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基于料带式压接端子的分料机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6781463 阅读:13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3-08 22:16
本发明专利技术提出了一种基于料带式压接端子的分料机构,包括:底板、垂直于底板中部的侧板,在所述侧板的顶部设置有上导轨,所述侧板的一侧设置有平行于所述上导轨的侧导轨;在所述上导轨和侧导轨处分别依次设置有多个分料组件,其中上导轨处的分料组件和侧导轨处的分料组件交错设置。通过上述方式,能够快速将切割后的多个端子进行精准分离,且结构简单,占地空间小。间小。间小。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基于料带式压接端子的分料机构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自动化设备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基于料带式压接端子的分料机构。

技术介绍

[0002]压接端子是一种用于电连接器的关键零部件,主要起信号、电流传输的作用。其在生产过程中,是采用料带式的形式。即生产后,端子与端子之间成排连接,并且成卷收纳,在使用时,通过料带卷供料,将端子一个一个从料带取下,组装到连接器中。
[0003]现有接料机构如需要分离端子一般采用气缸分离,即一个分离位置需要一个气缸分离,多个分离位置时则需要安装多个气缸进行分离。占用体积大,分离多个位置时,需要安装额外辅助机构再次定位,导致分离一致性和稳定性差。
[0004]中国专利CN214673408U公开了一种端子自动压接装置及其端子料带分离机构,该端子料带分离机构包括料带移位机构和尾料切割机构,料带移位机构用于将连接端子输送至该夹紧位置,尾料切割机构用于将输送到位的该连接端子与端子料带分离。然而该专利,仅仅公开了如何将端子切割的过程,并未公开端子切割后,如何将多个端子分离的机构。

