机匣壳体涂油墨辅助夹具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6847947 阅读:14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3-15 16:48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机匣壳体涂油墨辅助夹具,用于夹持机匣壳体,包括底座、转动组件以及夹持组件,底座与工作台固定连接,底座上开设有安装孔;转动组件包括支撑柱和安装在安装孔内的转动轴承,转动轴承包括上轴圈、下轴圈和夹设在上轴圈和下轴圈之间的滚动体,下轴圈的外侧壁与安装孔的内壁过盈配合,上轴圈与安装孔的内侧壁间隙配合,支撑柱的第一端伸入转动轴承,支撑柱的外侧壁与上轴圈的内侧壁过盈配合,支撑柱的外侧壁与下轴圈的内侧壁间隙配合;夹持组件固定连接在支撑柱的第二端,夹持组件用于固定机匣壳体,以使机匣壳体随支撑柱转动。转动机匣壳体,便可按设计需求对机匣壳体进行油墨的涂抹,无需一直抓取,从而提高了操作的便捷性。操作的便捷性。操作的便捷性。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机匣壳体涂油墨辅助夹具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电解加工夹具
,特别地,涉及一种机匣壳体涂油墨辅助夹具。

技术介绍

[0002]机匣零件是航空发动机的关键零部件之一,多采用薄壁结构。为进一步降低机匣重量,同时保证其使用性能,对机匣表面局部区域进一步去材,需要将机匣表面通过电解加工工艺制作异形凸台结构。
[0003]而基于电化学阳极溶解原理的电解加工工艺,特别是照相电解加工工艺,需要先对表面不进行加工的机匣外壳的部位进行覆膜保护,使得需要加工的机匣外壳的部位的金属裸露,并借助形状简单的成形阴极通过电解加工方法去除需要加工的部位,从而完成对机匣外壳上异形凸台的制作,此加工方法没有刀具损耗,能够适应各种形状的异形凸台结构,非常适合薄壁机匣表面凸台加工。这种方法工艺流程中的覆膜保护通常包括对机匣表面进行整体涂油墨、油墨烘烤、贴胶片(胶片上布有需要的凸台形状)、曝光(将凸台形状复刻在机匣表面)、药剂浸泡(去除凸台以外的油墨,只留下凸台上的油墨)、电解加工,这样表面附着油墨的凸台不会被加工,非油墨附着区域被电解加工去除掉,从而达到凸台成形的目的。而这种方法中需要频繁的涂和补涂油墨,防止凸台上的油墨脱落使金属表面被加工掉,但目前生产单位中涂油墨没有专门的辅助夹具,操作者多将机匣中间镂空区域悬挂在圆棒等棍状物上,通过手动转动机匣,依次对机匣表面涂抹油墨,这种方法虽然简单,但极易发生零件落地的风险,造成零件报废,且操作者涂油墨过程中,需要一直抓住机匣(防止零件落地),油墨也容易沾染到操作者衣服上,因此,非常有必要设计一种机匣照相电解加工涂油墨辅助夹具,改变现状,提高操作安全性和便捷性,防止零件落地报废。

技术实现思路

[0004]本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机匣壳体涂油墨辅助夹具,以解决如何提高机匣壳体涂抹油墨的安全性进而便捷性的技术问题。
[0005]根据本专利技术提供的一种机匣壳体涂油墨辅助夹具,用于夹持机匣壳体,包括底座、转动组件以及夹持组件,所述底座与工作台固定连接,所述底座上开设有安装孔;所述转动组件包括支撑柱和安装在所述安装孔内的转动轴承,所述转动轴承包括上轴圈、下轴圈和夹设在所述上轴圈和所述下轴圈之间的滚动体,所述下轴圈的外侧壁与所述安装孔的内壁过盈配合,所述上轴圈与所述安装孔的内侧壁间隙配合,所述支撑柱的第一端伸入所述转动轴承,所述支撑柱的外侧壁与所述上轴圈的内侧壁过盈配合,所述支撑柱的外侧壁与所述下轴圈的内侧壁间隙配合;所述夹持组件固定连接在所述支撑柱的第二端,所述夹持组件用于固定所述机匣壳体,以使所述机匣壳体随所述支撑柱转动。
