轮胎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6701262 阅读:20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3-01 09:18
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轮胎,提高环形跑道行驶之类的高负荷行驶时的操纵稳定性能以及排水性能。轮胎(1)具有胎面部(2)。胎面部(2)包含与第1陆地部(7)依次邻接的第2陆地部(8)、第3陆地部(9)。在第2陆地部(8)设置有多个第2横沟(31)。在第3陆地部(9)设置有多个第3刀槽(41)。在俯视观察胎面时,第2横沟(31)形成为完全包含使第3刀槽(41)沿着其长度方向延长至第2陆地部(8)上而得的假想延长线(41c)。在第3陆地部(9)除了第3刀槽(41)之外不设置横穿第3陆地部(9)的刀槽(6)以及横沟(5)。(6)以及横沟(5)。(6)以及横沟(5)。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轮胎


[0001]本公开涉及轮胎。

技术介绍

[0002]在下述专利文献1中记载了向车辆安装的朝向被指定的轮胎。在该轮胎的胎面部,从内侧胎面端向车辆外侧依次设置有第2主沟、第1主沟以及第3主沟。而且,特定上述第1主沟至第3主沟的配置,并且使上述第3主沟的沟宽小于上述第1主沟以及上述第2主沟的沟宽。这样的轮胎维持环形跑道等的高负荷行驶时的干路抓地性能,并且发挥优越的湿地性能。
[0003]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2018-167717号公报
[0004]近年来,期望进一步提高环形跑道行驶之类的高负荷行驶时的操纵稳定性能以及排水性能。

技术实现思路

[0005]本公开是鉴于以上的实际情况而提出的,主要的目的在于提供能够提高环形跑道行驶之类的高负荷行驶时的操纵稳定性能以及排水性能的轮胎。
[0006]本公开提供一种轮胎,其具有向车辆安装的朝向被规定的胎面部,其中,上述胎面部包含:在安装于车辆时分别位于车辆外侧以及车辆内侧的第1胎面端以及第2胎面端、和在上述第1胎面端与上述第2胎面端之间沿轮胎周向连续地延伸的多个主沟,上述多个主沟包含沟中心线位于比轮胎赤道靠上述第2胎面端侧的位置的2条内侧主沟、和沟中心线位于比轮胎赤道靠上述第1胎面端侧的位置的1条外侧主沟,上述胎面部被区分成:位于上述外侧主沟的轮胎轴向的外侧的第1陆地部、和与上述第1陆地部依次邻接的第2陆地部、第3陆地部以及第4陆地部,在上述第2陆地部设置有横穿上述第2陆地部的多个第2横沟,在上述第3陆地部设置有横穿上述第3陆地部的多个第3刀槽,在俯视观察胎面时,上述多个第2横沟形成为完全包含使上述多个第3刀槽沿着其长度方向延长至上述第2陆地部上而得的假想延长线,在上述第3陆地部除了上述多个第3刀槽之外不设置横穿上述第3陆地部的刀槽以及横沟。
[0007]本公开的轮胎通过采用上述的结构,能够提高环形跑道行驶之类的高负荷行驶时的操纵稳定性能以及排水性能。
附图说明
[0008]图1是本实施方式的轮胎的胎面部的展开图。
[0009]图2是图1的A-A线剖视图。
[0010]图3的(a)是图1的B-B线剖视图,图3的(b)是图1的C-C线剖视图。
[0011]图4是图1的第1陆地部以及第2陆地部的放大图。
[0012]图5是图1的D-D线剖视图。
[0013]图6是图1的第2陆地部以及第3陆地部的放大图。
[0014]图7是图1的第4陆地部的放大图。
[0015]附图标记的说明
[0016]1…
轮胎;2

