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医疗器械注塑成型模具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6966675 阅读:13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3-22 19:27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一种医疗器械注塑成型模具,包括上模仁、下模仁、注塑箱,注塑头刚好完全置于浇口内,且注塑头的弧形端面,且该弧形端面与∩形腔的弧形顶面处于同一圆弧面上,此时试管成型腔为一密封试管成型腔,原料从注塑箱自注塑头进入浇口,然后进入并完全填充整个成型腔,后期冷却成型即为成品,无需后期加工,不会产生废料,节省生产成本,提高产量;通过旋转电机驱动齿轮旋转,从而带动齿条移动,则密封块同步移动至吹料通道的顶端完全暴露,然后启动空气泵向吹料通道中输入压缩空气,压缩空气自吹料通道进入水平槽内,然后进入成品与芯棒之间,从而实现注塑件内壁与芯棒外表面分离,防止成品粘连在芯棒上,便于后期脱模,提高生产效率。生产效率。生产效率。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医疗器械注塑成型模具


[0001]本技术涉及医疗注塑模具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医疗器械注塑成型模具。

技术介绍

[0002]注塑模具是一种生产塑胶制品的工具;也是赋予塑胶制品完整结构和精确尺寸的工具,注塑成型是批量生产某些形状复杂部件时用到的一种加工方法,具体指将受热融化的塑料由注塑机高压射入模腔,经冷却固化后,得到成形品。
[0003]部分医疗器械未塑胶制品,如医用检测试管,其制造时,通常使用注塑机注塑而成,注塑时需要将注塑液注塑至模具内部,注塑过程时容易使得模具内产生气泡,从而降低试管制造的品质,同时由于试管的形状特殊,使得脱模过程费时费力;因此,现有专利CN 201921924578.0提供一种基于多试管制作用注塑机,包括底座,所述底座的底部对称固接有支撑腿,底座的顶部对称固接有伸缩杆,两个所述伸缩杆的顶部之间固接有顶板,还包括注塑机构、脱模机构和防气泡机构;所述注塑机构设于顶板上,注塑机构包括长槽,所述长槽设于顶板的内部;所述脱模机构设于底座的顶部,脱模机构包括竖板,所述竖板对称固接在底座的顶部上;所述防气泡机构设于底座的下方,防气泡机构包括第一电动机;本技术通过转动把手带动转轴转动,从而带动模具转动,将模具转动一百八十度时,实现快速脱模,同时通过凸轮带动竖杆上下振动,从而带动模具振动,能够有效去除气泡,保证注塑品质。
[0004]但是上述专利仍存在以下缺陷:调节注塑头与模具对齐,需要通过第二电动机带动丝杆转动,从而带动右侧滑动板水平移动,从而带动注塑箱水平移动,最终带动设于注塑箱底部的注塑头水平移动,没有对准结构,无法保证注塑头与模具的快速精准对齐,这一旦发生偏移就容易损伤注塑头或者模具,造成额外损伤,最终降低生产效率;此外,脱模时,转动把手,带动转轴转动,从而带动模具转动一百八十度,实现脱模,但是成型件会存在粘连在试管成型腔内壁上的情况,此时旋转模具转动一百八十度就无法实现脱模,最终导致生产效率低下。

