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管理系统、新能源汽车以及热管理方法技术方案

技术编号:36755320 阅读:47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3-04 10:46
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热管理系统以及热管理方法,用于对电池以及电驱进行暖机和/或冷却,所述热管理系统包括:第一阀芯、第二阀芯、电池、电池水泵、电池冷却器、电驱、电驱水泵、电源管理模块以及散热器;所述热管理方法包括:获取所述电池以及所述电驱的当前需求;基于所述当前需求,控制所述多通阀的转动角度,进而确定所述热管理模式。定所述热管理模式。定所述热管理模式。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热管理系统、新能源汽车以及热管理方法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新能源汽车领域,尤其涉及一种热管理系统、新能源汽车以及热管理方法。

技术介绍

[0002]随着新能源车型的普及,热管理系统在新能源汽车上的重要性和复杂度逐步提升,尤其是水路的复杂度上升较为明显,热管理系统的小型化、集成化已成为行业内的趋势。
[0003]现有技术中,请参考CN202121104136,所述热管理系统的冷却以及制热均通过多通阀中的第一阀芯实现,多通阀中的第二阀芯仅用于电驱的余热回收,若要实现所有模式,需要通过在阀芯壳体的圆周面上也设置管路,进而与顶部盖板上的管路进行配合可实现所有模式的切换,但在阀芯壳体的圆周面上也设置管路会导致阀芯的体积增加不利于集成。
[0004]此外,现有技术中的第二阀芯的转动是通过第一阀芯上的挡块控制的,因此第二阀芯仅能在挡块的范围内转动,导致模式的切换控制需要第二阀芯的来回转动,无法实现控制的连贯以及独立,进而增加了控制难度。

