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单一微生物菌剂及其在处理肝素钠废水中的应用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6962442 阅读:41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3-22 19:22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单一微生物菌剂及其在处理肝素钠废水中的应用。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微生物菌剂,由施氏假单胞菌(或人苍白杆菌或海迪茨氏菌)和营养剂组成;所述营养剂包括玉米浆干粉、豆粕粉、破壁酵母粉、牛肉膏、鱼粉蛋白胨、葡萄糖、硫酸镁、磷酸氢二钾、硫酸锰、氯化钠、吐温80。本发明专利技术所提供的单一微生物菌剂可以用于治理肝素钠废水,且本发明专利技术方法较现有技术更加简单便捷、更易于操作、成本更低廉、出水质量更高。质量更高。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单一微生物菌剂及其在处理肝素钠废水中的应用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污水的生物治理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单一微生物菌剂及其在处理肝素钠废水中的应用。

技术介绍

[0002]当今社会,伴随着工业的快速发展和人们对水质要求的进一步提高,人类面临的水环境污染问题逐渐引起大家的重视。工业废水中大量的有机污染物在水体中蔓延,造成水质恶化。而这些有机污染物一般在水中难以降解,最终通过生物积累,进入食物链,从而威胁人类健康。
[0003]在众多的工业废水中,制药废水因其污水排放量大,污水中所含有机污染物种类复杂,可生物降解性差等特点成为人们亟待解决的污染对象。近年来在医药方面,随着肝素钠类药物的应用导致其产量和需求量在逐年增大。在制备肝素钠类药物的过程中,大量的废水也随之产生。统计显示,国内肠衣加工废水排放量约270万吨/年,制备肝素钠废水约220万吨/年。
[0004]肝素钠废水的突出特点为高COD、高氨氮、高盐和易腐臭等,如未经处理直接排放到水体中,会污染水体环境,加剧水体营养化程度,不仅危害水体的生物如鱼类,还可经过食物链的富集,然后进入人体,引起慢性中毒。且肝素钠废水还含有刺激性气味,若未经处理排放到大气中,会污染大气质量,影响人类呼吸道健康。因此对于肝素钠废水来说如何高效处理肝素钠生产废水是该产业健康发展亟待解决的问题。
[0005]目前,肝素钠废水的治理方法有物理化学法和生物法。其中,物理化学法因其能耗大、前期投资高、二次污染问题以及处理效率较低等问题,在肝素钠废水的实际处理推广中受到限制。而生物法则因其处理成本低、操作简便、无二次污染、治理彻底等优势越来越受到各国研究者的重视。但利用生物法处理肝素钠废水时会因微生物活性、有机负荷冲击等问题造成处理效果不佳的现象。因此可以在水体中添加一定剂量的微生物菌剂,加速水体中污染物降解,增强水体的自净功能。目前,在使用生物菌剂处理污废水时,存在处理周期较长且处理效率不高的问题,可能是由于在制备生物菌剂所选用的菌株对COD降解不敏感或者在菌株发酵过程中条件设置不合适导致的。

技术实现思路

[0006]为了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问题,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具有高效、安全性的单一微生物菌剂,在应用于肝素钠废水处理时可降低废水中的COD指标,提高废水处理能力,为我国水环境治理提供有效解决途径。
[0007]第一方面,本专利技术要求保护一种微生物菌剂。
[0008]本专利技术所要求保护的微生物菌剂为微生物菌剂A或微生物菌剂B或微生物菌剂C。
[0009]所述微生物菌剂A由施氏假单胞菌和营养剂组成;
[0010]所述微生物菌剂B由人苍白杆菌和营养剂组成;
[0011]所述微生物菌剂C由海迪茨氏菌和营养剂组成;
[0012]所述营养剂包括玉米浆干粉、豆粕粉、破壁酵母粉、牛肉膏、鱼粉蛋白胨、葡萄糖、硫酸镁、磷酸氢二钾、硫酸锰、氯化钠、吐温80。
[0013]进一步地,所述营养剂还可包括将菌体(施氏假单胞菌或人苍白杆菌或海迪茨氏菌)在发酵培养基中进行发酵培养所得的代谢物。其中,所述发酵培养基中含有玉米浆干粉、豆粕粉、破壁酵母粉、牛肉膏、鱼粉蛋白胨、葡萄糖、硫酸镁、磷酸氢二钾、硫酸锰、氯化钠、吐温80。
[0014]更进一步地,所述营养剂为将菌体(施氏假单胞菌或人苍白杆菌或海迪茨氏菌)在所述发酵培养基中进行发酵培养后经冷冻干燥后去除所述菌体后的剩余组分。
[0015]在所述微生物菌剂中,菌体(施氏假单胞菌或人苍白杆菌或海迪茨氏菌)所占重量百分比为75

85%,余量为所述营养剂。
[0016]在本专利技术的具体实施方式中,所述微生物菌剂为冻干粉末。
[0017]在本专利技术的第一个实施例中(对应实施例1),所述微生物菌剂A中,所述施氏假单胞菌的重量占比为80%,所述营养剂的重量占比为20%。
[0018]在本专利技术的第二个实施例中(对应实施例2),所述微生物菌剂B中,所述人苍白杆菌的重量占比为75%,所述营养剂的重量占比为25%。
[0019]在本专利技术的第三个实施例中(对应实施例3),所述微生物菌剂C中,所述海迪茨氏菌的重量占比为85%,所述营养剂的重量占比为15%。
[0020]进一步地,所述微生物菌剂A可通过包括如下步骤的方法制备得到:
[0021](A1)将施氏假单胞菌接种于液体培养基中培养24