[0006]进一步地,还包括滑动连接在所述支撑柱上用于与所述机匣壳体的下端面抵接的托盘,所述托盘上设有用于将所述托盘与所述支撑柱固定的限位机构。
[0007]进一步地,所述限位机构包括固定连接在所述托盘上的第一限位板和第二限位
板,所述第一限位板和第二限位板相对设置在所述支撑柱的两侧,所述第一限位板上螺纹连接有第一限位螺柱,所述第二限位板上螺纹连接有第二限位螺柱,拧紧所述第一限位螺柱和所述第二限位螺柱,以使所述支撑柱夹设在所述第一限位柱与所述第二限位柱之间。
[0008]进一步地,所述托盘的外侧壁上固定连接有便于转动所述托盘的把手。
[0009]进一步地,所述把手为塑料把手,所述压板为塑胶压板。
[0010]进一步地,所述支撑柱上开设有滑动槽,所述托盘上固定连接有与所述滑动槽匹配的滑动条。
[0011]进一步地,所述夹持机构包括可拆卸连接在所述支撑柱第二端的支撑板以及设置在所述支撑板上端面一侧的压板,所述机匣壳体上端向壳体内侧延伸形成有翻边,所述翻边夹设在所述支撑板与所述压板之间,所述支撑板的外侧壁与所述机匣壳体上端的内侧壁抵接,所述压板通过螺钉与所述支撑板可拆卸连接。
[0012]进一步地,所述夹持机构包括可拆卸连接在所述支撑柱第二端的安装板,所述安装板上设置有用于对所述机匣壳体进行径向限位的顶紧组件。
[0013]进一步地,所述顶紧组件包括沿所述安装板的径向方向设置的第一顶紧部和第二顶紧部,所述第一顶紧部和所述第二顶紧部对称设置在所述支撑柱的两侧,所述第一顶紧部包括第一顶紧板和与所述第一顶紧板螺纹连接的第一顶紧柱,所述第二顶紧部包括第二顶紧板和与所述第二顶紧板螺纹连接的第二顶紧柱,拧动所述第一顶紧柱和所述第二顶紧柱,以使所述第一顶紧柱与所述第二顶紧柱分别与所述机匣壳体上端的内侧壁抵接。
[0014]进一步地,所述第一顶紧柱与机匣壳体抵接的一端以及所述第二顶紧柱与所述机匣壳体抵接的一端均设置有缓冲块。
[0015]本专利技术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0016]本专利技术的机匣壳体涂油墨辅助夹具中,底座与工作台固定连接,以防止操作机匣壳体时,底座窜动,底座上的安装孔用于装配转动组件,具体的,支撑柱套设在转动轴承上且支撑柱的第一端与工作台间隙配合,这样设置时,在转动支撑柱时,可以减少工作台与支撑柱之间的摩擦力,且在受到过大作用力时,支撑柱与工作台面面贴合抵接接触,以实现竖向支撑,避免将转动轴承压坏,具体地,避免将滚动体压碎或压裂,以对转动轴承起到保护作用;转动轴承安装在安装孔内,其中,转动轴承的下轴圈的外侧壁与安装孔的内壁过盈配合,以实现下轴圈与底座相对固定,而上轴圈的外侧壁与安装孔的内侧壁间隙配合,使得上轴圈能相对底座转动;对于支撑柱,支撑柱的一端伸入转动轴承,使得支撑柱的外侧壁与上轴圈的内侧壁过盈配合,支撑柱的外侧壁与下轴圈的内侧壁间隙配合,这样设置后,支撑柱可以在底座固定的情况下,相对底座同轴转动,此时与支撑柱固定的夹持组件也能随之转动,而夹持组件固定的机匣壳体也能随之转动,从而实现机匣壳体与支撑柱的相对固定,并使机匣壳体与支撑柱同轴转动。进一步的,上轴圈、下轴圈均处于安装孔内,下轴圈过盈配合连接在安装孔内并与支撑柱间隙配合,上轴圈过盈配合连接在支撑柱上并与安装孔间隙配合,并由支撑柱径向外缘变将整个转动轴承压紧限制在安装孔内,在实现支撑柱带动机匣转动的同时,通过彼此间的间隙配合以限制支撑柱的径向摆动,使得旋转过程区域平稳,对于转动轴承的偏心作用力也受到限制,即使机匣壳体属于偏心结构或者机匣壳体偏心装配在支撑柱上也不易发生倾覆,也不会使转动轴承受到过载偏心作用力而导致失稳,从而确保机匣壳体涂油墨过程的安全性。具体实施时,将机匣壳体通过夹持组件固定,以使机匣