技术实现思路

[0005]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热管理系统、新能源汽车以及热管理方法,以解决阀芯的体积增加以及增加了控制难度的问题。
[0006]根据本专利技术的第一方面,提供了一种热管理系统,包括:多通阀、电池、电池水泵、电池冷却器、电驱、电驱水泵、电源管理模块以及散热器;所述多通阀包括第一阀芯以及第二阀芯;
[0007]其中,所述电池的第一端连接所述电池水泵的第一端,所述电池水泵的第二端连接所述第一阀芯的第一端,所述第一阀芯的第二端连接所述电池冷却器的第一端,所述电池冷却器的第二端连接所述第二阀芯的第一端,所述第二阀芯的第二端连接所述电池的第二端,以形成电池热管理回路;
[0008]所述电驱的第一端连接所述第一阀芯的第三端,所述第一阀芯的第四端连接所述电驱水泵的第一端,所述电驱水泵的第二端连接所述电源管理模块的第一端,所述电源管理模块的第二端连接所述电驱的第二端,所述散热器的第一端连接所述第一阀芯的第五端,所述散热器的第二端连接所述第一阀芯的第六端,以形成电驱热管理回路。
[0009]可选的,所述第一阀芯包括第一管路、第二管路、第三管路、第四管路、第五管路、第六管路以及第一空腔、第二空腔、第三空腔、第四空腔,所述第二阀芯包括第六管路、第七管路、第八管路以及第五空腔、第六空腔。
[0010]可选的,所述热管理系统包括第一热管理模式,且当所述热管理系统处于所述第一热管理模式时:所述第一阀芯的第一端与其第二端连通,所述第二阀芯的第一端与其第二端连通,以使得所述电池热管理回路对所述电池进行冷却;所述第一阀芯的第三端与其
第四端连通,以使得所述电驱热管理回路对所述电驱进行暖机。
[0011]可选的,所述热管理系统包括第二热管理模式,且当所述热管理系统处于所述第二热管理模式时:所述第一阀芯的第一端与其第二端连通,所述第二阀芯的第一端与其第二端连通,以使得所述电池热管理回路对所述电池进行冷却;所述第一阀芯的第三端与其第五端连通,且所述第一阀芯的第四端与其第六端连通,以将所述散热器串联至所述电驱热管理回路,使得所述电驱热管理回路所述电驱进行冷却。
[0012]可选的,所述热管理系统包括第三热管理模式,且当所述热管理系统处于所述第三热管理模式时:所述第一阀芯的第一端与其第三端连通,且所述第一阀芯的第二端与其第四端连通,所述第二阀芯的第一端与其第二端连通,以将所述电池热管理回路与所述电驱热管理回路串联,以利用所述电驱余热加热所述电池。
[0013]可选的,所述热管理系统包括第四热管理模式,且当所述热管理系统处于所述第四热管理模式时:所述第一阀芯的第二端与其第四端连通,且所述第二阀芯的第一端与其第三端连通,以将所述电池冷却器串联至所述电驱热管理回路,以利用所述电池冷却器对所述电驱进行余热回收。
[0014]可选的,当所述热管理系统处于所述第一热管理模式时,所述热管理系统的具体连接为:
[0015]所述电池水泵的第二端连接所述第一阀芯的第三管路,所述第三管路通过所述第一空腔连通所述第一管路,所述第一管路连接所述电池冷却器的第一端,所述电池冷却器的第二端连接所述第八管路,所述第八管路通过所述第五空腔连通所述第七管路,所述第七管路连接所述电池,以实现所述电池热管理回路对所述电池进行冷却;
[0016]所述电驱的第一端连接所述第六管路,所述第六管路通过所述第三空腔连通所述第二管路,所述第二管路连接所述电驱水泵,以实现所述电驱热管理回路对所述电驱进行暖机。
[0017]可选的,当所述热管理系统处于所述第二热管理模式时,所述热管理系统的具体连接为:
[0018]所述电池水泵的第二端连接所述第一阀芯的第三管路,所述第三管路通过所述第二空腔连通所述第一管路,所述第一管路连接所述电池冷却器的第一端,所述电池冷却器的第二端连接所述第八管路,所述第八管路通过所述第五空腔连通所述第七管路,所述第七管路连接所述电池,以实现所述电池热管理回路对所述电池进行冷却;
[0019]所述电驱的第一端连接所述第六管路,所述第六管路通过所述第四空腔连通所述第五管路,所述第五管路连接所述散热器的第一端,所述散热器的第二端连接所述第四管路,所述第四管路通过所述第一空腔连通所述第二管路,所述第二管路连接所述电驱水泵,以实现所述电驱热管理回路所述电驱进行冷却。
[0020]可选的,当所述热管理系统处于所述第三热管理模式时,所述热管理系统的具体连接为:
[0021]所述电池水泵的第二端连接所述第一阀芯的第三管路,所述第三管路通过所述第三空腔连通所述第六管路,所述第六管路连接所述电驱,所述电驱通过所述电驱热管理回路连接至所述第二管路,所述第二管路通过所述第二空腔连通所述第一管路,所述第一管路连接所述电池冷却器的第一端,所述电池冷却器的第二端连接所述第八管路,所述第八
管路通过所述第五空腔连通所述第七管路,所述第七管路连接所述电池,以实现所述电驱余热加热所述电池。
[0022]可选的,当所述热管理系统处于所述第四热管理模式时,所述热管理系统的具体连接为:
[0023]所述电池冷却器的第一端连接所述第一管路,所述第一管路通过所述第二空腔连通所述第二管路,所述第二管路通过所述电驱热管理回路连接至所述第二阀芯上的第六管路,所述第二阀芯上的第六管路通过所述第六空腔连通所述第八管路,所述第八管路连接所述电池冷却器的第二端,以实现所述电池冷却器对所述电驱进行余热回收。
[0024]可选的,所述热管理系统还包括:第一行星齿轮、第一不完全齿轮、第二行星齿轮以及第二不完全齿轮;所述第一行星齿轮分别与所述第一不完全齿轮啮合,以使得所述第一阀芯旋转;所述第二行星齿轮分别与所述第二不完全齿轮啮合,以使得所述第二阀芯旋转。
[0025]根据本专利技术的第二方面,提供了一种新能源汽车,包括第一方面及其可选的所述的热管理系统。
