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路基结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6879970 阅读:7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3-15 21:04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路基结构,包括下铁尾矿砂层、再生碎石层和由下而上铺设的粗砂过滤层、上铁尾矿砂层、路面层,再生碎石层包括铺设在粗砂过滤层和下铁尾矿砂层之间的横铺层、铺设在下铁尾矿砂层内的多列沿路基宽度方向间隔分布的排水柱,每列排水柱包括沿路基长度方向间隔分布的多个,每个排水柱竖直贯穿下铁尾矿砂层;横铺层设有双向横坡和纵坡,横铺层与下铁尾矿砂层间还铺设有两布一膜层,两布一膜层包括由下而上铺设的下透水土工布、不透水土工膜和上透水土工布。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既提供了一种基于固废利用的高结构强度、高稳定性及优秀排水功能的路基结构,又解决了天然砂石料缺少、城市发展带来的固废等问题,实现固废的资源化利用。源化利用。源化利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路基结构


[0001]本技术涉及公路路基
,特别是涉及一种路基结构。

技术介绍

[0002]随着我国经济的高速增长,各个城市的道路交通问题与日俱增,在现有的公路维修或新建过程中,需要大量的砂石等作为路基基层的填料,而天然砂石料等资源越来越少,继续开采对环境破坏程度大,故需要寻找能够代替天然砂石料的填料。
[0003]铁尾矿是铁矿分选作业的产物之一,其中含铁量最低的部分称为铁尾矿,这部分产物在当前的技术经济条件下,已不宜再进一步分选。而铁尾矿的综合利用率不足10%,导致高达十几亿吨的铁尾矿堆存,占全部尾矿堆存总量的近1/3,不仅占用了宝贵的土地资源,还对周边环境造成影响。
[0004]从铁尾矿的物理性能上看,由于铁尾矿中铁相矿物组成含量较高,因此其比重比天然砂石骨料稍高,铁尾矿砂中含有的细粉含量多为石粉,质地较为坚固,从坚固性指标上看,铁尾矿压碎值一般低于填砂砂石的压碎值,这意味着铁尾矿的坚固性优于天然砂石。因此,如果能将铁尾矿掺入到路基结构中替代天然砂石料,是缓解资源需求矛盾、保护生态环境的有效途径,也能改善路基强度。
[0005]另在现有技术中,路基各层多是上下层铺设置,利用平铺的排水层进行排水,但这种横向排水的方式其实并不能很好地及时完全排出积水,特别是在强降雨天气,仍然存在部分区域积水的状况,破坏路基结构。

