扩展车厢及车辆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6787617 阅读:11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3-08 22:32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属于车辆技术领域,公开了扩展车厢及车辆。该扩展车厢包括底座模块、扩展模块和后板模块,底座模块的底板设置有多个第一滑动组件,相邻的两个第一滑动组件形成容纳腔,扩展模块包括挡板和多个第二滑动组件,第二滑动组件一一对应地滑动设置于容纳腔;第一滑动组件与第二滑动组件之间设置有限位组件,限位组件用于限制底座模块与扩展模块的相对位置;后板组件包括后板和固定结构,后板转动设置于底板,后板用于扩展模块抽出后对其提供支撑。该扩展车厢的扩展模块能够相对于底座模块伸出一定的距离,能够增加扩展车厢的整体长度,使得扩展车厢对于能够搭载的货物的长度有了更大适应范围,使得扩展车厢具有较高的灵活性。性。性。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扩展车厢及车辆


[0001]本技术涉及车辆
,尤其涉及扩展车厢及车辆。

技术介绍

[0002]目前,陆上货物运输常见的方式有铁路运输、公路运输和水路运输,但其中用途最为广泛,受地域影响最小的还是公路运输,公路运输具有以下优点:运输速度快;可靠性高,对产品损伤较少;机动性高,可以选择不同的行车路线,灵活制定营运时间表,所以服务便利,能提供门到门服务,市场覆盖率高;投资少,经济效益高;公路运输投资的周转速度快;操作人员容易培训等。但是目前,公路运输车辆通常为固定长度,当货物重量较轻但是长度较长时,车辆难以满足使用要求。
[0003]现有技术中,通常在车厢后安装扩展后板,在需要对车厢长度进行扩展时,放下扩展后板,能够使得车厢伸长一个扩展后板的长度,但是这种扩展后板只能使得车厢扩展固定的距离,具有一定的使用限制,往往不能满足使用需要。

