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用于大豆油脱臭的多级脱臭塔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9524163 阅读:7 留言:0更新日期:2023-11-30 15:12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用于大豆油脱臭的多级脱臭塔,包括脱臭塔,所述脱臭塔的内腔设置有连通机构,所述脱臭塔表面的顶部固定套设有连通环,所述连通环的右侧设置有第一壳体,所述第一壳体内腔的顶部设置有循环机构,所述脱臭塔内腔的底部设置有传动机构,所述传动机构包括第二壳体,所述第二壳体的内腔通过螺栓连接有双轴电机,所述双轴电机顶部的输出端焊接有第一转轴。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通过连通管、第一横管、蛇形换热管、送液管、第一传动轮、第一传动带、环形壳和第一转轴的配合,能够便于将循环后的冷却液重新对第一壳体的内腔进行旋转喷淋,从而提高其与蛇形换热管之间的接触面积,以便提高其整体的换热效率。以便提高其整体的换热效率。以便提高其整体的换热效率。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用于大豆油脱臭的多级脱臭塔


[0001]本技术涉及大豆油生产
,具体为一种用于大豆油脱臭的多级脱臭塔。

技术介绍

[0002]大豆油是从大豆中压榨提取出来的一种油,通常我们称之为“大豆色拉油”,是最常用的烹调油之一。大豆油的保质期最长也只有一年,质量越好的大豆油应该颜色越浅,为淡黄色,清澈透明.且无沉淀物,无豆腥昧,温度低于零摄氏度以下的优质大豆油会有油脂结晶析出。
[0003]专利申请公布号CN202786188U的技术专利公开了涉及一种二次换热汽提蒸馏脱臭塔。解决了现有板式塔采用螺旋板加热器对油脂加热,油脂加热至250℃脱臭后直接进行冷凝降温造成能量和气耗损失的问题。本技术包括脂肪酸捕集器、塔体、两个双螺旋加热器、两个双螺旋换热器和多根油管,脂肪酸捕集器的下端与塔体连通,第一双螺旋加热器通过第一油管与塔体连通,第二双螺旋加热器通过第二油管与塔体连通,第一双螺旋换热器通过第三油管与塔体相连,第二双螺旋换热器通过第四油管与第一双螺旋加热器相连,出油与进油口设于其上,本技术用于对大豆油脂进行脱臭缩短时间30分钟,节能15%,降低气耗31%。
[0004]但是上述装置在实际使用时仍旧存在一些缺点,较为明显的就是每次在大豆油除臭过程中,对高温豆油进行冷却过程中,通常不具有多级循环的换热结构,导致其内部的热能可能会被浪费,且通常不具有与多级循环换热配合使用的冷凝机构,从而容易影响到其整体的换热效率,从而给工作人员的使用造成一定的不便。
[0005]因此,专利技术一种用于大豆油脱臭的多级脱臭塔来解决上述问题很有必要。

技术实现思路

[0006]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用于大豆油脱臭的多级脱臭塔,具备多级循环换热的优点,解决了因换热结构较为单一而导致换热效率较低的问题。
[0007]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用于大豆油脱臭的多级脱臭塔,包括脱臭塔,所述脱臭塔的内腔设置有连通机构,所述脱臭塔表面的顶部固定套设有连通环,所述连通环的右侧设置有第一壳体,所述第一壳体内腔的顶部设置有循环机构,所述脱臭塔内腔的底部设置有传动机构,所述传动机构包括第二壳体,所述第二壳体的内腔通过螺栓连接有双轴电机。
[0008]优选的,所述双轴电机顶部的输出端焊接有第一转轴,所述第一转轴的顶部与第二壳体内腔的顶部通过轴承连接,所述第一壳体的顶部贯穿设置有送液管,所述送液管的底部连通有环形壳,所述送液管表面的底部和第一转轴表面的顶部均固定安装有第一传动轮,所述第一传动轮的表面套设有第一传动带,所述环形壳的底部开设有通孔,所述第一壳体左侧的顶部通过螺栓连接有液泵,所述液泵的顶部与送液管连通,所述液泵的底部连通
有抽液管,所述抽液管远离液泵的一侧与第一壳体左侧的底部连通,所述连通环的右侧连通有连通管,所述连通管远离连通环的一侧贯穿至第一壳体的内腔并连通有第一横管,所述第一横管的右侧连通有蛇形换热管,所述蛇形换热管远离第一横管的一侧连通有第二横管,所述第二横管的底部连通有落料管,所述落料管的底部通过连接轴承活动连接有储液壳,所述储液壳右侧的底部连通有出液阀。
[0009]优选的,所述脱臭塔左侧的后侧焊接有固定板,所述固定板前侧的上下两侧均贯穿安装有轴流风机。
[0010]优选的,所述双轴电机底部的输出端焊接有第二转轴,所述第二转轴的底部通过连接轴承与第二壳体内腔的底部活动连接,所述第二壳体内腔的底部通过滚动轴承活动连接有从动轴,所述第二转轴表面的底部和从动轴的表面均固定套设有第二传动轮,所述第二传动轮的表面套设有第二传动带。
[0011]优选的,所述第一壳体前侧的顶部通过螺栓连接有温度传感器,所述温度传感器的输出端贯穿至第一壳体的内腔。
[0012]优选的,所述第一壳体前侧的底部通过密封螺栓连接有密封门,所述密封门的前侧贯穿安装有观察镜。
[0013]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的有益效果如下:
[0014]1、本技术通过连通管、第一横管、蛇形换热管、送液管、第一传动轮、第一传动带、环形壳和第一转轴的配合,能够便于将循环后的冷却液重新对第一壳体的内腔进行旋转喷淋,从而提高其与蛇形换热管之间的接触面积,以便提高其整体的换热效率。
[0015]2、本技术通过第二壳体、第二传动带、第二传动轮、从动轴、储液壳、落料管、第二横管、固定板、轴流风机和抽液管配合,能够对便于第一壳体内腔的冷却液与储液壳内腔的豆油进行浸泡换热,并将换热后的冷却液进行抽出,以便进行循环换热。
附图说明
[0016]图1为本技术结构示意图;
[0017]图2为本技术局部结构的主视示意图;
[0018]图3为本技术局部结构的仰视示意图;
[0019]图4为本技术局部结构的俯视示意图。
[0020]图中:1脱臭塔、2连通环、3连通管、4第一横管、5蛇形换热管、6送液管、7第一传动轮、8第一传动带、9环形壳、10第一转轴、11第一壳体、12双轴电机、13第二壳体、14第二传动带、15第二传动轮、16从动轴、17储液壳、18落料管、19第二横管、20固定板、21轴流风机、22抽液管、23密封门、24温度传感器、25液泵、26通孔、27连通机构、28循环机构、29传动机构、30第二转轴。
具体实施方式
[0021]请参阅图1

