冷却管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6733112 阅读:7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3-04 10:01
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一种冷却管,冷却管的一侧的壁为载置冷却对象的载置壁,具备:金属制的基体(1),构成所述冷却管的载置壁和隔壁,从所述冷却对象传热,通过所述载置壁和所述隔壁形成构成供制冷剂流动的流路(4)的槽;树脂制的盖体(2),至少构成所述冷却管的另一侧的壁,以覆盖所述槽的方式与所述基体(1)结合从而形成所述流路(4);一个以上的涡流产生部(3),在所述流路(4)中设置,使所述制冷剂在流动方向上节流而产生涡流。而产生涡流。而产生涡流。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冷却管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冷却管。

技术介绍

[0002]在对电池等冷却对象进行冷却的技术中,已知有一种金属制的冷却管,其用来冷却载置于其上表面的冷却对象,内部成为供制冷剂流动的流路4

(例如,参照图5)。
[0003]但是,制冷剂在从上游向下游流动的过程中随着被加热而冷却能力逐渐降低,因此,难以在下游侧发挥良好的冷却能力,难以使上游的冷却对象与下游的冷却对象的温度均匀化。另外,因为冷却对象的热量从冷却对象接触的上表面的金属传出,再由上表面的金属传递到构成金属冷却管的其他金属,传递到制冷剂,所以经由金属制冷却管而传递到制冷剂的传热量存在差异。另外,这种金属制的冷却管也难以实现对冷却对象的局部高温部的冷却。

技术实现思路

[0004]本专利技术人研究发现,冷却管载置壁上的冷却对象的热量传递到冷却管的载置壁之后由冷却管传给制冷剂,因此知道了在冷却管内从离载置壁最远的位置的流路壁传给制冷剂的热量最小,即,该流路壁在被金属材料妨碍了轻量化的同时,获得的金属材料所带来的对热量传递的贡献效果最小。因此想到了对于该流路壁不谋求金属材质带来的冷却效果、而是谋求对其设置涡流产生部所带来的冷却效果,同时实现非金属材质所带来的轻量化,从而得到了本专利技术。
[0005]本专利技术的冷却管,该冷却管的一侧的壁为载置冷却对象的载置壁,所述冷却管具备:金属制的基体,构成所述冷却管的载置壁和隔壁,从所述冷却对象传热,通过所述载置壁和所述隔壁形成构成供制冷剂流动的流路的槽;树脂制的盖体,至少构成所述冷却管的另一侧的壁,以覆盖所述槽的方式与所述基体结合从而形成所述流路;一个以上的涡流产生部,在所述流路中设置,使所述制冷剂在流动方向上节流而产生涡流。
[0006]根据本专利技术,通过将对热量传递的贡献效果最小的流路壁设为树脂制,虽然从冷却对象传递热量的效果不及其整体为金属制的情况,冷却能力稍有逊色,但可以减轻重量,实现轻量化,而且还可以通过在流路的盖体侧设置涡流产生部从而借助涡流来提高制冷剂的冷却能力,因此能够根据目的相应地调整冷却能力和冷却管整体的重量,实现冷却管的最优化设计。
[0007]换句话说,通过将盖体设为树脂制、并在流路的盖体侧设置适当数量的涡流产生部,从而与以往的全金属制冷却管相比冷却能力同等或稍好并且轻量化,或通过设置更多数量的涡流产生部、从而与以往的全金属制冷却管相比重量相同但冷却能力提高,或通过进一步设置更多数量的涡流产生部、从而与以往的全金属制冷却管相比虽然重量更重但冷却能力大幅提高等,实现调整了与目的相应的重量和冷却能力的最优化设计。
[0008]另外,由于可以将涡流产生部以任意的数量设于流路的盖体侧的任意位置,并且
还可以调整其数量、位置、高度、宽度、间隔、锥度(俯视时八字形及逆八字形的打开程度)等,因此能够实现局部高温部的冷却、冷却对象的温度均匀化等,实现与目的相应的冷却对象的温度的调整和冷却管的最优化设计。
附图说明
[0009]图1、2是本专利技术的冷却管的构成例的俯视时的剖视图。
[0010]图3是图1的Z

Z剖视图。
[0011]图4是本专利技术的冷却管的实施例1~实施例6的俯视时的剖视图。
[0012]图5是作为比较例的、以往的无涡流产生部的全金属制的冷却管。
[0013]图6是在冷却对象的侧面、上面设定本专利技术的冷却管的例子。
[0014]附图标记说明
[0015]在附图中,1表示基体,2表示盖体,3表示涡流产生部,4表示流路,1a表示基体的载置壁,1b表示基体的隔壁,5表示冷却对象。
具体实施方式
[0016]以下,对本专利技术的冷却管进行说明。图1、2是本专利技术的冷却管的构成例的俯视时的剖视图,图3是图1的Z