壳体与支撑柱固定,再一只手操作机匣壳体转动,另一只手将油墨按设计要求再机匣表面进行涂抹,由于夹持组件,减少了涂抹机匣时,机匣掉落的风险,提高了涂抹的安全性,同时只需转动机匣壳体,便可按设计需求对机匣壳体进行油墨的涂抹,无需一直抓取机匣壳体,从而提高了操作的便捷性。
[0017]除了上面所描述的目的、特征和优点之外,本专利技术还有其它的目的、特征和优点。下面将参照图,对本专利技术作进一步详细的说明。
附图说明
[0018]构成本申请的一部分的附图用来提供对本专利技术的进一步理解,本专利技术的示意性实施例及其说明用于解释本专利技术,并不构成对本专利技术的不当限定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机匣壳体涂油墨辅助夹具,用于夹持机匣壳体(700),其特征在于,包括:底座(100),所述底座(100)与工作台固定连接,所述底座(100)上开设有安装孔(101);转动组件(200),所述转动组件(200)包括支撑柱(201)和安装在所述安装孔(101)内的转动轴承(203),所述转动轴承(203)包括上轴圈(204)、下轴圈(206)和夹设在所述上轴圈(204)和所述下轴圈(206)之间的滚动体(205),所述下轴圈(206)的外侧壁与所述安装孔(101)的内壁过盈配合,所述上轴圈(204)与所述安装孔(101)的内侧壁间隙配合,所述支撑柱(201)的第一端伸入所述转动轴承(203)且与所述工作台间隙配合,所述支撑柱(201)的外侧壁与所述上轴圈(204)的内侧壁过盈配合,所述支撑柱(201)的外侧壁与所述下轴圈(206)的内侧壁间隙配合;夹持组件,所述夹持组件固定连接在所述支撑柱(201)的第二端,所述夹持组件用于固定所述机匣壳体(700),以使所述机匣壳体(700)随所述支撑柱(201)转动。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机匣壳体涂油墨辅助夹具,其特征在于,还包括滑动连接在所述支撑柱(201)上用于与所述机匣壳体(700)的下端面抵接的托盘(300),所述托盘(300)上设有用于将所述托盘(300)与所述支撑柱(201)固定的限位机构(302)。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机匣壳体涂油墨辅助夹具,其特征在于,所述限位机构(302)包括固定连接在所述托盘(300)上的第一限位板(303)和第二限位板(305),所述第一限位板(303)和第二限位板(305)呈相对地设置在所述支撑柱(201)的两侧,所述第一限位板(303)上螺纹连接有第一限位螺柱(304),所述第二限位板(305)上螺纹连接有第二限位螺柱(306),通过拧紧所述第一限位螺柱(304)和所述第二限位螺柱(306),以使所述支撑柱(201)夹设在所述第一限位螺柱(304)与所述第二限位螺柱(306)之间。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机匣壳体涂油墨辅助夹具,其特征在于,所述限位机构(302)可以设置多组,多组所述限位机构(302)呈周向间隔排布。5.根据...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谷民凯岳磊胡蓉吴小燕李伟王涛
申请(专利权)人:中国航发南方工业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