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卢胜祥专利>正文

一种组合式注塑加工模具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6971854 阅读:11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3-22 19:34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组合式注塑加工模具,包括成型模具,所述成型模具的底部设置有取出组件,所述成型模具的底部设置有支撑腿,所述支撑腿的底部固定安装有底板,所述底板的顶部固定安装有第一液压杆,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注塑模具技术领域;该组合式注塑加工模具,通过第一液压杆带动上模移动,组合块插接到对应组合槽内部组合成完整的模具,凸模插接到该模具中,通过注料口完成注塑,注塑冷却完成后,上模向上移动,带着组合块一起移出,此时内部未脱模的注塑件与下模之间的接触面积较下,从而实现注塑件与下模之间的作用力较小,从而便于对注塑件进行脱模。注塑件进行脱模。注塑件进行脱模。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组合式注塑加工模具


[0001]本技术涉及注塑模具
,具体是一种组合式注塑加工模具。

技术介绍

[0002]注塑是一种工业产品生产造型的方法,产品通常使用橡胶注塑和塑料注塑,注塑还可分注塑成型模压法和压铸法,在注塑过程中通常需要使用到注塑模具。
[0003]专利公开号“CN216658814U”公开的“一种零部件加工用组合式注塑模具”,该设备在上下模具组合注塑冷区后,注塑成型的成品会留在下模具内部,由于成型后的塑料或是橡胶成品可能会与模具之间存在一定吸附力,从而可能会导致成型后的成品从模具内部取出较为不便。
[0004]为此,本技术提供了一种组合式注塑加工模具,以解决上述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0005]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本技术提供了一种组合式注塑加工模具,解决了上述问题。
[0006]为实现以上目的,本技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予以实现:一种组合式注塑加工模具,包括成型模具,所述成型模具的底部设置有取出组件,所述成型模具的底部设置有支撑腿,所述支撑腿的底部固定安装有底板,所述底板的顶部固定安装有第一液压杆;
[0007]所述成型模具包括上模、组合块、凸模、支撑块、下模以及组合槽,所述凸模固定安装在上模的底部,所述组合块固定安装在上模的底部,所述支撑块固定安装在上模的左右两侧,所述组合槽开设在下模的前后内部上。
[0008]进一步的,所述下模固定安装在支撑腿的顶部,所述支撑块固定安装在第一液压杆的顶部。
[0009]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实现了上下模具之间的组合移动功能。
[0010]进一步的,所述组合块与组合槽的位置相互对应,所述组合块与组合槽的大小一致。
[0011]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实现了组合块可以与组合槽组合成一个完整的下模具。
[0012]进一步的,所述下模的侧面开设有注料口,所述注料口与下模的内部相互连通。
[0013]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实现了通过注料口向模具内部注料。
[0014]进一步的,所述下模的内部设置有散热组件,所述散热组件包括进出管、U形管以及连接管,所述U形管固定安装在下模内部每两个组合槽之间,所述连接管固定连接在每两个U形管之间,所述进出管与两端U形管相互连接。
[0015]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实现了模具的散热功能。
[0016]进一步的,所述取出组件包括第二液压杆、推板以及连通槽,所述第二液压杆固定安装在底板的顶部,所述推板固定安装在第二液压杆的顶部。
[0017]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实现了推板的可移动功能。
[0018]进一步的,所述连通槽开设在下模的底部,所述连通槽贯穿下模的底壁所述推板位于连通槽内部。
[0019]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便于通过推板取出注塑完成的成品。
[0020]进一步的,所述连通槽与推板的大小一致,所述推板的顶部与下模的内底壁相互平齐。
[0021]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实现了推板可以与下模组成一个完整的模具。
[0022]有益效果
[0023]本技术提供了一种组合式注塑加工模具。与现有技术相比具备以下
[0024]有益效果:
[0025]1、该组合式注塑加工模具,通过第一液压杆带动上模移动,组合块插接到对应组合槽内部组合成完整的模具,凸模插接到该模具中,通过注料口完成注塑,注塑冷却完成后,上模向上移动,带着组合块一起移出,此时内部未脱模的注塑件与下模之间的接触面积较下,从而实现注塑件与下模之间的作用力较小,从而便于对注塑件进行脱模。
[0026]2、该组合式注塑加工模具,在注塑件冷却完成上模离开后,通过启动第二液压杆带动推板向上移动,从而可以将内部注塑件向上推动,从而将注塑件移出下模,从而实现了对注塑件进行脱模,脱模十分便捷。
附图说明
[0027]图1是本技术的外部结构立体图;
[0028]图2是本技术的下模内部立体图;
[0029]图3是本技术的取出组件立体图;
[0030]图4是本技术的散热组件立体图。
[0031]图中1、底板;2、成型模具;21、上模;22、组合块;23、凸模;24、支撑块;25、下模;26、组合槽;3、取出组件;31、第二液压杆;32、推板;33、连通槽;4、第一液压杆;5、注料口;6、进出管;7、支撑腿;8、U形管;9、连接管。
具体实施方式
[0032]为了使本技术的目的、技术方案及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技术进行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以解释本技术,并不用于限定本技术。
[0033]以下结合具体实施例对本技术的具体实现进行详细描述。
[0034]请参阅图1

