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设施芦笋秸秆快速转化利用的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36810442 阅读:29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3-09 00:41
本发明专利技术属于现代农业蔬菜生产领域,公开了一种设施芦笋秸秆快速转化利用的方法,具体涉及一种利用芦笋秸秆作为栽培主料在设施芦笋园内间套作大球盖菇的方法。该方法主要包括以下步骤:芦笋母茎转换与清园、栽培料预处理、整地作畦、大球盖菇菌种播种、菌丝生长期管理、出菇期管理、病虫害防治、大球盖菇与芦笋采收、菌渣还田栽培芦笋。本发明专利技术充分利用芦笋秸秆、设施芦笋园冬闲土地与空间,及设施设备资源进行间套作大球盖菇,能够提高大球盖菇中黄酮类化合物、维生素C等抗氧化活性物质的含量、降低设施芦笋栽培过程中化肥施用量,解决资源浪费和秸秆焚烧带来的环境污染问题,有效提高农产品附加值,推动芦笋产业与绿色生态循环农业可持续发展。续发展。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设施芦笋秸秆快速转化利用的方法


[0001]本专利技术属于现代农业蔬菜生产领域,涉及一种设施芦笋秸秆快速转化利用的方法,具体涉及一种利用芦笋秸秆作为栽培主料在设施芦笋园内间套作大球盖菇的方法。

技术介绍

[0002]芦笋(Asparagus officinalis L.)是百合科天门冬属的多年生草本植物,其嫩茎脆嫩爽口,营养丰富,被誉为“世界十大名菜之一”。芦笋富含蛋白质、矿物质、维生素、多糖和黄酮、皂苷等营养成分,具有促进消化、抗肿瘤、抗衰老、降血糖、阻止癌细胞分裂与生长、提高机体免疫力等保健功能,食疗价值高(孙春艳,等.芦笋的化学成分及药理作用研究进展.中国野生植物资源,2004(05):1

5)。
[0003]大球盖菇(Stropharia rugosoannulata Farl.ex Murrill)又名酒红球盖菇、皱环球盖菇,属担子菌门,球盖菇属,富含蛋白质、粗纤维、碳水化合物、多糖等营养成分,以及人体必需氨基酸和黄酮、V
c
等抗氧化活性物质,是联合国粮农组织(FAO)向发展中国家推荐栽培的珍稀蕈菌之一(李根岳,等.大球盖菇引种栽培经验.食药用菌,2014,22(05):295

296.)。大球盖菇于20世纪80年代传入我国,因其营养价值高、经济价值大、生态效益好、栽培技术简单易推广等优点,近年来在我国广泛栽培。
[0004]我国是一个农业大国,也是世界芦笋第一生产大国。据FAO农产品数据库统计,2020年我国芦笋栽培面积达到139.3万hm,产量731.4万t,占世界芦笋生产总量90%左右。芦笋常规栽培过程中,于春笋采收40~60d后留养1次母茎,至全年采收结束。夏季茎叶生长旺盛,通风透气性差,易发生病害;由于用工成本与设施栽培环境气温高,通常许多地区早秋季不转换母茎,造成秋季植株易发病害、光合效率降低,显著影响下一年产量。因此,早秋季及时转换母茎是减少病虫危害、翌年高产稳产的关键技术措施。冬季清园有利于防止芦笋病虫害蔓延,但生产过程中产生大量的芦笋秸秆无法全部还田,只能废弃或焚烧处理,造成严重的资源浪费和环境污染。同时设施芦笋冬季清园后,大面积土地资源闲置,土地综合利用率不高。
[0005]为了解决设施芦笋产生大量的秸秆污染、冬季土地资源利用率低等问题,本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利用设施芦笋秸秆作为栽培主料生产大球盖菇的方法,该方法操作简便、投入成本低、具有很高的经济效益和生态效益。利用芦笋秸秆作为栽培料生产大球盖菇,不仅能够提高秸秆综合利用率,还能解决秸秆焚烧带来的环境污染问题;大球盖菇采收结束后菌渣还田又能增加设施芦笋园土壤有机质、减少芦笋生产过程中化肥投入,有利于设施芦笋高品质生产,有效推动蔬菜绿色生产与生态循环农业高效可持续发展。

