进路路径选择方法以及存储介质、电子设备技术

技术编号:36732659 阅读:18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3-04 10:00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进路路径选择方法以及存储介质、电子设备。其中,进路路径选择方法包括获取车辆运营线路的大小交路数据,并根据大小交路数据得到进路路径数组;在运营车辆达到车辆运营线路中的触发轨时,确定运营车辆的起点进路和终点进路;根据起点进路和终点进路从进路路径数组中选择候选进路路径,并对候选进路路径进行筛选,得到目标进路路径。该进路路径选择方法,可以降低进路选路的耗时。可以降低进路选路的耗时。可以降低进路选路的耗时。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进路路径选择方法以及存储介质、电子设备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车辆
,尤其涉及一种进路路径选择方法以及存储介质、电子设备。

技术介绍

[0002]目前,进路选路方法,大都忽略了匹配的进路是否符合运营需求,是否是列车通用路线;同时,选路方法也不够智能、也不够简便快捷,使得进路选路存在耗时时间长且需要重复大量计算的问题。并且,对于灯泡线区段,由于列车在灯泡线拐点会转换方向,因此如果列车在灯泡线触发轨查找路径,会找到可能绕路的进路。

技术实现思路

[0003]本专利技术旨在至少在一定程度上解决相关技术中的技术问题之一。为此,本专利技术的第一个目的在于提出一种进路路径选择方法,以降低进路选路的耗时。
[0004]本专利技术的第二个目的在于提出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
[0005]本专利技术的第三个目的在于提出一种电子设备。
[0006]为达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第一方面实施例提出了一种进路路径选择方法,包括以下步骤:获取车辆运营线路的大小交路数据,并根据所述大小交路数据得到进路路径数组;在运营车辆达到所述车辆运营线路中的触发轨时,确定所述运营车辆的起点进路和终点进路;根据所述起点进路和所述终点进路从所述进路路径数组中选择候选进路路径,并对所述候选进路路径进行筛选,得到目标进路路径。
[0007]为达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第二方面实施例提出了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其上存储有计算机程序,所述计算机程序被处理器执行时,实现上述的进路路径选择方法。
[0008]为达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第三方面实施例提出了一种电子设备,包括存储器、处理器和存储在所述存储器上的计算机程序,所述计算机程序被所述处理器执行时,实现上述的进路路径选择方法。
[0009]本专利技术实施例的进路路径选择方法以及存储介质、电子设备,通过获取车辆运营线路的大小交路数据,进而根据大小交路数据得到进路路径数组,从而运营车辆可以根据起点进路和终点进路从该进路路径数组中选择适合自身的目标进路路径,既满足大客流区段的运能需求,又能提高列车使用效率,且能够降低自动进路选路耗时,同时降低重复计算。
[0010]本专利技术附加的方面和优点将在下面的描述中部分给出,部分将从下面的描述中变得明显,或通过本专利技术的实践了解到。
附图说明
[0011]图1是本专利技术一个示例的大小交路的示意图;
[0012]图2是本专利技术一个实施例的进路路径选择方法的流程图;
[0013]图3是本专利技术一个示例的车辆运行线路的示意图;
[0014]图4是本专利技术一个示例的大小交路数据的示意图;
[0015]图5是本专利技术一个示例的进路路径数组的示意图;
[0016]图6是本专利技术一个示例的停车轨的示意图;
[0017]图7是本专利技术实施例的进路路径选择装置的结构框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18]下面详细描述本专利技术的实施例,所述实施例的示例在附图中示出,其中自始至终相同或类似的标号表示相同或类似的元件或具有相同或类似功能的元件。下面通过参考附图描述的实施例是示例性的,旨在用于解释本专利技术,而不能理解为对本专利技术的限制。
[0019]下面参考附图描述本专利技术实施例的进路路径选择方法以及存储介质、电子设备。
[0020]在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采用大小交路运行方案,将车辆运营线路分为大交路和小交路。上述大交路(也叫长交路)是指列车在线路的两个终点站间运行,到达线路终点站后折返;小交路(也叫短交路)是指列车在线路的某一区段内运行、在指定的中间站上折返;大小交路(也叫长短交路)是指列车在线路上的运行距离有大、小交路两种方式,在线路的部分区段共线运行。如图1所示,图1中的车辆运营线路共包括三个站台:站台1、站台2、站台3,则以站台1、站台3为终点站的线路即为大交路,以站台1、站台2为终点站的线路即为小交路。
[0021]图2是本专利技术一个实施例的进路路径选择方法的流程图。
[0022]如图2所示,进路路径选择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0023]S11,获取车辆运营线路的大小交路数据,并根据大小交路数据得到进路路径数组。
[0024]具体地,在运营设计阶段,获取车辆运行线路,该车辆运行线路分为正线和车辆段。进而考虑车辆的电力、折返站选址、列车救援、上下客流形态不同等问题,获取车辆运营线路的大小交路数据,将大小交路数据中的每条交路包含的进路按照上下行分类,并将分类得到的进路路径进行组合得到进路路径数组。且在将大小交路数据中的每条交路包含的进路按照上下行分类组合的同时,还可对各进路路径按照预设编号规则进行编号得到各进路的索引,从而根据编号结果得到进路路径数组。通过采用大小交路混跑方式,既满足大客流区段的运能需求,又能提高列车使用效率。
[0025]作为一个示例,在运营设计阶段,获取如图3所示车辆运行线路,该车辆运行线路的正线包括站台:起点站、中间站1、中间站2、折返站1、中间站3、折返站2、中间站4、终点站,还包括多个其他的中间站与折返站(图中未示出);该车辆运行线路包括与折返站1对应的车辆段,以及与该车辆段对应的车辆段折返轨1(图中未示出),还包括与折返站2对应的车辆段(图中未示出)以及与该车辆段对应的车辆段折返轨2(图中未示出)、与终点站对应的车辆段(图中未示出)以及与该车辆段对应的车辆段折返轨3(图中未示出)。考虑车辆的电力、折返站选址、列车救援、上下客流形态不同等问题,从该车辆运行线路上选取起点站、中间站1、中间站2、折返站1、中间站3、折返站2、中间站4、终点站,从而获取如图4所示的大小交路数据。上述大小交路数据包括大交路与小交路,如图4所示,上述大交路为起点站

