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索尼公司专利>正文

有机电致发光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3699435 阅读:145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有机电致发光装置,它包括具有发光区的有机层5、5a或5b而所述有机层包含由以下通式(Ⅰ)表示的久洛尼定基取代苯乙烯基化合物,通式(Ⅰ):其中X↑[1]和X↑[2]独立地表示氢原子、羟基或烷氧基,如甲氧基,R↑[1]-R↑[8]独立地表示低级烷基,如甲基,且R↑[9]-R↑[12]独立地表示吸电子基团,如氰基。(*该技术在2020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有机电致发光装置(有机EL装置),其中具有发光区的有机层位于阳极和阴极之间。计算机和电视机等图像显示用的轻便高效的平板显示器已经深入研究并开发出。由于阴极射线管(CRT)亮度高且颜色再现性良好,因此目前最广泛地用于显示。但问题在于,这些管体积庞大、笨重、且功率消耗高。关于轻便高效的平板显示器,目前已在市场上推出了活动矩阵驱动型液晶显示器。但液晶显示器的问题在于其视角窄,不利用自发光,因此在放置于黑暗环境时需要消耗大量功率用于背面照明,而且它们对预测将来会实际使用的高扫描高速视频信号的响应不令人满意。尤其是,难以制造出具有大尺寸图像平面的液晶显示器,而且有随之使生产成本提高的问题。作为其替代物,可以使用发光二极管显示器,但这种显示器同样生产成本高,并伴随另一问题,即难以在一个基材上形成发光二极管的矩阵结构。因此,如果考虑使用低成本显示器来替代CRT,那么这种显示器在实际使用之前存在大量问题需要解决。作为可以解决这些问题的平板显示器,目前已注意到使用有机发光材料的有机电致发光装置(有机EL装置)。更具体地说,如果使用有机化合物作为发光材料,已预期得到一种能够利用自发光、具有高响应速率,而且对视角没有任何依赖的平板显示器。有机电致发光装置的排列要使得含有能够通过施加电流而发光的发光材料的有机薄膜置于光学透明阳极与金属阴极之间。应用物理杂志,第51卷,№12,913-915页(1987)所发表的研究报告中,C.W.Tang和S.A.VanSlyke提出了一种装置结构(具有单异质结构的有机EL装置),它具有双层结构,包括由空穴传递材料组成的薄膜以及由电子传递材料组成的薄膜作为有机薄膜。该装置中,由相应电极注入有机薄膜的空穴与电子的复合作用而发光。该装置结构中,空穴传递材料或电子传递材料也用作发光材料。发光是以该发光材料相应基态与激发态之间能级的波长带而发出的。如果使用这种双层结构,驱动电压可显著降低,这样可提高发光效率。从那时以来,已经开发出空穴传递材料、发光材料和电子传递材料的三层结构(具有双异质结构的有机EL装置),正如出版于日本应用物理杂志,27卷,№2,L269-L27页(1988)的C.Adachi、S.Tokita、T.Tsutsui和S.Saito的研究报告所述。此外,已经开发出包含存在于电子传递材料中的发光材料的装置结构,正如发表于应用物理杂志,65卷,№9,3610-3616页(1989)的C.W.Tang、S.A.VanSlyke和C.H.Chen的研究报告所述。通过这些研究,显然可以在低压下发出高亮度的光,因此导致目前非常深入的研究和开发工作。可以认为,用作发光材料的有机化合物的优点在于,它们种类繁多,发光颜色理论上可通过改变它们的分子结构而随意变化。因此,与使用无机材料的薄膜EL装置相比,通过适当的分子设计,更容易得到具有全色显示所需的良好颜色纯度的R(红色)、G(绿色)和B(蓝色)三色。但有机电致发光装置仍存在问题需要解决。更具体地说,难以开发出一种具有高亮度的稳定的红色发光装置。如果在目前已知用作电子传递材料的三(8-喹啉酚根)合铝(下面称作Alq3)中掺杂DCM而得到红色发光,那么作为显示材料在最大亮度和可靠性方面都不令人满意。T.Tsutsui和D.U.Kim在无机和有机电致发光会议(1996年在柏林)上提出的BSB-BCN能够实现高至1000cd/m2或更高的亮度,但在用作全色显示的红色时色度方面并不总是完美的。现在需要知道如何制造一种亮度高、稳定且色纯度高的红色发光装置。在日本专利公开№Hei 7-188649(日本专利申请№Hei 6-148798)中,已经提出使用一种特定种类的二苯乙烯基化合物作为有机电致发光材料。但发光颜色是蓝色而不是红色。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能够保证高亮度和稳定发射红光的有机电致发光装置。