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汽车注塑件成型装置及其成型工艺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36695934 阅读:29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2-27 20:07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汽车注塑件成型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汽车注塑件成型装置及其成型工艺,包括底座、支撑架、滑移板与成形模具。本发明专利技术在注塑件成形之后,先通过上侧吹气下侧吸气的方式将注塑件与上模具脱离,防止注塑件在上模具向上移动的过程中掉落损坏,之后再通过下侧吹气的方式将注塑件从下模具上吹起,使得注塑件与下模具脱离,提高了注塑件取下的便捷性,同时也避免了强行将注塑件取下外力较大导致其变形的问题,且吹动的气体同时可对注塑件实施持续冷却。续冷却。续冷却。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汽车注塑件成型装置及其成型工艺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汽车注塑件成型
,特别涉及一种汽车注塑件成型装置及其成型工艺。

技术介绍

[0002]注塑是汽车行业中的零部件生产中一个不可或缺的加工方式,对比钢铁、铝制等金属件,注塑件在汽车零部件中具有更高的可塑性、耐用性,在生产上也具有更低的生产成本与更短的生产周期,整体制造效益更高,汽车上的仪表板本体骨架、蓄电池支架、前端模块、控制箱、座椅支撑架、备胎座、挡泥板、底盘盖、隔音板、后门框以及汽车塑料件的大部分面板塑料基本都采取注塑成型。
[0003]但是挡泥板与挡泥板之类面积较大的注塑件在注塑成形的过程中易出现以下问题:1、注塑件的面积较大,采用单口进料的方式速度较慢且靠近进料口处的注塑液体由于注塑液向其它地方流动时的时间长的原因而易发生凝固,导致整个注塑件融合性较低,降低了注塑件的物理性能。
[0004]2、注塑件在注塑成形之后易贴服在模具上难以取下,强行利用较大外力将注塑件取下易导致注塑件变形。

技术实现思路

[0005]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本专利技术采用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汽车注塑件成型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底座(1),两个支撑架(2),沿底座(1)的长度方向对称布置;两个滑移板(3),滑动连接在两个支撑架(2)的相对面,两个滑移板(3)之间安装有沿其长度方向对称布置的连接杆(4);多个成形模具,沿底座(1)的长度方向均匀排布,成形模具由上模具(5)与下模具(6)组成,上模具(5)与下模具(6)上均开设有成形槽,上模具(5)与下模具(6)合模时两个成形槽形成注塑腔(7),上模具(5)与下模具(6)的相背面均安装有沿上模具(5)宽度方向对称布置的支撑耳板(8),下模具(6)的支撑耳板(8)与底座(1)相连接,上模具(5)的支撑耳板(8)与连接杆(4)相连接;两个注塑口(50),开设在上模具(5)中部且沿其长度方向对称布置,注塑口(50)贯穿上模具(5)上开设的成形槽;所述上模具(5)与下模具(6)上均安装有顶出组(9),顶出组(9)用于将注塑成型之后的注塑件顶出;所述上模具(5)与下模具(6)上均开设有与各自所开设的成形槽相对应的安装槽(51),安装槽(51)内安装有均匀排布的加热管(52),加热管(52)紧贴注塑腔(7)并用于对注塑腔(7)进行加热,安装槽(51)内安装有冷却组件(53),用于对成形之后的注塑件进行冷却降温。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一种汽车注塑件成型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顶出组(9)包括安装槽(51)内开设的靠近其两端的且沿其长度方向均匀排布的顶吹孔(90),顶吹孔(90)与注塑腔(7)连通,安装槽(51)上开设有与顶吹孔(90)、注塑腔(7)均连通的拉槽(91),拉槽(91)内滑动连接有封堵楔块(92),封堵楔块(92)靠近注塑腔(7)的端面为弧形端面,且弧形端面与注塑腔(7)侧壁平齐,上模具(5)与下模具(6)上均安装有用于带动封堵楔块(92)进行滑动的驱动组件(93),安装槽(51)内设置有沿底座(1)宽度方向对称布置的连接管(94),下模具(6)的中部与上模具(5)沿底座(1)宽度方向排布的两侧均开设有分散槽,上模具(5)上的封堵楔块(92)位于两个分散槽之间,安装槽(51)远离顶吹孔(90)的端面开设有均匀排布且与顶吹孔(90)一一对应的连接孔(95),连接孔(95)与分散槽一一对应,下模具(6)的底部与上模具(5)沿其宽度方向排布的两侧均安装有与分散槽连通的输送管(96...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赵军赵裴夏丽建周龙娇
申请(专利权)人:杭州中好蔚莱电子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