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动变速器的配线单元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2300764 阅读:110 留言:0更新日期:2015-11-11 11:09
在搭载于汽车的自动变速器而用于进行与变速动作相关的控制的配线单元(U)中,具备线束(WH)及与之连接的ROM(1)、对它们进行保持的金属制的保持板(2)。在保持板(2)形成有载置ROM(1)的保持部(33),并且在该保持部(33)一体形成有将ROM(1)紧固而固定在保持部(33)上的多个紧固片(36)。而且,在ROM(1)形成有定位用突部(37),在保持部(33)形成有定位用突部(37)适合嵌合的承受孔(39)。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自动变速器的配线单元
本专利技术涉及自动变速器的配线单元。
技术介绍
以往,例如,为了控制变速动作而向汽车的自动变速器组装配线单元,该配线单元将控制元件(ROM等)或各种传感器类等电气元件、及这些电气元件彼此之间、或者与外部的信号传递用的电气配线进行了单元化而成。作为具有这样的结构的技术,可以列举下述专利文献1。在先技术文献专利文献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2010-106946号公报
技术实现思路
专利技术要解决的课题与上述的情况不同,配线单元有时通过将电气元件或线束组装在金属制的保持板上而构成。在这样的情况下,如图13所示,在保持板100上保持ROM101。如该图所示,ROM101经由支架102而向保持板100固定。在ROM101的固定时,支架102首先在保持板100上被铆钉103紧固。并且,之后将ROM101载置在支架102上,接下来进行基于各紧固片104的紧固来进行固定。然而,若是这样的固定方式,则为了ROM101的安装而需要支架102这样的专用元件,存在元件个数增加的问题。本专利技术基于上述那样的情况而完成,其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能够削减元件个数的自动变速器的配线单元。用于解决课题的方案本专利技术的自动变速器的配线单元搭载于汽车的自动变速器且用于进行与变速动作相关的控制,其特征在于,具备:电气配线;与该电气配线连接的电气元件;及保持电气配线及电气元件的金属制的保持板,在保持板上形成载置电气元件的保持部,并且在该保持部一体地形成有将电气元件紧固而固定在保持部上的紧固片,在电气元件突出有定位用突部,在保持部形成有供定位用突部嵌合而进行电气元件的定位的承受部,承受部形成为整周关闭的贯通孔,紧固片夹着电气元件而在保持部的一方的侧缘与另一方的侧缘配置多片,并且在一方的侧缘设置的紧固片和在另一方的侧缘设置的所述紧固片的数目不同,在保持部中紧固片的数目少的一侧的侧缘附近配置承受部。专利技术效果根据本专利技术的自动变速器的配线单元,电气元件由一体地形成于保持部的紧固片紧固而进行固定。因此,与以往不同,不需要电气元件的固定用的专用元件,能够削减元件个数。另外,由于构成为在电气元件突出有定位用突部,在保持部形成有供嵌合定位用突部嵌合而进行电气元件的定位的承受部,因此在紧固作业前预先使定位用突部和承受部嵌合,从而能够预先将电气元件定位于保持板。由此,也没有在紧固作业时保持电气元件的烦琐,而且能得到良好的紧固状况。另外,承受部配置在保持部的一方的侧缘附近,因此能够将错误地反转电气元件进行组装这样的误组装的事态防患于未然。附图说明图1是配线单元的俯视图。图2是该配线单元的主视图。图3是该配线单元的侧视图。图4是保持板的俯视图。图5是该保持板的侧视图。图6是该保持板的主视图。图7是表示ROM的安装状态的剖视图。图8是表示利用按压部保持线束的状态的剖视图。图9是捆扎带的俯视图。图10是表示利用捆扎带将线束捆扎的状况的剖视图。图11(A)是表示带部以正确的插通顺序插通成对的通孔的情况的说明图,(B)是表示以错误的插通顺序插通的情况的说明图。图12是表示将线束捆扎的状态下的先通孔与带部的位置关系的剖视图。图13是表示以往的ROM的安装构造的立体图。具体实施方式对本专利技术中的优选的实施方式进行说明。(1)在本专利技术的自动变速器的配线单元中,可以是,所述各紧固片由从所述保持部立起的基部和在其前端侧形成得稍窄幅且能够将所述电气元件紧固的紧固部形成。这样,由于在各紧固片的基部的前端形成窄幅的紧固部,因此能够夹持电气元件并以比较轻的操作力进行紧固。(2)此外,可以是,所述保持板具有经由折弯部而配置的自由端部,所述保持部形成在该自由端部,并且在所述折弯部中跨该折弯部的区域形成有加强用的肋。根据这样的结构,当进行紧固片相对于电气元件的紧固作业时,以折弯部为中心而弯曲的力作用于保持部。此时,折弯部通过加强用的肋来提高弯曲刚性,因此能够避免伴随着紧固而保持板变形的事态。