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组合密封圈导入装置及导入方法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36777869 阅读:15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3-08 22:06
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一种组合密封圈导入装置及导入方法。所述组合密封圈导入装置包括支撑架、导入套、支撑套、推进套和轴向驱动件,所述支撑套安装在所述支撑架的下端,所述工件置于支撑套上,所述导入套置于所述工件的上端;所述轴向驱动件安装在所述支撑架的上端,所述轴向驱动件上设有能输出向下的推力的动力输出端,所述动力输出端上设置所述推进套,所述推进套在所述轴向驱动件的作用下,以外撑的方式将导入套上的组合密封圈向下推入至所述工件的密封槽中。本发明专利技术使组合密封圈下移的过程中逐渐撑开,有效避免组合密封圈的破裂,实现有效安装。实现有效安装。实现有效安装。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组合密封圈导入装置及导入方法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工艺装配
,尤其涉及一种组合密封圈导入装置及导入方法。

技术介绍

[0002]在起落架产品装配过程中,需要安装多件密封圈,其中组合密封圈的安装较为困难。如图1所示。在起落架产品中使用的组合密封圈13包括在内部设置的弹性橡胶圈131和在外部设置的挡圈132。所述弹性橡胶圈131其密封作用,所述挡圈132其支撑作用。为保证较好的密封性,组合密封圈13在装配前的初始状态其内径小于工件的外径,在其安装过程中,需要将组合密封圈13撑开在放置在工件15对应的密封槽14中。目前的操作方式是直接借助工具采用蛮力实现组合密封圈13的撑开,如操作不当容易造成组合密封圈13无法复原甚至破裂。

技术实现思路

[0003]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组合密封圈导入装置和导入方法,解决起落架中所用组合密封圈导入安装的难题。
[0004]本专利技术的技术方案是:一种组合密封圈导入装置包括支撑架、导入套、支撑套、推进套和轴向驱动件,所述支撑套安装在所述支撑架的下端,所述工件置于支撑套上,所述导入套置于所述工件的上端;所述轴向驱动件安装在所述支撑架的上端,所述轴向驱动件上设有能输出向下的推力的动力输出端,所述动力输出端上设置所述推进套,所述推进套在所述轴向驱动件的作用下,以外撑的方式将导入套上的组合密封圈向下推入至所述工件的密封槽中。
[0005]优选的,所述推进套包括依次设置的第一套筒和第二套筒,所述第一套筒的内径为锥形套,该锥形套的大径端与所述第二套筒连接;所述第一套筒与所述轴向驱动件的动力输出端连接;所述第二套筒的侧壁上多个沿周向布设的通孔,每个所述通孔上均设置一轴向贯通的通槽,所述通槽将所述第二套筒分隔成多个第一壁;所述第二套筒与所述导入套适配。
[0006]优选的,所述通槽的宽度小于通孔的直径。利于第二套筒有效形变撑开。
[0007]优选的,所述推进套还包括第二壁,在每个所述第一壁的末端均设有一向圆心方向延伸的所述第二壁。
[0008]优选的,所述轴向驱动件包括螺杆、手柄、滚动轴承和压块,所述螺杆与所述支撑架螺纹连接,所述螺杆的上端设置所述手柄,下端通过所述滚动轴承与所述压块连接,所述压块与所述推进套卡接。通过螺纹旋动的方式,传递更加平稳的推力,且推力能实现均速和微量加入。
[0009]优选的,所述支撑套包括第三套筒、第四套筒、压板和螺钉,所述第三套筒卡装在所述支撑架上,所述第四套筒置于所述第三套筒的上端,且所述第四套筒内筒中设有至少两个螺纹孔;所述导入套的内筒中设有台阶圆;所述工件套装在所述第四套筒外部,且所述
工件的底部与第三套筒的上端贴合,所述导入套套装在第四套筒的外部,所述压板贴附于所述台阶圆上,所述螺钉穿过所述压板与所述螺纹孔连接。
[0010]优选的,所述组合密封圈导入装置还包括过渡套,所述导入套与工件之间设有第一卡槽,所述过渡套的一端嵌装在所述第一卡槽中,另一端贴附于所述工件的外表面延伸至密封槽的上方。
[0011]优选的,所述过渡套为两个半圆拼装的结构。更利于拆、装。
[0012]优选的,所述导入套包括依次设置的第五套筒和第六套筒,所述第五套筒为圆柱形,所述第六套筒的外表面具有锥度,使所述第六套筒的外筒径自上而下逐渐增大,所述第五套筒与所述工件贴合,所述组合密封圈与所述第五套筒间隙配合。
[0013]本专利技术还提供一种组合密封圈导入方法,使用上述的组合密封圈导入装置进行,包括:
[0014]1)先将组合密封圈预热,再在所述组合密封圈的内圈涂抹润滑油脂;
[0015]2)再将组合密封圈以初始状态放置在导入套上;
[0016]3)启动轴向驱动件,向下推进所述推进套,使所述推进套的与所述组合密封圈接触;
[0017]4)所述轴向驱动件继续向下施加推力,所述推进套和组合密封圈顺着所述导入套逐渐撑开;
[0018]5)撑开的组合密封圈在推进套的推力持续作用下继续下移,直至进入工件的密封槽中。
[0019]与相关技术相比,本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为:所述组合密封圈导入装置能够对组合密封圈施加均匀的导入推力,使组合密封圈下移的过程中逐渐撑开,有效避免组合密封圈破裂,实现有效安装。
附图说明
[0020]图1为组合密封圈的结构示意图;
[0021]图2为本专利技术提供的组合密封圈导入装置的剖视结构示意图;
[0022]图3为本专利技术提供的组合密封圈导入装置的立体且将推进套分离的示意图;
[0023]图4为推进套的结构示意图;
[0024]图5过渡套的剖视示意图;
[0025]图6为过渡套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0026]附图中:1、支撑架;2、螺杆;3、滚动轴承;4、压块;5、推进套;51、第一套筒;52、第二套筒;53、通孔;54、通槽;55、第一壁;56、第二壁;57、第三壁;6、导入套;61、台阶圆;62、第一卡槽;63、第五套筒;64、第六套筒;7、螺钉;8、压板;9、过渡套;10、第一垫套;11、第二垫套;12、支撑套;13、组合密封圈;131、弹性橡胶圈;132、挡圈;14、密封槽;15、工件;16、轴向驱动件;17、手柄;18、第三套筒;19、第四套筒。
具体实施方式
[0027]以下将参考附图并结合实施例来详细说明本专利技术。需要说明的是,在不冲突的情况下,本专利技术中的实施例及实施例中的特征可以相互组合。为叙述方便,下文中如出现

