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管路清理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36918651 阅读:9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3-18 09:39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管路清理装置,包括两个结构相同并分别设置于管路的始端和末端的清理部,单个清理部包括:第一球管和第二球管,且第一球管的直径较第二球管大,第二球管与管路等径并与管路一端连通;清管球,由第一球管收集或发出,经过第二球管进入管路,清管球与第一球管和第二球管间均过盈配合;进气口,与第一球管连通以向第一球管内输入压缩空气,进气口设置有第一截断阀;排废口,与第一球管连通,排废口设置第二截断阀。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设置第一球管和第二球管以进行清管球的正反向发球,通过第一球管与清管球的过盈量小于第二球管与清管球的过盈量,以使得清管球到达第一球管时过盈区域顺利反向形变,进而保证清管球的顺利运行。的顺利运行。的顺利运行。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管路清理装置


[0001]本技术涉及粉料管路残留物料清理设备
,特别涉及一种管路清理装置。

技术介绍

[0002]在食品、医药、新能源及化工等行业中,液体物料的运输是生产过程中必不可少的环节,同时,管路在进行液体物料运输后,会不可避免的存在物料残留,长时间的物料残留会影响管路的运输效率,导致管路对物料的运输能力下降。
[0003]现有技术为了解决管路中的液体物料残留问题,会通过管路清理装置进行残留物料的清理,具体的,现有技术会在管路内放置一个与管路内壁过盈配合的清管球,并通过压缩空气将清管球从管路的始端推到末端,从而依靠清管球与管路内壁之间的过盈区域产生V型形变,以达到清理管路内残留液体的目的;但清管球在到达管路末端时需要反向回到管路始端,并通过过盈区域产生反向形变以再次清理管路,但现有技术中清管球通常由与管路等径的收发球套管进行驱动及回收,因此清管球与管路内壁之间的过盈区域会产生难以反向形变的问题,长此以往会导致清管球的损坏,进而使得管路清理过程中清管球难以顺利推出管路,增加系统的风险,而减小清管球与管路内壁之间的过盈量会提升清管球的运行稳定性,但又会导致管路的清洁效果下降。
[0004]因此,如何在保证管路清理效果的同时,保证清管球的顺利运行,是本领域技术人员亟需解决的技术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0005]有鉴于此,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管路清理装置,以在保证管路清理效果的同时,保证清管球的顺利运行。
[0006]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提供如下技术方案:
[0007]一种管路清理装置,包括两个结构相同的清理部,两个所述清理部分别设置于管路的始端和末端,单个所述清理部包括:
[0008]通过变径接管连通的第一球管和第二球管,所述第一球管的直径大于所述第二球管的直径,所述第二球管与所述管路等径并与所述管路的一端连通;
[0009]清管球,由所述第一球管收集或发出,并经过所述第二球管进入所述管路,所述清管球与所述第一球管和所述第二球管间均为过盈配合;
[0010]进气口,与所述第一球管连通以向所述第一球管内输入压缩空气,用于驱动所述清管球朝向所述第二球管运动,所述进气口设置有第一截断阀;
[0011]排废口,与所述第一球管连通,所述排废口设置有第二截断阀。
[0012]优选地,在上述管路清理装置中,还包括用于吸收所述清管球动能的缓冲杆,所述缓冲杆设置于所述第一球管内远离所述第二球管的一端;
[0013]所述缓冲杆与所述清管球接触时,所述进气口位于所述缓冲杆与所述清管球之
间。
[0014]优选地,在上述管路清理装置中,所述缓冲杆与所述清管球接触时,所述排废口位于所述缓冲杆与所述清管球之间。
[0015]优选地,在上述管路清理装置中,还包括与所述第二球管连通,用于平衡所述第二球管内气压的呼吸器,所述呼吸器通过呼吸球阀与所述第二球管连通。
[0016]优选地,在上述管路清理装置中,所述第二球管与所述管路连通的一端设置有用于控制所述第二球管启闭的第三截断阀。
[0017]优选地,在上述管路清理装置中,所述第三截断阀为球阀或蝶阀。
[0018]优选地,在上述管路清理装置中,所述第二球管与所述管路通过法兰密封连接。
[0019]优选地,在上述管路清理装置中,所述清管球上与所述第一球管和所述第二球管过盈配合的部位材质为三元乙丙橡胶。
[0020]优选地,在上述管路清理装置中,所述第一截断阀和/或所述第二截断阀为球阀。
