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路堤结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6248610 阅读:10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1-07 09:4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路堤结构,包括上下铺设的路堤土层和渗水层、铺设在路堤土层和渗水层两侧的防护层、铺设在防护层外侧的保护层、沿路堤宽度方向中心线对称分布的两列锚杆,每列所述锚杆包括沿路堤长度方向间隔分布的多组,每组所述锚杆包括上下间隔分层设置的多个,每个所述锚杆穿过防护层插入路堤土层内并被保护层所覆盖,每个所述锚杆内端内均安装有位移传感器,每个所述锚杆外端处均安装有给位移传感器提供电能和网络信号的供电供网器,所述供电供网器埋设在保护层内。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实现了路堤增强及分层监测路堤实时沉降的双重功能,提高了监测精准度与及时性。提高了监测精准度与及时性。提高了监测精准度与及时性。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路堤结构


[0001]本技术涉及道路工程结构
,特别是涉及一种路堤结构。

技术介绍

[0002]我国幅员辽阔、地形多变,即便是同一条道路不同路段所处的地质也会不同。尽管我国的道路施工技术与设计方案已经得到大幅度的提升与改善,但路堤沉降问题依然没有得到有效解决。路堤沉降会导致路面变形,大大降低路面的平整度,影响道路的美观性,同时对来往的车辆轮胎造成不同程度的磨损。若路堤沉降程度加剧且不均衡,来往车辆容易发生沉陷、桥头跳车的情况,增加了交通事故的发生率。为了维护公路的质量和使用,相关单位不得不对其进行整修,但每次整修都是一个繁琐、浩大的工程,需要耗费大量的财力、物力、人力和时间,成本巨大。因此在路堤修筑时进行增强对道路安全十分重要;如果在增强路堤的同时可以实时监测到路堤沉降的数据,提前进行干预,将会对道路安全起到重要的保护作用。
[0003]中国技术专利“公路路基防滑坡装置”(CN202021475549.3)通过设置锚杆支架和防护层,对路基边坡进行了加固,但是其只起到了加固作用,没有监测路基沉降的功能。目前的道路领域对路堤的变形、位移监测多采用定位设置观测桩点,用观测仪器定期进行观察。这种方法的缺点主要是精确度不高,也做不到分层监测。因此,设计一种可以实现实时分层精确监测路堤沉降的增强结构路堤显得尤为重要。

