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路冷却剂阀和具有该多路冷却剂阀的热泵系统技术方案

技术编号:36738619 阅读:10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3-04 10:12
本公开涉及一种多路冷却剂阀和具有该多路冷却剂阀的热泵系统,包括:外壳体,在外壳体中形成第一外部入口、第二外部入口和第三外部入口以及第一外部出口、第二外部出口和第三外部出口;以及内壳体,可旋转地设置在外壳体内部以选择性地将第一外部入口、第二外部入口和第三外部入口与第一外部出口、第二外部出口和第三外部出口流体连接,并且被划分为冷却剂分别流过的两段,当内壳体根据车辆的选择模式以预定间隔旋转时,第一外部入口选择性地与第一外部出口、第二外部出口或第三外部出口流体连通,第二外部入口选择性地与第一外部出口或第二外部出口流体连通,并且第三外部入口选择性地与第二外部出口、第二外部出口或第三外部出口流体连通。口流体连通。口流体连通。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多路冷却剂阀和具有该多路冷却剂阀的热泵系统
[0001]相关申请的交叉引用
[0002]本申请要求于2021年8月30日提交的申请号为10

2021

0114818的 韩国专利申请的优先权,该韩国专利申请的全部内容出于所有目的通 过引用并入本文。


[0003]本公开涉及一种多路冷却剂阀和具有该多路冷却剂阀的热泵系 统。更具体地,本公开涉及一种用于形成能够简化构造的多个冷却剂 流动路径的多路冷却剂阀及具有该多路冷却剂阀的热泵系统。

技术介绍

[0004]通常,用于车辆的空调系统包括使制冷剂循环以加热或冷却车辆 室内的空调装置。
[0005]不管外部温度的变化如何而将车辆室内保持在适当的温度从而保 持舒适的室内环境的空调装置被构造为通过在通过压缩机的驱动排出 的制冷剂通过冷凝器、储液干燥器、膨胀阀和蒸发器循环到压缩机的 过程中由蒸发器进行热交换来加热或冷却车辆室内。
[0006]即,在夏季的冷却模式下,空调装置通过冷凝器将从压缩机压缩 的高温高压气相制冷剂冷凝,使制冷剂通过储液干燥器和膨胀阀,然 后在蒸发器中蒸发制冷剂,来降低室内的温度和湿度。
[0007]另一方面,近来,随着对能源效率和环境污染问题的关注增加, 需要开发能够基本上替代内燃机车辆的环保车辆,并且这种环保车辆 通常被分类为利用燃料电池或电力作为动力源驱动的电动车辆和利用 发动机和电池驱动的混合动力车辆。
[0008]在这些环保车辆中的电动车辆或混合动力车辆中,与一般车辆的 空调不同,不使用单独的加热器,并且在环保车辆中使用的空调通常 被称为热泵系统。
[0009]另一方面,电动车辆通过将氧和氢之间的化学反应能转化为电能 来产生驱动力。在这个过程中,通过燃料电池中的化学反应产生热 能。因此,为了确保燃料电池的性能,需要有效地去除产生的热量。
[0010]此外,混合动力车辆通过利用从上述燃料电池或电池供应的电力 驱动马达并且通过使用普通燃料运行的发动机来产生驱动力。因此, 从燃料电池或电池和马达产生的热量应该被有效地去除以确保马达的 性能。
[0011]因此,在根据现有技术的混合动力车辆或电动车辆中,冷却装 置、热泵系统和电池冷却系统应分别利用单独的闭合回路来配置,以 防止马达、电气部件和包括燃料电池的电池发热。
[0012]因此,增加了设置在车辆前部的冷却模块的尺寸和重量,并且在 发动机舱中将冷却剂或制冷剂供应到热泵系统、冷却装置和电池冷却 系统中的每一个的连接管的布局变得复杂。
[0013]此外,由于根据车辆状态对电池进行加热或冷却的电池冷却系统 是分开设置的,
以使电池表现出最佳性能,因此应用了用于将各个连 接管相互连接的多个阀,导致车辆的整体制造成本增加。
[0014]在本公开
技术介绍
部分中公开的信息仅用于增强对本公开的一般 背景的理解,并且不可被视为对这些信息形成本领域技术人员已知的 现有技术的承认或任何形式的暗示。

