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包括可滑动屏幕的显示设备的控制方法及电子设备技术

技术编号:36871405 阅读:24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3-15 19:57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一种包括可滑动屏幕的显示设备的控制方法及电子设备,方法包括:根据可滑动屏幕在屏幕底座上的位置确定显示设备的待调节模式,再根据待调节模式确定可滑动屏幕中多个显示区的分割比例,可滑动屏幕包括多个显示区,且可滑动屏幕能够可控地在显示设备的屏幕底座上滑动,多个显示区中的至少两个显示区在可滑动屏幕上的分割比例与可滑动屏幕在屏幕底座上的位置有关;控制可滑动屏幕以分割比例显示多个显示区。本发明专利技术控制可滑动屏幕以分割比例显示多个显示区,根据可滑动屏幕在屏幕底座上的位置调整显示区的分割比例,从而解决遮挡问题,提高屏幕的利用率,在提供个性化需求的同时,呈现真正必要的信息,保证驾驶安全。保证驾驶安全。保证驾驶安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包括可滑动屏幕的显示设备的控制方法及电子设备
[0001]本申请是申请号为202110335053.9、申请日为2021年03月29日、专利技术创造名称为“一种包括可滑动屏幕的显示设备的控制方法及电子设备”的专利技术专利申请的分案申请。


[0002]本专利技术涉及显示设备领域,特别是一种包括可滑动屏幕的显示设备的控制方法及电子设备。

技术介绍

[0003]汽车上设置有仪表屏和中控屏,仪表屏显示仪表信息,中控屏则显示各种不同的应用程序。
[0004]然而现有的车型,仪表屏和中控屏基本为固定分体效果,固定在底座3

上,如图1,仪表屏1

和中控屏2

的位置固定,仪表信息位置也是固定;
[0005]个别概念车采用了一体屏4

,如图2所示,但仪表信息位置也是固定,无法结合智能场景变化,且由于方向盘遮挡,使用体验比较差;
[0006]存在极少数如图3所示的超大一体屏5

,但超大一体屏5

屏幕利用率不高,而且会由于费用过高,给企业带来很大的成本压力。
[0007]仪表屏和中控屏大小位置固定,会带来以下不便:
[0008]1.方向盘遮挡问题,方向盘6

会遮挡仪表屏,只能通过调节方向盘与座椅规避,难以进一步优化;
[0009]2.仪表屏和中控屏的大小及位置固定,由主机厂制定,无法根据客户需求调整信息内容,驾驶员无法个性化定义仪表位置以及布局和内容,固定的仪表盘都无法满足部分用户前方不需要屏幕,以扩大视野的需求,例如:
[0010]喜爱车联网以及娱乐信息的用户希望在仪表屏界面显示地图导航,多媒体音乐以及ADAS的驾驶提示信息,需要大尺寸屏幕(如12.3inch屏幕)显示在主驾前端;
[0011]而对车联网以及娱乐信息显示无需求的用户,希望仅显示车速转速等关键驾驶信息,主驾前端有小尺寸屏幕(如7inch)即可满足使用需求;
[0012]而有的用户,希望在停车状态时观看电影或进行游戏,希望屏幕避开主驾前端,对中控屏的尺寸需求较大。
[0013]为此,现有技术提供了包含可移动屏幕的显示设备。然而,现有的可移动屏幕,在屏幕移动时,屏幕上各显示区域的比例不会调整或显示模式固定,不能满足用户对包含可移动屏幕显示设备的使用需求。

