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大豆油加工用可风选的破碎去皮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36917006 阅读:41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3-18 09:36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大豆油加工用可风选的破碎去皮装置,包括箱体,所述箱体的左侧安装有烘干上料机构,所述箱体的顶部焊接有第一漏斗,所述箱体右侧的顶部安装有破碎去皮机构,箱体内腔的顶部横向焊接有第二漏斗,箱体右侧的底部安装风选清理机构,破碎去皮机构包括第一驱动电机,第一驱动电机的左侧与箱体的右侧通过螺栓固定连接,第一驱动电机输出轴的左侧贯穿箱体并通过轴套固定连接有转动轴。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具有自动上料的功能,能够自动输送大豆,减少工作人员的工作量,提高生产效率,且可风选和清理大豆表面粉末的功能,可将大豆皮和大豆粒进行快速分离,同时可以清理大豆表面的粉末和灰层,提高机械脱皮的脱净率。提高机械脱皮的脱净率。提高机械脱皮的脱净率。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大豆油加工用可风选的破碎去皮装置


[0001]本技术涉及大豆油加工
,具体为一种大豆油加工用可风选的破碎去皮装置。

技术介绍

[0002]大豆油取自大豆种子,大豆油是世界上产量最多的油脂,大豆油的种类很多,按加工工艺可分为压榨大豆油、浸出大豆油,按大豆的种类可分为大豆原油,转基因大豆油,大豆毛油的颜色因大豆种皮及大豆的品种不同而异,一般为淡黄、略绿、深褐色等,精炼过的大豆油为淡黄色,在大豆油加工过程中需要用到破碎去皮装置。
[0003]专利申请公布号CN207754410U的技术专利公开了一种大豆加工用大豆全脱皮装置,包括大豆脱皮机本体、烘干层、风扇、冷却层、冷风机、热风炉、脱皮层和制冷器,所述大豆脱皮机本体的外部设置有烘干层,所述烘干层的一侧设置有风扇,且烘干层的另一侧设置有除尘器。本技术结构科学合理,使用安全方便,设置了转动辊,通过转动辊使大豆均与搅拌,让大豆在烘干时可以受热均匀,便于提高脱皮效果,且可以减少烘干时间,降低能源消耗,提高工作效率,设置了除尘器,对大豆原料进行除尘,减少大豆内部渣滓及灰尘,提高大豆质量,设置了离心脱皮筒,通过离心脱皮筒对大豆进行脱皮,提高大豆与皮的分离效果,且可以保障大豆的完整度,增加大豆口感。
[0004]但是上述装置在实际使用时仍旧存在一些缺点,较为明显的就是不具有自动上料的功能,在大豆油加工过程中需要人工手动上料,增加了工人的劳动量,降低了生产效率,且不具有可风选和清理大豆表面粉末的功能,大豆在去皮后,表面会粘附有粉末和灰层,无法将大豆表面的粉末和灰层进行清理,降低机械脱皮脱净率的问题。
[0005]因此,专利技术一种大豆油加工用可风选的破碎去皮装置来解决上述问题很有必要。

技术实现思路

[0006]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大豆油加工用可风选的破碎去皮装置,具备可风选、清理大豆表面粉末的功能和自动上料的优点,解决了不具有自动上料的功能,增加了工人的劳动量,降低了生产效率,且不具有可风选和清理大豆表面粉末的功能,降低机械脱皮脱净率的问题。
[0007]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大豆油加工用可风选的破碎去皮装置,包括箱体,所述箱体的左侧安装有烘干上料机构,所述箱体的顶部焊接有第一漏斗,所述箱体右侧的顶部安装有破碎去皮机构,所述箱体内腔的顶部横向焊接有第二漏斗,所述箱体右侧的底部安装风选清理机构,所述破碎去皮机构包括第一驱动电机,所述第一驱动电机的左侧与箱体的右侧通过螺栓固定连接,所述第一驱动电机输出轴的左侧贯穿箱体并通过轴套固定连接有转动轴,所述转动轴的左侧通过轴承与箱体的左侧活动连接,所述转动轴的外圈固定套设有弹性揉搓板。
[0008]优选的,所述第一漏斗的底部贯穿箱体,所述弹性揉搓板的底部延伸至第二漏斗
的内腔,所述第二漏斗出料端的底部安装有电磁阀,所述箱体底部的左侧开设有漏孔。
[0009]优选的,所述烘干上料机构包括输送桶和烘干机,所述输送桶的右侧通过固定件与箱体的左侧焊接,所述输送桶右侧的顶部连通有出料管,所述出料管远离输送桶的一端延伸至第一漏斗的内腔,所述输送桶的底部通过螺栓固定连接有第二驱动电机。
[0010]优选的,所述第二驱动电机输出轴的顶部贯穿输送桶并通过轴套固定连接有螺旋输送杆,所述螺旋输送杆的顶部通过轴承与输送桶内腔的顶部活动连接,所述烘干机的右侧通过固定件与输送桶左侧的底部焊接。
[0011]优选的,所述烘干机的顶部连通有进料斗,所述烘干机的底部连通有漏料管,所述漏料管远离烘干机的一端与输送桶左侧的底部连通。
[0012]优选的,所述风选清理机构包括第三驱动电机和框体,所述第三驱动电机的左侧通过螺栓与箱体的右侧固定连接,所述第三驱动电机输出轴的左侧贯穿箱体并固定连接有转轴,所述转轴的外圈从左至右依次固定套设有扇叶和转盘。
[0013]优选的,所述框体的内腔通过轴承横向活动连接有转动杆,所述转动杆的外圈从右至左依次固定套设有转轮和清洁毛刷,所述转盘和转轮的外圈套设有皮带,所述框体的底部连通有出料斗,所述出料斗的底部贯穿至箱体的底部。
[0014]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的有益效果如下:
[0015]1.本技术通过进料斗、烘干机、漏料管、第二驱动电机、输送桶、螺旋输送杆和出料管的配合,具有自动上料的功能,能够自动输送大豆,减少工作人员的工作量,提高生产效率。
[0016]2.本技术通过框体、转动杆、清洁毛刷、出料斗、皮带、转轮、第三驱动电机、转盘、扇叶和转轴的配合,具有可风选和清理大豆表面粉末的功能,可将大豆皮和大豆粒进行快速分离,同时可以清理大豆表面的粉末和灰层,提高机械脱皮的脱净率。
附图说明
[0017]图1为本技术结构正视剖视图;
[0018]图2为本技术烘干上料机构正视剖视;
[0019]图3为本技术风选清理机构正视图;
[0020]图4为本技术破碎去皮机构正视图;
[0021]图5为本技术第二漏斗结构左视图。
[0022]图中:1箱体、2破碎去皮机构、21转动轴、22弹性揉搓板、23第一驱动电机、3第二漏斗、4风选清理机构、41框体、42转动杆、43清洁毛刷、44出料斗、45皮带、46转轮、47第三驱动电机、48转盘、49扇叶、410转轴、5烘干上料机构、51进料斗、52烘干机、53漏料管、54第二驱动电机、55输送桶、56螺旋输送杆、57出料管、6第一漏斗、7漏孔。
具体实施方式
[0023]请参阅图1

