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换热管、换热器、以及空调器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7012470 阅读:9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3-25 18:42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换热管、换热器、以及空调器,涉及换热装置技术领域。具体包括管本体,所述管本体的内壁上设有至少一个用于对管本体内流体进行扰流的柱状凸起,所述柱状凸起的自由端的端面为扇形,所述柱状凸起上扇形的顶点所在位置的水平高度小于所述柱状凸起上扇形的弧线所在位置的水平高度。进一步降低换热管内流体的阻力和传热阻力。换热管内流体的阻力和传热阻力。换热管内流体的阻力和传热阻力。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换热管、换热器、以及空调器


[0001]本技术涉及换热装置
,特别涉及一种换热管、换热器、以及空调器。

技术介绍

[0002]作为极为重要的传热元件,换热管的内外翅型结构优化升级一直是相关领域的重点研究方向。以常规换热管为例,其内齿一般为截面为梯形或三角形的多头螺旋齿。通过控制诸如内齿条数、螺旋角、齿高等参数来控制换热管的传热性能。
[0003]而螺纹状内齿结构较为简单,其仅能促进一次流体扰动,换热管制造厂家往往通过增加齿高和螺旋来增强扰动来促进传热,但往往在齿后(相对于流场方向)形成小型旋涡区,增大了管内流体阻力和传热阻力,对换热管整体换热效果提升不利。
[0004]同时,许多学者以仿生学为基础对水生生物进行研究,结果表明许多生物的体表结构都具有独特的减阻性能,所以将生物体表的形貌特征复制成型于材料表面,是可行且具有重要意义的研究方向。对于仿生表面减阻,在上世纪60年代之前,科学家们普遍认为,物体表面越光滑,其水下流阻越小,对于表面减阻技术的研究,一直都是向着降低物体表面粗糙度,使其表面足够光滑的方向进行的。随着人们对物体表面微观结构的观察越来越深入,逐渐意识到带有一定纹路结构的表面,其水下减阻效果更好。
[0005]因此,如何进一步降低换热管内流体的阻力和传热阻力,成为了亟待解决的技术难题。

技术实现思路

[0006]本技术的主要目的是提供一种换热管、换热器、以及空调器,旨在进一步降低换热管内流体的阻力和传热阻力。
[0007]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提出一种换热管,包括管本体,所述管本体的内壁上设有至少一个用于对管本体内流体进行扰流的柱状凸起,所述柱状凸起的自由端的端面为扇形,所述柱状凸起上扇形的顶点所在位置的水平高度小于所述柱状凸起上扇形的弧线所在位置的水平高度。
[0008]在本申请的一实施例中,所述柱状凸起的自由端的端面上设有至少一个弧形凹槽,所述弧形凹槽与所述扇形同心设置。
[0009]在本申请的一实施例中,所述柱状凸起的自由端的端面上还设有至少一个长度方向与所述扇形的角平分线的长度方向平行的线性凹槽。
[0010]在本申请的一实施例中,所述线性凹槽的横截面为V形。
[0011]在本申请的一实施例中,所述弧形凹槽的深度为H3,0.02mm<H3<0.15mm。
[0012]在本申请的一实施例中,所述线性凹槽的底部与柱状凸起的固定端之间的距离为H2,0.05mm<H2<0.25mm。
[0013]在本申请的一实施例中,所述扇形的半径为R,0.15mm<R<2.5mm。
[0014]在本申请的一实施例中,所述扇形的圆心角为θ,10
°
<θ<60
°

[0015]在本申请的一实施例中,所述柱状凸起为两个或两个以上时,两个或两个以上的柱状凸起沿着管本体的长度方向螺旋排布,且任意两个相邻的柱状凸起之间错开设置。
[0016]在本申请的一实施例中,所述柱状凸起螺旋排布时,所述扇形的角平分线与管本体的轴线方向的夹角为θ2,60
°
<θ2<150
°

