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阀多路气泵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6783756 阅读:11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3-08 22:22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多阀多路气泵,涉及气泵设备技术领域,包括两电磁阀并联模组,设置于气泵模组的上方,电磁阀并联模组与气泵模组连通,气泵模组的气体通过电磁阀并联模组进入充气装置中;其中,电磁阀并联模组包括至少两组电磁阀组件和PCB基板,电磁阀组件固定连接于PCB基板上。根据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的多阀多路气泵,电磁阀并联模组上设置有多组电磁阀组件,PCB基板控制各电磁阀组件独立工作,从而实现一组气泵模组同时驱动多组电磁阀通道工作,降低工作噪音,缩小气泵的占用空间,降低制造成本,有利于气动设备的小型化设计。且各电磁阀的通道独立工作,气动设备能够实现多个部位独立充放气,各电磁阀气路工作状态任意组合。各电磁阀气路工作状态任意组合。各电磁阀气路工作状态任意组合。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多阀多路气泵


[0001]本技术涉及气泵设备
,特别涉及一种多阀多路气泵。

技术介绍

[0002]气泵已广泛应用于医疗卫生、仪器仪表、汽车、化工、科研等行业中,用于抽气、打气、抽真空、增压、气体循环、气体采样等用途。目前,现有技术的气泵一般是采用马达驱动连杆机构拉动或压缩活塞,再配合进出气单向配流装置实现吸气和排气。
[0003]气动领域的气动装置比如汽车座椅的腰靠调节、按摩座椅的气袋充放气等等,通常需要一种电磁阀来控制相应气路的通断。通常电磁阀具有一个阀体、动铁芯、静铁芯、压缩弹簧以及线圈等。动铁芯、静铁芯、压缩弹簧安装于阀体中,线圈缠绕在阀体上。线圈通电和断电,在压缩弹簧的作用下能控制动铁芯移向或远离静铁芯,从而开启或者断开某一个通气口或改变气流的流向。气泵启动,为气动产品装置相应部位进行充气。而气泵停止工作,控制电磁阀动作,可以给装置的相应部位进行放气。
[0004]中国技术ZL 202022297430.8中公开一种集成电磁阀的气泵,包括气泵、PCB电路板和气流控制部分,其特征在于,所述PCB电路板和气流控制部分通过气泵上盖、气泵后盖、气泵外壳安装所述气泵上;所述气泵中的电机上的两根电源线穿过设置在所述气泵上盖上的电源线孔后接在所述PCB电路板的对应电机电源端子上。
[0005]上述集成电磁阀的气泵虽然缩小了体积,但所使用的泵阀一体本身最多配置两阀两路,功能单一。对于多气路的设备需要采用多组气泵组合使用,但气泵的数量增多导致工作噪音增大和泵阀占用空间增大,不利于气动设备的小型化设计和功能扩展,增加制造成本,不利于市场推广。