[0021]优选地,在上述管路清理装置中,所述变径接管为圆台构型。
[0022]从上述技术方案可以看出,本技术提供的管路清理装置,包括两个结构相同的清理部,两个清理部分别设置于待清理管路的始端和末端,以配合作用进行管路的清理,具体的,单个清理部包括第一球管、第二球管、清管球进气口和排废口,其中,第一球管和第二球管用于供清管球通过,且第一球管和第二球管直径不同并通过变径接管连通,具体为第一球管的直径大于第二球管的直径,第二球管的直径与管路的直径相同并与管路的一端连通,清管球在第一球管和第二球管内运动并由第一球管进行收集或发出,第一球管发出清管球后,清管球经过第二球管后进入管路执行清理动作,清管球与第一球管和第二球管均为过盈配合,而由于第一球管的直径大于第二球管,因此清管球与第一球管之间的过盈量较其与第二球管之间的过盈量小,清管球在第一球管内其过盈区域更易于发生形变,因此本技术提供的管路清理装置,在清管球从管路中经过,并由第二球管进入第一球管后,其用于清理残留物料的过盈区域会获得形变回弹区域,以供清管球的过盈区域能够反向形变并准备进行反向清理的过程,且上述结构使得清管球无需减小与管路内壁之间的过盈量,因此保证了清管球对管路的清理效果;对应地,清管球在第一球管、第二球管和管路内的动力由压缩空气提供,因此在第一球管上设置有进气口,以供压缩空气向第一球管内输入压缩空气,并驱动处于第一球管内的清管球朝向第二球管及管路运动,同时为了便于控制压缩空气的启闭,在进气口还设置有用于控制进气口启闭的第一截断阀;另一方面,经过清管球清理的管路废液会由于清管球和管路、第一球管及第二球管的过盈配合而被推送至第一球管内,因此本技术在第一球管上还连通设置有用于供废液排出的排废口,清管球经过排废口时其从管路中推出的废液会从排废口位置排出,同样的,排废口设置有用于控制排废口开闭的第二截断阀。
[0023]本技术提供的管路清理装置,在单个清理部上设置与待清理管路直径相同的第二球管,以及直径大于第二球管的第一球管,以通过连通的第一球管和第二球管配合进行清管球的收发,同时设置清管球的直径使得清管球与第一球管及第二球管之间均为过盈配合,在清管球进行管路清理的过程中,清管球从管路射出并达到第二球管,再从第二球管到达第一球管,此时由于第一球管的直径较第二球管大,因此使得清管球获得较大的形变空间,清管球上的过盈区域更易于进行反向形变,从而在清管球反向进入管路时能够顺利
进行后续清理过程,而不会由于清管球的过盈区域难以形变而产生磨损,保证了清管球的顺利运行,同时,使得清管球在第一球管内形变能够使其在管路内无需减小与管路内壁之间的过盈量,进而保证了良好的管路清理效果。
附图说明
[0024]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技术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0025]图1为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管路清理装置结构示意图;
[0026]其中,10为第一球管,20为第二球管,30为变径接管,40为清管球,50为进气口,510为第一截断阀,60为排废口,610为第二截断阀,70为缓冲杆,80为呼吸器,810为呼吸球阀,90为第三截断阀。
具体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管路清理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两个结构相同的清理部,两个所述清理部分别设置于管路的始端和末端,单个所述清理部包括:通过变径接管(30)连通的第一球管(10)和第二球管(20),所述第一球管(10)的直径大于所述第二球管(20)的直径,所述第二球管(20)与所述管路等径并与所述管路的一端连通;清管球(40),由所述第一球管(10)收集或发出,并经过所述第二球管(20)进入所述管路,所述清管球(40)与所述第一球管(10)和所述第二球管(20)间均为过盈配合;进气口(50),与所述第一球管(10)连通以向所述第一球管(10)内输入压缩空气,用于驱动所述清管球(40)朝向所述第二球管(20)运动,所述进气口(50)设置有第一截断阀(510);排废口(60),与所述第一球管(10)连通,所述排废口(60)设置有第二截断阀(610)。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管路清理装置,其特征在于,还包括用于吸收所述清管球(40)动能的缓冲杆(70),所述缓冲杆(70)设置于所述第一球管(10)内远离所述第二球管(20)的一端;所述缓冲杆(70)与所述清管球(40)接触时,所述进气口(50)位于所述缓冲杆(70)与所述清管球(40)之间。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李学奎孙吉磊杨敏高天宝
申请(专利权)人:浙江软控智能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