胎面部;5

横沟;6

刀槽;7

第1陆地部;8

第2陆地部;9

第3陆地部;31

第2横沟;41

第3刀槽;41c

假想延长线。
具体实施方式
[0017]以下,基于附图,对本公开的一个实施方式进行说明。
[0018]图1是将表示本公开的一个实施方式的轮胎1的胎面部2展开而成的俯视图。本公开的轮胎1例如除了公路中的通常行驶之外,还作为能够在环形跑道高速行驶的轿车用的充气轮胎使用。但是,本公开的轮胎1例如还使用于重载荷用、摩托车用的充气轮胎、或在内部未填充压缩空气的非充气式轮胎。
[0019]胎面部2向车辆安装的朝向被规定。由此,胎面部2具有:在轮胎1安装于车辆时位于车辆外侧的第1胎面端To、以及位于车辆内侧的第2胎面端Ti。
[0020]第1胎面端To以及第2胎面端Ti在充气轮胎的情况下是指对正规状态的轮胎1加载正规负载且以0
°
外倾角接地于平面时的轮胎轴向最外侧的接地位置。上述“正规状态”是指将轮胎组装于正规轮辋并填充正规内压且无负荷的状态。在本说明书中,在没有特别说明的情况下,轮胎1的各部的尺寸等是在上述正规状态下测定出的值。另外,第1胎面端To与第2胎面端Ti之间的轮胎轴向的分离距离是胎面宽度TW。
[0021]上述“正规轮辋”是指在包含轮胎1所依据的规格在内的规格体系中,针对每个轮胎而规定该规格的轮辋,例如若为JATMA则为“标准轮辋”,若为TRA则为“Design Rim”,若为ETRTO则为“Measuring Rim”。
[0022]上述“正规内压”是指在包含轮胎1所依据的规格在内的规格体系中,针对每个轮胎而规定各规格的气压,若为JATMA则为“最高气压”,若为TRA则为表“TIRE LOAD LIMITS AT VARIOUS COLD INFLATION PRESSURES”记载的最大值,若为ETRTO则为“INFLATION PRESSURE”。
[0023]上述“正规负载”是指在包含轮胎1所依据的规格在内的规格体系中,针对每个轮胎而规定各规格的负载,若为JATMA则为“最大负荷能力”,若为TRA则为表“TIRE LOAD LIMITS AT VARIOUS COLD INFLATION PRESSURES”记载的最大值,若为ETRTO则为“LOAD CAPACITY”。
[0024]本实施方式的胎面部2包含在第1胎面端To以及第2胎面端Ti之间沿轮胎周向连续地延伸的多个主沟3。
[0025]在本实施方式中,多个主沟3包含:沟中心线3c位于比轮胎赤道C靠第2胎面端Ti侧的2条内侧主沟3A、和位于比轮胎赤道C靠第1胎面端To侧的1条外侧主沟3B。胎面部2被这些主沟3区分成位于外侧主沟3B的轮胎轴向外侧的第1陆地部7、和与第1陆地部7依次邻接的第2陆地部8、第3陆地部9以及第4陆地部10。其中,沟中心线3c是穿过沟宽的中心的线。
[0026]在本实施方式中,胎面部2设置有沿轮胎轴向延伸的多个横沟5、和沿轮胎轴向延伸的多个刀槽6。在本说明书中,刀槽6形成为宽度不足1.5mm的切口状。在本说明书中,主沟3以及横沟5形成为沟宽为1.5mm以上的沟状。另外,在本说明书中,“沿轮胎轴向延伸”包含
相对于轮胎轴向以80度以下的角度延伸的情况。
[0027]在本实施方式中,横沟5包含配置于第1陆地部7的第1横沟30、配置于第2陆地部8的第2横沟31及配置于第4陆地部10的第4横沟32。刀槽6包含配置于第2陆地部8的第2刀槽40、配置于第3陆地部9的第3刀槽41及配置于第4陆地部10的第4刀槽42。
[0028]图6是第2陆地部8以及第3陆地部9的俯视图。如图6所示,第2横沟31包含第2横穿横沟31A。第2横穿横沟31A横穿第2陆地部8。第3刀槽41形成为横穿第3陆地部9的第3横穿刀槽41A。换言之,第2横穿横沟31A以及第3横穿刀槽41A各自的两端与主沟3连接。由此,水的流动性提高,从而排水性能提高。
[0029]位于轮胎赤道C侧的第2陆地部8以及第3陆地部9,相比与第1胎面端To邻接的第1陆地部7以及与第2胎面端Ti邻接的第4陆地部10,难以排出其踏面T上的水膜。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轮胎,具有向车辆安装的朝向被规定的胎面部,其特征在于,所述胎面部包含:在安装于车辆时分别位于车辆外侧以及车辆内侧的第1胎面端以及第2胎面端;和在所述第1胎面端与所述第2胎面端之间沿轮胎周向连续地延伸的多个主沟,所述多个主沟包含:沟中心线位于比轮胎赤道靠所述第2胎面端侧的位置的2条内侧主沟、和沟中心线位于比轮胎赤道靠所述第1胎面端侧的位置的1条外侧主沟,所述胎面部被区分成:位于所述外侧主沟的轮胎轴向的外侧的第1陆地部、和与所述第1陆地部依次邻接的第2陆地部、第3陆地部以及第4陆地部,在所述第2陆地部设置有横穿所述第2陆地部的多个第2横沟,在所述第3陆地部设置有横穿所述第3陆地部的多个第3刀槽,在俯视观察胎面时,所述多个第2横沟形成为完全包含使所述多个第3刀槽沿着其长度方向延长至所述第2陆地部上而得的假想延长线,在所述第3陆地部除了所述多个第3刀槽之外不设置横穿所述第3陆地部的刀槽以及横沟。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轮胎,其特征在于,所述内侧主沟包含:第1内侧主沟、和位于比所述第1内侧主沟靠所述第2胎面端侧的第2内侧主沟,在所述第2陆地部设置有从所述第1内侧主沟向所述第1胎面端侧延伸并在所述第2陆地部内形成终端的第2中断横沟,所述第2横沟以及所述第2中断横沟相对于轮胎轴向向相同的朝向倾斜。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轮胎,其特征在于,所述第2中断横沟的轮胎轴向的长度为所述第2陆地部的轮胎轴向的宽度的40%~60%。4.根据权利要求2或3所述的轮胎,其特征在于,在所述第2陆地部设置有将所述第2中断横沟与所述外侧主沟连接的第2中断刀槽,在俯视观察胎面时,所述第2中断横沟形成为完全包含使所述第2中断刀槽沿着其长...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中江理绪前田敬之
申请(专利权)人:住友橡胶工业株式会社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