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上管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36946237 阅读:12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3-22 19:07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上管装置,其包括机架以及移料机构;所述机架由高到低依次设置有间隔的取料区和供料区,且所述取料区和所述供料区均位于所述移料机构所在的一侧,所述移料机构用于所述供料区和所述取料区之间的管料转移。上述方案能解决目前上管装置在上料过程中容易造成玻璃管擦伤、甚至是玻璃管破裂的问题,进而提高管制瓶的生产质量及生产效率,并达到降低人力成本的目的。达到降低人力成本的目的。达到降低人力成本的目的。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上管装置


[0001]本技术涉及管制瓶生产
,尤其涉及一种用于插管机械手的上管装置。

技术介绍

[0002]在西林瓶等管制瓶的生产过程中,利用上管装置将玻璃管输送至插管机械手的抓取工位,通过插管机械手抓取玻璃管并将抓取的玻璃管翻转呈竖直状态后插入制瓶机,进而经过制瓶机将玻璃管烧制成管制瓶。
[0003]目前,用于制瓶机的上管装置所采用的设计思路基本如“CN102583985B”和“CN108726857A”等专利中公开的技术方案;其中,整捆玻璃管放置于储管架中,并在拆除包装后通过循环运行的链条托板将储管架中的玻璃管逐根提升至插管机械手的取料工位,从而完成玻璃管的自动上料;但是,这种上料方式仍存在不足,例如在将单根玻璃管从整堆玻璃管中移出时,容易导致玻璃管之间发生摩擦而造成玻璃管擦伤、甚至是整堆玻璃管发生塌料而造成玻璃管破裂的问题,进而影响管制瓶的生产质量及生产效率。

技术实现思路

[0004]本技术公开了一种上管装置,以解决目前上管装置在上料过程中容易造成玻璃管擦伤、甚至是玻璃管破裂的问题,进而提高管制瓶的生产质量及生产效率,并达到降低人力成本的目的。
[0005]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本技术采用下述技术方案:
[0006]一种上管装置,其包括机架以及移料机构;所述机架由高到低依次设置有间隔的取料区和供料区,且所述取料区和所述供料区均位于所述移料机构所在的一侧,所述移料机构用于所述供料区和所述取料区之间的管料转移。
[0007]可选地,所述机架还设置有暂存区,所述暂存区位于所述取料区和所述供料区之间,且所述暂存区位于所述移料机构所在的一侧,所述移料机构还用于所述供料区和所述暂存区、所述暂存区和所述取料区之间的管料转移。
[0008]可选地,所述取料区活动设置于所述机架,并连接有第一驱动机构,所述第一驱动机构用于控制所述取料区变换为用于避让所述移料机构的避让状态和用于承载所述移料机构转移管料的接料状态;所述暂存区活动设置于所述机架,并连接有第二驱动机构,所述第二驱动机构用于控制所述暂存区变换为用于避让所述移料机构的避让状态和用于承载所述移料机构转移管料的接料状态。
[0009]可选地,所述取料区包括两个第一支架,所述第一驱动机构为转动驱动机构;所述两个第一支架分别与所述机架转动连接,并位于相对的位置,且所述两个第一支架与所述第一驱动机构连接,在所述第一驱动机构的驱动力作用下转动呈向外侧展开或向内侧关闭的避让状态,和相对的接料状态。
[0010]可选地,所述暂存区包括两个第一支架,所述第二驱动机构为转动驱动机构;所述
两个第一支架分别与所述机架转动连接,并位于相对的位置,且所述两个第一支架与所述第二驱动机构连接,在所述第二驱动机构的驱动力作用下转动呈向外侧展开或向内侧关闭的避让状态,和相对的接料状态。
[0011]可选地,所述第一支架包括第一支撑部、第一前挡部、第一后挡部和第一伸缩机构;所述第一支撑部与所述机架转动连接,所述第一后挡部设置于所述第一支撑部靠近所述机架的一端,所述第一伸缩机构设置于所述第一支撑部,并与所述第一前挡部连接,所述第一伸缩机构用于控制所述第一前挡部沿远离和朝向所述第一后挡部的方向移动。
[0012]可选地,所述移料机构包括升降机构和载料区,所述载料区活动设置于所述升降机构,并连接有第三驱动机构,所述升降机构用于控制所述载料区的升降移动,所述第三驱动机构用于控制所述载料区变换为避让状态和接料状态;所述载料区处于避让状态时,用于避让所述供料区;所述载料区处于接料状态时,用于承载放置于所述供料区的管料。
[0013]可选地,所述载料区包括两个第二支架,所述第三驱动机构为转动驱动机构;所述两个第二支架分别与所述升降机构转动连接,并位于相对的位置,且所述两个第二支架与所述第三驱动机构连接,在所述第三驱动机构的驱动力作用下转动呈向内侧关闭或向外侧展开的避让状态,和相对的接料状态。
[0014]可选地,所述第二支架包括第二支撑部、第二前挡部、第二后挡部和第二伸缩机构;所述第二支撑部与所述升降机构转动连接,所述第二后挡部设置于所述第二支撑部靠近所述机架的一端,所述第二伸缩机构设置于所述第二支撑部或所述第二后挡部,并与所述第二前挡部连接,所述第二伸缩机构用于控制所述第二前挡部沿远离和朝向所述第二后挡部的方向移动。
[0015]可选地,所述第二支撑部设置有第三伸缩机构,所述第二后挡部与所述第三伸缩机构连接,所述第三伸缩机构用于控制所述第二后挡部沿远离和朝向所述机架的方向移动。
[0016]本技术采用的技术方案能够达到以下有益效果:
[0017]本技术公开的上管装置中,机架为供料区和取料区等结构的设置提供了基础;位于高处的取料区可以很好地适应于插管机械手的取料高度,使插管机械手既可以直接对取料区的整捆管料由顶层到底层进行逐根取料,又保证了插管机械手从取料区夹取管料后有足够的高度将夹取的管料旋转呈竖直状态以便于后续的插管作业;位于低处的供料区则适应于工人的作业高度,使工人可以方便地将搬运的整捆管料放置在供料区并进行拆包操作;因此,相较于现有上管装置通过循环链板从整捆管料中将单根玻璃管提升至插管机械手取料工位的供料方式,本技术所公开的上管装置可以有效地避免供料过程中因管料之间的摩擦而造成管料擦伤、甚至是因整堆管料发生塌料而造成管料破裂的问题,从而保证了管制瓶的生产质量及生产效率;并且,供料区可以用于存放备用管料,在取料区的管料取完时移料机构将供料区的备用管料转移至取料区进行补料,从而可以有效地降低工人送料的频次,延长上管装置的无人作业时间,进而有利于节约人力成本;同时,供料区和取料区均位于移料机构所在的一侧,从而方便于移料机构对各区的管料进行转移作业,避免了机架的干扰。
附图说明
[0018]此处所说明的附图用来提供对本技术的进一步理解,构成本技术的一部分,本技术的示意性实施例及其说明用于解释本技术,并不构成对本技术的不当限定。在附图中:
[0019]图1为本技术实施例中公开的上管装置的第二种可实施方案的结构示意图;
[0020]图2为本技术实施例中公开的第一支架的结构示意图;
[0021]图3为本技术实施例中公开的移料机构的结构示意图;
[0022]图4为本技术实施例中公开的第二支架的结构示意图;
[0023]图5为本技术实施例中公开的上管装置的第一种可实施方案的结构示意图;
[0024]附图标记说明:
[0025]100