为了解决已有技术的上述问题,深入研究后发现,如果使用特定种类的苯乙烯基化合物作为发光材料,那么可提供一种高度可靠的红色发光装置,它非常适用于实现高亮度的稳定全色显示。更具体地说,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有机电致发光装置,它包括具有发光区、位于阳极与阴极之间的有机层、其包含能够通过施加电流而发光的有机材料作为基本组分的有机层,其中所述有机层包含至少一种由以下通式或表示的久洛尼定基(julolidyl)取代的苯乙烯基化合物作为有机发光材料通式 通式 其中X1和X2可以相同或不同,且分别表示氢原子、羟基、或优选具有1-6个碳原子的饱和或不饱和、未取代或取代的烷氧基,如甲氧基、乙氧基、甲氧基甲氧基等,优选具有1-6个碳原子的烷基,如甲基、乙基等、氨基、优选具有1-6个碳原子的烷基氨基,如甲基氨基、乙基氨基等、或取代或未取代芳基,如苯基、萘基等,且R1、R2、R3、R4、R5、R6、R7和R8可以相同或不同,且独立地表示优选具有1-6个碳原子的低级烷基,如甲基、乙基等,R9、R10、R11和R12可以相同或不同,且其中至少一个表示吸电子基团,即其中至少一个表示氰基、硝基或卤原子,如氯原子、氟原子等。使用以上通式或的久洛尼定基取代苯乙烯基化合物作为发光材料,不仅能够得到高亮度的稳定的红色发光,而且还可提供一种具有优异电、热或化学稳定性的装置。该通式或苯乙烯基化合物可单独或结合使用。附图说明图1表示按照本专利技术一个实施方案的有机电致发光装置的基本部件的剖视图;图2表示按照本专利技术另一实施方案的有机电致发光装置的基本部件的剖视图;图3表示按照本专利技术再一实施方案的有机电致发光装置的基本部件的剖视图;图4表示按照本专利技术又一实施方案的有机电致发光装置的基本部件的剖视图;图5是使用本专利技术有机电致发光装置的全色平板显示器的结构示意图;图6是可用于本专利技术的久洛尼定基取代的苯乙烯基化合物(9a)(或结构式(1)-1)的1H NMR谱;图7是可用于本专利技术的久洛尼定基取代的苯乙烯基化合物(9b)(或结构式(1)-8)的1H NMR谱;图8是可用于本专利技术的久洛尼定基取代的苯乙烯基化合物(8)(或结构式(1)-6)的1H NMR谱;图9是本专利技术实施例1有机电致发光装置的发射光谱;图10是本专利技术实施例1有机电致发光装置的电压-亮度特性曲线图;图11是本专利技术实施例2有机电致发光装置的发射光谱;图12是本专利技术实施例2有机电致发光装置的电压-亮度特性曲线图;图13是本专利技术实施例3有机电致发光装置的发射光谱;图14是本专利技术实施例3有机电致发光装置的电压-亮度特性曲线图;现在描述用于本专利技术有机电致发光装置中的久洛尼定基取代的苯乙烯基化合物。由通式或表示且在本专利技术有机电致发光装置中用作发光材料的苯乙烯基化合物,可由至少一种其分子结构如以下结构式(1)-1、(1)-2、(1)-3、(1)-4、(1)-5、(1)-6、(1)-7或(1)-8的化合物组成。结构式(1)-1 结构式(1)-2 结构式(1)-3 结构式(1)-4 结构式(1)-5 结构式(1)-6 结构式(1)-7 结构式(1)-8 图1-4分别表示本专利技术有机电致发光装置的例子,其中同样的相关号码分别表示同样的部件或元件。图1给出了透射型有机电致发光装置A,其中发出光20穿过阴极3,而且从保护层4的一侧也可观察到该光20。图2给出了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有机电致发光装置,它包括具有发光区且位于阳极与阴极之间的有机层,其中所述有机层包含以下通式[Ⅰ]或[Ⅱ]表示的久洛尼定基取代的苯乙烯基化合物作为有机发光材料,通式[1]:***通式[Ⅱ]:***其中X↑[1]和X↑[ 2]可以相同或不同,且分别表示氢原子、羟基、或饱和或不饱和、未取代或取代的烷氧基、烷基、氨基、烷基氨基、或取代或未取代芳基,R↑[1]、R↑[2]、R↑[3]、R↑[4]、R↑[5]、R↑[6]、R↑[7]和R↑[8]可以相同或不同,且独立地表示低级烷基,且R↑[9]、R↑[10]、R↑[11]和R↑[12]可以相同或不同,且其中至少一个表示吸电子基团。

【技术特征摘要】
...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石桥义市村真理田村真一郎
申请(专利权)人:索尼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JP[日本]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