4,为本技术提供的一种实施例,一种组合式注塑加工模具,包括成型模具2,成型模具2的底部设置有取出组件3,成型模具2的底部设置有支撑腿7,支撑腿7的底部固定安装有底板1,底板1的顶部固定安装有第一液压杆4;
[0035]成型模具2包括上模21、组合块22、凸模23、支撑块24、下模25以及组合槽26,凸模23固定安装在上模21的底部,组合块22固定安装在上模21的底部,支撑块24固定安装在上模21的左右两侧,组合槽26开设在下模25的前后内部上,下模25固定安装在支撑腿7的顶部,支撑块24固定安装在第一液压杆4的顶部,组合块22与组合槽26的位置相互对应,组合块22与组合槽26的大小一致,下模25的侧面开设有注料口5,注料口5与下模25的内部相互
连通;
[0036]本实施例中,通过第一液压杆4带动上模21移动,组合块22插接到对应组合槽26内部组合成完整的模具,凸模23插接到该模具中,通过注料口5完成注塑,注塑冷却完成后,上模21向上移动,带着组合块22一起移出,此时内部未脱模的注塑件与下模25之间的接触面积较下,从而实现注塑件与下模25之间的作用力较小,从而便于对注塑件进行脱模;
[0037]下模25的内部设置有散热组件,散热组件包括进出管6、U形管8以及连接管9,U形管8固定安装在下模25内部每两个组合槽26之间,连接管9固定连接在每两个U形管8之间,进出管6与两端U形管8相互连接,进出管6分别与水冷泵的入口与出口连通,此种设置的目的在于在注塑完成后,统计将冷却液通入U形管8内部,将模具内部的热量快速带走,加快模具冷却的效率,降低冷却时间,提高生产效率。
[0038]请参阅图1

4,作为本技术的一种实施例,取出组件3包括第二液压杆31、推板32以及连通槽33,第二液压杆31固定安装在底板1的顶部,推板32固定安装在第二液压杆31的顶部,连通槽33开设在下模25的底部,连通槽33贯穿下模25的底壁推板32位于连通槽33内部,连通槽33与推板32的大小一致,推板32的顶部与下模25的内底壁相互平齐;
[0039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组合式注塑加工模具,其特征在于:包括成型模具(2),所述成型模具(2)的底部设置有取出组件(3),所述成型模具(2)的底部设置有支撑腿(7),所述支撑腿(7)的底部固定安装有底板(1),所述底板(1)的顶部固定安装有第一液压杆(4);所述成型模具(2)包括上模(21)、组合块(22)、凸模(23)、支撑块(24)、下模(25)以及组合槽(26),所述凸模(23)固定安装在上模(21)的底部,所述组合块(22)固定安装在上模(21)的底部,所述支撑块(24)固定安装在上模(21)的左右两侧,所述组合槽(26)开设在下模(25)的前后内部上。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组合式注塑加工模具,其特征在于:所述下模(25)固定安装在支撑腿(7)的顶部,所述支撑块(24)固定安装在第一液压杆(4)的顶部。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组合式注塑加工模具,其特征在于:所述组合块(22)与组合槽(26)的位置相互对应,所述组合块(22)与组合槽(26)的大小一致。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组合式注塑加工模具,其特征在于:所述下模(25)的侧面开设有注料口(...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卢胜祥
申请(专利权)人:卢胜祥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相关技术
    暂无相关专利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