技术实现思路

[0006]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设施芦笋秸秆快速转化利用的方法,以解决设施芦笋产生大量的秸秆污染、冬季土地资源利用率低等产业实际问题。
[0007]本专利技术提供的技术方案是:一种设施芦笋秸秆快速转化利用的方法,包括以下步
骤:
[0008]步骤1、设施芦笋母茎转换与清园:夏笋采收结束后,于8月上中旬留养秋母茎,割除细弱、畸形、带病的老茎,保留粗壮、挺直、无病的新茎。冬季地上部茎叶枯黄后,及时割除、清园,将秸秆集中晾晒、备用。
[0009]步骤2、栽培料预处理:将新鲜干燥无霉变的芦笋秸秆,以及作为辅料的稻草或玉米秸秆,晒干后堆放在干净的水池或蓄水桶中,用清洁无污染的自来水完全淹没浸泡1~3d,使其吸足水分。使用前将栽培料捞出沥去多余的水分,用手拧紧有水滴滴落但不成束为宣,保持含水量72~75%;将沥过水的芦笋秸秆、稻草、玉米秸秆分别堆成宽和高约1.5m的草堆,隔天翻堆一次,再发酵3d即可用于栽培。
[0010]步骤3、整地作畦:芦笋清园后,用生石灰进行土壤消毒,于垄间作平畦,畦面低于垄约35~45cm,畦宽80~90cm,隔垄种植大球盖菇,便于保留走道。
[0011]步骤4、大球盖菇菌种播种:整地作畦完成后,采取“夹心饼干”式铺料播种,即从下到上,依次平铺栽培料、菌种,栽培料、菌种,栽培料、菌种;每层栽培料厚度为15cm,每平方米用料量为15kg,用种量为400~500g。注意播种时栽培料不加水,播种后3d内畦面不洒水。播种后覆盖4~6cm厚疏松细土,并在畦面覆盖黑色遮阳网布,遮光保湿增温,可在畦面插入温、湿度计以便观察栽培料中温、湿度变化。
[0012]步骤5、菌丝生长期管理:注意观察温、湿度计实时监控栽培料及空气温、湿度,播种后20d内应保持栽培料的温度为21~26℃,含水量为75~78%,空气相对湿度为85~92%。当温度高于28℃时,为防止高温烧菌,应及时揭膜通风打孔散热,且适当延长通风时长;同时采用喷雾和沟灌加湿,注意少喷勤喷,畦面四周多喷中间少喷,保持土面潮湿而栽培料中无积水;当料温低于5℃时,菌丝不易萌发,菌种易干燥死亡,应及时于畦面搭建小拱棚,覆盖塑料膜或草被保温。
[0013]步骤6、出菇期管理:一般覆土后20d左右开始出菇。出菇期适温15~26℃,覆土层含水量为30~35%,空气相对湿度为88~95%。当温度过高、畦床干燥时,注意菇床降温保湿,宜用喷雾式喷头少喷勤喷;温度过低湿度过大时,应减少或停止喷水;待温度稳定在12℃以上,菌床上有大量子实体形成时,增加通风次数,延长通风时间。每潮菇采完后补平孔洞,培养菌丝。
[0014]步骤7、病虫害防治:大球盖菇出菇期易出现鬼伞、霉菌、盘菌、裸盖菇等竞争性杂菌以及菌蚊、蛞蝓、螨类、跳虫、蚂蚁等害虫。本着“预防为主,综合防治”原则,应采取以下措施:(1)芦笋清园后,用生石灰对土壤进行消毒杀菌;(2)选择当季新鲜干燥无霉变的栽培原料;(3)及时拔除菇床上长出的鬼伞、霉菌、盘菌等竞争性杂菌以及病菇、坏菇,保持环境清洁干净;(4)对于菌蚊、蛞蝓、螨类、跳虫、蚂蚁等害虫要及时进行捕杀。(5)出菇期避免高温高湿,适当加强通风。
