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体车库的车架稳定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36990207 阅读:15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3-25 18:08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立体车库技术领域,具体为立体车库的车架稳定装置,包括第一立柱和第二立柱,所述第一立柱和第二立柱之间设有第一横板,所述第二立柱上方设有顶板,所述第二立柱之间设有斜杆,所述第一横板上方设有第二横板,还包括:第一减震部,所述第一减震部通过第一弹性元件减缓车辆在驶入所述第二横板上时对所述第一横板带来的震动感;第二减震部,所述第二减震部通过第二弹性元件减缓车辆在驶入所述第二横板上时对所述斜杆带来的震动感;连接部,所述连接部通过第三弹性元件加强第一立柱和第二立柱在与第一横板连接时的稳定性。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通过设置第一减震部、第二减震部和连接部,加强车架的稳定性。加强车架的稳定性。加强车架的稳定性。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立体车库的车架稳定装置


[0001]本技术涉及立体车库
,具体为立体车库的车架稳定装置。

技术介绍

[0002]立体车库的发展历史就是一部汽车工业发展繁荣的历史,世界第一辆汽油汽车出现在欧洲,它是欧洲工业文明发展的结晶,随后,汽车工业经历三次大的变革,促进了汽车工业的进一步繁荣发展立体车库,立体车库又可称之为“机械式停车设备”,它是利用机械和电气系统组成的,用来存取车辆的设备,最早的立体车库出现在西方欧美国家,伴随着中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及小汽车进入家庭的步伐加快,立体车库成为解决国内城市停车难题的最佳解决方案。在现有技术中,对于车辆在进入车架时由于车辆自身的重量对车架所带来的震动感和车辆在驶入车架时由于自身的惯性也会对车架造成一定的冲击力,使车架产生晃动的情况,不利于车架在使用过程中的稳定性,另外,立体车库每层的车架支撑立柱由于连接不稳定也会在车辆驶入时产生晃动。鉴于此,我们提出立体车库的车架稳定装置。

技术实现思路

[0003]为了弥补以上不足,本技术提供了立体车库的车架稳定装置。
[0004]本技术的技术方案是:
[0005]立体车库的车架稳定装置,包括第一立柱和第二立柱,所述第一立柱和第二立柱之间设有第一横板,所述第二立柱上方设有顶板,所述第二立柱之间设有斜杆,所述第一横板上方设有第二横板,还包括:
[0006]第一减震部,所述第一减震部通过第一弹性元件减缓车辆在驶入所述第二横板上时对所述第一横板带来的震动感;
[0007]第二减震部,所述第二减震部通过第二弹性元件减缓车辆在驶入所述第二横板上时对所述斜杆带来的震动感;
[0008]连接部,所述连接部通过第三弹性元件加强第一立柱和第二立柱在与第一横板连接时的稳定性。
[0009]优选的,所述第一弹性元件包括第二连接柱和与所述第二连接柱连接的第二阻尼减震器,所述第一横板上在与所述第二阻尼减震器的连接处设有第二阻尼减震器放置槽用于放置第二阻尼减震器。
[0010]优选的,所述第一横板为向所述第二阻尼减震器方向倾斜的板块,所述第一横板与所述第二横板之间留有的空间用于安放所述第二连接柱来挤压所述第二阻尼减震器。
[0011]优选的,所述第二弹性元件包括第一连接柱与所述第一连接柱连接的第一阻尼减震器,所述斜杆在靠近所述第一阻尼减震器的一侧设有第一阻尼减震器放置槽用于放置第一阻尼减震器。
[0012]优选的,所述第一连接柱远离所述第一阻尼减震器的一侧设有前挡板,所述前挡板两侧设有侧挡板。
[0013]优选的,所述侧挡板上设有第一凹槽,所述前挡板在所述第一凹槽内移动,使所述前挡板在移动的过程中不发生偏移。
[0014]优选的,所述第三弹性元件包括弹簧和第三连接柱,第三连接柱在所述第二立柱放入所述第一横板上的第二凹槽时,所述第三连接柱挤压所述弹簧使所述弹簧嵌入所述第二凹槽上的圆槽内。
[0015]优选的,所述弹簧和所述第三连接柱同样设于所述第一立柱上,用于稳定所述第一立柱与所述第一横板之间的连接。
[0016]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
[0017]本技术通过设置第一减震部,第一横板与第二横板以及第一弹性元件所组成的第一减震部可以减缓车辆所带来的震动感,从而减缓车架的晃动感;通过设置第二减震部,前挡板和斜杆以及第二弹性元件所组成的第二减震部可以减缓车辆带来的震动感;通过设置连接部,连接部通过第三弹性元件加强第一立柱和第二立柱在与第一横板连接时的稳定性。
附图说明
[0018]图1为本技术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0019]图2为本技术第二减震部的结构示意图;
[0020]图3为本技术第一减震部的结构示意图其一;
[0021]图4为本技术第一减震部的结构示意图其二;
[0022]图5为本技术连接部的结构示意图。
[0023]图中:1、第一立柱;2、第二立柱;3、顶板;4、第一横板;5、斜杆;6、侧挡板;7、前挡板;8、第一凹槽;9、第一连接柱;10、第一阻尼减震器;11、第二横板;12、第二连接柱;13、第二阻尼减震器;14、弹簧;15、第三连接柱;16、第二凹槽;17、圆槽。
具体实施方式
[0024]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
[0025]在本技术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中心”、“纵向”、“横向”、“长度”、“宽度”、“厚度”、“上”、“下”、“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外”、“顺时针”、“逆时针”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技术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设备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技术的限制。
[0026]请参阅图1

