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内置管结构优化的冷触恒温分水龙头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6623846 阅读:17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2-15 00:33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水暖器材技术领域,特指一种内置管结构优化的冷触恒温分水龙头,通过龙头本体第一端与内置管第一端的组合内设置恒温阀芯,形成温度控制区,通过龙头本体第二端与内置管第二端的组合内设置换向阀芯,形成切换上下出水、关闭出水控制区,其工作原理:冷水由冷水进水通道α进入恒温阀芯,热水由热水进水通道β进入恒温阀芯,恒温混合水经过恒温阀芯出水道M、连接水道C、换向阀芯混合进水道H、换向阀芯混合进水道I进入换向阀芯,经换向手轮旋转带动换向阀芯调节至混合水上出水道J,由上出水口D流出,经换向手轮旋转带动换向阀芯调节至混合水下出水道K,由下出水口E流出。需要说明的是,采用一次注塑成型的内置管,单件多功能。件多功能。件多功能。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内置管结构优化的冷触恒温分水龙头


[0001]本技术涉及水暖器材
,特指一种内置管结构优化的冷触恒温分水龙头。

技术介绍

[0002]恒温分水龙头由于出水受进水条件变化影响小,可以外接淋浴柱、手持花洒、下出水摆嘴等附件,使用方便,国内外用户已经广泛使用,传统的恒温分水龙头本体有铸造、锻造和型材的,内部腔体有铸造形成的,加工形成的,还有多件零件拼接内置水路的。由于拼接水路的结构复杂,龙头本体尺寸较大,增加了整体成本,采用弹性密封件密封连接,故龙头漏水的隐患及龙头装配的难度大大增加,传统铸造主体内部水道复杂,非加工内壁粗糙,易造成水道结垢导致恒温性能差或堵塞,而且壁厚不均匀,本体笨重,增加铸造难度和成本。

