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二阶段发酵米糠生产γ-胺基丁酸的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36871439 阅读:12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3-15 19:57
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一种二阶段发酵米糠生产γ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二阶段发酵米糠生产
γ

胺基丁酸的方法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二阶段发酵米糠生产γ

胺基丁酸的方法。

技术介绍

[0002]γ

胺基丁酸(γ

aminobutyric acid,GABA)为四碳之非组成蛋白性胺基酸,结构类似于胺基酸,但GABA并不会组成蛋白质,也不会构成身体的组织与器官。GABA的生成主要藉由麸胺酸脱羧酶(glutamate decarboxylase,简称GAD)脱去麸胺酸上的Alfa

羧基产生。广泛存在于各种生物中,在人体为控制中枢神经之物质,GABA参与神经系统的运作,是大脑中重要的「神经传导物质」,具有抑制神经冲动、调节交感及副交感神经、节律点等功能。此外,GABA亦具有降血压、利尿、镇定、舒眠、改善忧郁及治疗癫痫等功效。
[0003]糙米碾白精致成白米大约会产生10%米糠。米糠除了含有水分10~15%、粗纤维6~14%、蛋白质11~17%、脂质12~22%、灰分8~17%,维生素E、维生素B1、维生素B3等丰富维生素及矿物质,也含有诸多植化素(Phytochemicals),如谷维素(gama

Oryzanol)、生育醇(Tocopherols)、生育三烯醇(Tocotrienols)、植物固醇(Phytosterols)、甘蔗原素(Policosanol)、鲨烯(Squalene)、植酸(Phytic acid)等具有经济及营养价值的物质。米糠因适口性与溶解度差,所以常作为动物饲料及肥料甚至丢弃,非常可惜;米糠为自然抗氧化物质来源,且含麸胺酸脱羧酶(Glutamate decarboxylase,GAD)可催化麸胺酸转化成为γ

胺基丁酸(γ

aminobutyric acid,GABA)。
[0004]γ

胺基丁酸的生产可分为人工及天然两种合成方式,早期GABA的生产多以人工合成为主,其缺点为合成过程留下之废弃物对环境影响大,且产品亦有安全上的疑虑,因此GABA合成以天然合成方式为主。
[0005]益生菌之谷氨酸脱羧酶(GAD;EC 4.1.1.15)酵素可将麸胺酸(L

glutamate)脱去alfa

羧基形成GABA,所以目前市面上大多藉由添加味精(Monosodium L

glutamate,MSG)提高发酵基质中之麸胺酸含量,以提升益生菌发酵产品之GABA产量。然而,由于微生物无法将所添加的味精完全转化成GABA而有残留问题,其咸味会造成接受度不佳,且味精键结带有约12%钠离子,摄取过量会对人体造成水肿,进而引发高血压,同时增加肾脏负担,造成立即性头痛。以及过度摄取之味精会扰乱人体内新陈代谢之平衡,使血清中的胰岛素、脂肪酸及三酸甘油脂上升,使牵涉脂肪细胞分化之特定基因表现量提升,进而对肝功能造成影响,导致胆汁合成及肝脏中的氧化压力升高。

技术实现思路

[0006]本专利技术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提供一种二阶段发酵米糠生产γ

胺基丁酸的方法,其以米糠为基质,采用米曲菌与益生菌固态、液态二阶段发酵生产富含γ

胺基丁酸的发酵液,绿色环保、营养价值高,且不添加味精,可避免对人体造成不利影响。
[0007]本专利技术是这样实现的:
[0008]一种二阶段发酵米糠生产γ

胺基丁酸的方法,所述方法步骤如下:
subsp.lactis)BCRC12312的活化和培养过程如下:
[0026]步骤2.1活化菌株:将短乳杆菌(Lactobacillus brevis)BCRC12187、短乳杆菌(Lactobacillus brevis)BCRC12310以及乳酸乳球菌乳酸亚种(Lactococcus lactis subsp.lactis)BCRC12312菌株分别接种于第四培养基中,37
±
2℃活化培养48h,制得活化菌株;
[0027]步骤2.2菌株一次放大:将活化后的菌株接种于新的第四培养基中,在37
±
2℃放大培养24h,得一次放大菌液;
[0028]步骤2.3菌株二次放大:最后将一次放大菌液接种于第二培养基中,于37
±
2℃放大培养12h,得短乳杆菌菌液和乳酸乳球菌乳酸亚种菌液;
[0029]所述第四培养基中:蛋白胨10g,牛肉浸膏10g,酵母菌提取物5g,葡萄糖20g,水1L;
[0030]所述第二培养基中:发芽糙米发酵液500g,水1L;
[0031]所述发芽糙米发酵液的制备方法如下:糙米清洗后浸渍1天,滤去水份后,夏天静置4

