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轴向滑动丝杠结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6861576 阅读:6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3-15 18:35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滑动丝杠设备技术领域,具体为一种轴向滑动丝杠结构。包括保护侧板,所述连接通孔的内侧设置有滑动支杆,所述滑动支杆的前端连接有限位挡块,所述滑动支杆的末端连接有缓冲侧板,所述缓冲侧板的一端连接有缓冲内垫,所述滑动块的左、右两端对称设置有缓冲外柱。有益效果为:当缓冲侧板受到外界的冲击力后进行相应的移动,并在此过程中对减震器造成挤压,然后减震器受力挤压变形,进而实现对冲击力的缓冲,通过减震器与第一导向杆、传动丝杆、第二导向杆均相互不接触,用于避免减震器与第一导向杆、传动丝杆、第二导向杆相互之间产生摩擦力,从而降低第一导向杆、传动丝杆、第二导向杆的磨损。第二导向杆的磨损。第二导向杆的磨损。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轴向滑动丝杠结构


[0001]本技术涉及滑动丝杠设备
,具体为一种轴向滑动丝杠结构。

技术介绍

[0002]丝杠是将回转运动转化为直线运动,或将直线运动转化为回转运动的理想的产品。
[0003]丝杠是工具机械和精密机械上最常使用的传动元件,其主要功能是将旋转运动转换成线性运动,或将扭矩转换成轴向反复作用力,同时兼具可逆性和高效率的特点。
[0004]在一些生产建造中,例如高铁建设,需要使用到一些大型的轴向滑动丝杠结构,但是现有技术的轴向滑动丝杠结构,在使用的过程中各部件之间的摩擦力较大,在长期使用后容易磨损,影响滑动的顺畅。