技术实现思路

[0004]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扩展车厢及车辆,该扩展车厢的扩展模块能够基于底座模块伸出,使得车厢的长度进一步扩大,能够增加该扩展车厢的容积,使得扩展车厢具有较高的灵活性,能够满足各种长度的货物的装载需要。
[0005]为达此目的,本技术采用以下技术方案:
[0006]扩展车厢,扩展车厢包括:
[0007]底座模块,底座模块包括底板、两个侧板、背板和多个第一滑动组件,底板用于连接车辆,两个侧板分别设置于底板相对的两侧,背板设置于底板的一侧且位于两个侧板之间,多个第一滑动组件平行且等间距设置于底板,相邻两个第一滑动组件之间形成容纳腔;
[0008]扩展模块,扩展模块包括挡板和多个第二滑动组件,挡板平行于背板设置,多个第二滑动组件平行且等间隔设置于挡板靠近背板的一侧,且第二滑动组件一一对应地滑动设置于容纳腔,第一滑动组件与第二滑动组件均用于支撑货物;
[0009]第一滑动组件与第二滑动组件之间设置有限位组件,限位组件用于限制底座模块与扩展模块的相对位置;
[0010]后板组件,后板组件包括后板和固定结构,后板转动设置于底板,且后板位于挡板远离背板的一侧,后板具有打开状态和关闭状态,固定结构用于调节后板处于打开状态或关闭状态,后板处于打开状态时,后板用于支撑扩展模块。
[0011]作为优选,容纳腔的侧壁与第二滑动组件中的一个设置有导轨,容纳腔的侧壁与第二滑动组件中的另一个设置有滑槽,导轨与滑槽能够相对滑动,限位组件包括第一限位部和第二限位部,导轨上设置有第一限位部,滑槽设置有第二限位部,第一限位部与第二限位部用于限制第一滑动组件与第二滑动组件的位置。
[0012]作为优选,导轨包括第一导轨与第二导轨,滑槽包括第一滑槽与第二滑槽,第一导
轨与第一滑槽相对滑动,第二导轨与第二滑槽相对滑动。
[0013]作为优选,一个容纳腔中的第一导轨与相邻的容纳腔中的第二导轨一体成型。
[0014]作为优选,第一滑槽与第二滑槽位于同一个第一滑动组件或同一个第二滑动组件。
[0015]作为优选,第一限位部为限位槽,第二限位部为滚轮,导轨能够沿滚轮滑动,且滚轮能够与限位槽配合卡接。
[0016]作为优选,限位槽与所述滚轮均设置多个,多个限位槽等间距设置,多个滚轮等间距设置,且相邻的两个限位槽的间距与相邻的两个滚轮的间距相同。
[0017]作为优选,固定结构为转动设置于后板上的拉杆,拉杆上具有固定槽,侧板上设置有第一固定螺栓与第二固定螺栓,固定槽能够分别与第一固定螺栓、第二固定螺栓卡接,以使后板处于打开状态或关闭状态。
[0018]作为优选,拉杆具有第一通孔,后板设置立柱,立柱具有第二通孔,第一连接件依次穿过第一通孔、第二通孔后与螺母螺接,以将拉杆转动连接于后板。
[0019]本技术还采用以下技术方案:
[0020]车辆,包括车体,车辆还包括上述的扩展车厢,扩展车厢安装于所述车体。
[0021]本技术的有益效果:
[0022]本技术公开一种扩展车厢,该扩展车厢包括底座模块、扩展模块和后板模块,底座模块包括底板、两个侧板、背板和多个第一滑动组件,底板用于连接车辆,两个侧板分别设置于底板相对的两侧,背板用于连接两个侧板,多个第一滑动组件平行且等间距设置于底板,相邻两个第一滑动组件之间形成容纳腔,扩展模块包括挡板和多个第二滑动组件,挡板平行于背板设置,多个第二滑动组件平行且等间隔设置于挡板靠近背板的一侧,且第二滑动组件一一对应地滑动设置于容纳腔;第一滑动组件与第二滑动组件之间设置有限位组件,限位组件用于限制底座模块与扩展模块的相对位置;后板组件包括后板和固定结构,后板转动设置于底板,且后板位于挡板远离背板的一侧,后板具有打开状态和关闭状态,固定结构用于调节后板处于打开状态或关闭状态,后板处于打开状态时,后板用于支撑扩展模块。扩展模块能够相对于底座模块伸出一定的距离,能够增加扩展车厢的整体长度,使得扩展车厢对于能够搭载的货物的长度有了更大适应范围,使得扩展车厢具有较高的灵活性。
[0023]本技术还公开一种车辆,该车辆包括车体,还包括上述的扩展车厢,扩展车厢安装于车体上,使得该车辆能够具有较高的灵活性,能够适用的货物的体积范围更大。
附图说明
[0024]图1是本技术实施例的扩展车的结构示意图一;
[0025]图2是本技术实施例的扩展车的结构示意图二;
[0026]图3是图2中A的局部放大图;
[0027]图4是本技术实施例的底座模块的结构示意图;
[0028]图5是图4中B的局部放大图;
[0029]图6是本技术实施例的扩展模块的结构示意图;
[0030]图7是图6中C的局部放大图。
[0031]图中:
[0032]1、扩展车厢;
[0033]10、底座模块;11、底板;12、侧板;121、第一固定螺栓;122、第二固定螺栓;13、背板;14、第一滑动组件;15、容纳腔;151、第一导轨;1511、限位槽;152、第二导轨;
[0034]20、扩展模块;21、挡板;22、第二滑动组件;221、第一滑槽;2211、滚轮;222、第二滑槽;
[0035]30、后板组件;31、后板;311、立柱;321、拉杆。
具体实施方式
[0036]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技术作进一步的详细说明。可以理解的是,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于解释本技术,而非对本技术的限定。另外还需要说明的是,为了便于描述,附图中仅示出了与本技术相关的部分而非全部结构。
[0037]在本技术的描述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相连”、“连接”、“固定”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成一体;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或两个元件的相互作用关系。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扩展车厢,其特征在于,所述扩展车厢包括:底座模块(10),所述底座模块(10)包括底板(11)、两个侧板(12)、背板(13)和多个第一滑动组件(14),所述底板(11)用于连接车体,两个所述侧板(12)分别设置于所述底板(11)相对的两侧,所述背板(13)设置于所述底板(11)的一侧且位于两个所述侧板(12)之间,多个所述第一滑动组件(14)平行且等间距设置于所述底板(11),相邻两个所述第一滑动组件(14)之间形成容纳腔(15);扩展模块(20),所述扩展模块(20)包括挡板(21)和多个第二滑动组件(22),所述挡板(21)平行于所述背板(13)设置,多个所述第二滑动组件(22)平行且等间隔设置于所述挡板(21)靠近所述背板(13)的一侧,且所述第二滑动组件(22)一一对应地滑动设置于所述容纳腔(15),所述第一滑动组件(14)与所述第二滑动组件(22)均用于支撑货物;所述第一滑动组件(14)与所述第二滑动组件(22)之间设置有限位组件,所述限位组件用于限制所述底座模块(10)与所述扩展模块(20)的相对位置;后板组件(30),所述后板组件(30)包括后板(31)和固定结构,所述后板(31)转动设置于底板(11),且所述后板(31)位于所述挡板(21)远离所述背板(13)的一侧,所述后板(31)具有打开状态和关闭状态,所述固定结构用于调节所述后板(31)处于所述打开状态或所述关闭状态,所述后板(31)处于所述打开状态时,所述后板(31)用于支撑所述扩展模块(20)。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扩展车厢,其特征在于,所述容纳腔(15)的侧壁与所述第二滑动组件(22)中的一个设置有导轨,所述容纳腔(15)的侧壁与所述第二滑动组件(22)中的另一个设置有滑槽,所述导轨与所述滑槽能够相对滑动,所述限位组件包括第一限位部和第二限位部,所述导轨上设置有所述第一限位部,所述滑槽设置有所述第二限位部,所述第一限位部与所述第二限位部用于限制所述第一滑动组件(14)与所述第二滑动组件(22)的位置。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扩展车厢,其特征在于,所述导轨包括第一导轨(151...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迟达余丽娟
申请(专利权)人:清华大学苏州汽车研究院吴江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