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自复磁控保安单元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674923 阅读:146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一种全自复磁控保安单元,包括外壳(2)、线路板(14)、插针(13)、进线簧片(10)、出线簧片(11)、热敏电阻(9)、放电管(8)、夹于放电管(8)之间的接地片(15)、弹簧(5)、滑块(3)、支撑盒(4)、发光管(1)、进线开关K↓[1]、K↓[3]和信号开关K↓[2],发光管(1)正极与插针(13)相联、负极与信号开关K↓[2]相联,进线簧片(10)与热敏电阻(9)、进线开关K↓[1]、K↓[3]、放电管(8)、接地片(15)相联形成回路,弹簧(5)限位于放电管(8)与滑块(3)之间,滑块(3)与放电管(8)之间设有永磁磁块(6)和与之配合的软磁体(7),其特征在于在所述的进线开关K↓[1]、K↓[3]处分别并联有与放电管串联的取样电阻(22),使外线通过取样电阻(22)与放电管(8)和接地片(15)联接,永磁磁块(6)与软磁体(7)之间的分开距离设置为1-3毫米。(*该技术在2013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一种电话配线架的磁控保安单元,尤其是一种全自复磁控保安单元
技术介绍
本企业曾在2002年申请了专利号为02206506.7、名称为“磁控保安单元”的专利,它包括外壳、线路板、插针、进线簧片、出线簧片、热敏电阻、放电管、夹于放电管之间的接地片、弹簧、滑块、支撑盒、发光管、进线开关和信号开关,发光管正极与插针相联、负极与信号开关相联,进线簧片与热敏电阻、进线开关、放电管、接地片、出线簧片、插针相联形成回路,弹簧限位于放电管与滑块之间,在滑块与放电管之间设有永磁磁块和与之配合的软磁体,软磁体紧贴在两个放电管的一侧。这种磁控保安单元结构简单、安全可靠且可重复使用。但它的重复使用需要靠手动复位来实现。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结构简单、安全且可以自动复位来实现保安单元的重复使用的全自复磁控保安单元。为实现以上目的,本技术的全自复磁控保安单元,包括外壳、线路板、插针、进线簧片、出线簧片、热敏电阻、放电管、夹于放电管之间的接地片、弹簧、滑块、支撑盒、发光管、进线开关和信号开关,发光管正极与插针相联、负极与信号开关相联,进线簧片与热敏电阻、进线开关、放电管、接地片、出线簧片、插针相联形成回路,弹簧限位于放电管与滑块之间,滑块与放电管之间设有永磁磁块和与之配合的软磁体,其特征在于在所述的进线开关处并联有与放电管串联的取样电阻,使外线通过取样电阻与放电管和接地片联接,永磁磁块与软磁体之间的分开距离设置为1-3毫米。所述永磁磁块与软磁体之间的分开距离设置为2毫米。采用本技术结构的全自复磁控保安单元,通过设置取样电阻和软硬磁之间的断开距离,可自动检测工频触碰情况,并在故障排除后自动复位,结构简单,安全可靠,实现了全自动重复使用。附图说明图1是本技术结构的主视剖面示意图。图2是本技术结构的俯视剖面示意图。图3是本技术的电路原理图。具体实施方式如图所示,本技术的全自复磁控保安单元包括发光管1、外壳2、滑块3、支撑盒4、弹簧5、永磁磁块6、软磁体7、放电管8、热敏电阻9、进线簧片10、出线簧片11、插座12、插针13、线路板14、接地片15、左进线弹片16、右进线弹片17、左进线定片18、右进线定片19、信号片20、接地信号片21、取样电阻22。接地片15夹于两个放电管8之间,设于支撑盒4一侧边的左进线弹片16和左进线定片18构成进线开关K1、设于支撑盒4另一侧边的右进线弹片17和右进线定片19构成进线开关K3,设于支撑盒4底侧与滑块3尾部相触的信号片20和接地信号片21构成信号开关K2。发光管1正极与插针13相联、负极与信号开关K2相联,弹簧5限位于放电管8与滑块3之间,滑块3与放电管8之间设有永磁磁块6和与之配合的软磁体7,永磁磁块6固定在滑块3的一端、软磁体7紧贴在两个放电管8的一侧。永磁磁块6和软磁体7消磁后的断开距离设置为1-3毫米,最好是2毫米,以便软磁体恢复磁性后自动吸合。进线簧片10与热敏电阻9、进线开关K1、K3、放电管8、接地片15、出线簧片11、插针13相联形成回路,在进线开关K1、K3处分别并联有与放电管8串联的取样电阻22。本技术的全自复磁控保安单元的工作原理是当外线工频触碰时,放电管放电把热量传递给软磁体,软磁体失磁,在弹簧的作用下,软磁体与永磁磁块分开,带动滑块动作,进线开关断开,切断外线。同时信号开关闭合,输出告警信号。此时并联在进线开关处的取样电阻自动检测外线工频触碰情况。如故障存在则放电管始终处于微放电状态,软磁体也处于失磁状态,保安单元处于断开保护状态。如故障排除,放电管不放电,软磁体恢复磁性,软磁体自动吸合永磁磁块,保安单元又恢复正常工作。本技术的使用大幅度减轻了机房工作人员的工作量。权利要求1.一种全自复磁控保安单元,包括外壳(2)、线路板(14)、插针(13)、进线簧片(10)、出线簧片(11)、热敏电阻(9)、放电管(8)、夹于放电管(8)之间的接地片(15)、弹簧(5)、滑块(3)、支撑盒(4)、发光管(1)、进线开关K1、K3和信号开关K2,发光管(1)正极与插针(13)相联、负极与信号开关K2相联,进线簧片(10)与热敏电阻(9)、进线开关K1、K3、放电管(8)、接地片(15)相联形成回路,弹簧(5)限位于放电管(8)与滑块(3)之间,滑块(3)与放电管(8)之间设有永磁磁块(6)和与之配合的软磁体(7),其特征在于在所述的进线开关K1、K3处分别并联有与放电管串联的取样电阻(22),使外线通过取样电阻(22)与放电管(8)和接地片(15)联接,永磁磁块(6)与软磁体(7)之间的分开距离设置为1-3毫米。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全自复磁控保安单元,其特征在于所述永磁磁块(6)与软磁体(7)之间分开的距离设置为2毫米。专利摘要本技术涉及一种全自复磁控保安单元,包括线路板、插针、进线簧片、出线簧片、热敏电阻、放电管、接地片、弹簧、滑块、发光管、进线开关和信号开关,发光管正极与插针相联、负极与信号开关相联,进线簧片与热敏电阻、进线开关、放电管、接地片、出线簧片、插针相联形成回路,弹簧限位于设有永磁磁块和与之配合的软磁体的滑块与放电管之间,在所述的进线开关处并联有与放电管串联的取样电阻,永磁磁块与软磁体之间的分开距离设置为1-3毫米。本产品可自动检测工频触碰情况,并在故障排除后自动复位,结构简单,安全可靠,实现了全自动重复使用。文档编号H01H71/12GK2640159SQ0325272公开日2004年9月8日 申请日期2003年9月9日 优先权日2003年9月9日专利技术者江国强 申请人:浙江万马集团电子有限公司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江国强
申请(专利权)人:浙江万马集团电子有限公司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
相关领域技术
  • 暂无相关专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