技术实现思路

[0015]本公开的各方面旨在提供一种可以通过一个冷却剂阀形成多个冷 却剂流动路径从而简化系统布局并降低制造成本的多路冷却剂阀和具 有该多路冷却剂阀的热泵系统。
[0016]此外,本公开的各方面旨在提供一种可以通过简单控制而在一个 阀中根据车辆的选择模式形成多个冷却流动路径的多路冷却剂阀和具 有该多路冷却剂阀的热泵系统。
[0017]根据本公开的各种示例性实施例的一种多路冷却剂阀包括:外壳 体,在外壳体中形成第一外部入口、第二外部入口、第三外部入口、 第一外部出口、第二外部出口和第三外部出口;以及内壳体,可旋转 地设置在外壳体内部以选择性地将第一外部入口、第二外部入口和第 三外部入口与第一外部出口、第二外部出口和第三外部出口流体连 接,并且被划分为冷却剂分别流过的两段,其中,当内壳体根据车辆 的选择模式以预定间隔旋转时,第一外部入口选择性地与第一外部出 口、第二外部出口或第三外部出口流体连通,第二外部入口选择性地 与第一外部出口或第二外部出口流体连通,并且第三外部入口选择性 地与第二外部出口、第二外部出口或第三外部出口流体连通。
[0018]内壳体可以包括:中空内主体构件,其上表面和下表面开口;第 一分隔壁,基于内主体构件的高度方向将内主体构件分隔为第一内主 体构件和第二内主体构件;罐连接部,形成在第一内主体构件的旋转 中心处,并与第二内主体构件流体连通;一对第二分隔壁,分别在与 罐连接部隔开一定间隙的位置处平行地形成,以将第一内主体构件的 内部划分为垂直于高度方向的第一内部腔室、第二内部腔室和第三内 部腔室;第三分隔壁,基于旋转中心将第二内主体构件的内部分为沿 圆周方向以预定角度隔开的第四内部腔室、第五内部腔室和第六内部 腔室;以及多个通孔,分别沿第一内主体构件和第二内主体构件的外 周面形成。
[0019]多个通孔可以包括:第一通孔、第二通孔、第三通孔、第四通 孔、第五通孔和第六通孔,形成在沿第一内主体构件的圆周以预定第 一角度隔开的位置处;以及第七通孔、第八通孔、第九通孔、第十通 孔、第十一通孔和第十二通孔,形成在沿第二内主体构件的圆周以预 定第二角度隔开的位置处。
[0020]第一通孔和第四通孔可以与第一内部腔室流体连通,第二通孔和 第三通孔可以与第二内部腔室流体连通,第五通孔和第六通孔可以与 第三内部腔室流体连通,第七通孔和第八通孔可以与第四内部腔室流 体连通,第九通孔和第十通孔可以与第五内部腔室流体连通,并且第 十一通孔和第十二通孔可以与第六内部腔室流体连通。
[0021]水泵可以分别安装在第一外部出口和第二外部出口上。
[0022]模式可以包括内壳体在外壳体内部以预定角度旋转的第一模式、 第二模式、第三模式和第四模式。
[0023]在第一模式下,第一外部入口可以通过第一内部腔室与第二外部 出口流体连通,
第二外部入口可以通过第二内部腔室与第一外部出口 流体连通,并且第三外部入口可以通过第三内部腔室与第三外部出口 流体连通。
[0024]在第二模式下,第一外部入口可以通过第四内部腔室与第一外部 出口流体连通,第二外部入口可以通过第五内部腔室与第二外部出口 流体连通,并且第三外部入口可以通过第六内部腔室与第三外部出口 流体连通。
[0025]在第三模式下,第一外部入口可以通过第四内部腔室与第三外部 出口流体连通,第二外部入口可以通过第五内部腔室与第一外部出口 流体连通,并且第三外部入口可以通过第六内部腔室与第二外部出口 流体连通。
[0026]在第四模式下,第一外部入口可以通过第二内部腔室与第三外部 出口流体连通,第二外部入口可以通过第三内部腔室与第二外部出口 流体连通,并且第三外部入口可以通过第一内部腔室与第一外部出口 流体连通。
[0027]第一通孔、第二通孔、第三通孔、第四通孔、第五通孔和第六通 孔可以分别形成在与第七通孔、第八通孔、第九通孔、第十通孔、第 十一通孔和第十二通孔错开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多路冷却剂阀,包括:外壳体,在所述外壳体中形成第一外部入口、第二外部入口、第三外部入口、第一外部出口、第二外部出口和第三外部出口;以及内壳体,可旋转地设置在所述外壳体内部以选择性地将所述第一外部入口、所述第二外部入口和所述第三外部入口与所述第一外部出口、所述第二外部出口和所述第三外部出口流体连接,并且被划分为冷却剂分别流过的两段,其中,当所述内壳体根据所述车辆的选择模式以预定间隔旋转时,所述第一外部入口选择性地与所述第一外部出口、所述第二外部出口或所述第三外部出口流体连通,所述第二外部入口选择性地与所述第一外部出口或所述第二外部出口流体连通,并且所述第三外部入口选择性地与所述第二外部出口、所述第二外部出口或所述第三外部出口流体连通。