机架、101

顶部横梁、102

安装座导轨、110

取料区、111

第一管框、120

暂存区、121

第二管框、130

供料区、131

供料管框、140

挡板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上管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机架以及移料机构;所述机架由高到低依次设置有间隔的取料区和供料区,且所述取料区和所述供料区均位于所述移料机构所在的一侧,所述移料机构用于所述供料区和所述取料区之间的管料转移。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上管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机架还设置有暂存区,所述暂存区位于所述取料区和所述供料区之间,且所述暂存区位于所述移料机构所在的一侧,所述移料机构还用于所述供料区和所述暂存区、所述暂存区和所述取料区之间的管料转移。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上管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取料区活动设置于所述机架,并连接有第一驱动机构,所述第一驱动机构用于控制所述取料区变换为用于避让所述移料机构的避让状态和用于承载所述移料机构转移管料的接料状态;所述暂存区活动设置于所述机架,并连接有第二驱动机构,所述第二驱动机构用于控制所述暂存区变换为用于避让所述移料机构的避让状态和用于承载所述移料机构转移管料的接料状态。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上管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取料区包括两个第一支架,所述第一驱动机构为转动驱动机构;所述两个第一支架分别与所述机架转动连接,并位于相对的位置,且所述两个第一支架与所述第一驱动机构连接,在所述第一驱动机构的驱动力作用下转动呈向外侧展开或向内侧关闭的避让状态,和相对的接料状态。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上管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暂存区包括两个第一支架,所述第二驱动机构为转动驱动机构;所述两个第一支架分别与所述机架转动连接,并位于相对的位置,且所述两个第一支架与所述第二驱动机构连接,在所述第二驱动机构的驱动力作用下转动呈向外侧展开或向内侧关闭的避让状态,和相对的接料状态。6.根据权利要求4或5所述的上管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支架包括第一支撑部、第一...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杨韬
申请(专利权)人:成都聚合智创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