机床自动线尾座旋转夹头辅助接料装置,接料装置(1)安装在尾座(2)前端,接料装置(1)包括本体(101)、旋转夹头(102)、旋转外套(103)、夹头轴承(104)、归位弹簧(105)和夹头顶杆(106);增设辅助机构,以经济地提升生产自动化水平。采用尾座上安装可旋转夹头,利用现有尾座上配置的气缸驱动加紧和松开工作,等零件切断时,尾座前进夹紧零件,切断后尾座退后,以便机器人从尾座上抓取零件。避免和取代配置双轴设备,或外置料盘等不便措施。兼顾生产效率、工作稳定性、节约成本、操作便捷性以及保证产品质量多方面综合性能。易于安装制造,节约安装空间,设备和工序衔接顺畅。设备和工序衔接顺畅。设备和工序衔接顺畅。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机床自动线尾座旋转夹头辅助接料装置
[0001]本技术涉及自动生产线设备辅助物料装夹装置的结构改进技术,尤其是机床自动线尾座旋转夹头辅助接料装置。
技术介绍
[0002]自动生产线是指由自动化机器体系实现产品工艺过程的一种生产组织形式。
[0003]自动生产线是在连续流水线的进一步发展的基础上形成的。自动生产线特点是:加工对象自动地由一台机床传送到另一台机床,并由机床自动地进行加工、装卸、检验等;工人的任务仅是调整、监督和管理自动线,不参加直接操作;所有的机器设备都按统一的节拍运转,生产过程是高度连续的。
[0004]在现有技术中,自动生产线上加工棒料毛坯过程中,在切断工位后,如附图1所示,通常需要在棒料毛坯1的a、b两端进行加工,在完成一端a加工后,需要转到另一台设备加工另一端b即反面时,现有方法主要是,采用双主轴车床;或者,采用接料盒,使用视觉机器人抓取零件。显然,前者设备投入较多,而且操作控制要求较高;而后者由于接料盒中转便捷程度有限,而且物料成有所增加,尤其是工效较低。
技术实现思路
[0005]本技术的目的是提供机床自动线尾座旋转夹头辅助接料装置,增设辅助机构,以经济地提升生产自动化水平。
[0006]本技术的目的将通过以下技术措施来实现:包括:接料装置。即,接料装置安装在尾座前端,并且,尾座后端面与尾座中安装的气缸顶杆前端顶紧或连接。接料装置包括本体、旋转夹头、旋转外套、夹头轴承、归位弹簧和夹头顶杆;本体开中轴孔,该中轴孔前部内通过外接夹头轴承安装旋转外套,并且在旋转外套中安装旋转夹头,同时,在该中轴孔中后部插装夹头顶杆,夹头顶杆的前端顶进在旋转夹头中后部内,而且,旋转外套后侧,即夹头顶杆的中部外套接归位弹簧。
[0007]尤其是,在旋转夹头前后端外壁之间至少安装二组夹头轴承。而且,在相邻二夹头轴承之间套接轴承垫圈。
[0008]尤其是,本体后端面与尾座通过螺纹固定连接。
[0009]尤其是,本体后端面与尾座通过嵌槽和卡接键固定连接。
[0010]尤其是,在本体前端面上,即,旋转夹头前端突出于本体前端面头部外缘安装环形结构的轴承压盖。
[0011]尤其是,归位弹簧的前后侧分别卡装弹簧前垫圈和弹簧后垫圈。
[0012]尤其是,本体外壁上安装状态指示灯。
[0013]尤其是,本体呈圆柱形,本体外径不大于尾座前端外径,同时,本体长度不大于尾座前端外径的二倍。
[0014]尤其是,夹头顶杆后端第顶紧或固定连接气缸顶杆。
[0015]本技术的优点和效果:采用尾座上安装可旋转夹头,利用现有尾座上配置的气缸驱动加紧和松开工作,等零件切断时,尾座前进夹紧零件,切断后尾座退后,以便机器人从尾座上抓取零件。避免和取代配置双轴设备,或外置料盘等不便措施。兼顾生产效率、工作稳定性、节约成本、操作便捷性以及保证产品质量多方面综合性能。易于安装制造,节约安装空间,设备和工序衔接顺畅。
附图说明
[0016]图1为现有技术中棒料毛坯两端加工结构示意图。
[0017]图2为本技术辅助接料装置安装在设备尾座上结构示意图。
[0018]图3为本技术实施例1中辅助接料装置旋转夹头本体结构示意图。
[0019]附图标记包括:
[0020]接料装置1,尾座2,气缸顶杆3,驱动气缸4;
[0021]本体101,旋转夹头102,旋转外套103,夹头轴承104,归位弹簧105,夹头顶杆106,轴承压盖107,轴承垫圈108,弹簧前垫圈109,弹簧后垫圈110。
具体实施方式
[0022]本技术原理在于,如附图2所示,尾座2上部开孔,其中平置安装气缸顶杆3,气缸顶杆3后端连接驱动气缸4。数控车床的尾座2是在加工轴类零件时,使用其顶尖顶紧工件,保证加工的稳定性。现有设备上尾座2中的套筒的移动是为了使顶杆的顶尖顶紧或松开工件的,通常是由液压缸控制的。在单轴的机床设备上,主轴相对的机床设备尾部安装有尾座2,经过研究试验,发现改造尾座2,可以实现前述目标。即利用在尾座2上由后向前安装驱动气缸4和气缸顶杆3,并以此机构驱动增设安装在尾座2前端的接料装置1,配合设备主轴进给,在完成棒料毛坯a端加工后,及时抓取脱离,以备机器人从该接料装置1上直接抓取棒料毛坯后,再便捷地进行b端加工。
