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株高效降解多环芳烃的分散泛菌及其应用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6961771 阅读:14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3-22 19:22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株高效降解多环芳烃的分散泛菌及其应用。该高效降解多环芳烃的分散泛菌的保藏编号为GDMCC No:62680,于2022年8月3日保藏于位于广州市先烈中路100号大院59栋5楼广东省微生物研究所的广东省微生物菌种保藏中心。该菌株能在多环芳烃为唯一碳源的环境中生长,可耐受高浓度的蒽、芴;对多环芳烃的降解效率高,对苯并[a]芘降解率为33.29%(4天),对蒽、芴降解率为100%(1天)。为生态系统去除多环芳烃进行生态修复提供了优良的菌株资源。多环芳烃进行生态修复提供了优良的菌株资源。多环芳烃进行生态修复提供了优良的菌株资源。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株高效降解多环芳烃的分散泛菌及其应用


[0001]本专利技术属于微生物和环境有机污染物修复治理领域,特别涉及一株高效降解多环芳烃的分散泛菌及其应用。

技术介绍

[0002]在持久性有机污染物中,多环芳烃(PAHs)是公认的环境和人类健康问题。美国环境保护署(USEPA)、欧洲和中国已将16种多环芳烃列为优先环境污染物。高相对分子质量多环芳烃(HMW

PAH)包括荧蒽、芘、苯并(a)芘、苯并(a)荧蒽等,因其毒性大、保质期长而备受关注。苯并(a)芘是一种典型的HMW

PAH,由五个稠合苯环组成芳香烃,由有机物不完全燃烧形成。由于苯并(a)芘具有稳定的苯环结构,需要大量的能量才能将其开环,因此,苯并[a]芘因为难以被生物降解而更倾向于在环境中积累,并伴随着毒性。
[0003]虽然PAHs可以通过化学和物理方法进行降解,但是生物修复被认为是一种高度适用和安全的方法。该方法依赖于微生物的生长能力,以PAHs作为碳源,从而完全或部分去除PAHs。自然界许多微生物包括细菌、真菌和藻类都已经发现具有利用多环芳烃的能力。目前已知的能降解多环芳烃的菌株包括分菌枝杆属、巴氏杆菌属、单胞菌属、假单胞菌属、鞘氨醇单胞菌属、戈登氏菌属、非脱羧埃希氏菌属、芽孢杆菌属、链霉菌属、葡萄球菌属、微球菌属、窄食单胞菌属、拉乌尔菌属、沙雷氏菌属、产气单胞菌属、纤维菌属和无色杆菌属等。然而目前的研究中能降解多环芳烃的菌株的降解效率较低。