图4,一种用于大豆油脱臭的多级脱臭塔,包括脱臭塔1,脱臭塔1的内腔设置有连通机构27,脱臭塔1表面的顶部固定套设有连通环2,连通环2的右侧设置有第一壳体11,第一壳体11内腔的顶部设置有循环机构28,脱臭塔1内腔的底部设置有传动机构29,传动机构29包括第二壳体13,第二壳体13的内腔通过螺栓连接有双轴电机12。
[0022]双轴电机12顶部的输出端焊接有第一转轴10,第一转轴10的顶部与第二壳体13内腔的顶部通过轴承连接,第一壳体11的顶部贯穿设置有送液管6,送液管6的底部连通有环形壳9,送液管6表面的底部和第一转轴10表面的顶部均固定安装有第一传动轮7,第一传动轮7的表面套设有第一传动带8,环形壳9的底部开设有通孔26,第一壳体11左侧的顶部通过螺栓连接有液泵25,液泵25的顶部与送液管6连通,液泵25的底部连通有抽液管22,抽液管22远离液泵25的一侧与第一壳体11左侧的底部连通,连通环2的右侧连通有连通管3,连通管3远离连通环2的一侧贯穿至第一壳体11的内腔并连通有第一横管4,第一横管4的右侧连通有蛇形换热管5,蛇形换热管5远离第一横管4的一侧连通有第二横管19,第二横管19的底部连通有落料管18,落料管18的底部通过连接轴承活动连接有储液壳17,储液壳17右侧的底部连通有出液阀。
[0023]脱臭塔1左侧的后侧焊接有固定板20,固定板20前侧的上下两侧均贯穿安装有轴流风机21。
[0024]双轴电机12底部的输出端焊接有第二转轴30,第二转轴30的底部通过连接轴承与第二壳体13内腔的底部活动连接,第二壳体13内腔的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用于大豆油脱臭的多级脱臭塔,包括脱臭塔(1),其特征在于:所述脱臭塔(1)的内腔设置有连通机构(27),所述脱臭塔(1)表面的顶部固定套设有连通环(2),所述连通环(2)的右侧设置有第一壳体(11),所述第一壳体(11)内腔的顶部设置有循环机构(28),所述脱臭塔(1)内腔的底部设置有传动机构(29),所述传动机构(29)包括第二壳体(13),所述第二壳体(13)的内腔通过螺栓连接有双轴电机(12)。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用于大豆油脱臭的多级脱臭塔,其特征在于:所述双轴电机(12)顶部的输出端焊接有第一转轴(10),所述第一转轴(10)的顶部与第二壳体(13)内腔的顶部通过轴承连接,所述第一壳体(11)的顶部贯穿设置有送液管(6),所述送液管(6)的底部连通有环形壳(9),所述送液管(6)表面的底部和第一转轴(10)表面的顶部均固定安装有第一传动轮(7),所述第一传动轮(7)的表面套设有第一传动带(8),所述环形壳(9)的底部开设有通孔(26),所述第一壳体(11)左侧的顶部通过螺栓连接有液泵(25),所述液泵(25)的顶部与送液管(6)连通,所述液泵(25)的底部连通有抽液管(22),所述抽液管(22)远离液泵(25)的一侧与第一壳体(11)左侧的底部连通,所述连通环(2)的右侧连通有连通管(3),所述连通管(3)远离连通环(2)的一侧贯穿至第一壳体(11)的内腔并连通有第一横管(4),所述...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李建国苗绘
申请(专利权)人:沈阳富虹植物油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