[0023]本技术中,充分开发挖掘现有机床设备自身的功能和结构资源,以及有限的内部可利用空间,安装在尾座2前端的接料装置1,以旋转夹头102为主要工作部,利用尾座2自带的驱动气缸4和气缸顶杆3,及时夹取或释放工件,要求精密加工,短小紧凑,运动灵便顺畅。
[0024]本技术改进后,通过具体实施例中的本技术方案,与双主轴或接料盒+视觉机器人等其他方法对比,在效率对比、稳定性对比、成本对比以及操作难易程度等方面优缺点表现:其中,尾座2增设旋转夹头即为本技术技术方案。
[0025]名称尾座增设旋转夹头双主轴接料盒+视觉机器人效率对比√√
×
稳定性对比√√√成本对比√
××
操作难易程度√
×
√产品质量√√√
[0026]由以上评价对比,可了解本技术同时在多个方面都具有优势。
[0027]本技术包括:接料装置1。即,接料装置1安装在尾座2前端,并且,尾座2后端面
与尾座2中安装的气缸顶杆3前端顶紧或连接。
[0028]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技术作进一步说明。
[0029]实施例1:如附图3所示,接料装置1包括本体101、旋转夹头102、旋转外套103、夹头轴承104、归位弹簧105和夹头顶杆106;本体101开中轴孔,该中轴孔前部内通过外接夹头轴承104安装旋转外套103,并且在旋转外套103中安装旋转夹头102,同时,在该中轴孔中后部插装夹头顶杆106,夹头顶杆106的前端顶进在旋转夹头102中后部内,而且,旋转外套103后侧,即夹头顶杆106的中部外套接归位弹簧105。
[0030]前述中,在旋转夹头102前后端外壁之间至少安装二组夹头轴承104。而且,在相邻二夹头轴承104之间套接轴承垫圈108。
[0031]前述中,本体101后端面与尾座2通过螺纹固定连接。
[0032]前述中,本体101后端面与尾座2通过嵌槽和卡接键固定连接。
[0033]前述中,在本体101前端面上,即,旋转夹头102前端突出于本体101前端面头部外缘安装环形结构的轴承压盖107。轴承压盖107通过螺钉固定。
[0034]前述中,归位弹簧105的前后侧分别卡装弹簧前垫圈109和弹簧后垫圈110。
[0035]前述中,本体101外壁上安装状态指示灯。指示工件位置状态。
[0036]前述中,本体101呈圆柱形,本体101外径不大于尾座2前端外径,同时,本体101长度不大于尾座2前端外径的二倍。
[0037]前述中,夹头顶杆106后端第顶紧或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机床自动线尾座旋转夹头辅助接料装置,包括接料装置(1);其特征在于,接料装置(1)安装在尾座(2)前端,并且,尾座(2)后端面与尾座(2)中安装的气缸顶杆(3)前端顶紧或连接;接料装置(1)包括本体(101)、旋转夹头(102)、旋转外套(103)、夹头轴承(104)、归位弹簧(105)和夹头顶杆(106);本体(101)开中轴孔,该中轴孔前部内通过外接夹头轴承(104)安装旋转外套(103),并且在旋转外套(103)中安装旋转夹头(102),同时,在该中轴孔中后部插装夹头顶杆(106),夹头顶杆(106)的前端顶进在旋转夹头(102)中后部内,而且,旋转外套(103)后侧,即夹头顶杆(106)的中部外套接归位弹簧(105)。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机床自动线尾座旋转夹头辅助接料装置,其特征在于,在旋转夹头(102)前后端外壁之间至少安装二组夹头轴承(104)。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机床自动线尾座旋转夹头辅助接料装置,其特征在于,本体(101)后端面与尾座(2)通过螺纹固定连接。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机床自动线尾座旋转夹头辅助接料装置,其特征在于...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翟涛,王健,唐明荣,
申请(专利权)人:哈挺机床上海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