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多路冷却剂阀,其中,所述内壳体包括:中空内主体构件,所述中空内主体构件的上表面和下表面开口;第一分隔壁,基于所述内主体构件的高度方向将所述内主体构件分隔为第一内主体构件和第二内主体构件;罐连接部,形成在所述第一内主体构件的旋转中心处,并与所述第二内主体构件流体连通;一对第二分隔壁,分别在与所述罐连接部隔开一定间隙的位置处平行地形成,以将所述第一内主体构件的内部划分为垂直于所述高度方向的第一内部腔室、第二内部腔室和第三内部腔室;第三分隔壁,基于所述旋转中心将所述第二内主体构件的内部划分为沿圆周方向以预定角度隔开的第四内部腔室、第五内部腔室和第六内部腔室;以及多个通孔,分别沿所述第一内主体构件和所述第二内主体构件的外周面形成。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多路冷却剂阀,其中,所述罐连接部定位成高于所述第一内主体构件的上端部。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多路冷却剂阀,其中,所述多个通孔包括:第一通孔、第二通孔、第三通孔、第四通孔、第五通孔和第六通孔,形成在沿所述第一内主体构件的圆周以预定第一角度隔开的位置处;以及第七通孔、第八通孔、第九通孔、第十通孔、第十一通孔和第十二通孔,形成在沿所述第二内主体构件的圆周以预定第二角度隔开的位置处。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多路冷却剂阀,其中,所述第一通孔和所述第四通孔与所述第一内部腔室流体连通,所述第二通孔和所述第三通孔与所述第二内部腔室流体连通,所述第五通孔和所述第六通孔与所述第三内部腔室流体连通,所述第七通孔和所述第八通孔与所述第四内部腔室流体连通,所述第九通孔和所述第十通孔与所述第五内部腔室流体连通,并且所述第十一通孔和所述第十二通孔与所述第六内部腔室流体连通。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多路冷却剂阀,其中,水泵分别安装在所述第一外部出口和所述第二外部出口上。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多路冷却剂阀,其中,所述选择模式包括所述内壳体在所述外壳体内部以预定角度旋转的第一模式、第二模式、第三模式和第四模式。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多路冷却剂阀,其中,在所述第一模式下,所述第一外部入口通过所述第一内部腔室与所述第二外部出口流体连通,所述第二外部入口通过所述第二内部腔室与所述第一外部出口流体连通,并且所述第三外部入口通过所述第三内部腔室与所述第三外部出口流体连通。9.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多路冷却剂阀,其中,在所述第二模式下,所述第一外部入口通过所述第四内部腔室与所述第一外部出口流体连通,所述第二外部入口通过所述第五内部腔室与所述第二外部出口流体连通,并且所述第三外部入口通过所述第六内部腔室与所述第三外部出口流体连通。10.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多路冷却剂阀,其中,在所述第三模式下,所述第一外部入口通过所述第四内部腔室与所述第三外部出口流体连通,所述第二外部入口通过所述第五内部腔室与所述第一外部出口流体连通,并且所述第三外部入口通过所述第六内部腔室与所述第二外部出口流体连通。11.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多路冷却剂阀,其中,在所述第四模式下,所述第一外部入口通过所述第二内部腔室与所述第三外部出口流体连通,所述第二外部入口通过所述第三内部腔室与所述第二外部出口流体连通,并且所述第三外部入口通过所述第一内部腔室与所述第一外部出口流体连通。12.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多路冷却剂阀,其中,所述第一通孔、所述第二通孔、所述第三通孔、所述第四通孔、所述第五通孔和所述第六通孔分别形...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郑成斌吴东锡朴南昊金渊浩朴万熙金载然赵完济
申请(专利权)人:起亚株式会社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