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电动汽车升压系统布置结构、电动汽车技术方案

技术编号:36766262 阅读:12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3-08 21:23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电动汽车升压系统布置结构,包括:车身、后副车架、动力电池包、充电口、电驱以及升压分线盒;充电口通过第一高压线束与动力电池包连接,电驱通过第二高压线束与动力电池包连接,升压分线盒通过第三高压线束与电驱连接,升压分线盒通过第四高压线束与动力电池包连接,升压分线盒通过第五高压线束与充电口连接,其中:第二高压线束、第三高压线束、第四高压线束及第五高压线束分别布置在车身后部。本发明专利技术还公开了一种电动汽车。实施本发明专利技术的电动汽车升压系统布置结构、电动汽车,进一步释放前机舱空间,优化升压系统的布置结构;所布置的高低压线束较短,降低线束成本。降低线束成本。降低线束成本。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电动汽车升压系统布置结构、电动汽车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汽车制造领域,尤其涉及一种电动汽车升压系统布置结构、电动汽车。

技术介绍

[0002]现有技术中,市场对高电压级别(750V级)电动汽车的需求较为旺盛,但国内市场上有很大一部分的充电桩为低压充电桩(500V级),高电压汽车需要需设置升压系统将充电桩电压抬高后进行充电。
[0003]当前市场上的电动汽车通常采用前轮驱动的配置,其升压系统所包括的升压、IPS及PDU等模块集成布置在前舱,充电口往往设置在后部,该布置结构存在的技术问题是:1、升压方案不成熟,整车结构布置的难度加大;2、体积较大、占用机舱空间,不利于机舱储物箱的结构设计;3、升压模块和充电口布置的距离远,高压线束较长,高低压线束新增多,不利于降低成本。
[0004]因此,有必要寻找一款平衡的整车集成结构方案来满足各方需求。

技术实现思路

[0005]本专利技术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提供一种电动汽车升压系统布置结构、电动汽车,进一步释放前机舱空间,优化升压系统的布置结构;所布置的高低压线束较短,降低线束成本。
[0006]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专利技术的实施例提供了一种电动汽车升压系统布置结构,包括:装设在车身地板底部的动力电池包;装设在车身后部的用以对动力电池包进行充电的充电口,充电口与动力电池包通过第一高压线束连接;装设在车身后部的具有逆变功能的电驱,电驱与动力电池包通过第二高压线束连接;以及装设在车身后部的升压分线盒,升压分线盒通过第三高压线束与电驱连接,升压分线盒通过第四高压线束与动力电池包连接,升压分线盒通过第五高压线束与充电口连接,其中:第二高压线束、第三高压线束、第四高压线束及第五高压线束分别布置在车身后部;充电口的充电电压低于动力电池包的电压,电驱连同升压分线盒提升充电电压,对动力电池包进行充电。
[0007]其中,车身后部紧固连接有后副车架,电驱与后副车架紧固连接,升压分线盒紧固连接在车身门槛梁下。
[0008]其中,第二高压线束、第三高压线束、第四高压线束及第五高压线束分别对应布置在后副车架所在的区域。
[0009]其中,车身后部紧固连接有行李箱地板,升压分线盒装设在行李箱地板的底部。
[0010]其中,第二高压线束、第三高压线束、第四高压线束及第五高压线束分别对应布置在行李箱地板所在的区域。
[0011]其中,第一高压线束与动力电池包之间设有充电机,第一高压线束沿动力电池包的端沿外周进行布置。
[0012]其中,升压分线盒呈立方状,升压分线盒的顶部设有用以对其进行装配固定的多
个装配位;升压分线盒的四周排布有低压接口和多个高压接口。
[0013]其中,电驱设有至少两个高压接口。
[0014]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专利技术还公开了一种电动汽车,包括:车身、紧固连接在车身后部的后副车架、动力电池包、充电口、电驱以及升压分线盒;动力电池包装设在车身地板的底部,电驱紧固连接在后副车架上,升压分线盒紧固连接在车身门槛梁下;电驱与动力电池包之间、升压分线盒与电驱连接之间,升压分线盒与动力电池包之间,升压分线盒与充电口之间分别通过高压线束连接;充电口的充电电压低于动力电池包的电压,电驱连同升压分线盒提升充电电压,对动力电池包进行充电。
[0015]其中,高压线束分别布置在后副车架所在的车身后部的区域。
[0016]本专利技术所提供的电动汽车升压系统布置结构、电动汽车,具有如下有益效果:电动汽车升压系统布置结构包括:动力电池包;装设在车身后部的用以对动力电池包进行充电的充电口;装设在车身后部的具有逆变功能的电驱,电驱通过第二高压线束与动力电池包连接;以及装设在车身后部的升压分线盒,升压分线盒通过第三高压线束与电驱连接,升压分线盒通过第四高压线束与动力电池包连接,升压分线盒通过第五高压线束与充电口连接,其中:第二高压线束、第三高压线束、第四高压线束及第五高压线束分别布置在车身后部;充电口的充电电压低于动力电池包的电压,电驱连同升压分线盒提升充电电压,对动力电池包进行充电,释放前机舱空间,优化升压系统的布置结构;所布置的高低压线束较短,降低线束成本。
附图说明
[0017]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专利技术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0018]图1是本专利技术实施例电动汽车升压系统布置结构的车身的俯视结构示意图。
[0019]图2是本专利技术实施例电动汽车升压系统布置结构的后副车架的结构示意图。
[0020]图3是本专利技术实施例电动汽车升压系统布置结构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0021]图4是本专利技术实施例电动汽车升压系统布置结构的俯视结构示意图。
[0022]图5是本专利技术实施例电动汽车升压系统布置结构的框图。
[0023]图6是本专利技术实施例电动汽车升压系统布置结构的升压分线盒的结构示意图。
[0024]图7是本专利技术实施例电动汽车升压系统布置结构的电驱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25]下面将结合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专利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专利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专利技术保护的范围。
[0026]结合参见图1

