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新型的有机电致发光材料,及其在电致发光器件中的应用,具体涉及一种红光磷光材料和包含该材料的有机电致发光器件,属于有机电致发光显示
技术介绍
电致发光显示器件根据发光层构成材料分为无机电致发光显示器件和有机电致发光显示器件。有机电致发光显示器件与无机电致发光显示器件相比,具有不可比拟的优势,例如可见光谱范围内的全色发光、极高的亮度、极低的驱动电压、快速响应时间和简单的制造工艺等。有机电致发光的研究起步于19世纪60年代,Pope首次在蒽单晶上实现了电致发光,但是当时驱动电压高达100V,量子效率很低。1987年,Tang和VanSlyke采用8-羟基喹啉铝络合物(Alq3)作为发光层,用ITO电极和Mg:Ag电极分别作为阳极和阴极,制成了高亮度(>1000cd/m2)、高效率(1.5lm/W)的绿光有机电致发光薄膜器件,其驱动电压降到了10V以下。1990年,Burroughes等人用聚对苯乙烯(PPV)制备的聚合物薄膜电致发光器件得到了量子效率为0.05%的蓝绿光输出,其驱动电压小于14V。1991年,Braun等用PPV的衍生物制 ...
【技术保护点】
一种有机电致磷光发光材料,其特征在于该材料的结构通式为L↓[n]MX↓[(3-n)],其中M选自Os、Pd、Pt、Rh或Ir;其中X选自苯基吡啶、乙酰丙酮或吡啶甲酸;其中n=1、2或3;其中L选自下述结构:***其中R↓[1]-R↓[26]分别独立地选自氢原子、烷基、烷氧基、烷基氨基、烷硫基、氟原子、三氟甲基和芳香基。根据权利要求1的有机电致磷光发光材料,其中M为Ir。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邱勇,唐凌天,李银奎,谢恒云,
申请(专利权)人:清华大学,北京维信诺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11[中国|北京]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