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干熄炉冷却区结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6929313 阅读:9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3-22 18:52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一种干熄炉冷却区结构,干熄炉设有预存区、环形风道区、斜道区及冷却区;其中冷却区设于预存区的下方,并通过斜道区连接环形风道区;所述冷却区的内壁是上口直径小于下口直径的锥形结构,能够减小焦炭与耐火材料内衬之间的摩擦力,减缓耐火材料内衬的损坏速度,提高其使用寿命;同时焦炭不易堆积在炉壁上,保证干熄炉的熄焦能力。保证干熄炉的熄焦能力。保证干熄炉的熄焦能力。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干熄炉冷却区结构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干熄焦
,尤其涉及一种干熄炉冷却区结构。

技术介绍

[0002]干熄焦工艺是相对湿熄焦工艺而言的,是采用惰性气体将红焦降温冷却的一种熄焦方法。如图1所示,作为干熄焦工艺核心的干熄炉本体采用竖窑式结构,自上而下可分为预存区、环形风道区、斜道区和冷却区。传统干熄炉的冷却区一般采用等直径的直筒形结构。
[0003]干熄焦工艺流程包括:炽热的焦炭由带布料器的装入装置自干熄炉顶部装入干熄炉,低温循环气体则由循环风机从干熄炉底部的供气装置鼓入干熄炉,在干熄炉中焦炭与低温循环气体直接进行热交换,与红热焦炭逆流换热后的热循环气体自干熄炉排出,排出温度约为900~980℃,经一次除尘器除尘后进入干熄焦锅炉换热,温度降至160~170℃,再经二次除尘器后返回干熄炉循环利用。焦炭被冷却至200℃以下后,由干熄炉底部排除。
[0004]干熄炉本体由外部铁皮炉壳和砌筑于炉壳内侧的耐火材料内衬组成,耐火材料内衬直接与焦炭接触,其中冷却区的耐火材料内衬最易被磨损,严重影响其使用寿命。另外,在干熄炉生产过程中,冷却区经常存在焦炭挂壁现象,导致干熄炉熄焦能力下降。

技术实现思路

[0005]本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干熄炉冷却区结构,冷却区的内壁具有锥度,能够减小焦炭与耐火材料内衬之间的摩擦力,减缓耐火材料内衬的损坏速度,提高其使用寿命;同时焦炭不易堆积在炉壁上,保证干熄炉的熄焦能力。
[0006]为了达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采用以下技术方案实现:
[0007]一种干熄炉冷却区结构,干熄炉设有预存区、环形风道区、斜道区及冷却区;其中冷却区设于预存区的下方,并通过斜道区连接环形风道区;所述冷却区的内壁是上口直径小于下口直径的锥形结构。
[0008]所述冷却区的炉壁自内向外依次为炉衬及炉壳;其中,炉衬为等厚度炉衬,炉壳为上口小、下口大的锥形炉壳。
[0009]所述炉衬由外层的隔热砖层及内层的工作砖层组成。
[0010]所述冷却区的炉壁自内向外依次为炉衬及炉壳;其中,炉壳为直筒形炉壳,炉衬的厚度由上到下逐渐减薄。
[0011]所述炉衬由外层的隔热层及内层的工作砖层组成;沿冷却区高向,工作砖层的厚度相同。
[0012]所述冷却区的内壁与竖直平面之间的夹角大于0
°
、小于45
°