技术实现思路

[0005]本技术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医疗器械注塑成型模具,解决现有技术中注塑头无法与模具快速精准对齐、无法保证快速脱模、生产效率低下的问题。
[0006]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技术的技术方案为:一种医疗器械注塑成型模具,其创新点在于:包括
[0007]一上模仁,所述上模仁安装在一上模框的底部中央,在上模仁的底部设有第一腔,所述第一腔为一开口竖直朝下设置的∩形腔,一浇口开设在上模仁和上模框的中央,且所述浇口连通上模框外侧与所述第一腔内部;
[0008]一下模仁,所述下模仁处于所述上模仁的下方并安装在下模框的顶部中央,在下模仁的顶部中央开设有第二腔,所述第二腔为一竖直圆柱形腔,在所述竖直圆柱形腔内底
部固定有一同心设置的芯棒,所述芯棒竖直设置,且其顶部延伸出所述第二腔,将上模仁与下模仁合模,使得所述芯棒顶部延伸进第一腔内,此时第一腔、第二腔与所述芯棒之间形成一试管成型腔;
[0009]一注塑箱,在所述注塑箱的底部设有注塑头,将所述注塑箱安装在所述上模框上,此时所述注塑头刚好完全置于所述浇口内,且所述注塑头的底端为弧形端面,且该弧形端面与所述∩形腔的弧形顶面处于同一圆弧面上,此时试管成型腔为一密封试管成型腔。
[0010]进一步的,还包括一限位支撑结构,所述限位支撑结构包括一支撑底座以及若干竖直导柱;
[0011]所述下模框安装在所述支撑底座上,所述竖直导柱的底部依次穿过所述上模框、上模仁、下模仁、下模框并固定在所述支撑底座上。
[0012]进一步的,所述下模框上位于所述下模仁的侧边还安装有升降气缸,所述升降气缸的活塞杆竖直向上设置,且其端部与所述上模框连接,通过升降气缸驱动上模仁、上模框以及注塑箱同步上升或下降。
[0013]进一步的,还包括一移动吹料结构,所述移动吹料结构包括一密封件以及一吹料件;
[0014]所述密封件包括一密封块、一旋转电机和一驱动齿轮,所述芯棒的底部一侧向内凹进设有一水平槽,所述密封块活动安装在所述水平槽内,在密封块的宽度一侧固定有一水平设置的齿条,一齿轮与所述齿条啮合,所述旋转电机安装在支撑底座与下模框之间并处于齿轮的下方,其输出轴竖直向上穿过下模框、下模仁延伸进水平槽内并与所述齿轮连接;
[0015]所述吹料件包括一吹料通道以及一空气泵,所述吹料通道竖直设置,在下模仁底部位于水平槽槽口与齿轮之间设有第一竖向通道,在下模框上位于第一竖向通道的下方设有第二竖向通道,所述第一、二竖向通道连通形成所述吹料通道,空气泵的输出端与所述吹料通道的底端通过一出料管道连接。
[0016]进一步的,所述水平槽自槽口至槽底方向为连通设置的第一矩形槽与第二矩形槽,且第一矩形槽的高度小于第二矩形槽的高度,使得水平槽形成一凸字形槽,所述吹料通道设置在所述第二矩形槽的底部位于第一矩形槽与齿轮之间,此时密封块也为适配的凸字形结构块,所述密封块包括第一矩形块与第二矩形块,且所述第一矩形块刚好完全设置在所述第一矩形槽内,所述第二矩形块靠近第一矩形块的一侧面刚好与所述第二矩形槽靠近第一矩形槽的一侧面贴合,从而完全密封整个第一矩形槽。
[0017]本技术的优点在于:
[0018]1)本技术中,注塑头刚好完全置于浇口内,且注塑头的弧形端面,且该弧形端面与所述∩形腔的弧形顶面处于同一圆弧面上,此时试管成型腔为一密封试管成型腔,原料从注塑箱自注塑头进入浇口,然后进入并完全填充整个成型腔,后期冷却成型即为成品,无需后期加工,不会产生废料,节省生产成本,提高产量;
[0019]2)本技术中,通过旋转电机驱动齿轮旋转,从而带动齿条移动,则密封块同步移动至吹料通道的顶端完全暴露,然后启动空气泵向吹料通道中输入压缩空气,压缩空气自吹料通道进入水平槽内,然后进入成品与芯棒之间,从而实现注塑件内壁与芯棒外表面分离,防止成品粘连在芯棒上,便于后期脱模,提高生产效率;
[0020]3)密封块的第一矩形块刚好完全设置在第一矩形槽内,第二矩形块靠近第一矩形块的一侧面刚好与所述第二矩形槽靠近第一矩形槽的一侧面贴合,从而完全密封第一矩形槽的槽口,确保整个试管成型腔密封,防止在注塑过程中发生原料进入水平槽内的情况,确保其运行可靠性,降低维护频率,提升生产效率,同时可对密封块的水平位置进行限位,防止其进入成型腔内,导致成品率降低;
[0021]4)下模框安装在支撑底座上,利用竖直导柱可使得升降气缸驱动上模仁、上模框以及注塑箱同步上升或下降的过程中始终保持在同一竖直线上,无需在水平位置上调整即可实现注塑头与成型腔的精准对接,便于后续成型腔的快速形成,防止注塑头偏移从而受到损伤,提高合模精准度,保证产品合格率。
附图说明
[0022]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技术作进一步详细的说明。
[0023]图1为本技术的结构剖视图。
[0024]图2为本技术的局部放大图。
[0025]图3为本技术的局部俯视图。
[00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医疗器械注塑成型模具,其特征在于:包括一上模仁,所述上模仁安装在一上模框的底部中央,在上模仁的底部设有第一腔,所述第一腔为一∩形腔,一浇口开设在上模仁和上模框的中央,且所述浇口连通上模框外侧与所述第一腔内部;一下模仁,所述下模仁处于所述上模仁的下方并安装在下模框的顶部中央,在下模仁的顶部中央开设有第二腔,所述第二腔为一竖直圆柱形腔,在所述竖直圆柱形腔内底部固定有一同心设置的芯棒,所述芯棒竖直设置,且其顶部延伸出所述第二腔,将上模仁与下模仁合模,使得所述芯棒顶部延伸进第一腔内,此时第一腔、第二腔与所述芯棒之间形成一试管成型腔;一注塑箱,在所述注塑箱的底部设有注塑头,将所述注塑箱安装在所述上模框上,此时所述注塑头刚好完全置于所述浇口内,且所述注塑头的底端为弧形端面,且该弧形端面与所述∩形腔的弧形顶面处于同一圆弧面上,此时试管成型腔为一密封试管成型腔。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医疗器械注塑成型模具,其特征在于:还包括一限位支撑结构,所述限位支撑结构包括一支撑底座以及若干竖直导柱;所述下模框安装在所述支撑底座上,所述竖直导柱的底部依次穿过所述上模框、上模仁、下模仁、下模框并固定在所述支撑底座上。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医疗器械注塑成型模具,其特征在于:所述下模框上位于所述下模仁的侧边还安装有升降...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陆俊波
申请(专利权)人:如飞电子科技江苏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