Z剖视图。
[0017]如图1、2、3所示,作为一个例子,冷却管为扁平管形状,在图中示出了为扁平多孔管的例子,其内部分支成多个供制冷剂流动的流路4,在其载置壁(参照图3)载置冷却对象5。如图3所示,冷却管包括基体1与覆盖基体1且设有涡流产生部3的盖体2。在图1、2中,下方的箭头示出了制冷剂的流动方向。另外,在图1至6中,省略了对于制冷剂的图示。
[0018]具体来说,基体1为金属制,有构成流路4的槽,如图2所示,包括载置壁1a和隔壁1b,载置壁1a规定了冷却管的一侧的壁,载置壁1b设置在载置壁1a和盖体2之间,划分出多条流路4,冷却对象5载置于载置壁1a,于是,冷却对象5的热量从载置壁1a向隔壁1b、再向制冷剂传递。
[0019]盖体2为树脂制,其成为面对冷却管的载置壁的另一侧的壁,规定了冷却管,其以覆盖构成流路4的槽的方式密封于基体1,与基体1一起形成了内部设有流路4的管状。
[0020]在流路4的盖体2侧有用于使制冷剂在其流动方向上节流而产生涡流的涡流产生部3,该涡流产生部3与盖体2一体成形。
[0021]以下,详细说明该涡流产生部3。
[0022]如图1、2所示,作为一个例子,涡流产生部3由配置成在制冷剂的流动方向(箭头方向)间隔逐渐变窄的俯视时呈八字形的或配置成在制冷剂的流动方向(箭头方向)间隔逐渐变宽的俯视时呈逆八字形的两片板构成。因为这样构成了涡流产生部3,制冷剂在流经涡流产生部3时被节流,从而产生涡流,该涡流在碰撞于冷却管的隔壁1b、载置壁1a时,能够因涡流促进了热量的传递而提高冷却能力。
[0023]这里,涡流产生部3根据需要而设于流路的盖体2的任意位置,由于涡流由涡流产生部3的端部生成,为了使生成的涡流到达基体1的隔壁1b、载置壁1a的内壁面及其附近,优选的是将涡流产生部3靠近这些隔壁1b、载置壁1a的内壁面地配置,由此能够促进制冷剂与所产生的涡流的附近的基体1之间的传热,提高冷却能力。因此,通过在与冷却对象5的局部
高温部对应的位置配置涡流产生部3,能够实现对该局部高温部的局部冷却。
[0024]涡流产生部3即呈八字形或逆八字形的两片板的高度优选为低于载置壁1a在流路4内的内壁面,作为一个例子,可以设为流路4的高度的一半。若涡流产生部3的高度相对于流路4的高度过低,则所产生的涡流越过涡流产生部3上方的涡流也过低,有可能无法到达载置壁1a的内壁面而不能充分发挥促进冷却的效果,相反,如果涡流产生部3的高度相对于流路4的高度过高,则会阻碍制冷剂流过,并且会不必要地增加制冷剂的压力损失,难以发挥促进冷却的效果。
[0025]另外,关于涡流产生部3的俯视时八字形或逆八字形的两片板的打开程度(即,锥度),锥度越大,越会产生较强的涡流,但另一方面也会阻碍制冷剂流动而产生压力损失,但是涡流在产生之后其运动将会逐渐衰减,不久会恢复成与制冷剂主流相同的流动,因此涡流产生部3只要权衡所需的冷却能力与所需的涡流持续的时间等适当地设定即可。例如,在局部要求较高的冷却能力的情况下可以增大位于该局部的涡流产生部3的锥度,在想要连续地提高冷却能力的情况下,可以在想要连续地提高冷却能力的该局部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冷却管,在其内部流通制冷剂,该冷却管的一侧的壁为载置冷却对象的载置壁,其特征在于,所述冷却管具备:金属制的基体,构成所述冷却管的所述载置壁和隔壁,从所述冷却对象传热,通过所述载置壁和所述隔壁形成构成供所述制冷剂流动的流路的槽;树脂制的盖体,构成与所述载置壁对置的所述冷却管的另一侧的壁,以覆盖所述槽的方式与所述基体结合从而形成所述流路;以及一个以上的涡流产生部,设置在所述流路内,使所述制冷剂产生涡流。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冷却管,其特征在于,所述涡流产生部为树脂制。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冷却管,其特征在于,所述涡流产生部与所述盖体成为一体。4.根据权利要求1至3中任一项所述的冷却管,其特征在于,所述涡流产生部设于所述基体的隔壁附近,以使所产生的所述涡流到达所述基体的隔壁。5....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山内诚高石新清水康雄石井智西村透
申请(专利权)人:东丽中国投资有限公司东丽塑料科技苏州有限公司东丽先端材料研究开发中国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相关技术
    暂无相关专利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