上”、“下”、“左”、“右”字样,仅表示与附图本身的上、下、左、右方向一致,并不对结构起限定作用。
[0028]如图2、图3所示,本实施例提供的一种组合密封圈导入装置用于将组合密封圈13套入至工件15的密封槽14中。其包括支撑架1、导入套6、过渡套9、支撑套12、推进套5、轴向驱动件16、第一垫套10和第二垫套11。
[0029]所述支撑架1的截面为C形,底部机台上设有沉孔101,顶部设有螺纹孔。
[0030]所述支撑套12包括第三套筒18、第四套筒19、压板8和螺钉7。所述第三套筒18底部设有与所述沉孔101适配的台阶,使所述第三套筒18能够卡装在所述支撑架1的沉孔101中,并实现位置锁定。所述第三套筒18的上端设有凸圆,凸圆的上表面用于放置所述工件15和第四套筒19。所述第四套筒19和第三套筒18内圆面平齐。所述第四套筒19内筒中设有至少两个螺纹孔。
[0031]所述导入套6包括台阶圆61、第一卡槽62、第五套筒63和第六套筒64。所述第五套筒63为圆柱形,所述第六套筒64的外表面具有锥度,使所述第六套筒64的外筒径自上而下逐渐增大。所述第五套筒63置于所述工件15上,所述第六套筒64连接于所述第五套筒63的上端。所述第六套筒64的外径与第五套筒63的小径端的外径相等,或者所述第六套筒64的外径小于第五套筒63的小径端的外径。
[0032]所述导入套6的内筒中设有所述台阶圆61,所述导入套6套装在所述第四套筒1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组合密封圈导入装置,用于将组合密封圈(13)套入至工件(15)的密封槽(14)中,其特征在于,包括支撑架(1)、导入套(6)、支撑套(12)、推进套(5)和轴向驱动件(16),所述支撑套(12)安装在所述支撑架(1)的下端,所述工件(15)置于支撑套(12)上,所述导入套(6)置于所述工件(15)的上端;所述轴向驱动件(16)安装在所述支撑架(1)的上端,所述轴向驱动件(16)上设有能输出向下的推力的动力输出端,所述动力输出端上设置所述推进套(5),所述推进套(5)在所述轴向驱动件(16)的作用下,以外撑的方式将导入套(6)上的组合密封圈(13)向下推入至所述工件(15)的密封槽(14)中。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组合密封圈导入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推进套(5)包括依次设置的第一套筒(51)和第二套筒(52),所述第一套筒(51)的内径为锥形套,该锥形套的大径端与所述第二套筒(52)连接;所述第一套筒(51)与所述轴向驱动件(16)的动力输出端连接;所述第二套筒(52)的侧壁上多个沿周向布设的通孔(53),每个所述通孔(53)上均设置一轴向贯通的通槽(54),所述通槽(54)将所述第二套筒(52)分隔成多个第一壁(55);所述第二套筒(52)与所述导入套(6)适配。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组合密封圈导入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通槽(54)的宽度小于通孔(53)的直径。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组合密封圈导入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推进套(5)还包括第二壁(56),在每个所述第一壁(55)的末端均设有一向圆心方向延伸的所述第二壁(56)。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组合密封圈导入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轴向驱动件(16)包括螺杆(2)、手柄(17)、滚动轴承(3)和压块(4),所述螺杆(2)与所述支撑架(1)螺纹连接,所述螺杆(2)的上端设置所述手柄(17),下端通过所述滚动轴承(3)与所述压块(4)连接,所述压块(4)与所述推进套(5)卡接。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组合密封圈导入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撑套(12)包括第三套筒(18)、第...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吴红军詹唐成杨珍李志栋石尚张健
申请(专利权)人:中航飞机起落架有限责任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