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新型的汽车静态下的拖拽系统,包括牵引机构、导向机构和抬车机构;汽车的车轮放置在抬车机构上方,抬车机构底部设置有滚轮;牵引机构通过导向机构与汽车连接,所述牵引机构(1)包括变频电机(11)、减速机(12)、卷筒(13)、钢丝绳(14),变频电机(11)的输出端通过减速机(12)带动卷筒(13)旋转。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有益效果:一种新型的汽车静态下的拖拽系统可广泛应用于汽车在所有静态试验下如冒烟、着火或氢燃料泄漏等特殊状况下,将汽车迅速从试验区域移至指定的应急处理区域后,再进行下一步应急处理,使试验区域内的工作人员、其它辅助设备以及相关建筑物的安全得到最大限度地保证。限度地保证。限度地保证。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新型的汽车静态下的拖拽系统
[0001]本技术属于汽车试验安全
,尤其是涉及一种新型的汽车静态下的拖拽系统。
技术介绍
[0002]随着我国汽车行业的快速发展,各汽车生产商为了满足市场与客户的要求,都着眼于提升汽车的操控性、动力性、舒适性、安全性,各项技术升级上都投入了大量的人力物力,尤其是随着新能源汽车的跨越式发展,汽车产销和保有量也是逐年递增,但像充电自燃、行驶自燃、碰撞自燃、浸泡自燃、停车自燃等现象时有发生,因此每一款新型汽车问世之前都需要进行大量的试验进行验证,但在试验中如果发生车辆冒烟、自燃以及可燃气体泄漏等情况,极易发生爆炸并引起火灾;
[0003]由于试验车辆附近会放置相关的测试设备,当前在测试车辆发生燃烧的情况下,由于新能源汽车的燃烧速度比常规汽油车快,因此撤离时间有限,为了保证工作人员安全,首先保证人员撤离,就可能无法顾及周边试验设备,同时也可能对未及时撤离的工作人员造成安全隐患;
[0004]为了使试验区域内的工作人员、其它辅助设备以及相关建筑物的安全得到最大限度地保证,因此亟需一种在车辆发生险情情况下,可以将车辆快速拖出试验场区的相关设备。
技术实现思路
[0005]有鉴于此,本技术旨在提出一种新型的汽车静态下的拖拽系统,以实现汽车在一系列静态试验下如发生冒烟、自燃以及可燃气体泄漏等情况下,将汽车迅速从试验区域移至指定的应急处理区域后,再进行下一步应急处理,使试验区域内的工作人员、其它辅助设备以及相关建筑物的安全得到最大限度地保证。
[0006]为达到上述目的,本技术的技术方案是这样实现的:
[0007]一种新型的汽车静态下的拖拽系统,包括牵引机构、导向机构和抬车机构;
[0008]汽车的车轮放置在抬车机构上方,抬车机构底部设置有滚轮;
[0009]牵引机构通过导向机构与汽车连接。
[0010]进一步的,所述牵引机构包括变频电机、减速机、卷筒、钢丝绳,变频电机的输出端通过减速机带动卷筒旋转,钢丝绳的一端固定在卷筒上,另一端是自由端。
[0011]进一步的,所述导向机构包括导向轮,所述导向轮用于改变钢丝绳的走向,钢丝绳的自由端依次环绕过多个所述导向轮后,最终与汽车被拖拽方向一致。
[0012]进一步的,所述抬车机构设置在车轮位置,抬车机构的数量与车轮的数量一致,抬车机构底部四角设有滚轮,用于减小拖拽过程中车辆与地面间的摩擦。
[0013]进一步的,还包括电缆及管路脱离机构,所述电缆及管路脱离机构包括电机,所述电机的输出端连接切割片;
[0014]还包括滑台和用于带动滑台移动的电缸,与汽车连接的外部电缆及管路夹持在滑台上,电缸推动滑台向切割片移动,直至将与汽车连接的外部电缆及管路切断。
[0015]进一步的,还包括牵引角架,牵引角架与位于前端车轮处的两个抬车机构固定连接。
[0016]进一步的,还包括挡板,所述挡板设置在汽车两侧的地面上。
[0017]相对于现有技术,本技术所述的一种新型的汽车静态下的拖拽系统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0018](1)本技术所述的一种新型的汽车静态下的拖拽系统可广泛应用于汽车在所有静态试验下如冒烟、着火或氢燃料泄漏等特殊状况下,将汽车迅速从试验区域移至指定的应急处理区域后,再进行下一步应急处理,使试验区域内的工作人员、其它辅助设备以及相关建筑物的安全得到最大限度地保证;
[0019](2)本技术所述的一种新型的汽车静态下的拖拽系统的牵引机构采用变频电机驱动减速机,进而驱动钢丝绳,与控制系用配合可精确控制拖拽时的拖拽力、拖拽速度及拖拽距离,实现汽车在拖拽过程中的快速平稳安全;
