连接座与爬梯1对应转动连接的搭扣锁4,车头对应位于爬梯1底部固定座2的上下两侧均设有能与相应搭扣锁4对应扣合的挂钩6,即爬梯1展开时能使搭扣锁4旋转至水平并与固定座2下方的挂钩6挂接锁定,此时连杆3水平,实现了爬梯1的牢固固定,避免攀爬过程中爬梯1随意晃动,提升稳定性及安全性能;爬梯1折叠时,连杆3竖直,使搭扣锁4旋转至竖直并与固定座2上方的挂钩6挂接锁定,即可实现爬梯1折叠锁定,避免爬梯1意外展开。
[0022]使用时能够向外拉爬梯1,爬梯1带动连杆3下翻,直至连杆3与限位杆5接触,此时爬梯1展开,使搭扣锁4旋转至水平并与固定座2下方的挂钩6挂接锁定,即可通过爬梯1上下车头顶部的防滚架;在不使用爬梯1时或车辆行驶前上推爬梯1,爬梯1带动连杆3上翻,直至连杆3竖直,使搭扣锁4旋转至竖直并与固定座2上方的挂钩6挂接锁定,即可实现爬梯1折叠锁定,避免爬梯1意外展开。
[0023]实施例二:
[0024]结合附图1~3,一种车头防滚架用折叠爬梯,与实施例一的不同之处在于,在实施例一的基础上,所述连杆3与固定座2铰接位置的铰接轴轴身套设有使连杆3上翻的扭力弹簧,即扭力弹簧能够辅助操作人员上推爬梯1,实现爬梯1的折叠操作,同时避免爬梯1在解
锁后意外展开或迅猛展开,出现意外伤人事故,有效提升了安全性能。
[0025]实施例三:
[0026]结合附图1~3,一种车头防滚架用折叠爬梯,在实施例一或二的基础上,所述连杆3对应固定座2的一端底部设有用于使连杆3保持水平的限位凸台7,即展开爬梯1时既能够通过限位杆5限位使连杆3保持水平,也能通过限位凸台7限位使连杆3保持水平,双保险,进一步提升了安全性能;所述爬梯1踏步板顶部设有防滑结构或可拆卸连接有防滑垫,提升摩擦力,提升攀爬的安全性;所述固定座2内设有当爬梯1折叠时与爬梯1内侧抵触的橡胶垫,即爬梯1折叠后,橡胶垫与爬梯1抵触,避免车辆行驶过程中爬梯1发生振动产生较大噪音;所述爬梯1两侧均设有警示条带,起到警示作用避免意外与爬梯1发生碰撞。
[0027]本技术未详述部分为现有技术,对于本领域技术人员而言,显然本技术不限于上述示范性实施例的细节,而且在不背离本技术的精神或基本特征的情况下,能够以其他的具体形式实现本技术;因此,无论从哪一点来看,均应将实施例看作是示范性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车头防滚架用折叠爬梯,安装于车头一侧,其特征是:包含爬梯(1)、固定座(2)、连杆(3)和搭扣锁(4);所述爬梯(1)两端均设有与车头对应紧固连接的固定座(2),爬梯(1)两侧均通过连杆(3)与固定座(2)可折叠连接,连杆(3)的一端与固定座(2)对应铰接,另一端与爬梯(1)铰接,且爬梯(1)内侧对应连杆(3)与爬梯(1)铰接位置的上方设有用于使连杆(3)保持水平的限位杆(5);所述爬梯(1)底部两侧均设有连接座与爬梯(1)对应转动连接的搭扣锁(4),车头对应位于爬梯(1)底部固定座(2)的上下两侧均设有能与相应搭扣锁(4)对应扣合的挂钩(6)。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车头...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夏武艺刘家合史敦国
申请(专利权)人:河南德野专用车辆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