[0017]本申请还公开了一种换热器,包括如上任意一项所述的换热管。
[0018]本申请还公开了一种空调器,包括如上任意一项所述的换热管或换热器。
[0019]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通过在管本体内设置柱状凸起,将柱状凸起的自由端设置成扇形,并将该扇形的顶点至弧面方向设置成具有高度差的斜坡面,从而加强柱状凸起对管本体内的流体的导流。进一步降低换热管内流体的阻力和传热阻力,提高了换热管的换热效率,结构简单、便于实施。
附图说明
[0020]下面结合具体实施例和附图对本技术进行详细的说明,其中:
[0021]图1为本技术第一种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0022]图2为图1的平面展开图。
[0023]图3为图1中柱状凸起的放大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24]为了使本技术的目的、技术方案及优点更加清楚,以下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技术进行详细的说明。应当理解,以下具体实施例仅用以解释本技术,并不对本技术构成限制。
[0025]如图1至图3所示,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提出一种换热管,包括管本体10,所述管本体10的内壁上设有至少一个用于对管本体10内流体进行扰流的柱状凸起20,所述柱状凸起20的自由端的端面为扇形,所述柱状凸起20上扇形的顶点所在位置的水平高度小于所述柱状凸起20上扇形的弧线所在位置的水平高度。
[0026]具体的,本技术提出一种换热管,包括管本体10,和设置在管本体10内的柱状凸起20。
[0027]其中,管本体10采用金属材料制成,例如铝合金材料、合金钢材料等等。采用金属材料制成的管本体10,具有支撑能力强、耐磨损、导热性能好等优点。
[0028]管本体10为圆柱状,柱状凸起20设置在管本体10的内部,柱状凸起20与管本体10所采用的材料相同,柱状凸起20与管本体10之间采用固定连接的方式连接,例如焊接。柱状凸起20与管本体10之间采用固定连接的方式连接,可以提高柱状凸起20与管本体10之间的连接强度,提高柱状凸起20工作时的稳定性。当然根据设计的需要,柱状凸起20与管本体10之间还可以采用可拆卸的方式连接,例如螺钉连接、螺栓连接等等。柱状凸起20与管本体10之间采用可拆卸的方式连接,可方便柱状凸起20的安装与拆卸,便于后期的维护。可以想到的是,柱状凸起20还可以通过压刀对管本体10的内壁进行压合得到,其具体的加工方式在此不再一一限定。
[0029]柱状凸起20与管本体10连接的一端为固定端,柱状凸起20远离管本体10的一端为自由端。柱状凸起20的自由端的端面为扇形,柱状凸起20上扇形的顶点所在位置的水平高
度小于柱状凸起20上扇形的弧面所在位置的水平高度,从而实现在柱状凸起20的自由端设置倾斜的斜坡面。通过该斜坡面可以进一步降低换热管内流体的阻力和传热阻力。从而提高了换热管换热效率。结构简单,便于实施。
[0030]柱状凸起20上扇形的顶点所在的位置朝向管本体10的入口处,从而方便降低对换热管内流体的阻力。
[0031]当柱状凸起20的数量为一个时,一个柱状凸起20安装在管本体10内实现对流体的扰流。
[0032]当柱状凸起20的数量为多个时,多个柱状凸起20成组分布,且任意相邻的两组柱状突起之间均错开设置。两组相互错开的柱状凸起20之间会形成波峰波谷,流体在经过两组相互错开的柱状凸起20时,会在波峰波谷的波谷中形成较小的漩涡区,该漩涡区产生的漩涡会被下一组柱状凸起20的扇形顶点所在的位置分开,从而将较大的漩涡破坏成几个小漩涡,形成二次扰流,进一步提高了管本体10的换热效率。
[0033]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通过在管本体10内设置柱状凸起20,将柱状凸起20的自由端设置成扇形,并将该扇形的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换热管,其特征在于,包括管本体,所述管本体的内壁上设有至少一个用于对管本体内流体进行扰流的柱状凸起,所述柱状凸起的自由端的端面为扇形,所述柱状凸起上扇形的顶点所在位置的水平高度小于所述柱状凸起上扇形的弧线所在位置的水平高度。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换热管,其特征在于,所述柱状凸起的自由端的端面上设有至少一个弧形凹槽,所述弧形凹槽与所述扇形同心设置。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换热管,其特征在于,所述柱状凸起的自由端的端面上还设有至少一个长度方向与所述扇形的角平分线的长度方向平行的线性凹槽。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换热管,其特征在于,所述线性凹槽的横截面为V形。5.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换热管,其特征在于,所述弧形凹槽的深度为H3,0.02mm<H3<0.15mm。6.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换热管,其特征在于,所述线性凹槽的底部与柱状凸起的固定端之间的距离为H2,0.05mm<H2<0.25m...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王小勇胡海利卢杏斌岳清学武永强
申请(专利权)人:珠海格力电器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