技术实现思路

[0004]本技术的目的在于克服上述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路堤结构,实现了路堤增强及分层监测路堤实时沉降的双重功能,提高了监测精准度与及时性。
[0005]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采用如下技术方案:
[0006]一种路堤结构,包括上下铺设的路堤土层和渗水层、铺设在路堤土层和渗水层两侧的防护层、铺设在防护层外侧的保护层、沿路堤宽度方向中心线对称分布的两列锚杆,每列所述锚杆包括沿路堤长度方向间隔分布的多组,每组所述锚杆包括上下间隔分层设置的多个,每个所述锚杆穿过防护层插入路堤土层内并被保护层所覆盖,每个所述锚杆内端内均安装有位移传感器,每个所述锚杆外端处均安装有给位移传感器提供电能和网络信号的供电供网器,所述供电供网器埋设在保护层内。
[0007]所述锚杆为向内并向下倾斜设置。
[0008]所述锚杆外表面分布有多个钢条,每个所述钢条外表面分布有防滑钢条。
[0009]所述锚杆为空心钢管内浇筑水泥浆结构,所述锚杆内端安装有防护盒,所述位移传感器安装在防护盒内。
[0010]每一侧所述保护层上表面均安装沿路堤长度方向间隔分布的多个太阳能板,每个所述太阳能板与一组供电供网器一一对应电连接。
[0011]所述供电供网器包括内置蓄电池的电盒及内置网络通信模块的网盒,所述太阳能
板分别与蓄电池、网络通信模块电连接。
[0012]所述渗水层为由道路废弃回收碎石填筑而成的层状结构,所述渗水层包括横向纵截面呈梯形的下渗水层及铺设在下渗水层上的横向纵截面呈梯形的上渗水层,所述上渗水层宽度小于下渗水层。
[0013]所述路堤土层与渗水层上下铺设并构成横向纵截面呈梯形的结构。
[0014]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通过在锚杆上加焊钢条和防滑钢条增加锚杆的支护能力;同时锚杆采用空心钢管浇筑水泥浆结构,便于在路堤内部分层布置位移传感器,从而起到分层监测路堤沉降的作用;采用道路废弃回收碎石进行斜向填筑渗水层,不仅可以使渗水快速流出,同时可以进一步加固路堤;通过锚杆式路堤增强结构与位移传感器相结合,实现路堤增强以及分层监测路堤实时沉降的双重功能,提高了监测精准度与及时性。
附图说明
[0015]图1为本技术的横向纵截面(指宽度方向的纵截面)示意图;
[0016]图2为图1中A处的放大图;
[0017]图3为体现本技术的太阳能板分布情况的示意图。
[0018]图中:路堤土层1、防护层2、保护层3、锚杆4、钢条5、防滑钢条6、渗水层7、下渗水层71、上渗水层72、太阳能板8、供电供网器9、位移传感器10、防护盒11。
具体实施方式
[0019]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技术作进一步描述:
[0020]如图1~图3所示,一种路堤结构,包括上下铺设的路堤土层1和渗水层7、铺设在路堤土层1和渗水层7两侧的防护层2、铺设在防护层2外侧的保护层3、沿路堤宽度方向中心线对称分布的两列锚杆4。所述渗水层7为由道路废弃回收碎石填筑而成的层状结构,所述渗水层7包括横向纵截面呈梯形的下渗水层71及铺设在下渗水层71上的横向纵截面呈梯形的上渗水层72,所述上渗水层72宽度小于下渗水层71,即渗水层7横向纵截面呈类“凸”形结构。渗水层7不仅可以使渗水快速流出,同时起到加固路堤的作用。所述路堤土层1与渗水层7上下铺设并构成横向纵截面呈梯形的结构。防护层2和保护层3铺设在路堤土层1与渗水层7的两侧,整个路堤结构的横向纵截面呈梯形。
[0021]每列所述锚杆4包括沿路堤长度方向间隔分布的多组,每组所述锚杆4包括上下间隔分层设置的多个。每个所述锚杆4为向内并向下倾斜设置,每个所述锚杆4穿过防护层2插入路堤土层1内并被保护层3所覆盖。所述锚杆4外表面分布有多个钢条5,每个所述钢条5外表面分布有防滑钢条6。钢条5沿锚杆4长度方向分布,钢条5与锚杆4相互垂直焊接固连,防滑钢条6也为钢筋结构,防滑钢条6通过焊接固连至钢条5。防滑钢条6可以是尖头结构,焊接至钢条5类似于钢条5的凸齿,防滑钢条6也可以是带尖头的钢筋柱或其他结构。钢条5和防滑钢条6的作用在于增加锚杆4的支护能力。
[0022]所述锚杆4为空心钢管内浇筑水泥浆结构,其内灌浆材料选用C20水泥浆,锚杆4钢管尺寸参考《中空锚杆技术条件》,采用φ32cm、壁厚6mm、长6m的钢管,钢管以及加焊钢条5、防滑钢条6级别根据工程具体情况进行选择。本技术中,每组锚杆4设置为上下间隔的三个,最底层的锚杆4内端与上渗水层72相接,可以增加路堤的结构稳定性。
[0023]每个所述锚杆4内端内均安装有位移传感器10,每个所述锚杆4外端处均安装有给位移传感器10提供电能和网络信号的供电供网器9,所述供电供网器9埋设在保护层3内。进一步地,所述锚杆4内端安装有防护盒11,所述位移传感器10安装在防护盒11内。位移传感器10粘接在防护盒11内,防护盒11粘接在锚杆4内端,可以防止灌浆时将位移传感器10冲走。通过上下逐层分布的位移传感器10可以起到分层监测路堤沉降的作用。
[0024]每一侧所述保护层3上表面均安装沿路堤长度方向间隔分布的多个太阳能板8,每个所述太阳能板8与一组供电供网器9一一对应电连接。所述供电供网器9包括内置蓄电池的电盒及内置网络通信模块的网盒,所述太阳能板8分别与蓄电池、网络通信模块电连接。即安装在一组锚杆4外端处的供电供网器9构成一组,每组供电供网器9内的蓄电池与太阳能板8通过导线连接,每组供电供网器9内的网络通信模块与太阳能板8通过导线连接,位移传感器10对应与蓄电池的电盒通过导线连接、与内置网络通信模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路堤结构,包括上下铺设的路堤土层(1)和渗水层(7)、铺设在路堤土层(1)和渗水层(7)两侧的防护层(2)、铺设在防护层(2)外侧的保护层(3)、沿路堤宽度方向中心线对称分布的两列锚杆(4),其特征在于:每列所述锚杆(4)包括沿路堤长度方向间隔分布的多组,每组所述锚杆(4)包括上下间隔分层设置的多个,每个所述锚杆(4)穿过防护层(2)插入路堤土层(1)内并被保护层(3)所覆盖,每个所述锚杆(4)内端内均安装有位移传感器(10),每个所述锚杆(4)外端处均安装有给位移传感器(10)提供电能和网络信号的供电供网器(9),所述供电供网器(9)埋设在保护层(3)内。2.如权利要求1所述一种路堤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锚杆(4)为向内并向下倾斜设置。3.如权利要求1所述一种路堤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锚杆(4)外表面分布有多个钢条(5),每个所述钢条(5)外表面分布有防滑钢条(6)。4.如权利要求1所述一种路堤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锚杆(4)为空...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朱挺王宇翔杨国巍王伟钱兆燕宋科李娜
申请(专利权)人:绍兴市城投再生资源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