[0020](3)本技术所述的一种新型的汽车静态下的拖拽系统的抬车机构体积小、重量轻,且每套抬车机构可独立操作完成车轮与地面的脱离,与其它抬车机构之间互不干涉;
[0021](4)本技术所述的一种新型的汽车静态下的拖拽系统采用的电缆及管路脱离机构,可根据与汽车相连的外部电缆及管路实际情况配置一套或几套,在紧急状态下可快速完成外部电缆及管路的脱离;
[0022](5)本技术所述的一种新型的汽车静态下的拖拽系统在汽车两侧设置了挡板,试验过程中可手动掀起,在汽车拖拽过程中防止跑偏,未进行试验时可放平与地面同平。
附图说明
[0023]构成本技术的一部分的附图用来提供对本技术的进一步理解,本技术的示意性实施例及其说明用于解释本技术,并不构成对本技术的不当限定。在附图中:
[0024]图1为本技术实施例所述的一种新型的汽车静态下的拖拽系统的结构示意图;
[0025]图2为本技术实施例所述的电缆及管路脱离机构的局部放大图;
[0026]图3为本技术实施例所述的抬车机构的局部放大图;
[0027]图4为本技术实施例所述的牵引机构结构放大示意图;
[0028]图5为本技术实施例所述的牵引角架结构放大示意图。
[0029]附图标记说明:
[0030]1‑
牵引机构;11
‑
变频电机;12
‑
减速机;13
‑
卷筒;14
‑
钢丝绳2
‑
导向机构;21
‑
导向轮;3
‑
抬车机构;31
‑
滚轮;4
‑
牵引角架;5
‑
电缆及管路脱离机构;51
‑
电机;52
‑
切割片;53
‑
滑台;54
‑
电缸;55
‑
外部电缆及管路;6
‑
挡板;7
‑
控制系统。
具体实施方式
[0031]需要说明的是,在不冲突的情况下,本技术中的实施例及实施例中的特征可以相互组合。
[0032]下面将参考附图并结合实施例来详细说明本技术。
[0033]一种新型的汽车静态下的拖拽系统,包括:
[0034]牵引机构1,所述牵引机构1上通过变频电机5111带动减速机12,进而带动卷筒13旋转,钢丝绳14的一端固定在卷筒13上,钢丝绳14另一端是自由端;
[0035]导向机构2,所述导向机构2通过若干个固定的导向轮21,改变钢丝绳 14的走向,钢丝绳14的自由端依次环绕过多个所述导向轮21后,最终与汽车被拖拽方向一致;
[0036]抬车机构3,所述抬车机构3位于车轮的位置,数量与车轮的数量一致,每套抬车机构3可独立操作,最终将汽车所有车轮抬起与地面脱离。抬车机构3底部设有滚轮31,可减小拖拽过程中车辆与地面间的摩擦;
[0037]牵引角架4,牵引角架4与拖拽方向上最前端的两个抬车机构3通过螺钉固连;
[0038]电缆及管路脱离机构5,所述电缆及管路脱离机构5是电机51带动切割片52旋转,与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新型的汽车静态下的拖拽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牵引机构(1)、导向机构(2)和抬车机构(3);汽车的车轮放置在抬车机构(3)上方,抬车机构(3)底部设置有滚轮(31);牵引机构(1)通过导向机构(2)与汽车连接;所述牵引机构(1)包括变频电机(11)、减速机(12)、卷筒(13)、钢丝绳(14),变频电机(11)的输出端通过减速机(12)带动卷筒(13)旋转,钢丝绳(14)的一端固定在卷筒(13)上,另一端是自由端。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新型的汽车静态下的拖拽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导向机构(2)包括导向轮(21),所述导向轮(21)用于改变钢丝绳的走向,钢丝绳(14)的自由端依次环绕过多个所述导向轮(21)后,最终与汽车被拖拽方向一致。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新型的汽车静态下的拖拽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抬车机构(3)设置在车轮位置,抬车机构(3...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胡世广,王金友,屠秋鹏,吕晓洲,刘庆存,查宏民,苏全在,白如玉,
申请(专利权)人:中汽研汽车工业工程天津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