技术实现思路

[0005]为解决上述问题,本专利技术提出了一种基于料带式压接端子的分料机构,能够快速将切割后的多个端子进行精准分离,且结构简单,占地空间小。
[0006]本专利技术的主要内容包括:一种基于料带式压接端子的分料机构,包括:
[0007]底板、垂直于底板中部的侧板,在所述侧板的顶部设置有上导轨,所述侧板的一侧设置有平行于所述上导轨的侧导轨;
[0008]在所述上导轨和侧导轨处分别依次设置有多个分料组件,其中上导轨处的分料组件和侧导轨处的分料组件交错设置;
[0009]所述分料组件包括:与所述上导轨或侧导轨匹配的滑块、设置于所述滑块上的固定板、设置于所述固定板一侧的悬臂,在所述悬臂的末端设置有用于承载端子的安装座,各分料组件的悬臂由主导轨两端的向中间逐渐降低,各分料组件的安装座位于同一直线且高度相同,使得当各分料组件合拢时,各分料组件的安装座能紧密靠拢在一起且高度一致,能够用于承接上道工序过来的端子组;
[0010]在所述固定板处设置有拉杆和限位座,其中上一个分料组件的拉杆与下一个分料组件的限位座位置相对应,各分料组件处的拉杆位置相互错位,使得当固定板随滑块移动时,各分料组件的拉杆不会相互干涉;
[0011]定义主导轨的一端为A端,主导轨的另一端为B端。
[0012]优选地,在所述底板上端侧导轨的另一侧设置有平行于主导轨的滑轨,在所述滑轨处设置有相匹配的主滑块,所述主滑块上固定设置有用于推动分料组件的固定杆,所述最靠近A端的分料组件与固定杆之间固定连接,由所述主滑块为该分料组件提供动力,而后续的分料组件由拉杆和限位座拉动产生位移。
[0013]优选地,最靠近B端的分料组件固定于侧导轨,不会受上一分料组件的拉杆拉动而移动。
[0014]优选地,在所述侧板的两侧均匀设置有多个挡块,同一侧的挡块高度逐渐降低或逐渐升高,而同一导轨处的分料组件的最低点也相应的逐渐降低或逐渐升高,使得当各分料组件移动时,第N挡块只能阻挡第N分料组件,而第N+1块分料组件由于最低点高于第N挡块的最高点,第N挡块不会阻挡第N+1块分料组件的移动,其中N≥1。
[0015]优选地,最靠近A端分料组件的拉杆长度等于后续每根分料组件长度的一半,而后续每根分料组件的拉杆长度一致,使得当各分料组件分离至最大距离时,各分料组件之间的距离相等,使得各分料组件上承载的端子可以等距离分布。
[0016]优选地,每个挡块靠近分料组件的一侧设置有磁铁。
[0017]优选地,所述拉杆远离限位座的一端设置有缓冲头,所述缓冲头的缓冲端靠近限位座一侧设置。
[0018]优选地,所述缓冲端的伸出长度可调整。
[0019]优选地,所述滑轨和主滑块采用无杠缸的形式。
[0020]本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在于:
[0021]1、通过本专利技术的结构,能够使得上一工位剪切完成的端子组可以自动分开成设定的距离,便于下一工位精准定位抓取;
[0022]2、通过一个气缸即可实现多点分离,减少了安装空间,节约了成本;
[0023]3、通过各拉杆的长度设计以及调整缓冲端的伸出长度,确保了各分离组件之间距离的一致性。
附图说明
[0024]图1为第一分料组件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0025]图2为第三分料组件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0026]图3为第四分料组件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0027]图4为本专利技术一种基于料带式压接端子的分料机构所有分料组件合拢时正面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0028]图5为本专利技术一种基于料带式压接端子的分料机构所有分料组件合拢时背面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0029]图6为本专利技术分料组件打开状态一的正面立体结构示意图;
[0030]图7为本专利技术分料组件打开状态一的背面立体结构示意图;
[0031]图8为本专利技术分料组件打开状态二的正面立体结构示意图;
[0032]图9为本专利技术分料组件打开状态二的背面立体结构示意图;
[0033]图10为本专利技术分料组件打开状态三的正面立体结构示意图;
[0034]图11为本专利技术分料组件打开状态三的背面立体结构示意图;
[0035]图12为本专利技术分料组件完全打开时的正面立体结构示意图;
[0036]图13为本专利技术分料组件完全打开时的背面立体结构示意图;
[0037]附图标记:
[0038]1、底板,2、侧板,3、滑轨,4、主滑块,6、上导轨,7、侧导轨,8、端子,21、第一挡块,
22、第二挡块,23、第三挡块,231、磁铁,24、第四挡块,25、第五挡块,26、第六挡块,27、第七挡块,
[0039]41、固定杆,
[0040]51、第一分料组件,52、第二分料组件,53、第三分料组件,54、第四分料组件,55、第五分料组件,56、第六分料组件,57、第七分料组件,58、第八分料组件,511、第一固定板,512、第一滑块,513、第一悬臂,514、第一安装座,515、第一拉杆,516、第一限位座,517、第一缓冲头,
[0041]531、第三固定板,532、第三滑块,533、第三限位块,534、第三悬臂,535、第三安装座,536、第三拉杆,537、第三限位座,538、第三缓冲头,539、第三弹珠,
[0042]541、第四固定板,542、第四滑块,543、第四安装座,544、第四拉杆,545、第四限位座,546、第四缓冲头,547、第四弹珠。
具体实施方式
[0043]以下结合附图对本专利技术所保护的技术方案做具体说明。
[0044]如图4、5、12、13,一种基于料带式压接端子的分料机构,包括:底板1、垂直于底板1中部的侧板2,在所述侧板2的顶部设置有上导轨6,所述侧板2的一侧设置有平行于所述上导轨6的侧导轨7;
[0045]在所述上导轨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基于料带式压接端子的分料机构,其特征在于,包括:底板、垂直于底板中部的侧板,在所述侧板的顶部设置有上导轨,所述侧板的一侧设置有平行于所述上导轨的侧导轨;在所述上导轨和侧导轨处分别依次设置有多个分料组件,其中上导轨处的分料组件和侧导轨处的分料组件交错设置;所述分料组件包括:与所述上导轨或侧导轨匹配的滑块、设置于所述滑块上的固定板、设置于所述固定板一侧的悬臂,在所述悬臂的末端设置有用于承载端子的安装座,各分料组件的悬臂由主导轨两端的向中间逐渐降低,各分料组件的安装座位于同一直线且高度相同,使得当各分料组件合拢时,各分料组件的安装座能紧密靠拢在一起且高度一致,能够用于承接上道工序过来的端子组;在所述固定板处设置有拉杆和限位座,其中上一个分料组件的拉杆与下一个分料组件的限位座位置相对应,各分料组件处的拉杆位置相互错位,使得当固定板随滑块移动时,各分料组件的拉杆不会相互干涉;定义主导轨的一端为A端,主导轨的另一端为B端。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基于料带式压接端子的分料机构,其特征在于,在所述底板上端侧导轨的另一侧设置有平行于主导轨的滑轨,在所述滑轨处设置有相匹配的主滑块,所述主滑块上固定设置有用于推动分料组件的固定杆,所述最靠近A端的分料组件与固定杆之间固定连接,由所述主滑块为该分料组件提供动力,而后续的分料组件由拉杆和限位座拉动产生位移。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基于料带式...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陈闯贤沈俊陈苏杭胡毅
申请(专利权)人:苏州众信盛自动化设备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