48h(如24h),得到种子液(OD
600
=1.2);
[0022](A2)将所述种子液按照5

10%的体积比接种到发酵培养基中进行发酵培养24

48h(约48h),培养至活菌数为1
×
109CFU/mL至9
×
109CFU/mL(如5
×
109CFU/mL);
[0023](A3)将(A2)培养后的菌液进行冷冻干燥后制得所述微生物菌剂A。
[0024]进一步地,所述微生物菌剂B可通过包括如下步骤的方法制备得到:
[0025](B1)将人苍白杆菌接种于液体培养基中培养24

48h(如24h),得到种子液(OD
600
=1.2);
[0026](B2)将所述种子液按照5

10%的体积比接种到发酵培养基中进行发酵培养24

48h(约48h),培养至活菌数为1
×
109CFU/mL至9
×
109CFU/mL(如5
×
109CFU/mL);
[0027](B3)将(B2)培养后的菌液进行冷冻干燥后制得所述微生物菌剂B。
[0028]进一步地,所述微生物菌剂C可通过包括如下步骤的方法制备得到:
[0029](C1)将海迪茨氏菌接种于液体培养基中培养24

48h(如24h),得到种子液(OD
600
=1.2);
[0030](C2)将所述种子液按照5

10%的体积比接种到发酵培养基中进行发酵培养24

48h(约48h),培养至活菌数为1
×
109CFU/mL至9
×
109CFU/mL(如5
×
109CFU/mL);
[0031](C3)将(C2)培养后的菌液进行冷冻干燥后制得所述微生物菌剂C。
[0032]其中,所述发酵培养基的溶剂为水,溶质及浓度可如下:3.5

4.5g/L玉米浆干粉,1.5

2.5g/L豆粕粉,2.5

3.5g/L破壁酵母粉,2.5

3.5g/L牛肉膏,1.5

2.5g/L鱼粉蛋白胨,4.5

5.5g/L葡萄糖,0.05

0.15g/L硫酸镁,0.05...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微生物菌剂,为微生物菌剂A或微生物菌剂B或微生物菌剂C;所述微生物菌剂A由施氏假单胞菌和营养剂组成;所述微生物菌剂B由人苍白杆菌和营养剂组成;所述微生物菌剂C由海迪茨氏菌和营养剂组成;所述营养剂包括玉米浆干粉、豆粕粉、破壁酵母粉、牛肉膏、鱼粉蛋白胨、葡萄糖、硫酸镁、磷酸氢二钾、硫酸锰、氯化钠、吐温80;在所述微生物菌剂中,菌体所占重量百分比为75

85%,余量为所述营养剂。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微生物菌剂,其特征在于:所述微生物菌剂A是通过包括如下步骤的方法制备得到的:(A1)将施氏假单胞菌接种于液体培养基中培养24

48h,得到种子液;(A2)将所述种子液按照5

10%的体积比接种到发酵培养基中进行发酵培养,培养至活菌数为1
×
109CFU/mL至9
×
109CFU/mL;(A3)将(A2)培养后的菌液进行冷冻干燥后制得所述微生物菌剂A;或所述微生物菌剂B是通过包括如下步骤的方法制备得到的:(B1)将人苍白杆菌接种于液体培养基中培养24

48h,得到种子液;(B2)将所述种子液按照5

10%的体积比接种到发酵培养基中进行发酵培养,培养至活菌数为1
×
109CFU/mL至9
×
109CFU/mL;(B3)将(B2)培养后的菌液进行冷冻干燥后制得所述微生物菌剂B;或所述微生物菌剂C是通过包括如下步骤的方法制备得到的:(C1)将海迪茨氏菌接种于液体培养基中培养24

48h,得到种子液;(C2)将所述种子液按照5

10%的体积比接种到发酵培养基中进行发酵培养,培养至活菌数为1
×
109CFU/mL至9
×
109CFU/mL;(C3)将(C2)培养后的菌液进行冷冻干燥后制得所述微生物菌剂C;所述发酵培养基的溶剂为水,溶质及浓度如下:3.5

4.5g/L玉米浆干粉,1.5

2.5g/L豆粕粉,2.5

3.5g/L破壁酵母粉,2.5

3.5g/L牛肉膏,1.5

2.5g/L鱼粉蛋白胨,4.5

5.5g/L葡萄糖,0.05

0.15g/L硫酸镁,0.05

0.1g/L磷酸氢二钾,0.01

0.05g/L硫酸锰,0.05

0.2g/L氯化钠,0.01

0.02g/L吐温80。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微生物菌剂,其特征在于:步骤(A2)、步骤(B2)和步骤(C2)中,所述发酵培养的条件为:罐压0.02

0.03MPa,温度30

35℃,pH控制在6...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黄聪马金凤侯雅男任南琪王爱杰
申请(专利权)人:中国科学院天津工业生物技术研究所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