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同步对称翻转机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6972933 阅读:17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3-22 19:36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机械领域,公开了一种同步对称翻转机构,包括:连接部、第一翻转部和第二翻转部;所述连接部与端拾器连接;所述第一翻转部和所述第二翻转部对称布置在所述连接部的两侧;所述第一翻转部和所述第二翻转部分别与两个物料连接,并分别对所述物料进行翻转,使所述两个物料翻转至对称布置的两个安装位置;所述第一翻转部和所述第二翻转部分别与所述端拾器的压力气管连接,使所述第一翻转部和所述第二翻转部通过所述压力气管将所述两个物料同步安装至所述安装位置。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实现了通过第一翻转部和第二翻转部,同时将物料安装到对称布置的安装位置的技术效果。术效果。术效果。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同步对称翻转机构


[0001]本技术涉及机械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同步对称翻转机构。

技术介绍

[0002]随着汽车工业的发展,部分厂商仍然存在手工线生产效率低下,为了提高生产竞争力,当前的汽车厂商通常会使用端拾器拾取物料并将该物料移动至安装位置上。
[0003]当前的端拾器及其抓手通常是将物料平移至安装位置,或对某个物料进行翻转,将一个物料安装在指定位置;然而,一旦面临需要在两个对称的安装位置上同步安装物料的情况,当前的端拾器及其抓手因其只能针对一个物料进行平移和翻转的特性,而无法对两个对称的安装位置进行物料的同步安装。

