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红外有机电致发光材料与器件及器件的制备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3692600 阅读:238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本发明专利技术属于一种近红外有机电致发光材料与器件及其器件的制备方法,其特点在于这种近红外有机电致发光材料是由红外荧光染料、Ⅱ-Ⅵ族半导体纳米粒子和导电聚合物组成的三源共混物,其中的半导体纳米粒子可以通过物理的方法掺杂在聚合物中,也可以用化学的方法复合在聚合物上,其电致发光器件是用简单的旋涂方法制备的,器件结构为铟锡氧化物ITO//PEDOT∶PSS//聚合物发光层//金属阴极。制备的器件用直流电压驱动,在不同电压和不同掺杂浓度下发射很好的近红外发光,发光中心波长为890纳米,制备的红外有机电致发光器件,最小开启电压为8伏(定义发光强度为1纳瓦时的电压),最大发光强度可达115纳瓦。制备的红外有机发光器件具有结构简单,加工工艺低廉,电压适应范围大,光谱稳定的特点。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
技术介绍
光子学一直是推动通信技术发展的基础,但在十年内现有的技术和器件将无法满足未来应用的要求。为了解决上述问题,世界各国都在竞相开发新的光子材料和高性能光子器件来满足未来超快和大容量信息加工的要求,一致认为,未来光学元件要具有高度集成和低的加工成本的特点。有机材料和相关的光电子器件的最新进展已经表明,有机材料具有低加工成本和满足通信应用要求的多功能性的潜力,因为有机材料具有简单的制备工艺、与现有的微电子具有良好的兼容性、很容易做在硅衬底和柔性基板上,大面积以及兼备多功能光、电特性等特点,是未来最重要的光电子材料,在未来的光电子器件中扮演着重要角色。作为一类重要的光电子器件,有机发光二极管由于在平板显示的成功应用已经得到了广泛发展。随着研究工作的不断深入,人们已经开始把有机材料从可见光区向近红外、红外光区扩展,制备光纤通信用有机发光器件。目前报道的近红外、红外光有机发光材料主要是一些稀土离子如Er3+、Nd3+、Pr3+、Yb3+、Tm3+的配合物,其电致发光是基于无机稀土离子的4f-4f电子跃迁特性,这样在900-1600纳米区域内可实现发射光谱较窄的红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红外有机电致发光材料,其特征在于,它是由红外荧光染料、Ⅱ-Ⅵ族半导体纳米粒子和半导体聚合物按重量比为3∶2∶20到9∶1∶40组成的混合物,或者是由红外荧光染料和复合有纳米粒子的半导体聚合物按重量比为1∶9到2∶3组成的混合物; 所述的红外荧光染料是禁带宽度小于1.4eV的具有内盐或外盐结构的红外荧光染料为2-(2-{2-氯-3-[2-(1,1,3-三甲基-2,3-二氢-1H-苯并[e]吲哚-2-亚基)亚乙基]-1-环己烯基}-1-乙烯基)-1,1,3-三甲基-1H-苯并[e]吲哚鎓4-甲基-1-苯磺酸盐,其分子结构式如下所示:***所述的半导体聚合物采用聚乙烯基咔唑PVK或...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马东阁宣宇游汉钱刚王植源
申请(专利权)人:中国科学院长春应用化学研究所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82[中国|长春]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