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高产γ-氨基丁酸和红曲色素的发酵液的制备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36433504 阅读:17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1-20 22:46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高产γ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高产
γ

氨基丁酸和红曲色素的发酵液的制备方法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生物和食品
,具体涉及一种高产γ

氨基丁酸和红曲色素的发酵液的制备方法。

技术介绍

[0002]红曲霉是一种在中国具有千年历史的发酵食品用真菌。它能合成很多有营养价值的次级代谢物,包括红曲色素,γ

氨基丁酸(GABA)等。其发酵产物能有效降低血压,降低血浆胆固醇水平,并具有抗菌活性。红曲色素是中国传统的食品着色剂,它们是由黄色、橙色和红色化合物混合组成,研究表明,红曲色素能降低总胆固醇和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的水平,同时具有抗炎和增强免疫力等功效,已成为医药卫生、防腐保健、食品着色等领域研究开发的热点。GABA是一种功能性非蛋白质氨基酸,由谷氨酸脱羧酶使谷氨酸脱羧而产生。是中枢神经系统的主要抑制性神经递质,具有降压、镇静、利尿等生理功能,可以延缓大脑衰亡、抗焦虑和治疗神经疾病。在1979年日本的Endo第一次发现红曲霉合成的一种特殊物质GABA具有降压活性。红曲霉也因而成为继乳酸菌、酵母菌之后,又一种被广泛研究和应用于GABA生产的微生物。
[0003]现有的红曲色素的生成工艺有液态发酵和液固发酵,其中,液态发酵的生产工艺流程如下:平板与斜面培养(7

8d)

>种子液培养(24

26h)
→‑‑
级种子罐培养(7

8h).

二级种子罐培养(7

8h)

+发酵罐培养(70

75h)

>板框压滤
‑→
浸泡滤渣(用70%

80%酒精浸泡搅拌约26

38h)

>再次压滤

+真空浓缩(回收酒精)

>喷雾干燥(粉状红曲红)

成品包装。液固发酵是先用种子罐液体培养种子,代替固体种曲接种,后用固体培养发酵,简称液一固法,适用于产量大的红曲厂。它与传统生产工艺不同的是:纯种培养制种;提高发酵厚度;采用通风措施和自控设备装置来控制培养品温;利用烘干设备进行成品干燥等。但是,红曲霉代谢物产量低是红曲霉发酵的关键性难题。目前,通过菌种改良、优化发酵参数是提高其代谢物产量的主要方式,例如,董用胜在“红曲霉固态发酵生产Monacolin K工艺条件的研究”(《食品研究与开发》2007.Vol28.No.06)摘要:通过对红曲霉TQ

57固态发酵生产Monacolin K的工艺条件的研究,确定了固态发酵的工艺条件为:培养基水分50%,相对湿度75%,起始pH值为6.0,发酵温度25C,发酵时间16d,蛋白胨用量为3.0%,甘油用量为0.2%,Monacolin K量可达到2.243mg/go通风培养时Monacolin K量为2.563mg/g干基质。王远卓在“红曲霉菌液态发酵生成红曲色素条件优化”一文中,用分别改变碳源(葡萄糖、蔗糖、可溶性淀粉)、氮源(硝酸钠、氯化铵、尿素)、pH(3.5、4.5、5.5、6.5、7.5、8.0)以及液体量(75、100、125、150、175、200mL)确定最佳发酵条件是:葡萄糖30g/L、硝酸钠15g/L,pH5.5。除此之外,越来越多的底物也被研究者所开发,如甘蔗渣、马铃薯渣、玉米芯、米汤等。多数研究者倾向于对已有的发酵方法进行优化或针对菌种进行改良,以提高营养物质含量,但效果甚微。因此,现在迫切地需要开发出能提高红曲霉发酵物中营养物含量的方法。
[0004]桑叶是桑科植物的叶子,具有丰富的营养价值和多种药用功能。桑叶中含有黄酮、氨基酸、生物碱、甾类等多种活性成分,因而具有降血压、降血脂、抗炎、抗衰老等多种疗效。
研究表明,桑叶中GABA的平均含量为2260mg/kg左右(龚铄等《厌氧处理对桑叶GABA含量的影响》《安徽农业科学》,2016,44(15:):P71