接下来,参照附图,说明将本专利技术的自动变速器的配线单元具体化后的实施例1。<实施例1>本实施例的自动变速器的配线单元U安装在汽车的自动变速器内,担任与变速动作关联的控制的一部分。配线单元U如图1至图3所示,具备ROM1或连接器等各种电气元件、由用于将电气元件相互等连接的多根电线构成的线束WH、及用于将这些电气元件或线束WH一并保持的金属制保持板2。如图4至图6所示,保持板2对金属制的长条的板材进行弯曲加工而形成。保持板2利用螺栓等而安装于未图示的自动变速器的壳体,在图示的情况下,在长度方向的靠两端部的两个部位及中间部这总计三个部位贯通形成螺栓插入孔3。如图1所示,在保持板2的图示右端部配置有端部连接器4。另一方面,保持板2的图示左端部向二方向分支,在一方的端部配置有与控制装置等连接的中继连接器5,在另一方配置了存储有与变速动作关联的数据的ROM1。ROM1的安装构造如后文详细说明,但是在ROM1中,电线7的一端侧与连接器6连接,电线7的另一端侧与中继连接器5连接。包含该电线7,从中继连接器5拉出由多根电线构成的线束WH,其干线沿着在保持板2的上表面形成的支承面8配线。从干线的多个部位分支出分支线,在从其中的图示四个部位拉出的分支线上分别连接与未图示的螺线管连接的连接器9。而且,从其他的部位拉出的分支线与所述的端部连接器4连接,进而在从其他的部位拉出的分支线上安装接地端子10,通过向在所述的螺栓插入孔3中的中央配置的螺栓插入孔3拧入螺栓而取得接地。如图6所示,保持板2中的从所述的端部连接器4的安装部位到长度方向的中央部的范围具有大致同一平面而水平地形成。并且,在保持板2中与形成有取得接地的螺栓插入孔3的部位的图示左方相邻的部位形成有阶梯11,图示左方比之低一段。保持板2中的该低出一段的部位为低位区域12,在该低位区域12设有对线束WH的干线部分的浮起进行限制的按压部13。按压部13从保持板2一体形成。具体而言如图8所示,由从支承面8的长度方向上的一方的侧缘向上表面侧立起的侧片14和从该立起端缘呈大致直角地弯曲并与支承面8大致平行地延伸出的按压片15构成,整体呈倒L字形状。按压片15的内表面形成对于线束WH的按压面16。按压面16在线束WH的配线方向上具有规定的长度尺寸地形成,能够将线束WH在一定长度范围内以面接触状态压紧。而且,按压面16相对于支承面8的高度位置设定成与形成在比阶梯11靠图示右方的高位区域17的上表面的高度大致相同。需要说明的是,在保持板2的长度方向的两侧缘中的形成有按压部13的一侧的相反侧的侧缘切口形成有弯曲的避让凹部18,如图4所示,按压片15的前端部在俯视观察下使前端部进入避让凹部18内。线束WH的干线在多个部位分开而插通保护管19(保护构件)。其中,也使用于利用上述的按压部13限制浮起的部位。在此使用的保护管19与按压部13相比为长条,避免因按压部13的端缘(断裂面有时变得尖锐)弄伤电线的包覆。保护管19由具有挠性的橡胶材料形成,在线束WH插通于保护管19的状态下,以压入倾向夹入按压面16与支承面8之间而进行保持。需要说明的是,如图2、图8所示,保持板2在安装于自动变速器的未图示的壳体的状态下,壳体侧的突起构造T接近而位于按压片15的上方。而且,线束WH在沿长度方向夹着按压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自动变速器的配线单元

【技术保护点】
一种自动变速器的配线单元,搭载于汽车的自动变速器且用于进行与变速动作相关的控制,所述自动变速器的配线单元的特征在于,具备:电气配线;与该电气配线连接的电气元件;及保持所述电气配线及所述电气元件的金属制的保持板,在所述保持板上形成载置所述电气元件的保持部,并且在该保持部一体地形成有将所述电气元件紧固而固定在所述保持部上的紧固片。

【技术特征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2013.03.29 JP 2013-0737061.一种自动变速器的配线单元,搭载于汽车的自动变速器且用于进行与变速动作相关的控制,所述自动变速器的配线单元的特征在于,具备:电气配线;与该电气配线连接的电气元件;及保持所述电气配线及所述电气元件的金属制的保持板,在所述保持板上形成载置所述电气元件的保持部,并且在该保持部一体地形成有将所述电气元件紧固而固定在所述保持部上的紧固片,在所述电气元件突出有定位用突部,在所述保持部形成有供所述定位用突部嵌合而进行所述电气元件的定位的承受部,所述承受部形成为整周关闭的贯通孔,所述...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河岛祐二岛村光裕伊藤悟
申请(专利权)人:住友电装株式会社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日本;JP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