图7所示,为本专利技术电动汽车升压系统布置结构的实施例一。
[0027]本实施例中的电动汽车升压系统布置结构,布置在采用后轮驱动配置的电动汽车
中,在能够实现电动汽车非升压功能的基础上,通过在车身后部增设升压分线盒,满足升压系统的整车布置和集成。
[0028]本实施例中的电动汽车,包括:车身1,紧固连接在车身后部1c的后副车架3、动力电池包4、充电口5、电驱6以及升压分线盒7,后副车架3上紧固连接有后悬架2。
[0029]如图1所示,本实施例中的车身1根据其所对应装配组件的类别和功能,分为依次相连的三部分,分别为车身前部1a、车身中部1b及车身后部1c。车身前部1a对应电动汽车的车头部分,车身后部1c对应电动汽车的车尾部分,车身中部1b位于车身前部1a和车身后部1c之间。本实施例中的车身地板及机舱(未图示)对应装配在车身中部1b的位置上,行李箱地板对应装配在车身后部1c的位置上,车身后部1c上还装配有后副车架3。
[0030]进一步的,动力电池包4呈板状,其装设在车身地板的底部。本实施例中,充电口5、电驱6分别紧固连接在后副车架3上,升压分线盒7采用螺栓固定在车身1门槛梁的下方。电驱6与动力电池包4之间、升压分线盒7与电驱6连接之间,升压分线盒7与动力电池包4之间,升压分线盒7与充电口5之间分别通过高压线束连接。...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电动汽车升压系统布置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装设在车身地板底部的动力电池包;装设在车身后部的用以对所述动力电池包进行充电的充电口,所以充电口与所述动力电池包通过第一高压线束连接;装设在车身后部的具有逆变功能的电驱,所述电驱与所述动力电池包通过第二高压线束连接;以及装设在所述车身后部的升压分线盒,所述升压分线盒通过第三高压线束与所述电驱连接,所述升压分线盒通过第四高压线束与所述动力电池包连接,所述升压分线盒通过第五高压线束与所述充电口连接,其中:所述第二高压线束、所述第三高压线束、所述第四高压线束及所述第五高压线束分别布置在所述车身后部;所述充电口的充电电压低于所述动力电池包的电压,所述电驱连同所述升压分线盒提升充电电压,对所述动力电池包进行充电。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动汽车升压系统布置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车身后部紧固连接有后副车架,所述电驱与所述后副车架紧固连接;所述升压分线盒紧固连接在车身门槛梁下。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电动汽车升压系统布置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高压线束、所述第三高压线束、所述第四高压线束及所述第五高压线束分别对应布置在所述后悬架和/或所述后副车架所在的区域。4.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电动汽车升压系统布置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车身后部紧固连接有行李箱地板,所述升压分线盒装设在所述行李箱地板的底部。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电动汽车升压系统布...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郝天奇邱琳吴青宁马自会杜圣荣
申请(专利权)人:广汽埃安新能源汽车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