动力电池自行走智能加载试验系统技术方案

技术编号:41273962 阅读:3 留言:0更新日期:2024-05-11 09:27
本技术提供了一种动力电池自行走智能加载试验系统,包括电伺服加载装置和行走机构,电伺服加载装置设置在行走机构上;所述电伺服加载装置用于为动力电池提供试验要求的竖直向上的加载力;通过行走机构带动电伺服加载装置运动。本技术有益效果:动力电池自行走智能加载试验系统,可广泛应用于汽车动力电池的底部加载试验,包括挤压或针刺试验,如果动力电池在试验中出现冒烟、着火的情况下,智能加载试验系统可通过行走机构快速撤离危险区,以保证智能加载试验系统的设备安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属于机械结构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动力电池自行走智能加载试验系统


技术介绍

1、随着我国新能源汽车产业的迅猛发展,动力电池作为新能源汽车不可缺少的关键部件,其产量也是逐年递增,动力电池作为新能源汽车的储能装置,其本身有一定概率的危险性,动力电池在一定的外力作用下,会产生冒烟、着火,甚至爆燃,如果上述现象发生,会给人民的生命财产带来极大的危害,因此,我国制定了非常严苛的动力电池安全标准,动力电池生产厂家也为提高产品的安全性而不断努力,并通过大量的试验对产品的性能进行验证。

2、现有的在动力电池试验过程中的加载方式为人工进行操作,假如工作人员撤离不及时存在安全隐患,因此亟需一种替代人工的加载试验系统。


技术实现思路

1、有鉴于此,本技术旨在提出一种动力电池自行走智能加载试验系统,以至少解决
技术介绍
中的至少一个问题。

2、为达到上述目的,本技术的技术方案是这样实现的:

3、动力电池自行走智能加载试验系统,包括电伺服加载装置和行走机构,电伺服加载装置设置在行走机构上;

4、所述电伺服加载装置用于为动力电池提供试验要求的竖直向上的加载力;通过行走机构带动电伺服加载装置运动。

5、进一步的,电伺服加载装置包括设置在底部的第一支撑板,第一支撑板上设有第一导向杆,第一支撑板上方设置有第二支撑板,第二支撑板上设置有与第一导向杆配合的第一导向套,第一导向杆设置在第一导向套内。

6、进一步的,第二支撑板上方设置有导向板,导向板上设置有第二导向套;

7、包括加载杆,加载杆上方设置有加载板,加载板上布置有与第二导向套配合的第二导向杆,第二导向杆设置在第二导向套内;

8、加载板前端安装加载头。

9、进一步的,加载杆连接载荷传感器,载荷传感器再与上端的加载板相连,利用所述载荷传感器测量加载力。

10、进一步的,电伺服加载装置包括框架,框架固定在第二支撑板上。

11、进一步的,行走机构包括滚轮固定板、伺服电机、减速机、主动滚轮、从动滚轮和链条;

12、滚轮固定板固定在第二支撑板的两侧,滚轮固定板外侧安装有主动滚轮和从动滚轮;

13、滚轮固定板内侧安装伺服电机与减速机,伺服电机驱动减速机进而驱动主动滚轮旋转;

14、主动滚轮通过链条带动同侧的从动滚轮同步转动。

15、进一步的,包括激光辅助定位系统,所述激光辅助定位系统包括垂直布置的第一激光笔与第二激光笔,第一激光笔与第二激光笔通过支架安装在框架上。

16、进一步的,包括图像视觉系统,所述图像视觉系统用于采集试验过程画面。

17、进一步的,包括安全防护装置,所述安全防护装置设置在动力电池自行走智能加载试验系统外侧。

18、相对于现有技术,本技术所述的动力电池自行走智能加载试验系统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19、本技术所述的动力电池自行走智能加载试验系统,可广泛应用于汽车动力电池的底部加载试验,包括挤压或针刺试验,如果动力电池在试验中出现冒烟、着火的情况下,智能加载试验系统可通过行走机构快速撤离危险区,以保证智能加载试验系统的设备安全。

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动力电池自行走智能加载试验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电伺服加载装置(1)和行走机构(2),电伺服加载装置(1)设置在行走机构(2)上;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动力电池自行走智能加载试验系统,其特征在于:电伺服加载装置(1)包括设置在底部的第一支撑板(102),第一支撑板(102)上设有第一导向杆(103),第一支撑板(102)上方设置有第二支撑板(104),第二支撑板(104)上设置有与第一导向杆(103)配合的第一导向套(105),第一导向杆(103)设置在第一导向套(105)内。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动力电池自行走智能加载试验系统,其特征在于:第二支撑板(104)上方设置有导向板(106),导向板(106)上设置有第二导向套(107);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动力电池自行走智能加载试验系统,其特征在于:加载杆(101)连接载荷传感器(108),载荷传感器(108)再与上端的加载板(109)相连,利用所述载荷传感器(108)测量加载力。

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动力电池自行走智能加载试验系统,其特征在于:电伺服加载装置(1)包括框架(112),框架(112)固定在第二支撑板(104)上。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动力电池自行走智能加载试验系统,其特征在于:行走机构(2)包括滚轮固定板(201)、伺服电机(202)、减速机(203)、主动滚轮(204)、从动滚轮(205)和链条(206);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动力电池自行走智能加载试验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激光辅助定位系统(4),所述激光辅助定位系统(4)包括垂直布置的第一激光笔(401)与第二激光笔(402),第一激光笔(401)与第二激光笔(402)通过支架安装在框架(112)上。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动力电池自行走智能加载试验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图像视觉系统(3),所述图像视觉系统(3)用于采集试验过程画面。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动力电池自行走智能加载试验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安全防护装置(5),所述安全防护装置(5)设置在动力电池自行走智能加载试验系统外侧。

...

【技术特征摘要】

1.动力电池自行走智能加载试验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电伺服加载装置(1)和行走机构(2),电伺服加载装置(1)设置在行走机构(2)上;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动力电池自行走智能加载试验系统,其特征在于:电伺服加载装置(1)包括设置在底部的第一支撑板(102),第一支撑板(102)上设有第一导向杆(103),第一支撑板(102)上方设置有第二支撑板(104),第二支撑板(104)上设置有与第一导向杆(103)配合的第一导向套(105),第一导向杆(103)设置在第一导向套(105)内。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动力电池自行走智能加载试验系统,其特征在于:第二支撑板(104)上方设置有导向板(106),导向板(106)上设置有第二导向套(107);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动力电池自行走智能加载试验系统,其特征在于:加载杆(101)连接载荷传感器(108),载荷传感器(108)再与上端的加载板(109)相连,利用所述载荷传感器(108)测量加载力。

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查宏民胡世广王金友吕晓洲白如玉张振岩刘庆存屠秋鹏
申请(专利权)人:中汽研汽车工业工程天津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