技术实现思路

[0003]针对上述问题,本技术提供了一种内置管结构优化的冷触恒温分水龙头,其结构更合理,成本更具优势。
[0004]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应用的技术方案如下:
[0005]一种内置管结构优化的冷触恒温分水龙头,包括温控手轮、恒温阀芯、内置管、龙头本体、换向阀芯以及换向手轮,内置管固定于龙头本体内,内置管通过注塑一体成型,内置管第一端设有腔体F,恒温阀芯安装于腔体F内,内置管第二端设有腔体G,换向阀芯安装于腔体G内,内置管上设有冷水进水槽A、热水进水口B、上出水口D以及下出水口E,内置管第一端内设有恒温阀芯出水道M与连接水道C,内置管第二端内设有换向阀芯混合进水道H、换向阀芯混合进水道I、混合水上出水道J以及混合水下出水道K,换向阀芯混合进水道H、换向阀芯混合进水道I、混合水上出水道J以及混合水下出水道K均通过连接水道C与恒温阀芯出水道M连通,温控手轮安装于龙头本体第一端,并与恒温阀芯对应连接,换向手轮安装于龙头本体第二端,并与换向阀芯对应连接,龙头本体上设有上出水口R和下出水口S,上出水口R与上出水口D连通,下出水口S与下出水口E连通,龙头本体第一端内壁、内置管第一端外壁以及冷水进水槽A配合形成有冷水进水通道α,龙头本体第一端内壁、内置管第一端外壁以及热水进水口B配合形成有热水进水通道β,冷水进水通道α与热水进水通道β均与恒温阀芯对应。
[0006]根据上述方案,所述恒温阀芯上设有限温齿圈。
[0007]根据上述方案,所述换向阀芯通过压紧螺母安装于腔体G内。
[0008]根据上述方案,所述内置管通过固定螺栓固定于龙头本体内。
[0009]根据上述方案,所述内置管设有热水进水口B的外壁上套设有密封圈三。
[0010]根据上述方案,所述内置管设有上出水口一D与下出水口一E的外壁上套设有密封圈一。
[0011]根据上述方案,所述内置管设有腔体G的外壁上套设有密封圈二。
[0012]根据上述方案,所述内置管设有换向阀芯混合进水道H、换向阀芯混合进水道I、混合水上出水道J以及混合水下出水道K的外壁上套设有密封圈四。
[0013]根据上述方案,所述温控手轮上设有安全按钮。
[0014]本技术有益效果:
[0015]本技术采用这样的结构设置,通过龙头本体第一端与内置管第一端的组合内设置恒温阀芯,形成温度控制区,通过龙头本体第二端与内置管第二端的组合内设置换向阀芯,形成切换上下出水、关闭出水控制区,其工作原理:冷水由冷水进水通道α进入恒温阀芯,热水由热水进水通道β进入恒温阀芯,恒温混合水经过恒温阀芯出水道M、连接水道C、换向阀芯混合进水道H、换向阀芯混合进水道I进入换向阀芯,经换向手轮旋转带动换向阀芯调节至混合水上出水道J,由上出水口D流出,经换向手轮旋转带动换向阀芯调节至混合水下出水道K,由下出水口E流出。需要说明的是,采用一次注塑成型的内置管,其优化了结构,单件多功能。
附图说明
[0016]图1是本技术整体结构主视图方向剖视图;
[0017]图2是本技术整体结构左视图方向剖视图;
[0018]图3是本技术内置管主视图方向剖视图;
[0019]图4是本技术内置管俯视图方向剖视图;
[0020]图5是本技术内置管左视图方向剖视图。
[0021]1.温控手轮;2.限温齿圈;3.恒温阀芯;4.内置管;5.密封圈一;6.龙头本体;7.换向阀芯;8.密封圈二;9.换向手轮;10.压紧螺母;11.密封圈三;12.固定螺栓;13.密封圈四。
具体实施方式
[0022]下面结合附图与实施例对本技术的技术方案进行说明。
[0023]如图1至图5所示,本技术所述一种内置管结构优化的冷触恒温分水龙头,包括温控手轮1、恒温阀芯3、内置管4、龙头本体6、换向阀芯7以及换向手轮9,内置管4固定于龙头本体6内,内置管4通过注塑一体成型,内置管4第一端设有腔体F,恒温阀芯3安装于腔体F内,内置管4第二端设有腔体G,换向阀芯7安装于腔体G内,内置管4上设有冷水进水槽A、热水进水口B、上出水口D以及下出水口E,内置管4第一端内设有恒温阀芯出水道M与连接水道C,内置管4第二端内设有换向阀芯混合进水道H、换向阀芯混合进水道I、混合水上出水道J以及混合水下出水道K,换向阀芯混合进水道H、换向阀芯混合进水道I、混合水上出水道J以及混合水下出水道K均通过连接水道C与恒温阀芯出水道M连通,温控手轮1安装于龙头本体6第一端,并与恒温阀芯3对应连接,换向手轮9安装于龙头本体6第二端,并与换向阀芯7对应连接,龙头本体6上设有上出水口R和下出水口S,上出水口R与上出水口D连通,下出水口S与下出水口E连通,龙头本体6第一端内壁、内置管4第一端外壁以及冷水进水槽A配合形成有冷水进水通道α,龙头本体6第一端内壁、内置管4第一端外壁以及热水进水口B配合形成有热水进水通道β,冷水进水通道α与热水进水通道β均与恒温阀芯3对应。以上构成本技术基本结构。
[0024]本技术采用这样的结构设置,通过龙头本体6第一端与内置管4第一端的组合内设置恒温阀芯3,形成温度控制区,通过龙头本体6第二端与内置管4第二端的组合内设置换向阀芯7,形成切换上下出水、关闭出水控制区,其工作原理:冷水由冷水进水通道α进入恒温阀芯3,热水由热水进水通道β进入恒温阀芯3,恒温混合水经过恒温阀芯出水道M、连接水道C、换向阀芯混合进水道H、换向阀芯混合进水道I进入换向阀芯7,经换向手轮9旋转带动换向阀芯7调节至混合水上出水道J,由上出水口D流出,经换向手轮9旋转带动换向阀芯7调节至混合水下出水道K,由下出水口E流出。
[0025]需要说明的是,采用一次注塑成型的内置管4,其优化了结构,单件多功能。其中,龙头本体6为铸造、锻造、型材、管材焊接工艺制作均可,材质为不锈钢或铜材,中空、壁厚均匀且内腔为精加工表面,解决了因壁厚不均造成铸造困难、合格率低的问题,同时也解决了因表面粗糙造成的杂质堆积、结垢、流量减小、恒温性能下降的问题。
[0026]实际应用中,换向阀芯7与换向手轮9连接,换向手轮9起始位置为关闭位,顺时针旋转换向手轮9,混合水上出水道J打开,逆时针旋转换向手轮9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内置管结构优化的冷触恒温分水龙头,其特征在于:包括温控手轮(1)、恒温阀芯(3)、内置管(4)、龙头本体(6)、换向阀芯(7)以及换向手轮(9),所述内置管(4)固定于龙头本体(6)内,所述内置管(4)通过注塑一体成型,所述内置管(4)第一端设有腔体F,所述恒温阀芯(3)安装于腔体F内,所述内置管(4)第二端设有腔体G,所述换向阀芯(7)安装于腔体G内,所述内置管(4)上设有冷水进水槽A、热水进水口B、上出水口D以及下出水口E,所述内置管(4)第一端内设有恒温阀芯出水道M与连接水道C,所述内置管(4)第二端内设有换向阀芯混合进水道H、换向阀芯混合进水道I、混合水上出水道J以及混合水下出水道K,所述换向阀芯混合进水道H、换向阀芯混合进水道I、混合水上出水道J以及混合水下出水道K均通过连接水道C与恒温阀芯出水道M连通,所述温控手轮(1)安装于龙头本体(6)第一端,并与恒温阀芯(3)对应连接,所述换向手轮(9)安装于龙头本体(6)第二端,并与换向阀芯(7)对应连接,所述龙头本体(6)上设有上出水口R和下出水口S,所述上出水口R与上出水口D连通,所述下出水口S与下出水口E连通,所述龙头本体(6)第一端内壁、内置管(4)第一端外壁以及冷水进水槽A配合形成有冷水进水通道α,所述龙头本体(6)第一端内壁、内置管(4)第一端外壁以及热水进水口B配合形成有热水进水通道β,...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饶征宇高军何国爱
申请(专利权)人:珠海铭实五金制造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