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变流量双流道涡轮机及具有其的增压器和车辆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6990606 阅读:56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3-25 18:09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可变流量双流道涡轮机及具有其的增压器和车辆。可变流量双流道涡轮机,包括:涡轮;涡壳,涡壳具有相互独立的第一流道和第二流道,其中,第一流道的第一进气端与发动机的第一排气管连通,第一流道的第一出气端与涡轮连通,第二流道的第二进气端与发动机的第二排气管连通,第二流道的第二出气端与涡轮连通,第一出气端与第二出气端关于涡轮的几何中心对称设置。应用本方案,涡壳具有相互独立的第一流道和第二流道,且第一流道的第一出气端与第二流道的第二出气端关于涡轮的几何中心对称设置,避免了传统双流道涡轮机的流道之间气流互相干扰的技术问题,使得有更多的气体吹向涡轮推动涡轮做功,发动机具有更好的低速性能。好的低速性能。好的低速性能。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可变流量双流道涡轮机及具有其的增压器和车辆


[0001]本技术涉及发动机增压器
,具体而言,涉及一种可变流量双流道涡轮机及具有其的增压器和车辆。

技术介绍

[0002]随着人们环保意识的增加,以及排放法规的日益严苛,各个主机厂不仅在努力追求整车动力性,也在想方设法的降低整车的排放和油耗,降低发动机油耗是传统主机厂未来必将长期进行的一项科研方向。目前各主机厂为了平衡动力性和油耗,大多数都已开发了双流道涡壳增压器,低速时通过排气脉冲对分流道做功,满足低速扭矩需求,高速时同时对两个分流道做功,满足发动机功率目标。动力性和经济性是把双刃剑,虽然双流道增压器的发动机动力性较好,但油耗并不能达到目前追求的理想状态。
[0003]现有技术中的双流道增压器具有以下问题:
[0004]1)由于两个流道之间有小部分联通,仍受到发动机不同缸之间的排气干扰,有气体回流现象;
[0005]2)涡壳流道流量所限,涡前压力无法继续降低,从而降低发动机整体油耗;
[0006]3)涡壳流道中间有隔板布置,对温度要求严格,温度高会引起涡壳开裂问题;
[0007]4)涡端排温高,考虑到设计安全,材料提升,涡壳成本高;
[0008]5)涡壳流道中间体的隔板设计,流道旋转至小面积处,铸造困难。
[0009]针对上述技术问题,目前尚未提出有效解决方案。

技术实现思路

[0010]本技术的主要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可变流量双流道涡轮机及具有其的增压器和车辆,以解决现有技术中的问题。
[0011]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根据本技术的一个方面,提供了一种可变流量双流道涡轮机,包括:涡轮;涡壳,涡壳具有相互独立的第一流道和第二流道,其中,第一流道的第一进气端与发动机的第一排气管连通,第一流道的第一出气端与涡轮连通,第二流道的第二进气端与发动机的第二排气管连通,第二流道的第二出气端与涡轮连通,第一出气端与第二出气端关于涡轮的几何中心对称设置。
[0012]进一步地,第一出气端与第二出气端关于涡轮的几何中心呈180
°
对称设置。
[0013]进一步地,第一流道的第一进气端的外表面与第二流道的第二进气端的外表面相贴合地设置,第一流道的外表面与第二流道的外表面之间形成隔断空间,隔断空间沿第一流道的长度方向延伸设置。
[0014]进一步地,隔断空间沿第一流道的第一进气端至第一出气端方向逐渐减小地设置。
[0015]进一步地,第一流道与第二流道的管壁上均开设有通孔结构,第一进气端与第二进气端的贴合的管壁上开设调节孔,可变流量双流道涡轮机还包括:三通阀,三通阀的三个
接口分别与第一流道、第二流道的管壁上的通孔结构、调节孔连接。
[0016]进一步地,三通阀具有关闭状态和至少一个打开状态,三通阀处于关闭状态时,第一流道与第二流道为相互独立状态;三通阀处于任意一个打开状态时,第一流道与第二流道相互连通。
[0017]根据本技术的另一方面,提供了一种增压器,增压器具有涡轮机,涡轮机为上述的可变流量双流道涡轮机。
[0018]根据本技术的另一方面,提供了一种车辆,车辆具有增压器,增压器为上述的增压器。
[0019]应用本技术的技术方案,涡壳具有相互独立的第一流道和第二流道,且第一流道的第一出气端与第二流道的第二出气端关于涡轮的几何中心对称设置,避免了传统双流道涡轮机的流道之间气流互相干扰的技术问题,使得有更多的气体吹向涡轮推动涡轮做功,发动机具有更好的低速性能。
附图说明
[0020]构成本申请的一部分的说明书附图用来提供对本技术的进一步理解,本技术的示意性实施例及其说明用于解释本技术,并不构成对本技术的不当限定。在附图中:
[0021]图1