技术实现思路

[0004]本专利技术的首要目的在于针对现有技术的缺点和不足,提供一株高效降解多环芳烃的分散泛菌;
[0005]本专利技术的另一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分散泛菌降解多环芳烃的方法。
[0006]本专利技术的再一目的在于提供上述高效降解多环芳烃的分散泛菌的应用。
[0007]为实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采用如下技术方案:
[0008]一株高效降解多环芳烃的分散泛菌,命名为分散泛菌(Pantoea dispersa)MSC14,保藏编号为GDMCC No:62680,于2022年8月3日保藏于位于广州市先烈中路100号大院59栋5楼广东省微生物研究所的广东省微生物菌种保藏中心。
[0009]所述多环芳烃包括蒽、芴、苯并[a]芘、萘、菲、芘和荧蒽;优选为蒽、芴和苯并[a]芘中的至少一种。
[0010]一种降解多环芳烃类有机污染物的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0011]向被多环芳烃污染的样品中接种上述高效降解多环芳烃的分散泛菌,降解多环芳烃。
[0012]所述的多环芳烃包括蒽、芴、苯并[a]芘、萘、菲、芘和荧蒽;优选为蒽、芴和苯并[a]芘的至少一种;更优选为浓度为1000mg/L以下的蒽、浓度为1000mg/L以下的芴或浓度为20mg/L以下的苯并[a]芘。
[0013]所述降解优选在温度为25~35℃和pH值为6.4~8.0的条件下降解;更优选在温度为30℃和pH值为7.2的条件下降解。
[0014]上述多环芳烃降解菌在多环芳烃污染的土壤或水体的修复中的应用。
[0015]进一步地,多环芳烃污染的水体为含有多环芳烃的工业废水。
[0016]本专利技术相对于现有技术具有如下的优点及效果:
[0017]本专利技术分离筛选得到的分散泛菌(Pantoea dispersa)MSC14菌株可耐受高浓度的蒽、芴;对多环芳烃的降解效率高,对苯并[a]芘降解率为33.29%(4天),对蒽、芴降解率为100%(1天)。为生态系统去除多环芳烃进行生态修复提供了优良的菌株资源。
附图说明
[0018]图1是菌株MSC14和Pantoea dispersa strain 14#对苯并[a]芘的降解曲线图。
[0019]图2是基于菌株MSC14和相近菌株的基因序列构建的系统发育树图。
[0020]图3是菌株MSC14的菌落形态图。
[0021]图4是菌株MSC14在LB培养基中的24h生长曲线图。
[0022]图5是菌株MSC14对高浓度蒽降解曲线及生物量变化图。
[0023]图6是菌株MSC14对高浓度芴降解曲线及生物量变化图。
[0024]图7是菌株MSC14对苯并[a]芘降解曲线及生物量变化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25]下面结合实施例和附图说明对本专利技术作进一步详细的描述,但本专利技术的实施方式不限于此。除非特别说明,本专利技术采用的试剂、方法和设备为本
常规试剂、方法和设备。除非特别说明,本专利技术所用试剂和原材料均可通过市售获得。
[0026]实施例1分散泛菌(Pantoea dispersa)MSC14的分离筛选和鉴定
[0027]1.培养基的配制
[0028]富集培养基:取1250μL以0.22μm滤膜过滤后的浓度为1000mg/L的芘丙酮溶液和浓度为1000mg/L的荧蒽丙酮溶液加入121℃灭菌后的无机盐培养基,使得培养基中芘和荧蒽的浓度均为50mg/L,静置待丙酮完全挥发。所述的无机盐培养基的配制步骤如下:称取1g(NH4)2SO4、1g Na2HPO4、0.2g KH2PO4、0.2g MgSO4·
7H2O、0.005g FeCl3·
3H2O、0.001g(NH4)6Mo7O
24
·
4H2O和0.1g CaCl2·
2H2O,并溶于1L超纯水中,调pH至7.2;再分装成25mL体积的培养基,121℃灭菌。
[0029]平板分离培养基:取200μL浓度为200mg/L的苯并[a]芘丙酮溶液在无机盐琼脂培养基平板的表面均匀涂布,静置待丙酮完全挥发。所述的无机盐琼脂培养基的配制步骤如下:称取1g(NH4)2SO4、1g Na2HPO4、0.2g KH2PO4、0.2g MgSO4·
7H2O、0.005g FeCl3·
3H2O、0.001g(NH4)6Mo7O
24
·
4H2O、0.1g CaCl2·
2H2O和15g/L琼脂,并溶于1L超纯水中,调pH至7.2;121℃灭菌。
[0030]LB液体培养基:称取10g蛋白胨,5g酵母粉和10g NaCl,并溶于1L超纯水中,pH7.2。
[0031]LB固体培养基:氯化钠10.0g/L,蛋白胨10.0g/L,酵母提取物5.0g/L,琼脂粉20.0g/L,pH7.2。
[0032]无机盐培养基:称取1g(NH4)2SO4、1g Na2HPO4、0.2g KH2PO4、0.2gMgSO4·
7H2O、
0.005g FeCl3·
3H2O、0.001g(NH4)6Mo7O
24
·
4H2O和0.1g CaCl2·
2H2O,并溶于1L超纯水中,调pH至7.2;121℃灭菌。
[0033]筛选培养基:在含有1g/L葡萄糖的无机盐培养基中加入0.25mL浓度为2.0g/L的苯并[a]芘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株高效降解多环芳烃的分散泛菌,命名为分散泛菌(Pantoea dispersa)MSC14,其特征在于:保藏编号为GDMCC No:62680,于2022年8月3日保藏于位于广州市先烈中路100号大院59栋5楼广东省微生物研究所的广东省微生物菌种保藏中心。2.一种降解多环芳烃类有机污染物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向被多环芳烃污染的样品中接种上述高效降解多环芳烃的分散泛菌,降解多环芳烃。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多环芳烃包括蒽、芴、苯并[a]芘、萘、菲、芘和荧蒽。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多环芳烃为蒽、芴和苯并[...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崔堂兵李舒琪刘漫纯
申请(专利权)人:华南理工大学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