[0013]与现有技术相比,本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是:
[0014]1)冷却区的内壁具有一定锥度,能够有效减小焦炭与耐火材料内衬之间的摩擦力,减缓耐火材料内衬的损坏速度,提高其使用寿命;
[0015]2)冷却区的内壁具有一定锥度,使得焦炭不容易堆积在炉壁上,避免了挂壁效应的出现,保证了干熄炉的熄焦能力;
[0016]3)结构简单,易于实现。
附图说明
[0017]图1是传统干熄炉的结构示意图。
[0018]图2是本专利技术所述干熄炉的结构示意图一。
[0019]图3是本专利技术所述干熄炉的结构示意图二。
[0020]图中:1.预存区 2.环形风道区 3.斜道区 4.冷却区 5.炉衬 6.炉壳
具体实施方式
[0021]下面结合附图对本专利技术的具体实施方式作进一步说明:
[0022]如图2、图3所示,本专利技术所述一种干熄炉冷却区结构,干熄炉设有预存区1、环形风道区2、斜道区3及冷却区4;其中冷却区4设于预存区1的下方,并通过斜道区3连接环形风道区2;所述冷却区4的内壁是上口直径小于下口直径的锥形结构。
[0023]如图2所示,所述冷却区4的炉壁自内向外依次为炉衬5及炉壳6;其中,炉衬5为等厚度炉衬,炉壳6为上口小、下口大的锥形炉壳。
[0024]所述炉衬5由外层的隔热砖层及内层的工作砖层组成。
[0025]如图3所示,所述冷却区4的炉壁自内向外依次为炉衬5及炉壳6;其中,炉壳6为直筒形炉壳,炉衬5的厚度由上到下逐渐减薄。
[0026]所述炉衬5由外层的隔热砖层及内层的工作砖层组成;沿冷却区4高向,工作砖层的厚度相同。
[0027]所述冷却区4的内壁与竖直平面之间的夹角α大于0
°
、小于45
°

[0028]如图1所示,传统干熄炉自上向下由预存区1、环形风道2、斜道3及冷却区4等四部分组成,干熄炉的铁皮炉壳内侧设耐火材料内衬。炽热焦炭从干熄炉顶部装入干熄炉,先经预存区1向下移动,依次经过环形风道区2和斜道区3,然后向下移动至冷却区4。冷却焦炭用的循环气体进入冷却区4,在冷却区与焦炭换热后经斜道3汇集进入环形风道区2,然后流出干熄炉本体。传统干熄炉的冷却区为等直径的直筒形结构,耐火材料内衬的厚度也相同。
[0029]如图2、图3所示,本专利技术所述干熄炉的冷却区4内壁具有上口小、下口大的锥形结构,即在竖直方向具有一定的锥度,炉壁具有对应的倾斜角度。采用该结构后,焦炭在冷却区4内自上而下移动的过程会更顺畅,与耐火材料内衬之间的摩擦阻力减小,从而减小对炉衬5的磨损,提高炉衬5的使用寿命。
[0030]实现本专利技术所述冷却区4内壁具有锥形结构的方式有两种,一种是干熄炉的炉壳具有锥形结构,炉壳内砌筑等厚度的炉衬后使冷却区内壁即具有锥形结构;另一种是干熄炉的炉壳仍然是等直径的直筒结构,采用变厚度的炉衬使冷却区内壁具有锥形结构,但需要注意的是要保证工作层炉衬的厚度。
[0031]冷却区的炉衬通常由隔热砖层(由粘土砖等砌筑)及工作砖层(由莫来石砖、莫来石刚玉砖砌筑,或为浇注料层)组成。
[0032]冷却区4是焦炭和循环气体进行热交换的场所,冷却后的焦炭经常会堆积在四周
炉壁处,减少了冷却区4的有效容积,降低了干熄炉的处理能力。为达到之前的处理能力,就需要增加循环气体流量或者延长冷却时间。而采用本专利技术所述冷却区结构后,由于冷却区4采用上部开口小、下部开口大的变径结构,使得焦炭下移更顺畅,不会堆积在炉壁上。从而解决了焦炭挂壁现象,保证了干熄炉的焦炭处理能力。
[0033]以上所述,仅为本专利技术较佳的具体实施方式,但本专利技术的保护范围并不局限于此,任何熟悉本
的技术人员在本专利技术揭露的技术范围内,根据本专利技术的技术方案及其专利技术构思加以等同替换或改变,都应涵盖在本专利技术的保护范围之内。
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干熄炉冷却区结构,干熄炉设有预存区、环形风道区、斜道区及冷却区;其中冷却区设于预存区的下方,并通过斜道区连接环形风道区;其特征在于,所述冷却区的内壁是上口直径小于下口直径的锥形结构。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干熄炉冷却区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冷却区的炉壁自内向外依次为炉衬及炉壳;其中,炉衬为等厚度炉衬,炉壳为上口小、下口大的锥形炉壳。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干熄炉冷却区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炉衬由外层的隔热砖层及内层的工作砖层组成。4.根据权利...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武明华韩龙肖长志杨俊峰
申请(专利权)人:中冶焦耐大连工程技术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