[0015]步骤8、大球盖菇与芦笋采收:大球盖菇子实体的菌褶尚未破裂或刚破裂,菌盖呈钟形时及时采收。从小菌蕾到成熟期,一般为5~10d,当菌盖内卷,略大出菌柄一点,菌柄结实粗壮时开始采收,整个生长期总共可采2~3潮菇,每潮菇相间约7~12d。大球盖菇多为丛生菇,采摘时注意轻采轻放,采大留小,不伤小菇,采收后尽快补平空洞,培养菌丝养下一潮菇。大球盖菇采收期,芦笋正常采收,当嫩笋长到25cm以上,笋头紧实未松散时,齐地采割。
[0016]步骤9、菌渣还田栽培芦笋:大球盖菇全部采收结束后,将菌渣翻耕结合中耕培于
芦笋垄上,为芦笋抽发嫩茎提供养分。
[0017]本专利技术提供的一种设施芦笋秸秆快速转化利用的方法,有益效果是:
[0018](1)本专利技术中栽培667m2大球盖菇可消耗约6670m2芦笋秸秆,实现秸秆还田、变废为宝。
[0019](2)本专利技术中大球盖菇采收结束后菌渣还田用于芦笋栽培,不仅减少有机肥
[0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设施芦笋秸秆快速转化利用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如下步骤:步骤1、设施芦笋母茎转换与清园:夏笋采收结束后,于8月上中旬留养秋母茎,割除细弱、畸形、带病的老茎,保留粗壮、挺直、无病的新茎。冬季地上部茎叶枯黄后,及时割除、清园,将秸秆集中晾晒、备用。步骤2、栽培料预处理:将芦笋秸秆,以及作为辅料的稻草或玉米秸秆,晒干后放入干净的水池或蓄水桶中压实浸泡;将浸泡过的秸秆捞出沥水后建堆预发酵处理。步骤3、整地作畦:设施芦笋清园后,于垄间作平畦,畦面撒适量生石灰进行土壤消毒;保留走道,隔垄栽培大球盖菇。步骤4、大球盖菇菌种播种:采取“夹心饼干式”铺料播种,即从下到上,依次平铺栽培料、菌种,栽培料、菌种,栽培料、菌种;菌种播种后覆土,并在畦面覆盖双层黑色遮阳网,在畦面插入温、湿度计便于观察栽培料中温、湿度变化。步骤5、菌丝生长期管理:观察温、湿度计实时监控栽培料及空间温、湿度,播种后20d内应保持培养料的温度为21~26℃,含水量为75~78%,空气相对湿度为85~92%。设施内夜温低于5℃时,于畦面搭建小拱棚,覆盖塑料膜保温。步骤6、出菇期管理:开始出菇时,揭去畦面覆盖的遮阳网;于小拱棚上覆盖双层遮阳网。出菇期适温15~26℃,覆土层含水量为30~35%,空气相对湿度为88~95%。步骤7、病虫害防治:大球盖菇出菇期易出现鬼伞、霉菌、盘菌、裸盖菇等竞争性杂菌以及菌蚊、蛞蝓、螨类、跳虫、蚂蚁等害虫。本着“预防为主,综合防治”原则,采取以下措施:(1)芦笋清园后,用生石灰对土壤进行消毒杀菌;(2)选择当季新鲜干燥无霉变的栽培原料;(3)及时拔除菇床上长出的鬼伞、霉菌、盘菌等竞争性杂菌以及病菇坏菇、杂草,保持环境清洁干净;(4)对于菌蚊、蛞蝓、螨类、跳虫、蚂蚁等害虫要及时进行捕杀;(5)出菇期避免高温高湿,适当加强通风。步骤8、大球盖菇与芦笋采收:大球盖菇子实体的菌褶尚未破裂或刚破裂,菌盖呈钟形时及时采收。大球盖菇多为丛生菇,采摘时注意轻采轻放,采大留小,不伤小菇,采收后尽快补平孔洞,培养菌丝养下一潮菇。早春大球盖菇采收...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柳李旺赵福素徐良王燕崔峰刘宝阳
申请(专利权)人:南京农业大学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