a示出了根据现有技术的双流道涡轮机的结构示意图;
[0022]图1

b示出了根据本技术的可变流量双流道涡轮机的第一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0023]图2示出了根据本技术的可变流量双流道涡轮机的第二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0024]图3示出了根据本技术的三通阀的关闭状态的示意图;
[0025]图4示出了根据本技术的三通阀的打开状态的示意图;
[0026]图5示出了根据本技术的发动机排气的原理示意图;
[0027]图6示出了根据本技术的可变流量双流道涡轮机的蜗壳流量变化的示意图。
[0028]其中,上述附图包括以下附图标记:
[0029]1、涡轮;
[0030]2、涡壳;20、隔断空间;21、第一流道;22、第二流道;
[0031]3、三通阀。
具体实施方式
[0032]需要说明的是,在不冲突的情况下,本申请中的实施例及实施例中的特征可以相互组合。下面将参考附图并结合实施例来详细说明本技术。
[0033]需要注意的是,这里所使用的术语仅是为了描述具体实施方式,而非意图限制根据本申请的示例性实施方式。如在这里所使用的,除非上下文另外明确指出,否则单数形式也意图包括复数形式,此外,还应当理解的是,当在本说明书中使用术语“包含”和/或“包括”时,其指明存在特征、步骤、操作、器件、组件和/或它们的组合。
[0034]需要说明的是,本申请的说明书和权利要求书及上述附图中的术语“第一”、“第
二”等是用于区别类似的对象,而不必用于描述特定的顺序或先后次序。应该理解这样使用的术语在适当情况下可以互换,以便这里描述的本申请的实施方式例如能够以除了在这里图示或描述的那些以外的顺序实施。此外,术语“包括”和“具有”以及他们的任何变形,意图在于覆盖不排他的包含,例如,包含了一系列步骤或单元的过程、方法、系统、产品或设备不必限于清楚地列出的那些步骤或单元,而是可包括没有清楚地列出的或对于这些过程、方法、产品或设备固有的其它步骤或单元。
[0035]现在,将参照附图更详细地描述根据本申请的示例性实施方式。然而,这些示例性实施方式可以由多种不同的形式来实施,并且不应当被解释为只限于这里所阐述的实施方式。应当理解的是,提供这些实施方式是为了使得本申请的公开彻底且完整,并且将这些示例性实施方式的构思充分传达给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附图中,为了清楚起见,有可能扩大了层和区域的厚度,并且使用相同的附图标记表示相同的器件,因而将省略对它们的描述。
[0036]为便于理解本方案中的可变流量双流道涡轮机结构,现对现有技术中的双流道增压器介绍如下:
[0037]双流道增压器具有两个流道,在具体结构中体现为涡壳具有两个流道,蜗壳的双流道设计具有以下优点:1)在发动机低速时,利用发动机的排气脉冲,分别对两个流道吹气,废气速度快,做功能力强,低速扭矩高;2)在发动机高速时,由于发动机转速快,分别对两个单流道吹气的间隔时间短,可以相当于同时向两个分流道吹气,两个分流道的气体同时向涡轮做功,可满足提升发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可变流量双流道涡轮机,其特征在于,包括:涡轮(1);涡壳(2),所述涡壳(2)具有相互独立的第一流道(21)和第二流道(22),其中,所述第一流道(21)的第一进气端与发动机的第一排气管连通,所述第一流道(21)的第一出气端与所述涡轮(1)连通,所述第二流道(22)的第二进气端与所述发动机的第二排气管连通,所述第二流道(22)的第二出气端与所述涡轮(1)连通,所述第一出气端与所述第二出气端关于所述涡轮(1)的几何中心对称设置。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可变流量双流道涡轮机,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出气端与所述第二出气端关于所述涡轮(1)的几何中心呈180
°
对称设置。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可变流量双流道涡轮机,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流道(21)的第一进气端的外表面与所述第二流道(22)的第二进气端的外表面相贴合地设置,所述第一流道(21)的外表面与所述第二流道(22)的外表面之间形成隔断空间(20),所述隔断空间(20)沿所述第一流道(21)的长度方向延伸设置。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可变流量双流道涡轮机,其特征在于,...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蔡东韩小强韩令海夏春雨唐泽瑀
申请(专利权)人:中国第一汽车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