图5,一种大豆油加工用可风选的破碎去皮装置,包括箱体1,箱体1的左侧安装有烘干上料机构5,箱体1的顶部焊接有第一漏斗6,箱体1右侧的顶部安装有破碎去皮机构2,箱体1内腔的顶部横向焊接有第二漏斗3,箱体1右侧的底部安装风选清理机构4,破碎去皮机构2包括第一驱动电机23,第一驱动电机23的左侧与箱体1的右侧通过螺栓固
定连接,第一驱动电机23输出轴的左侧贯穿箱体1并通过轴套固定连接有转动轴21,转动轴21的左侧通过轴承与箱体1的左侧活动连接,转动轴21的外圈固定套设有弹性揉搓板22。
[0024]第一漏斗6的底部贯穿箱体1,弹性揉搓板22的底部延伸至第二漏斗3的内腔,第二漏斗3出料端的底部安装有电磁阀,箱体1底部的左侧开设有漏孔7,通过第一漏斗6结构,能够便于接料和漏料,能防止大豆散落。
[0025]烘干上料机构5包括输送桶55和烘干机52,输送桶55的右侧通过固定件与箱体1的左侧焊接,输送桶55右侧的顶部连通有出料管57,出料管57远离输送桶55的一端延伸至第一漏斗6的内腔,输送桶55的底部通过螺栓固定连接有第二驱动电机54,通过出料管57结构,能够便于排出大豆,起到排料的作用。
[0026]第二驱动电机54输出轴的顶部贯穿输送桶55并通过轴套固定连接有螺旋输送杆56,螺旋输送杆56的顶部通过轴承与输送桶55内腔的顶部活动连接,烘干机52的右侧通过固定件与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大豆油加工用可风选的破碎去皮装置,包括箱体(1),其特征在于:所述箱体(1)的左侧安装有烘干上料机构(5),所述箱体(1)的顶部焊接有第一漏斗(6),所述箱体(1)右侧的顶部安装有破碎去皮机构(2),所述箱体(1)内腔的顶部横向焊接有第二漏斗(3),所述箱体(1)右侧的底部安装风选清理机构(4),所述破碎去皮机构(2)包括第一驱动电机(23),所述第一驱动电机(23)的左侧与箱体(1)的右侧通过螺栓固定连接,所述第一驱动电机(23)输出轴的左侧贯穿箱体(1)并通过轴套固定连接有转动轴(21),所述转动轴(21)的左侧通过轴承与箱体(1)的左侧活动连接,所述转动轴(21)的外圈固定套设有弹性揉搓板(22)。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大豆油加工用可风选的破碎去皮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漏斗(6)的底部贯穿箱体(1),所述弹性揉搓板(22)的底部延伸至第二漏斗(3)的内腔,所述第二漏斗(3)出料端的底部安装有电磁阀,所述箱体(1)底部的左侧开设有漏孔(7)。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大豆油加工用可风选的破碎去皮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烘干上料机构(5)包括输送桶(55)和烘干机(52),所述输送桶(55)的右侧通过固定件与箱体(1)的左侧焊接,所述输送桶(55)右侧的顶部连通有出料管(57),所述出料管(57)远离输送桶(55)的一端延伸至第一漏斗(6)的内腔,所述输送桶(55)的底部通过螺栓固定连接有第二驱动电机(54)。4.根据权利...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王英李建国
申请(专利权)人:沈阳富虹植物油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