技术实现思路

[0005]针对以上问题,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轴向滑动丝杠结构,解决在使用的过程中各部件之间的摩擦力较大,在长期使用后容易磨损,影响滑动的顺畅,当缓冲侧板受到外界的冲击力后进行相应的移动,并在此过程中对减震器造成挤压,然后减震器受力挤压变形,进而实现对冲击力的缓冲,通过减震器与第一导向杆、传动丝杆、第二导向杆均相互不接触,用于避免减震器与第一导向杆、传动丝杆、第二导向杆相互之间产生摩擦力,从而降低第一导向杆、传动丝杆、第二导向杆的磨损的问题。
[0006]为实现以上目的,本技术采用的技术方案:一种轴向滑动丝杠结构,包括保护侧板,所述保护侧板的内侧设置有连接通孔,所述保护侧板的一端连接有保护外壳,所述保护外壳的内侧设置有伺服电机,所述连接通孔的内侧设置有滑动支杆,所述滑动支杆的前端连接有限位挡块,所述滑动支杆的末端连接有缓冲侧板,所述缓冲侧板的一端连接有缓冲内垫,所述缓冲侧板的内侧设置有第一通孔,所述缓冲侧板的内侧设置有第二通孔,所述缓冲侧板的一端设置有减震器,所述缓冲侧板的内侧设置有第一导向杆,所述缓冲侧板的内侧设置有传动丝杆,所述传动丝杆的外圈设置有滑动块,所述滑动块的内侧设置有滑块通孔,所述滑动块的内侧设置有滑块螺孔,所述滑动块的左、右两端对称设置有缓冲外柱,所述缓冲外柱的内侧设置有缓冲内柱,所述保护侧板的一端连接有丝杆底座,所述缓冲侧板的内侧设置有第二导向杆。
[0007]本技术的有益效果为:当缓冲侧板受到外界的冲击力后进行相应的移动,并在此过程中对减震器造成挤压,然后减震器受力挤压变形,进而实现对冲击力的缓冲,通过减震器与第一导向杆、传动丝杆、第二导向杆均相互不接触,用于避免减震器与第一导向杆、传动丝杆、第二导向杆相互之间产生摩擦力,从而降低第一导向杆、传动丝杆、第二导向杆的磨损,通过缓冲内柱的设置,用于避免滑动块在进行滑动时触碰到缓冲侧板,进而提高滑动块与缓冲侧板使用的安全性,通过缓冲外柱的设置,用于提高缓冲效果。
[0008]为了提高缓冲侧板与保护侧板的使用寿命:
[0009]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改进:所述保护侧板共设置有两块,每块所述保护侧板的内侧均设置有四个连接通孔,每块所述保护侧板均同时与两个缓冲内垫相连接。
[0010]本改进的有益效果为:通过保护侧板的设置,用于对缓冲侧板的保护,通过连接通孔的设置,用于滑动支杆进行滑动的通道,通过缓冲内垫的设置,用于避免缓冲侧板与保护侧板因直接接触而造成的相互损坏,进而提高缓冲侧板与保护侧板的使用寿命。
[0011]为了用于对伺服电机的固定及保护:
[0012]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改进:所述保护外壳与位于左侧的保护侧板相连接,所述丝杆底座与位于右侧的保护侧板相连接。
[0013]本改进的有益效果为:通过保护外壳的设置,用于对伺服电机的固定及保护。
[0014]为了减少缓冲侧板在移动过程中受到的摩擦力:
[0015]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改进:每块所述缓冲侧板的内侧均设置有两个第二通孔,所述第二通孔与第一导向杆相互不接触,所述第一通孔与传动丝杆相互不接触。
[0016]本改进的有益效果为:通过第一通孔与传动丝杆相互不接触、第二通孔与第一导向杆相互不接触,用于减少缓冲侧板在移动过程中受到的摩擦力。
[0017]为了降低第一导向杆、传动丝杆、第二导向杆的磨损:
[0018]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改进:所述滑动支杆的数量与连接通孔的数量通过,所述滑动支杆的尺寸与连接通孔的尺寸相匹配,所述减震器固定设置于保护侧板与缓冲侧板之间的位置,所述减震器与第一导向杆、传动丝杆、第二导向杆均相互不接触。
[0019]本改进的有益效果为:当缓冲侧板受到外界的冲击力后进行相应的移动,并在此过程中对减震器造成挤压,然后减震器受力挤压变形,进而实现对冲击力的缓冲,通过减震器与第一导向杆、传动丝杆、第二导向杆均相互不接触,用于避免减震器与第一导向杆、传动丝杆、第二导向杆相互之间产生摩擦力,从而降低第一导向杆、传动丝杆、第二导向杆的磨损。
[0020]为了将回转运动转化为直线运动:
[0021]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改进:所述第一导向杆与第二导向杆均为圆柱形结构设置,所述第一导向杆与第二导向杆的直径相同,所述第一导向杆与第二导向杆对称设置于传动丝杆上、下两端的位置,所述第一导向杆与第二导向杆的左、右两端均与相应的保护侧板相连接。
[0022]本改进的有益效果为:通过第一导向杆与第二导向杆的设置,用于传动丝杆将回转运动转化为直线运动。
[0023]为了实现滑动块的直线运动:
[0024]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改进:所述传动丝杆的前端依次贯穿缓冲侧板、保护侧板并延伸至与伺服电机的输出端相连接,所述传动丝杆的末端与丝杆底座转动连接,所述滑块通孔共设置有两个,两个所述滑块通孔对称设置。
[0025]本改进的有益效果为:当开启伺服电机的运行后,伺服电机进行转动并同步带动传动丝杆的转动,然后通过滑块螺孔、第一导向杆、第二导向杆的作用,实现滑动块的直线运动。
[0026]为了提高滑动块与缓冲侧板使用的安全性:
[0027]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改进:所述缓冲外柱与滑动块相接触的一端为相连
接,所述缓冲内柱贯穿缓冲外柱并延伸至与滑动块相连接,所述缓冲外柱与缓冲内柱均为圆柱形橡胶垫。
[0028]本改进的有益效果为:通过缓冲内柱的设置,用于避免滑动块在进行滑动时触碰到缓冲侧板,进而提高滑动块与缓冲侧板使用的安全性,通过缓冲外柱的设置,用于提高缓冲效果。
附图说明
[0029]图1为本技术的主视结构示意图。
[0030]图2为本技术中滑动块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0031]图3为本技术中缓冲侧板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0032]图4为本技术中保护侧板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0033]图中:1、保护侧板;2、连接通孔;3、缓冲内垫;4、保护外壳;5、伺服电机;6、缓冲侧板;7、滑动支杆;8、限位挡块;9、第一通孔;10、第二通孔;11、减震器;12、第一导向杆;13、传动丝杆;14、滑动块;15、滑块通孔;16、滑块螺孔;17、缓冲外柱;18、缓冲内柱;19、丝杆底座;20、第二导向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轴向滑动丝杠结构,包括保护侧板(1),所述保护侧板(1)的内侧设置有连接通孔(2),所述保护侧板(1)的一端连接有保护外壳(4),所述保护外壳(4)的内侧设置有伺服电机(5),所述连接通孔(2)的内侧设置有滑动支杆(7),所述滑动支杆(7)的前端连接有限位挡块(8),其特征在于:所述滑动支杆(7)的末端连接有缓冲侧板(6),所述缓冲侧板(6)的一端连接有缓冲内垫(3),所述缓冲侧板(6)的内侧设置有第一通孔(9),所述缓冲侧板(6)的内侧设置有第二通孔(10),所述缓冲侧板(6)的一端设置有减震器(11),所述缓冲侧板(6)的内侧设置有第一导向杆(12),所述缓冲侧板(6)的内侧设置有传动丝杆(13),所述传动丝杆(13)的外圈设置有滑动块(14),所述滑动块(14)的内侧设置有滑块通孔(15),所述滑动块(14)的内侧设置有滑块螺孔(16),所述滑动块(14)的左、右两端对称设置有缓冲外柱(17),所述缓冲外柱(17)的内侧设置有缓冲内柱(18),所述保护侧板(1)的一端连接有丝杆底座(19),所述缓冲侧板(6)的内侧设置有第二导向杆(20)。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轴向滑动丝杠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保护侧板(1)共设置有两块,每块所述保护侧板(1)的内侧均设置有四个连接通孔(2),每块所述保护侧板(1)均同时与两个缓冲内垫(3)相连接。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轴向滑动丝杠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保护外壳(4)与位于左侧的保护侧板(1)相连接,所述丝杆底座(19)与位于右侧的保护侧板(1)相连接。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轴向滑动丝杠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缓冲侧板(6)的数量与保护侧...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王孔军高旭东徐正涛
申请(专利权)人:青岛维青机械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