终端站,上述小交路包括:起点站

折返站1、起点站

折返站2、折返站1

折返站2、折返站1

终点站、折返站2

终点站、折返站1

车辆段折返轨1、折返站2

车辆段折返轨2、折返站3

车辆段
折返轨3,需要说明的是,图4仅仅是对该示例中的大小交路数据进行举例,该示例中还包括多个图4中未示出的大小交路数据,例如起点站

车辆段折返轨1、起点站

车辆段折返轨2。将上述大小条路中的各进路按照上下行分类,并按照预设的编号规则进行编号,得到如图5所示的进路路径数组。图5中的进路1、进路2、进路3等即为对应的进路的索引。
[0026]S12,在运营车辆达到车辆运营线路中的触发轨时,确定运营车辆的起点进路和终点进路。
[0027]具体地,在运营车辆达到车辆运营线路中的触发轨时,获取运营车辆的当前位置和车辆类型,并根据当前位置和车辆类型确定运营车辆的起点进路和终点进路。例如,可以在运营车辆接近自动触发进路的信号机时,确定需要执行自动进路,进而获取运营车辆的当前位置和车辆类型。
[0028]其中,在车辆类型为计划车时,获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进路路径选择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获取车辆运营线路的大小交路数据,并根据所述大小交路数据得到进路路径数组;在运营车辆达到所述车辆运营线路中的触发轨时,确定所述运营车辆的起点进路和终点进路;根据所述起点进路和所述终点进路从所述进路路径数组中选择候选进路路径,并对所述候选进路路径进行筛选,得到目标进路路径。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进路路径选择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根据所述大小交路数据得到进路路径数组,包括:将所述大小交路数据中的每条交路包含的进路按照上下行分类,并将分类得到的进路路径进行组合得到所述进路路径数组。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进路路径选择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确定所述运营车辆的起点进路和终点进路,包括:获取所述运营车辆的当前位置和车辆类型,并根据所述当前位置和所述车辆类型确定所述运营车辆的起点进路和终点进路。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进路路径选择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根据所述当前位置和所述车辆类型确定所述运营车辆的起点进路和终点进路,包括:在所述车辆类型为计划车时,获取所述运营车辆的运行计划,并根据所述运行计划确定所述运营车辆下一站所在的进路;将所述当前位置所在的进路作为所述起点进路,将所述下一站所在的进路作为所述终点进路。5.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进路路径选择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根据所述当前位置和所述车辆类型确定所述运营车辆的起点进路和终点进路,包括:在所述车辆类型为头码车时,获取所述运营车辆的终点站;将所述当前位置所在的进路作为所述起点进路,将所述终点站所在的进路作为所述终点进路。6.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进路路径选择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根据所述起点进路和所述终点进路从所述进路路径数组中获取候选进路路径,包括:将所述进路路径数组中所有同时包含所述起点进路和所述终点进路的进路路径,作为所述候选进路路径。7.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进路路径选择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对所述候选进路路径进行筛选,得到目标进路路径,包括:如果所述候选进路路径中存在重复路径,则将重复路径删除;...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戴幸黄伟
申请(专利权)人:比亚迪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