技术实现思路

[0004]本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同步对称翻转机构,用于解决现有技术存在的当前的端拾器及其抓手因其只能针对一个物料进行平移和翻转的特性,而无法对两个对称的安装位置进行物料的同步安装的问题。
[0005]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提供一种同步对称翻转机构,包括:连接部、第一翻转部和第二翻转部;
[0006]所述连接部与端拾器连接;
[0007]所述第一翻转部和所述第二翻转部对称布置在所述连接部的两侧;
[0008]所述第一翻转部和所述第二翻转部分别与两个物料连接,并分别对所述物料进行翻转,使所述两个物料翻转至对称布置的两个安装位置;
[0009]所述第一翻转部和所述第二翻转部分别与所述端拾器的压力气管连接,使所述第一翻转部和所述第二翻转部通过所述压力气管将所述两个物料同步安装至所述安装位置。
[0010]上述方案中,所述连接部包括:
[0011]底板和法兰盘;
[0012]所述法兰盘的底端与所述底板的上表面连接;
[0013]所述法兰盘的顶端用于与所述端拾器连接。
[0014]上述方案中,所述第一翻转部包括:第一转动机构和第一端板,所述第一转动机构固定在所述连接部上,所述第一转动机构与所述第一端板连接,并使所述第一端板围绕所述连接部转动;
[0015]所述第二翻转部包括:第二转动机构和第二端板,所述第二转动机构固定在所述连接部上,所述第二转动机构与所述第二端板连接,并使所述第二端板围绕所述连接部转动。
[0016]上述方案中,所述第一翻转部还包括:第一气缸,所述第一气缸与所述压力气管连接,所述第一气缸的气缸杆与所述第一转动机构连接;
[0017]所述第二翻转部包括:第二气缸,所述第二气缸与所述压力气管连接,所述第二气
缸的气缸杆与所述第二转动机构连接。
[0018]上述方案中,所述第一转动机构包括:第一固定座和第一连接板;
[0019]所述第一固定座固定在所述连接部的底板上,所述第一固定座与所述第一端板的下表面铰接连接;
[0020]所述第一连接板的一端与所述第一气缸的气缸杆铰接连接,所述第一连接板的另一端与所述第一端板的下表面固定连接。
[0021]上述方案中,所述第一转动机构还包括:第一固定耳板、第一固定螺栓、第一连接耳板、第一连接螺栓;
[0022]所述第一固定耳板与所述第一固定座通过第一固定螺栓铰接连接;
[0023]所述第一连接板的一端与所述第一连接耳板的顶部连接;
[0024]所述第一连接耳板与所述第一气缸的气缸杆通过第一连接螺栓铰接连接;
[0025]所述第一连接板远离所述第一连接耳板的一端与所述第一端板的下表面连接;
[0026]所述第一固定耳板远离所述第一固定座的一端与所述第一端板的下表面连接。
[0027]上述方案中,所述第二转动机构包括:第二固定座和第二连接板;
[0028]所述第二固定座固定在所述连接部的底板上,所述第二固定座与所述第二端板的下表面铰接连接;
[0029]所述第二连接板的一端与所述第二气缸的气缸杆铰接连接,所述第二连接板的另一端与所述第二端板的下表面固定连接。
[0030]上述方案中,所述第二转动机构还包括:第二固定耳板、第二固定螺栓、第二连接耳板、第二连接螺栓;
[0031]所述第二固定耳板与所述第二固定座通过第二固定螺栓铰接连接;
[0032]所述第二连接板的一端与所述第二连接耳板的顶部连接;
[0033]所述第二连接耳板与所述第二气缸的气缸杆通过第二连接螺栓铰接连接;
[0034]所述第二连接板远离所述第二连接耳板的一端与所述第二端板的下表面连接;
[0035]所述第二固定耳板远离所述第二固定座的一端与所述第二端板的下表面连接。
[0036]本技术提供的一种同步对称翻转机构,通过连接部与端拾器连接,端拾器用于将同步对称翻转结构移动至物料保存处和安装位置处;第一翻转部和第二翻转部分别与两个物料连接,通过端拾器的压力气管同时向控制第一翻转部和第二翻转部输出压力气体,两个物料同时翻转到对称布置的安装位置,进而实现通过第一翻转部和第二翻转部,同时将物料安装到对称布置的安装位置的技术效果。
附图说明
[0037]图1为本技术一种同步对称翻转机构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0038]附图标记:
[0039]1、连接部2、第一翻转部3、第二翻转部11、底板12、法兰盘
[0040]21、第一转动机构22、第一端板23、第一气缸
[0041]211、第一固定座212、第一连接板213、第一固定耳板
[0042]214、第一固定螺栓215、第一连接耳板216、第一连接螺栓
[0043]31、第二转动机构32、第二端板33、第二气缸
[0044]311、第二固定座312、第二连接板313、第二固定耳板
[0045]314、第二固定螺栓315、第二连接耳板316、第二连接螺栓
具体实施方式
[0046]为了使本技术的目的、技术方案及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技术进行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用以解释本技术,并不用于限定本技术。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
[0047]实施例一:
[0048]请参阅图1,本实施例提供一种同步对称翻转机构,包括:连接部1、第一翻转部2和第二翻转部3
[0049]连接部1与端拾器连接;
[0050]第一翻转部2和第二翻转部3对称布置在连接部1的两侧;
[0051]第一翻转部2和第二翻转部3分别与两个物料连接,并分别对物料进行翻转,使两个物料翻转至对称布置的两个安装位置;
[0052]第一翻转部2和第二翻转部3分别与端拾器的压力气管连接,使第一翻转部2和第二翻转部3通过压力气管将两个物料同步安装至安装位置。
[0053]上述技术方案的工作原理是:连接部1与端拾器连接,端拾器用于将同步对称翻转结构移动至物料保存处和安装位置处;第一翻转部2和第二翻转部3分别与两个物料连接,通过端拾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同步对称翻转机构,其特征在于,包括:连接部、第一翻转部和第二翻转部;所述连接部与端拾器连接;所述第一翻转部和所述第二翻转部对称布置在所述连接部的两侧;所述第一翻转部和所述第二翻转部分别与两个物料连接,并分别对所述物料进行翻转,使所述两个物料翻转至对称布置的两个安装位置;所述第一翻转部和所述第二翻转部分别与所述端拾器的压力气管连接,使所述第一翻转部和所述第二翻转部通过所述压力气管将所述两个物料同步安装至所述安装位置。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同步对称翻转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部包括:底板和法兰盘;所述法兰盘的底端与所述底板的上表面连接;所述法兰盘的顶端用于与所述端拾器连接。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同步对称翻转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翻转部包括:第一转动机构和第一端板,所述第一转动机构固定在所述连接部上,所述第一转动机构与所述第一端板连接,并使所述第一端板围绕所述连接部转动;所述第二翻转部包括:第二转动机构和第二端板,所述第二转动机构固定在所述连接部上,所述第二转动机构与所述第二端板连接,并使所述第二端板围绕所述连接部转动。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同步对称翻转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翻转部还包括:第一气缸,所述第一气缸与所述压力气管连接,所述第一气缸的气缸杆与所述第一转动机构连接;所述第二翻转部包括:第二气缸,所述第二气缸与所述压力气管连接,所述第二气缸的气缸杆与所述第二转动机构连接。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同步对称翻转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转动机构包括:第一固定座和第一连接板;所述第一固定座固定在所述连接部的底板上,...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马现超郝涛涛刘中原祝满冯善允刘英来高飞李苏斌
申请(专利权)人:伟本智能机电上海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