技术实现思路

[0014]基于此,有必要针对现有技术汽车可滑动屏幕的区域大小位置固定的技术问题,提供一种包括可滑动屏幕的显示设备的控制方法及电子设备。
[0015]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包括可滑动屏幕的显示设备的控制方法,包括:
[0016]确定所述可滑动屏幕中多个显示区的分割比例,所述可滑动屏幕包括多个显示区,且所述可滑动屏幕能够可控地在所述显示设备的屏幕底座上滑动,所述多个显示区中的至少两个显示区在所述可滑动屏幕上的分割比例与所述可滑动屏幕在所述屏幕底座上的位置有关;
[0017]控制所述可滑动屏幕以所述分割比例显示多个所述显示区;
[0018]所述确定所述可滑动屏幕中多个显示区的分割比例,具体包括:
[0019]根据所述可滑动屏幕在所述屏幕底座上的位置确定所述显示设备的待调节模式;
[0020]根据所述待调节模式确定所述可滑动屏幕中多个显示区的分割比例。
[0021]进一步地,所述根据所述可滑动屏幕在所述屏幕底座上的位置确定所述显示设备的待调节模式,具体包括:
[0022]响应于屏幕位置调整请求,确定所述可滑动屏幕位置调整请求的待调节位置;
[0023]驱动所述可滑动屏幕在所述屏幕底座上滑动至所述待调节位置;
[0024]根据所述待调节位置确定所述显示设备的待调节模式。
[0025]进一步地,所述待调节模式包括多种模式,在所述多种模式中,其中至少在其中一种所述模式下,所述多个显示区中的一个显示区能够隐藏。
[0026]进一步地,所述可滑动屏幕为车载显示屏,所述多个显示区包括仪表区和中控区,所述屏幕底座的一部分位于主驾驶前端,另一部分向副驾驶前端延伸;
[0027]所述仪表区和所述中控区在所述可滑动屏幕上的分割比例和所述可滑动屏幕在所述屏幕底座上的位置相关。
[0028]进一步地,
[0029]所述待调节模式包括:第一模式、第二模式、第三模式、或第四模式,其中:
[0030]在所述第一模式下所显示的仪表区大于等于在所述第二模式下所显示的仪表区;
[0031]在所述第二模式下所显示的仪表区大于等于在所述第三模式下所显示的仪表区;
[0032]在所述第三模式下所显示的仪表区大于等于在所述第四模式下所显示的仪表区。
[0033]进一步地,在所述第四模式下,隐藏所述仪表区。
[0034]进一步地,所述待调节模式包括:第一模式、第二模式、第三模式、或第四模式,所述屏幕底座包括靠近主驾驶前端的底座第一侧、以及靠近副驾驶前端的底座第二侧,其中:
[0035]所述第二模式下的目标位置与所述底座第一侧的距离大于等于所述第一模式下的目标位置与所述底座第一侧的距离;
[0036]所述第三模式下的目标位置与所述底座第一侧的距离大于等于所述第二模式下的目标位置与所述底座第一侧的距离;
[0037]所述第四模式下的目标位置与所述底座第一侧的距离大于等于所述第三模式下的目标位置与所述底座第一侧的距离。
[0038]进一步地,所述第一模式或所述第二模式下所述仪表区的至少一部分位于所述主驾前端的方向盘在所述可滑动屏幕上的投影所覆盖的区域内,所述第三模式或所述第四模式下所述仪表区位于所述方向盘投影所覆盖的区域外。
[0039]进一步地,所述待调节模式包括:第一模式、第二模式、第三模式、或第四模式,所述屏幕底座包括靠近主驾驶前端的底座第一侧、以及靠近副驾驶前端的底座第二侧,其中:
[0040]在所述第一模式下,所述仪表区的至少一部分位于所述主驾前端的方向盘在所述
可滑动屏幕上的投影所覆盖的区域内;
[0041]在所述第二模式下,所述仪表区的至少一部分位于所述主驾前端的方向盘在所述可滑动屏幕上的投影所覆盖的区域内,所述第二模式下的仪表区小于所述第一模式下的仪表区;
[0042]在所述第三模式下,所述仪表区位于所述方向盘投影所覆盖的区域外,所述第三模式下的仪表区小于等于所述第二模式下的仪表区;
[0043]在所述第四模式下,隐藏所述仪表区;
[0044]在所有待调节模式中,所述第一模式的所述目标位置最靠近所述底座第一侧,所述第二模式下的目标位置与所述底座第一侧的距离大于所述第一模式下的目标位置与所述底座第一侧的距离,在所有待调节模式中,所述第三模式下和所述第四模式的目标位置与所述底座第二侧的距离最小。
[0045]进一步地,控制方法还包括:
[0046]控制仪表区的显示界面切换为汽车的驾驶模式对应的界面。...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包括可滑动屏幕的显示设备的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确定所述可滑动屏幕中多个显示区的分割比例,所述可滑动屏幕包括多个显示区,且所述可滑动屏幕能够可控地在所述显示设备的屏幕底座上滑动,所述多个显示区中的至少两个显示区在所述可滑动屏幕上的分割比例与所述可滑动屏幕在所述屏幕底座上的位置有关;控制所述可滑动屏幕以所述分割比例显示多个所述显示区;所述确定所述可滑动屏幕中多个显示区的分割比例,具体包括:根据所述可滑动屏幕在所述屏幕底座上的位置确定所述显示设备的待调节模式;根据所述待调节模式确定所述可滑动屏幕中多个显示区的分割比例。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显示设备的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根据所述可滑动屏幕在所述屏幕底座上的位置确定所述显示设备的待调节模式,具体包括:响应于屏幕位置调整请求,确定所述可滑动屏幕位置调整请求的待调节位置;驱动所述可滑动屏幕在所述屏幕底座上滑动至所述待调节位置;根据所述待调节位置确定所述显示设备的待调节模式。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显示设备的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待调节模式包括多种模式,在所述多种模式中,其中至少在其中一种所述模式下,所述多个显示区中的一个显示区能够隐藏。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显示设备的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可滑动屏幕为车载显示屏,所述多个显示区包括仪表区和中控区,所述屏幕底座的一部分位于主驾驶前端,另一部分向副驾驶前端延伸;所述仪表区和所述中控区在所述可滑动屏幕上的分割比例和所述可滑动屏幕在所述屏幕底座上的位置相关。5.根据权利要求4中所述的显示设备的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待调节模式包括:第一模式、第二模式、第三模式、或第四模式,其中:在所述第一模式下所显示的仪表区大于等于在所述第二模式下所显示的仪表区;在所述第二模式下所显示的仪表区大于等于在所述第三模式下所显示的仪表区;在所述第三模式下所显示的仪表区大于等于在所述第四模式下所显示的仪表区。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显示设备的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所述第四模式下,隐藏所述仪表区。7.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显示设备的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待调节模式包括:第一模式、第二模式、第三模式、或第四模式,所述屏幕底座包括靠近主驾驶前端的底座第一侧、以及靠近副驾...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庄阳林郑丽农云飞陈小康杜超喜
申请(专利权)人:东风汽车有限公司东风日产乘用车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