技术实现思路

[0006]本技术的目的在于克服上述现有技术的不足,既提供了一种基于固废利用的高结构强度、高稳定性及优秀排水功能的路基结构,又解决了天然砂石料缺少、城市发展带来的固废等问题,实现固废的资源化利用。
[0007]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采用如下技术方案:
[0008]一种路基结构,包括下铁尾矿砂层、再生碎石层和由下而上铺设的粗砂过滤层、上铁尾矿砂层、路面层,所述再生碎石层包括铺设在粗砂过滤层和下铁尾矿砂层之间的横铺层、铺设在下铁尾矿砂层内的多列沿路基宽度方向间隔分布的排水柱,每列所述排水柱包括沿路基长度方向间隔分布的多个,每个排水柱竖直贯穿下铁尾矿砂层;所述上铁尾矿砂层和下铁尾矿砂层的厚度均大于粗砂过滤层、横铺层,所述横铺层设有坡度为0.2%~0.3%的双向横坡和坡度为0.2%~0.3%的纵坡,所述横铺层与下铁尾矿砂层之间还铺设有两布一膜层,所述两布一膜层包括由下而上铺设的下透水土工布、不透水土工膜和上透水土工布。
[0009]所述横铺层的厚度大于粗砂过滤层且小于上铁尾矿砂层,所述路面层的厚度等于下铁尾矿砂层,路面层的厚度大于上铁尾矿砂层。
[0010]所述粗砂过滤层的厚度为3cm;所述横铺层的厚度为10cm;所述上铁尾矿砂层的厚
度为17cm。
[0011]所述路面层、下铁尾矿砂层的厚度均为20cm,路面层上表面宽度为14m。
[0012]所述排水柱高度为20cm,宽度为5cm。
[0013]路基边坡高度为70cm,坡度为1:1.5。
[0014]所述上铁尾矿砂层为由铁尾矿砂、粉煤灰和磷酸二氢铝混合制成的横向纵截面呈梯形的层状结构。
[0015]所述下铁尾矿砂层为由铁尾矿砂、粉煤灰和磷酸二氢铝混合制成的横向纵截面整体呈梯形且上表面由中间向两边倾斜的层状结构。
[0016]所述再生碎石层中碎石粒径为45mm~100mm,所述横铺层为横向纵截面整体呈梯形且上、下表面均由中间向两边倾斜的层状结构。
[0017]所述粗砂过滤层中粗砂粒径为5mm~10mm,粗砂过滤层为横向纵截面整体呈梯形且下表面由中间向两边倾斜的层状结构。
[0018]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采用铁尾矿替代天然砂石料构筑路基的底层下铁尾矿砂层与上层上铁尾矿砂层,结合再生碎石排水层双向横坡结构、纵向排水柱的设计,以及再生碎石排水层与上铁尾矿砂层、粗砂过滤层、再生碎石排水层、下铁尾矿砂层间的合理设置,提升了路基的强度和结构稳定性,进一步提高路基的承载力,并且减少了天然砂石料等的使用,极大的资源化利用了铁尾矿砂(平均每公里路基可消耗21万吨铁尾矿砂),降低了对生态环境的破坏,在实现了对矿产废料、废旧路基材料的回收利用的同时,解决了天然砂石料缺少、城市发展带来的固废等问题,符合国家绿色发展的理念;通过再生碎石排水层中横向铺设的横铺层与竖直贯穿下铁尾矿砂层的排水柱的设置,使得路面层向下的渗水能够通过横向与竖向的排水通道导流排出,从而实现快速排水,有效避免因渗水无法及时排出对路基各层造成的破坏,保证路基使用寿命。
附图说明
[0019]图1为本技术的横向纵截面示意图;
[0020]图2为本技术的沿路基长度延伸方向的纵截面示意图;
[0021]图3为本技术的两布一膜层的结构示意图。
[0022]图中:路面层1、上铁尾矿砂层2、粗砂过滤层3、再生碎石排水层4、横铺层41、排水柱42、两布一膜层43、上透水土工布431、不透水土工膜432、下透水土工布433、下铁尾矿砂层5。
具体实施方式
[0023]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技术作进一步描述:
[0024]如图1~图3所示,一种路基结构,包括下铁尾矿砂层5、再生碎石层4和由下而上铺设的粗砂过滤层3、上铁尾矿砂层2、路面层1,路基横向纵截面呈梯形,路基边坡高度为70cm,坡度为1:1.5。
[0025]所述再生碎石层4包括铺设在粗砂过滤层3和下铁尾矿砂层5之间的横铺层41、铺设在下铁尾矿砂层5内的多列沿路基宽度方向间隔分布的排水柱42,每列所述排水柱42包括沿路基长度方向间隔分布的多个,每个排水柱42竖直贯穿下铁尾矿砂层5;所述排水柱42
高度为20cm,宽度为5cm。排水柱42自横铺层41延伸至下铁尾矿砂层5底面,本技术中,排水柱42设置为沿路基宽度方向的两列,排水柱42的设置可以使渗水纵向快速排出,提升排水效果。
[0026]所述再生碎石层4中碎石粒径为45mm~100mm,含泥量不大于5%;所述横铺层41为横向纵截面整体呈梯形且上、下表面均由中间向两边倾斜的层状结构。所述横铺层41设有坡度为0.2%~0.3%的双向横坡和坡度为0.2%~0.3%的纵坡,通过横铺层41的坡度引导排水的方向。再生碎石为废旧基层碎石经破碎筛分后所得的固体混合物。横铺层41中间高、两边低,有利于渗水向两边顺畅排出。
[0027]所述横铺层41与下铁尾矿砂层5之间还铺设有两布一膜层43,所述两布一膜层43包括由下而上铺设的下透水土工布433、不透水土工膜432和上透水土工布431。上透水土工布431、下透水土工布433均为透水性较好的无纺土工布。上下透水土工布起到保护、增强拉力等作用,不透水土工膜432起到防水、防渗作用,可以有效保护路基结构。
[0028]所述上铁尾矿砂层2和下铁尾矿砂层5的厚度均大于粗砂过滤层3、横铺层41。进一步地,所述横铺层41的厚度大于粗砂过滤层3且小于上铁尾矿砂层2,所述路面层1的厚度等于下铁尾矿砂层5,路面层1的厚度大于上铁尾矿砂层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路基结构,包括下铁尾矿砂层(5)、再生碎石层(4)和由下而上铺设的粗砂过滤层(3)、上铁尾矿砂层(2)、路面层(1),其特征在于:所述再生碎石层(4)包括铺设在粗砂过滤层(3)和下铁尾矿砂层(5)之间的横铺层(41)、铺设在下铁尾矿砂层(5)内的多列沿路基宽度方向间隔分布的排水柱(42),每列所述排水柱(42)包括沿路基长度方向间隔分布的多个,每个排水柱(42)竖直贯穿下铁尾矿砂层(5);所述上铁尾矿砂层(2)和下铁尾矿砂层(5)的厚度均大于粗砂过滤层(3)、横铺层(41),所述横铺层(41)设有坡度为0.2%~0.3%的双向横坡和坡度为0.2%~0.3%的纵坡,所述横铺层(41)与下铁尾矿砂层(5)之间还铺设有两布一膜层(43),所述两布一膜层(43)包括由下而上铺设的下透水土工布(433)、不透水土工膜(432)和上透水土工布(431)。2.如权利要求1所述一种路基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横铺层(41)的厚度大于粗砂过滤层(3)且小于上铁尾矿砂层(2),所述路面层(1)的厚度等于下铁尾矿砂层(5),路面层(1)的厚度大于上铁尾矿砂层(2)。3.如权利要求1或2所述一种路基结构,其特征在于:所...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陈晓清王臣俊杨国巍姜屏黄婕沈慧琴王伟
申请(专利权)人:绍兴市城投再生资源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