6小时或冬天静置8

12小时进行发芽,得到发芽糙米;将发芽糙米加水在100~105℃下蒸煮1小时,得到煮熟发芽糙米;最后将煮熟发芽糙米冷却后,倒入发酵桶中,添加糙米质量20

30%的水后,接种分别为糙米质量的1

3%的糖化菌、液化菌、米曲菌,恒温55~65℃下发酵11~12小时,得发芽糙米发酵液;最后打浆或乳化,在85℃下灭菌45~60分钟,即可。
[0032]进一步地,所述步骤2中长双歧杆菌(Bifidobacterium longum)BCRC14661的活化和培养过程如下:
[0033]步骤2.4活化菌株:将长双歧杆菌(Bifidobacterium longum)BCRC14661菌株接种于第五培养基中,37
±
2℃活化培养48h,制得活化菌株;
[0034]步骤2.5菌株一次放大:将活化后的菌株接种于新的第五培养基中,在37
±
2℃放大培养24h,得一次放大菌液;
[0035]步骤2.6菌株二次放大:最后将一次放大菌液接种于第二培养基中,于37
±
2℃放大培养12h,得长双歧杆菌菌液;
[0036]所述第五培养基中:柠檬酸铵2.0g,牛肉浸膏10.0g,半胱氨酸0.5g,葡萄糖20.0g,蛋白胨10.0g,酵母菌提取物5.0g,水1L。
[0037]本专利技术具有如下优点:
[0038]米糠、益生菌及有些米曲菌都具有麸胺酸脱羧酶(Glutamate decarboxylase,GAD)活性,米糠中的麸胺酸脱羧酶(Glutamate decarboxylase,GAD)活性可将麸胺酸转化为GABA;本专利技术选取的米曲菌、泡盛曲霉能产生多种消化酵素,可水解基质,增加麸胺酸或益生菌的营养源,增加GABA产量;而本专利技术选取的益生菌除了可以发酵米糠提供更多麸胺酸外,具有GABA生成能力的益生菌种还具有GAD活性,配合米糠发酵可得更高GAD活性,具加强GABA产量效果。故本专利技术以米糠为基质(营养源)运用米曲菌与益生菌二阶段发酵生产高含量的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二阶段发酵米糠生产γ

胺基丁酸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步骤如下:步骤1、往米糠中接种米糠质量各5%的米曲菌(Aspergillus oryzae)BCRC 30120、米曲菌(Aspergillus oryzae)BCRC30235和泡盛曲霉(Aspergillus awamori)BCRC32175菌株菌液,然后再加入米糠质量35%~45%的水,在25~28℃下固态发酵72~84小时,得到一阶固态发酵产物;步骤2、将步骤1米糠的一阶固态发酵产物灭菌冷却至35~40℃,再接种米糠质量各5%的短乳杆菌(Lactobacillus brevis)BCRC12187、短乳杆菌(Lactobacillus brevis)BCRC12310、乳酸乳球菌乳酸亚种(Lactococcus lactis subsp.lactis)BCRC12312以及长双歧杆菌(Bifidobacterium longum)BCRC14661菌株菌液,再加入米糠质量80%~90%的水,在38~40℃下液态发酵48~60小时,即得含有γ

胺基丁酸的二阶液态发酵液。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二阶段发酵米糠生产γ

胺基丁酸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米糠为稻米经过碾米加工之后产生的米糠;或为糙米、发芽糙米经过微生物发酵之后产生的渣。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二阶段发酵米糠生产γ

胺基丁酸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1中米曲菌(Aspergillus oryzae)BCRC 30120、米曲菌(Aspergillus oryzae)BCRC30235菌液的活化和培养过程如下:步骤1.1活化菌株:将米曲菌(Aspergillus oryzae)BCRC 30120和米曲菌(Aspergillus oryzae)BCRC 30235菌株接种于第一培养基中,24
±
2℃活化培养48h,制得活化菌株;步骤1.2菌株一次放大:将活化后的菌株接种于新的第一培养基中,在24
±
2℃放大培养24h,得一次放大菌液;步骤1.3菌株二次放大:最后将一次放大菌液接种于第二培养基中,于24
±
2℃放大培养12h,得米曲菌菌液;所述第一培养基中:马铃薯丁200g,葡萄糖20g,水1L;所述第二培养基中:发芽糙米发酵液500g,水1L;所述发芽糙米发酵液的制备方法如下:糙米清洗后浸渍1天,滤去水份后,夏天静置4

6小时或冬天静置8

12小时进行发芽,得到发芽糙米;将发芽糙米加水在100~105℃下蒸煮1小时,得到煮熟发芽糙米;最后将煮熟发芽糙米冷却后,倒入发酵桶中,添加糙米质量20

30%的水后,接种分别为糙米质量的1

3%的糖化菌、液化菌、米曲菌,恒温55~65℃下发酵11~12小时,得发芽糙米发酵液;最后打浆或乳化,在85℃下灭菌45~60分钟,即可。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二阶段发酵米糠生产γ

胺基丁酸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1中泡盛曲霉(Aspergillus awamori)BCRC32175的活化和培养过程如下:步骤1.4活化菌株:将泡盛曲霉(Aspergillus awamori)BCRC32175菌株接种于第三培养基中,25
±
2℃活化培养48h,制得活化菌株;步骤1.5菌株一...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陈皓玮陈怀瑾罗燕
申请(专利权)人:上海胜永元生物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