[0026]根据本专利技术的第三方面,提供了一种热管理方法,应用于第二方面所述的热管理系统,用于对电池以及电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热管理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多通阀、电池、电池水泵、电池冷却器、电驱、电驱水泵、电源管理模块以及散热器;所述多通阀包括第一阀芯以及第二阀芯;其中,所述电池的第一端连接所述电池水泵的第一端,所述电池水泵的第二端连接所述第一阀芯的第一端,所述第一阀芯的第二端连接所述电池冷却器的第一端,所述电池冷却器的第二端连接所述第二阀芯的第一端,所述第二阀芯的第二端连接所述电池的第二端,以形成电池热管理回路;所述电驱的第一端连接所述第一阀芯的第三端,所述第一阀芯的第四端连接所述电驱水泵的第一端,所述电驱水泵的第二端连接所述电源管理模块的第一端,所述电源管理模块的第二端连接所述电驱的第二端,所述散热器的第一端连接所述第一阀芯的第五端,所述散热器的第二端连接所述第一阀芯的第六端,以形成电驱热管理回路。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热管理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阀芯包括第一管路、第二管路、第三管路、第四管路、第五管路、第六管路以及第一空腔、第二空腔、第三空腔、第四空腔,所述第二阀芯包括第六管路、第七管路、第八管路以及第五空腔、第六空腔。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热管理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热管理系统包括第一热管理模式,且当所述热管理系统处于所述第一热管理模式时:所述第一阀芯的第一端与其第二端连通,所述第二阀芯的第一端与其第二端连通,以使得所述电池热管理回路对所述电池进行冷却;所述第一阀芯的第三端与其第四端连通,以使得所述电驱热管理回路对所述电驱进行暖机。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热管理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热管理系统包括第二热管理模式,且当所述热管理系统处于所述第二热管理模式时:所述第一阀芯的第一端与其第二端连通,所述第二阀芯的第一端与其第二端连通,以使得所述电池热管理回路对所述电池进行冷却;所述第一阀芯的第三端与其第五端连通,且所述第一阀芯的第四端与其第六端连通,以将所述散热器串联至所述电驱热管理回路,使得所述电驱热管理回路所述电驱进行冷却。5.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热管理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热管理系统包括第三热管理模式,且当所述热管理系统处于所述第三热管理模式时:所述第一阀芯的第一端与其第三端连通,且所述第一阀芯的第二端与其第四端连通,所述第二阀芯的第一端与其第二端连通,以将所述电池热管理回路与所述电驱热管理回路串联,以利用所述电驱余热加热所述电池。6.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热管理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热管理系统包括第四热管理模式,且当所述热管理系统处于所述第四热管理模式时:所述第一阀芯的第二端与其第四端连通,且所述第二阀芯的第一端与其第三端连通,以将所述电池冷却器串联至所述电驱热管理回路,以利用所述电池冷却器对所述电驱进行余热回收。7.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热管理系统,其特征在于,当所述热管理系统处于所述第一热管理模式时,所述热管理系统的具体连接为:所述电池水泵的第二端连接所述第一阀芯的第三管路,所述第三管路通过所述第一空腔连通所述第一管路,所述第一管路连接所述电池冷却器的第一端,所述电池冷却器的第二端连接所述第八管路,所述第八管路通过所述第五空腔连通所述第七管路,所述第七管路连接所述电池,以实现所述电池热管理回路对所述电池进行冷却;
所述电驱的第一端连接所述第六管路,所述第六管路通过所述第三空腔连通所述第二管路,所述第二管路连接所述电驱水泵,以实现所述电驱热管理回路对所述电驱进行暖机。8.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热管理系统,其特征在于,当所述热管理系统处于所述第二热管理模式时,所述热管理系统的具体连接为:所述电池水泵的第二端连接所述第一阀芯的第三管路,所述第三管路通过所述第二空腔连通所述第一管路,所述第一管路连接所述电池冷却器的第一端,所述电池冷却器的第二端连接所述第八管路,所述第八管路通过所述第五空腔连通所述第七管路,所述第七管路连接所述电池,以实现所述电池热管理回路对所述电池进行冷却;所述电驱的第一端连接所述第六管路,所述第六管路通过所述第四空腔连通所述第五管路,所述第五管路连接所述散热器的第一端,所述散热器的第二端连接所述第四管路,所述第四管路通过所述第一空腔连通所述第二管路,所述第二管路连接所述电驱水泵,以实现所述电驱热管理回路所述电驱进行冷却。9.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热管理系统,其特征在...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朱明德严鹏沈兆江李鹏唐善政
申请(专利权)人:优跑汽车技术上海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