5,本技术通过以下实施例来详述上述技术方案:
[0027]立体车库的车架稳定装置,包括第一立柱1和第二立柱2,第一立柱1和第二立柱2之间设有第一横板4,第二立柱2上方设有顶板3,第二立柱2之间设有斜杆5,第一横板4上方设有第二横板11,还包括:
[0028]第一减震部,第一减震部通过第一弹性元件减缓车辆在驶入第二横板11上时对第
一横板4带来的震动感,第一弹性元件包括第二连接柱12和与第二连接柱12连接的第二阻尼减震器13,第一横板4上在与第二阻尼减震器13的连接处设有第二阻尼减震器放置槽用于放置第二阻尼减震器13,第一横板4为向第二阻尼减震器13方向倾斜的板块,第一横板4与第二横板11之间留有的空间用于安放第二连接柱12来挤压第二阻尼减震器13。
[0029]第二减震部,第二减震部通过第二弹性元件减缓车辆在驶入第二横板11上时对斜杆5带来的震动感,第二弹性元件包括第一连接柱9与第一连接柱9连接的第一阻尼减震器10,斜杆5在靠近第一阻尼减震器10的一侧设有第一阻尼减震器放置槽用于放置第一阻尼减震器10,第一连接柱9远离第一阻尼减震器10的一侧设有前挡板7,前挡板7两侧设有侧挡板6,侧挡板6上设有第一凹槽8,前挡板7在第一凹槽8内移动,使前挡板7在移动的过程中不发生偏移。
[0030]连接部,连接部通过第三弹性元件加强第一立柱1和第二立柱2在与第一横板4连接时的稳定性,第三弹性元件包括弹簧14和第三连接柱15,第三连接柱15在第二立柱2放入第一横板4上的第二凹槽16时,第三连接柱15挤压弹簧14使弹簧14嵌入第二凹槽16上的圆槽17内,弹簧14和第三连接柱15同样设于第一立柱1上,用于稳定第一立柱1与第一横板4之间的连接。
[0031]使用时,车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立体车库的车架稳定装置,包括第一立柱(1)和第二立柱(2),所述第一立柱(1)和第二立柱(2)之间设有第一横板(4),所述第二立柱(2)上方设有顶板(3),所述第二立柱(2)之间设有斜杆(5),所述第一横板(4)上方设有第二横板(11),其特征在于,还包括:第一减震部,所述第一减震部通过第一弹性元件减缓车辆在驶入所述第二横板(11)上时对所述第一横板(4)带来的震动感;第二减震部,所述第二减震部通过第二弹性元件减缓车辆在驶入所述第二横板(11)上时对所述斜杆(5)带来的震动感;连接部,所述连接部通过第三弹性元件加强第一立柱(1)和第二立柱(2)在与第一横板(4)连接时的稳定性。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立体车库的车架稳定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弹性元件包括第二连接柱(12)和与所述第二连接柱(12)连接的第二阻尼减震器(13),所述第一横板(4)上在与所述第二阻尼减震器(13)的连接处设有第二阻尼减震器放置槽用于放置第二阻尼减震器(13)。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立体车库的车架稳定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横板(4)为向所述第二阻尼减震器(13)方向倾斜的板块,所述第一横板(4)与所述第二横板(11)之间留有的空间用于安放所述第二连接柱(12)来挤压所述第二阻尼减震器(13)。4.如...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沈治忠
申请(专利权)人:浙江泊森机电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