72,89),显著高于其他天然植物,因而以桑叶为原料研制富含GABA的产品具有广阔的前景。
[0005]由于桑叶优质的生物活性和高营养价值,本专利首次以其作为红曲霉发酵的底物,提出了一种高产GABA和红曲色素的红曲霉发酵液的制备方法,为红曲霉高效生产GABA和红曲色素提供了新的思路。本专利所述的方法尚未见报道。

技术实现思路

[0006]专利技术目的:为了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出一种高产γ

氨基丁酸和红曲色素的发酵液,是以桑叶作为红曲霉发酵的底物,通过液态发酵的方式,综合提高红曲霉的GABA和红曲色素产量。
[0007]技术方案:为了实现上述专利技术目的,专利技术人采用了以下技术方案:
[0008]一种高产γ

氨基丁酸和红曲色素的发酵液的制备方法,是将红曲霉制备成种子液,然后接种在以桑叶为底物的液态培养基内,在一定条件下发酵,获得发酵液。
[0009]种子液制备方法为:(参考高佳佳报道的方法制备红曲种子液(灵芝菌和红曲霉及红茶菌混合发酵红茶的工艺研究[D].《浙江工业大学》,2013))
[0010]1、配制培养基
[0011](1)红曲霉斜面种子培养基:
[0012]12brix麦芽琼脂培养基:取麦芽:水(m:V)=1:4,搅拌均匀后在65℃水浴中糖化4小时,糖化程度用碘滴定,糖化完全后,将糖化液用4

6层纱布过滤,如果滤液混浊不清,将糖化液加鸡蛋清煮沸后再过滤,得到澄清液体测试其糖度,高则稀释,低则加葡萄糖,达到12brix后加入2%琼脂加热搅拌溶解,分装入试管中,121℃,20min灭菌,放置斜面(斜面高度大概为试管高度三分之一)冷却至凝固。
[0013](2)红曲霉种子液培养基:
[0014]葡萄糖30g/L,蛋白胨20g/L,硝酸钠2g/L,七水硫酸镁1g/L,磷酸二氢钾1g/L,初始pH自然,加入适量蒸馏水后,加热搅拌溶解,分装于500mL三角瓶中,每瓶装液体100mL,121℃,20min灭菌,冷却备用。
[0015]2、红曲霉菌种活化:将冰箱保藏的红曲霉(来源于中科院微生物研究所)斜面菌种在室温下放置5h后,接入新配制的红曲霉斜面种子培养基中,于恒温培养箱中30℃静置培养7天;将培养的红曲霉斜面菌种切成5mm
×
5mm大小块状,取5块菌种接入100mL新配制的红曲霉种子液培养基(装于500mL三角瓶)中,30℃,150rpm条件下培养2天待用。
[0016]3、液态培养基制备及发酵条件为:液体发酵培养基为20~60g/L桑叶粉、15~75g/L葡萄糖、5~25g/L蛋白胨、1g/L七水硫酸镁和2g/L磷酸二氢钾,将种子液以接种量为8%(v/v)接入液态发酵培养基中,在26℃~36℃和180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高产γ

氨基丁酸和红曲色素的发酵液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1)将红曲霉制备成种子液;(2)将得到的红曲霉种子液以接种量为8%(v/v)接种在以桑叶为底物的液态培养基内,发酵,获得发酵液。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高产γ

氨基丁酸和红曲色素的发酵液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的以桑叶为底物的液态培养基含有20~60g/L桑叶粉、15~75g/L葡萄糖、5~25g/L蛋白胨,1g/L七水硫酸镁和2g/L磷酸二氢钾。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高产γ

氨基丁酸和红曲色素的发酵液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2)中的发酵条件为26℃~36℃,180r/min转速下发酵192h。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高产γ

氨基丁酸和红曲色素的发酵液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的以桑叶为底物的液态培养基含有40g/L桑叶粉、45g/L葡萄糖、15g/L蛋白胨,1g/L七水硫酸镁和2g/L磷酸二氢钾。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高产γ

氨基丁酸和红曲色素的发酵液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发酵条件为32℃,180r/min转速下发酵192h。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高产γ

氨基丁酸和红曲色素的发酵液的制备方法,其特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贾俊强王彪吴琼英张晓伟
申请(专利权)人:江苏科技大学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