技术实现思路

[0006]本技术旨在至少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集成电磁阀的气泵虽然缩小了体积,但所使用的泵阀一体本身最多配置两阀两路,功能单一。对于多气路的设备需要采用多组气泵组合使用,但气泵的数量增多导致工作噪音增大和泵阀占用空间增大,不利于气动设备的小型化设计和功能扩展,增加制造成本,不利于市场推广”的技术问题。为此,本技术提出一种多阀多路气泵,在保持较小体积的前提下集成多个电磁阀和气路,有利于气动设备小型化设计。能够同时驱动多个充气装置实现充放气,降低气动设备的制造成本和工作噪音。能够自由组合气路实现单一充气装置快速充放气,各电磁阀气路工作状态任意组合。
[0007]根据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的多阀多路气泵,包括气泵模组,所述气泵模组用于给管路输送气体;包括:
[0008]两电磁阀并联模组,设置于所述气泵模组的上方,所述电磁阀并联模组与所述气泵模组连通,所述气泵模组的气体通过所述电磁阀并联模组进入充气装置中;
[0009]其中,所述电磁阀并联模组包括至少两组电磁阀组件和PCB基板,所述电磁阀组件
固定连接于所述PCB基板上,所述PCB基板用于控制所述电磁阀组件的连通或闭合。
[0010]根据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两所述电磁阀并联模组的所述PCB基板对向设置,两所述PCB基板之间通过一对接插针连接,所述对接插针分别与两所述PCB基板电连接,所述对接插针用于增强两所述PCB基板之间的连接稳固性。
[0011]根据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所述电磁阀并联模组设置有三组所述电磁阀组件,所述电磁阀组件并排于所述PCB基板上;所述电磁阀组件包括阀体、进气管和出气管,所述出气管与所述阀体的顶部连通,所述进气管的一端与所述阀体内部连通,另一端与所述气泵模组的腔体连通,所述气泵模组内的气体通过所述进气管进入所述阀体内。
[0012]根据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所述电磁阀并联模组包括排气管道,所述排气管道依次与各所述电磁阀组件的所述阀体连通;各所述电磁阀组件独立控制其内部所述阀体的连通状态。
[0013]根据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所述排气管道沿所述电磁阀组件的排列方向延伸。
[0014]根据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所述排气管道的两端分别与外界连通,各所述电磁阀组件的所述阀体与所述排气管道的中部连通,用于提升所述排气管道的排气速度。
[0015]根据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包括连接插针,所述连接插针与其中一所述PCB基板电连接,所述连接插针的插针朝向与所述出气管的延伸方向同向设置,所述连接插针用于传输控制信号和电力到各所述电磁阀组件中。
[0016]根据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包括气泵外壳,所述气泵外壳包裹两所述电磁阀并联模组,所述气泵外壳对应所述出气管和所述连接插针的位置设置有连接孔,所述连接孔用于辅助所述出气管和所述连接插针的线路连接。
[0017]根据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所述气泵模组包括驱动机构、气泵活塞和充气腔室,所述驱动机构与所述气泵活塞传动连接,所述充气腔室的一端与各所述进气管连通,另一端与所述气泵活塞连通,所述驱动机构用于驱动所述气泵活塞往复运动往所述充气腔室内输入气体。
[0018]根据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所述充气腔室的一端设置有泄压阀,所述泄压阀用于防止所述充气腔室内的气压过大。
[0019]根据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的多阀多路气泵,至少具有如下有益效果:所述电磁阀并联模组上设置有多组所述电磁阀组件,所述PCB基板控制各所述电磁阀组件独立工作,从而实现一组所述气泵模组同时驱动多组电磁阀通道工作,降低工作噪音,缩小气泵的占用空间,降低制造成本,有利于气动设备的小型化设计。且各电磁阀的通道独立工作,气动设备能够实现多个部位独立充放气,各电磁阀气路工作状态任意组合。
[0020]本技术的附加方面和优点将在下面的描述中部分给出,部分将从下面的描述中变得明显,或通过本技术的实践了解到。
附图说明
[0021]本技术的上述和/或附加的方面和优点从结合下面附图对实施例的描述中将变得明显和容易理解,其中:
[0022]图1为本技术实施例多阀多路气泵的立体示意图;
[0023]图2为本技术实施例多阀多路气泵的分解示意图;
[0024]图3为本技术实施例多阀多路气泵的局部示意图;
[0025]图4为本技术实施例多阀多路气泵的第一剖视图;
[0026]图5为本技术实施例多阀多路气泵的第二剖视图。
[0027]附图标记:
[0028]气泵模组100、驱动机构110、气泵活塞120、充气腔室130、
[0029]电磁阀并联模组200、电磁阀组件210、阀体211、进气管212、出气管213、PCB基板220、排气管道230、
[0030]对接插针310、连接插针320、气泵外壳400、连接孔410。
具体实施方式
[0031]下面详细描述本技术的实施例,实施例的示例在附图中示出,其中自始至终相同或类似的标号表示相同或类似的元件或具有相同或类似功能的元件。下面通过参考附图描述的实施例是示例性的,仅用于解释本技术,而不能理解为对本技术的限制。
[0032]在本技术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涉及到方位描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多阀多路气泵,包括气泵模组(100),所述气泵模组(100)用于给管路输送气体;其特征在于,包括:两电磁阀并联模组(200),设置于所述气泵模组(100)的上方,所述电磁阀并联模组(200)与所述气泵模组(100)连通,所述气泵模组(100)的气体通过所述电磁阀并联模组(200)进入充气装置中;其中,所述电磁阀并联模组(200)包括至少两组电磁阀组件(210)和PCB基板(220),所述电磁阀组件(210)固定连接于所述PCB基板(220)上,所述PCB基板(220)用于控制所述电磁阀组件(210)的连通或闭合。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多阀多路气泵,其特征在于,两所述电磁阀并联模组(200)的所述PCB基板(220)对向设置,两所述PCB基板(220)之间通过一对接插针(310)连接,所述对接插针(310)分别与两所述PCB基板(220)电连接,所述对接插针(310)用于增强两所述PCB基板(220)之间的连接稳固性。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多阀多路气泵,其特征在于,所述电磁阀并联模组(200)设置有三组所述电磁阀组件(210),所述电磁阀组件(210)并排于所述PCB基板(220)上;所述电磁阀组件(210)包括阀体(211)、进气管(212)和出气管(213),所述出气管(213)与所述阀体(211)的顶部连通,所述进气管(212)的一端与所述阀体(211)内部连通,另一端与所述气泵模组(100)的腔体连通,所述气泵模组(100)内的气体通过所述进气管(212)进入所述阀体(211)内。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多阀多路气泵,其特征在于,所述电磁阀并联模组(200)包括排气管道(230),所述排气管道(230)依次与各所述电磁阀组件(210)的所述阀体(211)连通;各所述电磁阀组件(210)独立控制其内部所...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王泽华
申请(专利权)人:广东华汇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